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启动流程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数据库 RDS MySQL,集群系列 2核4GB
推荐场景:
搭建个人博客
Redis 开源版,标准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简介: Spring Boot 启动流程简介:在使用 Spring Boot 之前,启动 Java Web 应用需要配置 Web 容器(如 Tomcat),并将应用打包放入容器目录。而使用 Spring Boot,只需运行 main() 方法即可启动 Web 应用。Spring Boot 的核心启动方法是 SpringApplication.run(),它负责初始化和启动应用上下文。主要步骤包括:1. **应用启动计时**:使用 StopWatch 记录启动时间。2. **打印 Banner**:显示 Spring Boot 的 LOGO。3. **创建上下文实例**:通过反射创建
spring boot 启动流程
  1. 前言 使用Spring Boot 以前,我们要运行一个 Java Web 应用,首先需要有一个 Web 容器(例如 Tomcat 或 Jetty),然后将我们的 Web 应用打包后放到容器的相应目录下,最后再启动容器。

在 IDE 中也需要对 Web 容器进行一些配置,才能够运行或者 Debug。而使用 Spring Boot 我们只需要像运行普通 JavaSE 程序一样,run 一下 main () 方法就可以启动一个 Web 应用了。

  1. 追本溯源

简单示例: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Springboot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Springboot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去掉类的声明和方法定义这些样板代码,核心代码就只有一个 @SpringBootApplication 注解和 SpringApplication.run (SpringbootApplication.class, args) 方法。这个 run () 方法必然就是 Spring Boot 的启动入口。

  1. 容器启动流程 进入 SpringApplication 类,来看看 run () 方法的具体实现: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SpringApplication {
	......
	public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run(String... args) {
		// 1 应用启动计时开始
		StopWatch stopWatch = new StopWatch();
		stopWatch.start();
		
		// 2 声明上下文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ull;
		
		// 3 初始化异常报告集合
		Collection<SpringBootExceptionReporter> exceptionReporters = new ArrayList<>();
		
		// 4 设置 java.awt.headless 属性
		configureHeadlessProperty();
		
		// 5 启动监听器
		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 listeners = getRunListeners(args);
		listeners.starting();
		
		try {
			// 6 初始化默认应用参数
			ApplicationArguments applicationArguments = new DefaultApplicationArguments(args);
			
			// 7 准备应用环境
			ConfigurableEnvironment environment = prepareEnvironment(listeners, applicationArguments);
			configureIgnoreBeanInfo(environment);
			
			// 8 打印 Banner(Spring Boot 的 LOGO)
			Banner printedBanner = printBanner(environment);
			
			// 9 通过反射创建上下文实例
			context = createApplicationContext();
			
			// 10 构建异常报告
			exceptionReporters = getSpringFactoriesInstances(SpringBootExceptionReporter.class,
					new Class[] {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class }, context);
					
			// 11 构建上下文
			prepareContext(context, environment, listeners, applicationArguments, printedBanner);
			
			// 12 刷新上下文
			refreshContext(context);
			
			// 13 刷新上下文后处理
			afterRefresh(context, applicationArguments);
			
			// 14 应用启动计时结束
			stopWatch.stop();
			
			if (this.logStartupInfo) {
				// 15 打印启动时间日志
				new StartupInfoLogger(this.mainApplicationClass).logStarted(getApplicationLog(), stopWatch);
			}
			
			// 16 发布上下文启动完成事件
			listeners.started(context);
			
			// 17 调用 runners
			callRunners(context, applicationArguments);
		}
		catch (Throwable ex) {
			// 18 应用启动发生异常后的处理
			handleRunFailure(context, ex, exceptionReporters, listeners);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ex);
		}
	
		try {
			// 19 发布上下文就绪事件
			listeners.running(context);
		}
		catch (Throwable ex) {
			handleRunFailure(context, ex, exceptionReporters, null);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ex);
		}
		return context;
	}
	......
}

Spring Boot 启动时做的所有操作都这这个方法里面,当然在调用上面这个 run () 方法之前,还创建了一个 SpringApplication 的实例对象。因为上面这个 run () 方法并不是一个静态方法,所以需要一个对象实例才能被调用。

可以看到,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为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这是一个接口,我们真正得到的是 AnnotationConfigServletWebServerApplicationContext 的实例。通过类名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基于注解的 Servlet Web 应用上下文(我们知道上下文(context)是 Spring 中的核心概念)。

上面对于 run () 方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了简单的注释,接下来我们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详细分析。

应用启动计时

在 Spring Boot 应用启动完成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下面内容的一条日志: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Started SpringbootApplication in 4.9 seconds (JVM running for 5.553)

应用启动后,会将本次启动所花费的时间打印出来,让我们对于启动的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方便我们对其进行优化。记录启动时间的工作是 run () 方法做的第一件事,在编号 1 的位置由 stopWatch.start () 开启时间统计,具体代码如下: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void start(String taskName)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
    if (this.currentTaskName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Can't start StopWatch: it's already running");
    }
    
    // 记录启动时间
    this.currentTaskName = taskName;
    this.startTimeNanos = System.nanoTime();
}

然后到了 run () 方法的基本任务完成的时候,由 stopWatch.stop ()(编号 14 的位置)对启动时间做了一个计算,源码也很简单: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void stop() throws IllegalStateException {
    if (this.currentTaskName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Can't stop StopWatch: it's not running");
    }
    
    // 计算启动时间
    long lastTime = System.nanoTime() - this.startTimeNanos;
    this.totalTimeNanos += lastTime;
    ......
}

最后,在 run () 中的编号 15 的位置将启动时间打印出来: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if (this.logStartupInfo) {
    // 打印启动时间
   new StartupInfoLogger(this.mainApplicationClass).logStarted(getApplicationLog(), stopWatch);
}

打印 Banner

Spring Boot 每次启动是还会打印一个自己的 LOGO

在 run () 中编号 8 的位置调用打印 Banner 的逻辑,最终由 SpringBootBanner 类的 printBanner () 完成。这个图案定义在一个常量数组中,代码如下: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class SpringBootBanner implements Bann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BANNER = {
            "", 
            "  .   ____          _            __ _ _",
            " /\\\\ / ___'_ __ _ _(_)_ __  __ _ \\ \\ \\ \\", 
            "( ( )\\___ | '_ | '_| | '_ \\/ _` | \\ \\ \\ \\",
            " \\\\/  ___)| |_)| | | | | || (_| |  ) ) ) )", 
            "  '  |____| .__|_| |_|_| |_\\__, | / / / /",
            " =========|_|==============|___/=/_/_/_/" 
    };
    ......
        
    public void printBanner(Environment environment, Class<?> sourceClass, PrintStream printStream) {
    	for (String line : BANNER) {
    		printStream.println(line);
    	}
    	......
    }

}

手工格式化了一下 BANNER 的字符串,轮廓已经清晰可见了。真正打印的逻辑就是 printBanner () 方法里面的那个 for 循环。

记录启动时间和打印 Banner 代码都非常的简单,而且都有很明显的视觉反馈,可以清晰的看到结果。拿出来咱们做个热身,配合断点去 Debug 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尤其是打印 Banner 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内容被一行一行打印出来。

创建上下文实例

下面我们来到 run () 方法中编号 9 的位置,这里调用了一个 createApplicationContext () 方法,点进去我们会看到它的代码如下: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EFAULT_SERVLET_WEB_CONTEXT_CLASS = "org.springframework.boot."
			+ "web.servlet.context.AnnotationConfigServletWebServerApplicationContext";

protected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createApplicationContext() {
    Class<?> contextClass = this.applicationContextClass;
    if (contextClass == null) {
        try {
            switch (this.webApplicationType) {
                case SERVLET:
                    contextClass = Class.forName(DEFAULT_SERVLET_WEB_CONTEXT_CLASS);
                    break;
                case REACTIVE:
                    contextClass = Class.forName(DEFAULT_REACTIVE_WEB_CONTEXT_CLASS);
                    break;
                default:
                    contextClass = Class.forName(DEFAULT_CONTEXT_CLASS);
            }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x)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Unable create a default ApplicationContext, please specify an ApplicationContextClass", ex);
        }
    }
    return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BeanUtils.instantiateClass(contextClass);
}

这个方法就是根据 SpringBootApplication 的 webApplicationType 属性的值,利用反射来创建不同类型的应用上下文(context)。而属性 webApplicationType 的值是在前面执行构造方法的时候由 WebApplicationType.deduceFromClasspath () 获得的。通过方法名很容易看出来,就是根据 classpath 中的类来推断当前的应用类型。

我们这里是一个普通的 Web 应用,所以最终返回的类型为 SERVLET。所以会通过反射加载 DEFAULT_SERVLET_WEB_CONTEXT_CLASS,最后返回一个 AnnotationConfigServletWebServerApplicationContext 实例(就像我们上文所说的那样)。

构建容器上下文

接着我们来到 run () 方法编号 11 的 prepareContext () 方法。通过方法名,我们也能猜到它是为 context 做上台前的准备工作的。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rivate void prepareContext(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ConfigurableEnvironment environment,
			SpringApplicationRunListeners listeners, ApplicationArguments applicationArguments, Banner printedBanner) {
    ......
    // 加载资源
    load(context, sources.toArray(new Object[0]));
    listeners.contextLoaded(context);
}

在这个方法中,会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初始化容器上下文、设置环境、加载资源等。

加载资源

上面的代码中,又调用了一个很关键的方法 ——load ()。这个 load () 方法真正的作用是去调用 BeanDefinitionLoader 类的 load () 方法。源码如下:

jav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class BeanDefinitionLoader {
    ......
	int load() {
		int count = 0;
		for (Object source : this.sources) {
			count += load(source);
		}
		return count;
	}

	private int load(Object source) {
		Assert.notNull(source, "Source must not be null");
		if (source instanceof Class<?>) {
			return load((Class<?>) source);
		}
		if (source instanceof Resource) {
			return load((Resource) source);
		}
		if (source instanceof Package) {
			return load((Package) source);
		}
		if (source instanceof CharSequence) {
			return load((CharSequence) sourc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nvalid source type " + source.getClass());
	}
	......
}

可以看到,load () 方法在加载 Spring 中各种资源。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 load ((Class<?>) source) 和 load ((Package) source) 了。一个用来加载类,一个用来加载扫描的包。

load ((Class<?>) source) 中会通过调用 isComponent () 方法来判断资源是否为 Spring 容器管理的组件。 isComponent () 方法通过资源是否包含 @Component 注解(@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 等都包含在内)来区分是否为 Spring 容器管理的组件。

而 load ((Package) source) 方法则是用来加载 @ComponentScan 注解定义的包路径。

小结

我们知道,Spring 是一个容器,我们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帮我们把 Bean 进行了统一的管理。Bean 的创建与销毁都由 Spring 来完成,而我们只需要关注使用,这也是 Spring IoC 的核心工作内容。

到此,Spring 真正开始开展 Bean 管理的工作了,prepareContext () 方法把所有需要管理的 Bean 统计出来,在后面的 refreshContext () 方法中会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由于 refreshContext () 方法和自动配置关系紧密。


转载来源:https://juejin.cn/post/7091827851636244493

相关文章
|
3天前
|
Java API Spring
Java小抄 使用StopWatch输出执行耗时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 `StopWatch` 类测量代码执行时间。`StopWatch` 提供了简单而强大的功能,帮助我们精确分析代码的性能瓶颈,优化程序效率。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StopWatch`,在实际开发中提高代码性能和质量。
107 80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DeepSeek技术报告解析:为什么DeepSeek-R1 可以用低成本训练出高效的模型
DeepSeek-R1 通过创新的训练策略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同时保持了卓越的模型性能。本文将详细分析其核心训练方法。
173 11
DeepSeek技术报告解析:为什么DeepSeek-R1 可以用低成本训练出高效的模型
|
15小时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服务器数据恢复—云服务器上mysql数据库数据恢复案例
某ECS网站服务器,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采用innodb作为默认存储引擎。 在执行数据库版本更新测试时,操作人员误误将在本来应该在测试库执行的sql脚本在生产库上执行,导致生产库上部分表被truncate,还有部分表中少量数据被delete。
33 21
|
15小时前
|
分布式计算 并行计算 调度
基于HPC场景的集群任务调度系统LSF/SGE/Slurm/PBS
在HPC场景中,集群任务调度系统是资源管理和作业调度的核心工具。LSF、SGE、Slurm和PBS是主流调度系统。LSF适合大规模企业级集群,提供高可靠性和混合云支持;SGE为经典开源系统,适用于中小规模集群;Slurm成为HPC领域事实标准,支持多架构和容器化;PBS兼具商业和开源版本,擅长拓扑感知调度。选型建议:超大规模科研用Slurm,企业生产环境用LSF/PBS Pro,混合云需求选LSF/PBS Pro,传统小型集群用SGE/Slurm。当前趋势显示Slurm在TOP500系统中占比超60%,而商业系统在金融、制造等领域保持优势。
39 27
|
18小时前
|
存储 Java
Java中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空内容
在 Java 中,不同类型的对象其“空内容”的定义和判断方式各异。对于基本数据类型的包装类,空指对象引用为 null;字符串的空包括 null、长度为 0 或仅含空白字符,可通过 length() 和 trim() 判断;集合类通过 isEmpty() 方法检查是否无元素;数组的空则指引用为 null 或长度为 0。
|
16小时前
|
人工智能 架构师 Java
最高裁95%,只留5% 用AI的,某上市公司全面ai化。你的岗位,AI入侵指数是 多少?多久消失?
本文探讨了AI对不同岗位的冲击及未来趋势,特别提到上美股份大规模裁员以保留能使用AI的员工。文中分析了Java开发、大数据开发、架构师、产品经理等岗位的AI入侵指数,指出高风险和低风险岗位,并建议进入AI入侵指数低的领域如Java+AI+大数据架构师。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尼恩团队的大模型学习资源和面试指导服务,帮助从业者提升技能,应对AI时代的挑战。
|
18小时前
|
Java 编译器 Spring
JAVA中切面的使用
AOP(面向切面编程)通过切面、通知、切入点和连接点实现模块化关注点分离。Spring AOP基于代理模式,使用JDK动态代理或CGLIB代理;AspectJ采用字节码增强,在编译或类加载时织入切面逻辑,性能更高。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方法调用前后插入日志记录等操作。
|
18小时前
|
存储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java调用mysql存储过程
在 Java 中调用 MySQL 存储过程主要借助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其核心原理是通过 JDBC 与 MySQL 建立连接,调用存储过程并处理结果。具体步骤包括:加载 JDBC 驱动、建立数据库连接、创建 CallableStatement 对象、设置存储过程参数并执行调用。此过程实现了 Java 程序与 MySQL 数据库的高效交互。
|
11小时前
|
人工智能 Linux iOS开发
exo:22.1K Star!一个能让任何人利用日常设备构建AI集群的强大工具,组成一个虚拟GPU在多台设备上并行运行模型
exo 是一款由 exo labs 维护的开源项目,能够让你利用家中的日常设备(如 iPhone、iPad、Android、Mac 和 Linux)构建强大的 AI 集群,支持多种大模型和分布式推理。
75 59
|
18小时前
|
存储 文字识别 JavaScript
Uppy:告别传统上传!这款开源工具如何让文件传输效率提升300%?🐶
**Uppy** 是由 Transloadit 团队开发的模块化、高扩展性的 JavaScript 文件上传库,支持断点续传、云存储直传、图片编辑等高级功能。它无缝集成 React、Vue 等框架,兼容移动端,被 Instagram、知乎等企业采用。Uppy 采用“核心+插件”架构,代码轻量且功能强大,适合电商、在线教育等多种场景。项目开源免费,GitHub 获得数万星标,提供丰富的插件生态和跨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