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华尔街日报》有篇文章说,硅谷钢铁侠Elon Musk又创办了一家公司: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Neuralink。
“脑机接口”是什么概念?如果你看过骇客帝国,你就能想象出那玩意儿——后脑勺有个插口,随时可以插根数据线,跟计算设备相连,其终极目标,是帮人类与软件融合,跟上人工智能的发展脚步。
这位特斯拉、SpaceX、SolarCity、Hyperloop的CEO,眼前最担心的就是人工智能有一天脱离人类的控制,另辟蹊径挑战人类的道德、法律。
Musk显然是一位人工智能的悲观论者,但阿里云看待人工智能则更加积极。
1 乐观看待行业智能
“机器要做人类的助手,而不是竞争者。”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3月29日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不仅发布了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同时还向外界宣布阿里云正在开启新的征途:通往智能之路。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
由此可以看出,阿里云今年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这里需要解释下,ET是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此前最亮眼的应用是替代速记,直接把语音实时转化成文字。但实际上,ET的优势并非仅仅是陪人说学逗唱,更多体现在全局洞察和实时决策上。
记得去年8月,阿里云发布ET的时候,就已经说过ET基于阿里云全网规模的计算能力,已经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不断进化,除了智能语音交互之外,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都是ET所擅长的。
而今,ET进入医疗和制造领域,一方面是为了让人工智能这门复杂而前沿的科学变得更加通用和普惠;另一方面,也一脉相承了阿里云的技术路线的逻辑——技术和商业更好地结合,也就是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进行更好地结合,去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2 让医生功力大增
举个例子,看病难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
但西医和中医还是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医更多来自于非试验性临床经验,而西医不完全是依赖医生个人的经验,而是更重视把临床和基础知识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
如今,西医也在中国占主流,同时中国的医院临床诊疗数量极大,有引进了西方的医疗设备——CT数据越来越多,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基础知识,这才能促进医学的发展。
数据显示,人类医生诊断的平均准确率为60%-70%,而当下算法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5%。因此人工智能用在医院,不仅能为医生分担工作负荷,还能提升医生诊断的准确率。用胡晓明的话来说,就是ET医疗大脑能帮助医生的“功力”大增,最终治病救人。
广州医学院第一医院院长何健行讲解医学与AI的发展方向
显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将取代医生——ET做出的初步诊断会由医生再做核查,医生也可为ET注入新的知识,把ET“调教”成全能助手。
3 助制造业提升万亿利润
ET工业大脑也是同样——在光伏生产商江苏协鑫的工厂里,ET工业大脑通过分析上千个参数,优化了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艺,使得协鑫的良品率提升提升了1%。
不要小看这1%!实际上,如果制造业能够整体提升1%的良品率,按201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计算,这将为中国制造总体提升上万亿的利润空间。阿里云ET工业大脑首先瞄准的就是中国工厂的良品率目标,非常实际,同样体现了阿里云技术路线的逻辑——将技术和商业更好地结合,去普惠社会。
理清了这个思路,就能明白阿里云“万物智能”理念的逻辑。据了解,徐工集团、中策橡胶、吉利等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都在积极引入ET工业大脑,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优化机器的产出和减少废品成本。
4 搭建智能开放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ET医疗大脑还是ET工业大脑,在胡晓明看来,都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人工智能系统。换句话说,除了自家的人工智能科学家,阿里云也将吸收外部的精良算法和医学经验,让ET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搭建生态对于阿里云来说并不难。这次大会上,阿里云把天池大赛的题目放到了天池医疗AI系列赛上面,联合英特尔、linkdoc一起,寻找早期肺癌诊断的智能化判断最优算法,让机器可以通过原始CT影像图片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启动第一季天池医疗AI大赛
应该说,阿里云是一家脚踏实地、非常务实的技术公司。阿里云甚至还为方便行业应用智能化,同期发布有一款用可视化的拖拽方式让开发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学习平台PAI2.0。
可以认为,不论是胡晓明高调宣布通往智能之路,还是阿里云宣布推出人工智能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都是为“万物智能”提供基础设施和智能引擎。
所以,个人认为,阿里云的万物智能之路或许更为务实,而并没有直接去追求能够取代人类独立思考的狭义的人工智能。这就是马云与Musk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