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顾2024,前端领域的变化迅速,AIGC的兴起可谓是一大浪潮,再加上市场HC的减少以及前端门槛的提高,前端工程师的未来似乎不那么乐观,是该硬着头皮走下去还是该转行?那么借着话题分享一下自己对于2025前端领域的分析以及对前端转行的看法!
关于AI取代前端
通义灵码是阿里的一款AI大模型编码助手,初次使用时发现能够自动提示和补全代码,可以优化代码以及生成单元测试,还可以对代码块进行逻辑解释包括生成逻辑流图,确实挺新颖也挺好用。
Cursor也是我最近发现的一款AI代码编辑器,第一次使用我就十分震惊,自动生成代码文件还竟然快速实现了贪吃蛇小游戏,顿时感叹AI可太强了。
既然AI都可以直接生成代码,效率极高,那么AI是不是就可以代替前端的工作了,哪怕是初级的“切图仔”。结论是:不可能。就目前以及很长一段时间而言,AI不可能完全取代前端,主要是由AI、人类以及前端岗位的特性决定的。
AI的特性所致
AI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多轮交叉训练而得到的结果模型,结合数据和算法去分析判断,本质上就是用大量数据和特定算法堆砌出来的产物。实际上,AI有的并不是逻辑能力,而是检索数据的能力,有时候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给出的答案过于理想化和虚空化,这是因为有许多场景AI不会去结合时机的背景和需求,甚至无法体会人类世界的人情和潜规则。
人类的特性所致
假如你在做付费相关的业务,牵扯到钱,你敢把代码交给AI去写吗?出了问题让AI承担责任吗?所以在写代码时,哪怕AI生成了一大片代码,这部分代码肯定也需要一行行去评审,没有人类自己的思考和设计,无法理解AI的真实思路和意图,所以,人类无法完全相信AI。
人类相比于AI的特性有很多,比如逻辑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是AI不具备的,AI的数据需要用大量的人类实践来支持,人类的实践也可以使用工具为自己提供帮助。
前端的特性所致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AI既然能够写代码就能够代替前端开发!但一名前端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仅仅就是写代码吗?
我先说说我大致工作的内容:开会、出设计方案、编码、改Bug、代码评审、代码优化、分享经验等。那么写代码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局,总的来说一半都不到,更多的时间是在和产品聊需求,是在和后端对接口,是在和领导开会,是在和测试对线,是在想办法完善文档。这些工作是有因果关系的,也是具有发展性的,更是需要沟通和思考为基础,是AI所不具备的能力。
关于“前端已死”
所谓“前端已死”是一种夸大偏激的说法,有这种说法最根本的原因是前端领域的技术迭代太快,而自己的学习能力或者动力跟不上节奏。
历史发展,2014年移动互联网迎来大爆发,前端岗位慢慢火起来,再到2024,过了十年,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前端开发应用,各种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前端要做的事情也在变化,所以未来不变的会是变化的前端,而不是灭亡。
概念需求驱动,十年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客户端开发Android、IOS市场火爆,前端也从原始的PC扩展到H5应用的序列,随后出现了低代码等概念,包括现在火爆的物联网、区块链、AI等行列,对前端是一种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
技术前沿,从远古的ES再到现在的ES2020+,从原生JavaScript到JQuery再到现在Vue、React。种种迹象见证了前端十年来的发展和蜕变,并且还有新技术在出现和迭代,在顺应市场趋势的前提下也涌现出强大的活力,各个前端开发社区的大量技术者也保持高活跃度,前端领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完全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淘汰。
综上,前端死不了!“死”的是那些整天抱怨大环境自己执行力不强的人。未来的前端依然会坚挺不倒!
关于大环境
目前,前端的现状可以用一个字体现——“卷”,也可以用一个词体现——“僧多肉少”。我们出去投简历找工作,行情远远不如前几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甚至新人难以入行。就我个人而言,已经近3年没有涨过薪了,包括公司现在招聘同职级的前端开发,base相比2022年降低了约20%,被调侃为“没降薪就是涨薪了”。根据Boss直聘2025年1月10日对于全国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的统计,2024年下半年前端岗位数在渐渐减少,但薪酬情况有所提高。
高能力要求
尽管客观来说大环境的确不好,但各大招聘软件还是有不少岗位在招人的,但全国仍然有10万+岗位(虽然数据中也特殊情况),前端开发者越来越多,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狠狠督促着前端从业人员持续学习。可能6年前会JQuery就能找到工作,4年前会Vue就能找到工作,而现在要有丰富的工程化优化经验、后端开发能力、懂底层原理或者复杂架构设计能力等等。
新质生产力
抓住风向,是帆船远航的关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在2023年9月份提出的新概念。要大力发展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的新类型、新结构、新模式,相比于传统生产力,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举个例子,比如传统的炼钢厂,作为工业互联网项目,比如物料管理、风险预警、流程管理、趋势分析等,就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属于政策扶持的一部分,web应用和管理系统也是其中必要的使用选型,那么前端工程师的需求就会有的。
国家给出了大力发展和扶持的方向,企业也会纷纷倾向于依据政策寻找可能,对于我们而言也找到了新的机会,我们跟随国家的号召,跟随政策的方向去实践是肯定没错的。所以,大环境趋势稳中向好的!工作是能找到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是必须的!
转型和转行
“卷”,前端至少还有得“卷”,有提升空间,有发展势能。想要在任何行业立足都需要持续学习,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在前端岗位继续深耕,还有近些年来几个比较火热的方向,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升管理
当公司的管理层是许多前端人的目标,如“技术经理”、“部门负责人”、“总监”等。但管理处了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商等以外,还要看命!有些人即使能力再强,公司没有管理岗需求和空缺,十年都升不了管理;还有些人可能能力平平,但公司有需求领导有推荐,可能在公司待上一两年就能够如愿。当然,升管理也是我个人追求的目标,前提还是要打磨自己,当机会来了能够大概率抓住就够了!
做架构师
架构师听着是技术登峰造极的象征,实际上并不是研究某项技术,而是做整体技术的“掌舵人”,一个系统整体要保持高性能、稳定性、扩展性都要消耗架构师的头发。“架构师路太窄,大多数公司不需要真正的架构师”。这话我认同一半,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技术更新迭代迅速,但也是架构师真正体现价值的时代,降低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本将会是当下架构师绕不开的核心话题。朝着架构师的方向去发展,即使做不了架构师,但在大方向上是错不了的。
前端讲师
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有前端培训就肯定需要前端讲师。在刻板印象中,程序员是那种“钱多、话少、死的早”的群体,这个“话少”意味着程序员当讲师的路并不容易,讲师需要的能力是将抽象具像化,用生动清晰的形式引导性讲出来,这往往是许多人的短板,市面上各大培训机构给讲师开的薪资很高,但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如果想要往讲师方向发展,持续学习、持续思考、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转他岗
比如运营、产品、测试等,对于程序员而言其实是具备这些岗位的基本能力的,而且懂技术是一个不小的优势。但壁垒整体低于程序员,非资深专家的可替代性很高,需谨慎!
又如算法、AI、硬件开发等,这些岗位的壁垒是要高于普通程序员的,也是相比软件应用开发者无论从薪资维度还是从稀缺程度上都是要高得多的。但在学历上至少硕士,最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或者数学专业,院校档次211/985为佳。
考研
从2016年考研人生连年上升,近两年才渐渐下降。如上述算法、AI、硬件开发等岗位,硕士(全日制)是门槛必须要读(无论学硕还是专硕),并且院校档次和专业要对口市场。但选择考研人目的却大有不同,有人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被迫选择,这类人也只能在研究生阶段下定决定提高核心竞争力,否则两三年后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考公
近些年来考公人数连年增加,果然“宇宙的尽头是考公”,“铁饭碗”固然稳定,但竞争激烈程度远远高于前端岗位,尤其是“三不限”(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户籍),计算机相关专业岗位可能会稍微多些,有些边远地区竞争可能没那么激烈,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还需要因人而异,考公的成本也需要谨慎衡量,值不值得考见仁见智。
如何稳住2025年
- 拥抱变化:时代在发展,市场在改变,永远不变的就是反复无常的变化。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市场,只能够适应环境,适者才能生存。
- 持续学习:持续学习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还是要提一下,时刻不能忘记,松懈时可以警醒自己。
- 保持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要适当“摸鱼”,以一个健康的身心去拥抱一缕缕阳光。
- 刺探更多可能:人类的一生充满未知,想要获得更多可能性,需要多尝试敢尝试,走出舒适圈,虽然可能会痛苦一些,但风雨过后必然成长,也是打开我们认知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