【Paper Reading】结合 NanoFlow 研究,优化大语言模型服务效率的探索

本文涉及的产品
模型训练 PAI-DLC,100CU*H 3个月
模型在线服务 PAI-EAS,A10/V100等 500元 1个月
交互式建模 PAI-DSW,每月250计算时 3个月
简介: 本文将深入探讨 NanoFlow 的关键思路和核心技术,分析 NanoFlow 与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潜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大型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对其服务效率的迫切需求。论文《NanoFlow:Towards Optimal Large Language Model Serving Throughput》提出了一种突破性的新型服务框架,旨在提高大语言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服务吞吐量。这一研究不仅为优化计算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我们团队在实际应用中面对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阿里云 PAI 团队开发了 BladeLLM ,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性能、高稳定、企业级的大模型推理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请求,确保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计算成本。正因如此,NanoFlow 中提出的一系列优化策略与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为我们探索更高效的模型服务方案提供了启示。本文将深入探讨 NanoFlow 的关键思路和核心技术,分析 NanoFlow 与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潜力。


NanoFlow 简介

在 CPU 中, 当我们只调度一个执行流给 CPU 时, 如果 CPU 在执行某些指令时遇到了阻塞, 比如在执行 IO 指令时, 此时整个 CPU 将处于闲置状态, 其会等待 IO 指令执行完成才开始处理下一条指令,造成了浪费。为此 CPU 引入了超线程技术, 允许应用将两个执行流调度到一个 CPU 上, 这样当 CPU 执行一条执行流阻塞时会切换执行下一个执行流。与此同时乱序执行, 多流水线等各种技术都引入进来, 使得即使只调度了一个执行流给 CPU, CPU 也会想尽办法在执行指令 x 阻塞时调度其他不依赖 x 的指令执行。GPU 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SM 在硬件层面调度多个 warp 并发执行,而 NanoFlow 就是尝试在软件层面解决这些问题。在 NanoFlow 之前,业界通过数据、张量和流水线等设备间并行方法来提升吞吐量,但这些方法均未能充分利用到单个设备内的资源。NanoFlow 提出了一个新型服务框架,利用设备内部的并行性,通过 NanoBatch 将请求分解,打破了推理中的顺序依赖,实现资源重叠使用。其主要技术创新包括基于操作的流水线和调度,将设备功能单元进行分区,实现不同操作的同时执行。评估结果显示,NanoFlow 在实验环境下,相较于最先进的服务系统提供了1.91倍的吞吐量提升,实现了59%至72%的最优吞吐量,具有良好的跨模型移植性。


具体技术实现

GPU 实现

NanoFlow 对于传统推理框架仅调度一条执行流到 GPU 导致单个 GPU 内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解决思路也很直观, 就像 CPU 超线程一样, 我们一次调度多个执行流给 GPU, 多个执行流中 operation 互相之间没有依赖关系, 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重叠使用。当然也不能无脑调度多个执行流, 就像 CPU 超线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资源争抢, 导致调度到同一 CPU 的两个执行流执行速度都会变慢。为此 NanoFlow 针对 LLM 为单个 GPU 精心设计了一条执行流:

image.png

image.png

在完成如上流水线设计之后, 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一个给定的模型, 如何确定流水线中每个操作输入 NanoBatch 的大小,以及每个操作占用多少资源。毕竟稍有不慎,就会像 CPU 超线程那样造成了资源争抢两败俱伤。NanoFlow 这里解法是结合 offline profiling 以及贪心搜索来为每一个特定模型确定最优参数组合。

CPU 实现

即使是在 CPU 任务处理上,NanoFlow 也会尽最大努力不让 GPU 处于空闲状态。这主要体现在:

  • async scheduler,NanoFlow 会在 iteration 在 GPU 执行期间,在 CPU 上运行调度逻辑确认组装下一个 iteration 的 batch, 以及分配对应的 kvcache 空间等准备工作。在 iteration 结束之后, NanoFlow 会根据这里组装好的 batch 立即发起下一个 iteration。在下一个 iteration 在 GPU 执行期间, NanoFlow 才会检测上一个 iteration 已经结束的请求。
  • async kvcache offload,NanoFlow 支持 prompt cache,会在请求结束时将请求 kvcache 卸载保存到 SSD 上, 并采用 LRU 策略管理。考虑到将 kvcache offload ssd 对于 GPU 来说是个 memory bound 操作, NanoFlow 会在下一次迭代 UGD 期间调度 offload 任务, 来尽可能 overlap。为了提升 offload 吞吐, 在 offload 时, NanoFlow 会先将分布在各地的 kvcache page 聚合到一段连续空间中, 之后将这段连续空间中的内容卸载到 SSD, 在从 SSD 中加载 kvcache 到 GPU 中时也具有类似的过程。


NanoFlow 与 PAI 的结合

在《TAG:BladeLLM 的纯异步推理架构中,我们介绍了 BladeLLM 的纯异步推理架构——TAG(Totally Asynchronous Generator)。TAG 架构下的各个模块全异步执行、互不阻塞,但模型前向过程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原子过程。NanoFlow 在 GPU 设备内部引入多级流水,则打开了更多的异步执行空间。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复现和评估 NanoFlow 的工作,结合 TAG 和 NanoFlow,探索全异步架构下的优化空间。

-----------------------------

招聘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 PAI 长期开放推理优化方向的研究型实习生、校招和社招岗位。团队致力于从模型和系统两方面对大语言模型推理进行协同优化,工作内容覆盖模型压缩、高性能算子、推理框架和运行时、分布式等工作。

欢迎投递简历:xiafei.qiuxf@alibaba-inc.com

论文信息

论文名称:NanoFlow:Towards Optimal Large Language Model Serving Throughput

论文pdf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8.12757

相关实践学习
使用PAI-EAS一键部署ChatGLM及LangChain应用
本场景中主要介绍如何使用模型在线服务(PAI-EAS)部署ChatGLM的AI-Web应用以及启动WebUI进行模型推理,并通过LangChain集成自己的业务数据。
机器学习概览及常见算法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 本课程将带你入门机器学习,掌握机器学习的概念和常用的算法。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e:人类亲吻难题彻底难倒LLM,所有大模型全部失败!LLM根本不会推理,只是工具
近期,《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所有大型语言模型(LLM)在解释特定情境下人类亲吻行为时均失败。尽管LLM在语言处理和文本生成上表现出色,但在理解和推理复杂人类行为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表明其缺乏对人类情感、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专家认为LLM更像是工具而非智能体,虽在客户服务、内容创作等领域有价值,但在复杂推理和理解方面仍显不足。
78 37
|
4月前
|
存储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人
实战揭秘:当RAG遇上企业客服系统——从案例出发剖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技术的真实表现与应用局限,带你深入了解背后的技术细节与解决方案
【10月更文挑战第3天】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结合检索与生成能力的RAG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通过访问外部知识源提升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上下文一致性。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探讨RAG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并提供实用建议。例如,一家初创公司利用LangChain框架搭建基于RAG的聊天机器人,以自动化FAQ系统减轻客服团队工作负担。尽管该系统在处理简单问题时表现出色,但在面对复杂或多步骤问题时存在局限。此外,RAG系统的性能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范围。因此,企业在采用RAG技术时需综合评估需求和技术局限性,合理规划技术栈,并辅以必要的人工干预和监督机制。
235 3
|
2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VSI-Bench:李飞飞谢赛宁团队推出视觉空间智能基准测试集,旨在评估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空间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
VSI-Bench是由李飞飞和谢赛宁团队推出的视觉空间智能基准测试集,旨在评估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LLMs)在空间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该基准测试集包含超过5000个问题-答案对,覆盖近290个真实室内场景视频,涉及多种环境,能够系统地测试和提高MLLMs在视觉空间智能方面的表现。
78 16
VSI-Bench:李飞飞谢赛宁团队推出视觉空间智能基准测试集,旨在评估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空间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
|
4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高级 RAG 技术:提升生成式 AI 系统输出质量与性能鲁棒性【预检索、检索、检索后、生成优化等】
高级 RAG 技术:提升生成式 AI 系统输出质量与性能鲁棒性【预检索、检索、检索后、生成优化等】
高级 RAG 技术:提升生成式 AI 系统输出质量与性能鲁棒性【预检索、检索、检索后、生成优化等】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完全使用自生成数据实现LLM自我纠正,DeepMind新突破SCoRe:纠正性能提升15.9%
【10月更文挑战第27天】Google DeepMind 研究人员开发了 SCoRe 方法,利用多回合在线强化学习显著提升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自我纠正能力。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强化学习减少行为崩溃,第二阶段使用奖励塑造优化两次尝试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SCoRe 在数学和编程任务上分别提升了 4.4% 和 12.2% 的自我纠正性能。
78 3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Prompt Engineering提示工程技术:思维树 (ToT)、检索增强生成 (RAG)、自动推理并使用工具 (ART)】
思维树(ToT)框架,旨在解决复杂任务,通过构建一棵思维树,利用语言模型生成并评估中间步骤,结合搜索算法(如广度优先搜索)进行系统探索。ToT在不同任务中需定义思维步骤及候选数量,如“算24游戏”需三分步骤,每步评估可行性。实验表明,ToT显著优于其他提示方法。此外,ToT框架可结合强化学习不断进化,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11 1
【Prompt Engineering提示工程技术:思维树 (ToT)、检索增强生成 (RAG)、自动推理并使用工具 (ART)】
|
6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测试技术
模型量化技术综述:揭示大型语言模型压缩的前沿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在语言建模的背景下介绍量化,并逐一探讨各个概念,探索各种方法论、用例以及量化背后的原理。
102 0
模型量化技术综述:揭示大型语言模型压缩的前沿技术
|
6月前
|
存储 编解码 缓存
[译] 改善 DaVinci Resolve 性能的 5 个秘诀
[译] 改善 DaVinci Resolve 性能的 5 个秘诀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揭秘In-Context Learning(ICL):大型语言模型如何通过上下文学习实现少样本高效推理[示例设计、ICL机制详解]
揭秘In-Context Learning(ICL):大型语言模型如何通过上下文学习实现少样本高效推理[示例设计、ICL机制详解]
揭秘In-Context Learning(ICL):大型语言模型如何通过上下文学习实现少样本高效推理[示例设计、ICL机制详解]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Prompt-“设计提示模板:用更少数据实现预训练模型的卓越表现,助力Few-Shot和Zero-Shot任务”
Prompt-“设计提示模板:用更少数据实现预训练模型的卓越表现,助力Few-Shot和Zero-Shot任务”
Prompt-“设计提示模板:用更少数据实现预训练模型的卓越表现,助力Few-Shot和Zero-Shot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