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经典模型

简介: LeNet-5模型一共有7层,每层包含众多参数,也就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参数。虽然层数只有7层,这在如今庞大的神经网络中可是说是非常少的了,但是包含了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来源商业新知网,原标题: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经典模型

LeNet-5模型
在CNN的应用中,文字识别系统所用的LeNet-5模型是非常经典的模型。LeNet-5模型是1998年,Yann LeCun教授提出的,它是第一个成功大规模应用在手写数字识别问题的卷积神经网络,在MNIST数据集中的正确率可以高达99.2%。

1_jpeg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LeNet-5模型工作的原理。

LeNet-5模型一共有7层,每层包含众多参数,也就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参数。虽然层数只有7层,这在如今庞大的神经网络中可是说是非常少的了,但是包含了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为了方便,我们把卷积层称为C层,下采样层叫做下采样层。

首先,输入层输入原始图像,原始图像被处理成32×32个像素点的值。然后,后面的隐层计在卷积和子抽样之间交替进行。C1层是卷积层,包含了六个特征图。每个映射也就是28x28个神经元。卷积核可以是5x5的十字形,这28×28个神经元共享卷积核权值参数,通过卷积运算,原始信号特征增强,同时也降低了噪声,当卷积核不同时,提取到图像中的特征不同;C2层是一个池化层,池化层的功能在上文已经介绍过了,它将局部像素值平均化来实现子抽样。

池化层包含了六个特征映射,每个映射的像素值为14x14,这样的池化层非常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的特征被提取,同时运算量也大大降低,减少了网络结构过拟合的风险。因为卷积层与池化层是交替出现的,所以隐藏层的第三层又是一个卷积层,第二个卷积层由16个特征映射构成,每个特征映射用于加权和计算的卷积核为10x10的。第四个隐藏层,也就是第二个池化层同样包含16个特征映射,每个特征映射中所用的卷积核是5x5的。第五个隐藏层是用5x5的卷积核进行运算,包含了120个神经元,也是这个网络中卷积运算的最后一层。

之后的第六层便是全连接层,包含了84个特征图。全连接层中对输入进行点积之后加入偏置,然后经过一个激活函数传输给输出层的神经元。最后一层,也就是第七层,为了得到输出向量,设置了十个神经元来进行分类,相当于输出一个包含十个元素的一维数组,向量中的十个元素即0到9。

AlexNet模型
AlexNet简介

2012年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中,Alext提出的alexnet网络模型一鸣惊人,引爆了神经网络的应用热潮,并且赢得了2012届图像识别大赛的冠军,这也使得卷积神经网络真正意义上成为图像处理上的核心算法。上文介绍的LeNet-5出现在上个世纪,虽然是经典,但是迫于种种复杂的现实场景限制,只能在一些领域应用。不过,随着SVM等手工设计的特征的飞速发展,LeNet-5并没有形成很大的应用状况。随着ReLU与dropout的提出,以及GPU带来算力突破和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爆发,卷积神经网络带来历史的突破,AlexNet的提出让深度学习走上人工智能的最前端。

图像预处理

AlexNet的训练数据采用ImageNet的子集中的ILSVRC2010数据集,包含了1000类,共1.2百万的训练图像,50000张验证集,150000张测试集。在进行网络训练之前我们要对数据集图片进行预处理。首先我们要将不同分辨率的图片全部变成256x256规格的图像,变换方法是将图片的短边缩放到 256像素值,然后截取长边的中间位置的256个像素值,得到256x256大小的图像。除了对图片大小进行预处理,还需要对图片减均值,一般图像均是由RGB三原色构成,均值按RGB三分量分别求得,由此可以更加突出图片的特征,更方便后面的计算。

此外,对了保证训练的效果,我们仍需对训练数据进行更为严苛的处理。在256x256大小的图像中,截取227x227大小的图像,在此之后对图片取镜像,这样就使得原始数据增加了(256-224)x(256-224)x2= 2048倍。最后对RGB空间做PCA,然后对主成分做(0,0.1)的高斯扰动,结果使错误率下降1%。对测试数据而言,抽取以图像4个角落的大小为224224的图像,中心的224224大小的图像以及它们的镜像翻转图像,这样便可以获得10张图像,我们便可以利用softmax进行预测,对所有预测取平均作为最终的分类结果。

ReLU激活函数
之前我们提到常用的非线性的激活函数是sigmoid,它能够把输入的连续实值全部确定在0和1之间。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当一个负数的绝对值很大时,那么输出就是0;如果是绝对值非常大的正数,输出就是1。这就会出现饱和的现象,饱和现象中神经元的梯度会变得特别小,这样必然会使得网络的学习更加困难。此外,sigmoid的output的值并不是0为均值,因为这会导致上一层输出的非0均值信号会直接输入到后一层的神经元上。所以AlexNet模型提出了ReLU函数,公式:f(x)=max(0,x)f(x)=max(0,x)。

2_jpeg

用ReLU代替了Sigmoid,发现使用 ReLU 得到的SGD的收敛速度会比 sigmoid快很多,这成了AlexNet模型的优势之一。

Dropout

AlexNet模型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模型组合方式,相比于单模型,只需要多花费一倍的时间,这种方式就做Dropout。在整个神经网络中,随机选取一半的神经元将它们的输出变成0。这种方式使得网络关闭了部分神经元,减少了过拟合现象。同时训练的迭代次数也得以增加。当时一个GTX580 GPU只有3GB内存,这使得大规模的运算成为不可能。但是,随着硬件水平的发展,当时的GPU已经可以实现并行计算了,并行计算之后两块GPU可以互相通信传输数据,这样的方式充分利用了GPU资源,所以模型设计利用两个GPU并行运算,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

模型分析

3_jpeg

AlexNet模型共有8层结构,其中前5层为卷积层,其中前两个卷积层和第五个卷积层有池化层,其他卷积层没有。后面3层为全连接层,神经元约有六十五万个,所需要训练的参数约六千万个。

图片预处理过后,进过第一个卷积层C1之后,原始的图像也就变成了55x55的像素大小,此时一共有96个通道。模型分为上下两块是为了方便GPU运算,48作为通道数目更加适合GPU的并行运算。上图的模型里把48层直接变成了一个面,这使得模型看上去更像一个立方体,大小为55x55x48。在后面的第二个卷积层C2中,卷积核的尺寸为5x5x48,由此再次进行卷积运算。在C1,C2卷积层的卷积运算之后,都会有一个池化层,使得提取特征之后的特征图像素值大大减小,方便了运算,也使得特征更加明显。而第三层的卷积层C3又是更加特殊了。第三层卷积层做了通道的合并,将之前两个通道的数据再次合并起来,这是一种串接操作。第三层后,由于串接,通道数变成256。全卷积的卷积核尺寸也就变成了13×13×25613×13×256。一个有4096个这样尺寸的卷积核分别对输入图像做4096次的全卷积操作,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列向量,一共有4096个数。这也就是最后的输出,但是AlexNet最终是要分1000个类,所以通过第八层,也就是全连接的第三层,由此得到1000个类输出。

Alexnet网络中各个层发挥了不同的作用,ReLU,多个CPU是为了提高训练速度,重叠pool池化是为了提高精度,且不容易产生过拟合,局部归一化响应是为了提高精度,而数据增益与dropout是为了减少过拟合。

VGG net
在ILSVRC-2014中,牛津大学的视觉几何组提出的VGGNet模型在定位任务第一名和分类任务第一名[[i]]。如今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良好效果深得广大开发者的喜欢,并且上文提到的AlexNet模型拥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广大从业者学习者试图将其改进以获得更好地效果。而后来很多人经过验证认为,AlexNet模型中所谓的局部归一化响应浪费了计算资源,但是对性能却没有很大的提升。VGG的实质是AlexNet结构的增强版,它侧重强调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中的深度。将卷积层的深度提升到了19层,并且在当年的ImageNet大赛中的定位问题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整个网络向人们证明了我们是可以用很小的卷积核取得很好地效果,前提是我们要把网络的层数加深,这也论证了我们要想提高整个神经网络的模型效果,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便是将它的深度加深,虽然计算量会大大提高,但是整个复杂度也上升了,更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虽然VGG网络已经诞生好几年了,但是很多其他网络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地情况下,VGG有时候还能够发挥它的优势,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_jpeg

与AlexNet网络非常类似,VGG共有五个卷积层,并且每个卷积层之后都有一个池化层。当时在ImageNet大赛中,作者分别尝试了六种网络结构。这六种结构大致相同,只是层数不同,少则11层,多达19层。网络结构的输入是大小为224*224的RGB图像,最终将分类结果输出。当然,在输入网络时,图片要进行预处理。

VGG网络相比AlexNet网络,在网络的深度以及宽度上做了一定的拓展,具体的卷积运算还是与AlexNet网络类似。我们主要说明一下VGG网络所做的改进。第一点,由于很多研究者发现归一化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占用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所以在VGG网络中作者取消了归一化层;第二点,VGG网络用了更小的3x3的卷积核,而两个连续的3x3的卷积核相当于5x5的感受野,由此类推,三个3x3的连续的卷积核也就相当于7x7的感受野。这样的变化使得参数量更小,节省了计算资源,将资源留给后面的更深层次的网络。第三点是VGG网络中的池化层特征池化核改为了2x2,而在AlexNet网络中池化核为3x3。这三点改进无疑是使得整个参数运算量下降,这样我们在有限的计算平台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留给更深层的网络。由于层数较多,卷积核比较小,这样使得整个网络的特征提取效果很好。其实由于VGG的层数较多,所以计算量还是相当大的,卷积层比较多成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另外,VGG网络的拓展性能比较突出,结构比较简洁,所以它的迁移性能比较好,迁移到其他数据集的时候泛化性能好。到现在为止,VGG网络还经常被用来提出特征。所以当现在很多较新的模型效果不好时,使用VGG可能会解决这些问题。

5_jpeg

GoogleNet
谷歌于2014年Imagenet挑战赛(ILSVRC14)凭借GoogleNet再次斩获第一名。这个通过增加了神经网络的深度和宽度获得了更好地效果,在此过程中保证了计算资源的不变。这个网络论证了加大深度,宽度以及训练数据的增加是现有深度学习获得更好效果的主要方式。但是增加尺寸可能会带来过拟合的问题,因为深度与宽度的加深必然会带来过量的参数。此外,增加网络尺寸也带来了对计算资源侵占过多的缺点。为了保证计算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去提高整个模型的性能,作者使用了Inception模型,这个模型在下图中有展示,可以看出这个有点像金字塔的模型在宽度上使用并联的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增加了卷积核的输出宽度。因为使用了较大尺度的卷积核增加了参数。使用了1*1的卷积核就是为了使得参数的数量最少。

6_jpeg

7_jpeg

Inception模块

上图表格为网络分析图,第一行为卷积层,输入为224×224×3 ,卷积核为7x7,步长为2,padding为3,输出的维度为112×112×64,这里面的7x7卷积使用了 7×1 然后 1×7 的方式,这样便有(7+7)×64×3=2,688个参数。第二行为池化层,卷积核为3×33×3,滑动步长为2,padding为 1 ,输出维度:56×56×64,计算方式:1/2×(112+2×1−3+1)=56。第三行,第四行与第一行,第二行类似。第 5 行 Inception module中分为4条支线,输入均为上层产生的 28×28×192 结果:第 1 部分,1×1 卷积层,输出大小为28×28×64;第 2 部分,先1×1卷积层,输出大小为28×28×96,作为输入进行3×3卷积层,输出大小为28×28×128;第 3部分,先1×1卷积层,输出大小为28×28×32,作为输入进行3×3卷积层,输出大小为28×28×32;而第3 部分3×3的池化层,输出大小为输出大小为28×28×32。第5行的Inception module会对上面是个结果的输出结果并联,由此增加网络宽度。

ResNet
2015年ImageNet大赛中,MSRA何凯明团队的ResidualNetworks力压群雄,在ImageNet的诸多领域的比赛中上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且这篇关于ResNet的论文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也获得了CVPR2016的最佳论文,实至而名归。

上文介绍了的VGG以及GoogleNet都是增加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来获得更好效果,也让人们明白了网络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训练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宽度与深度加深的同时,效果实际会慢慢变差。也就是说模型的层次加深,错误率提高了。模型的深度加深,以一定的错误率来换取学习能力的增强。但是深层的神经网络模型牺牲了大量的计算资源,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不应当产生比浅层神经网络更高的错误率。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随着神经网络的层数增加,梯度消失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深度残差网络的结构Residual:

8_jpeg

上图就是残差网络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出其实是增加了一个恒等映射,将原本的变换函数H(x)转换成了F(x)+x。示意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来整个网络的变化,这样网络不再是简单的堆叠结构,这样的话便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网络层数增加而带来的梯度原来越不明显的问题。所以这时候网络可以做得很深,到目前为止,网络的层数都可以上千层,而能够保证很好地效果。并且,这样的简单叠加并没有给网络增加额外的参数跟计算量,同时也提高了网络训练的效果与效率。

在比赛中,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作者控制变量地设计几个实验。首先作者构建了两个plain网络,这两个网络分别为18层跟34层,随后作者又设计了两个残差网络,层数也是分别为18层和34层。然后对这四个模型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观察数据量的变化。下图便是实验结果。实验中,在plain网络上观测到明显的退化现象。实验结果也表明,在残差网络上,34层的效果明显要好于18层的效果,足以证明残差网络随着层数增加性能也是增加的。不仅如此,残差网络的在更深层的结构上收敛性能也有明显的提升,整个实验大为成功。

9_jpeg

除此之外,作者还做了关于shortcut方式的实验,如果残差网络模块的输入输出维度不一致,我们如果要使维度统一,必须要对维数较少的进行増维。而增维的最好效果是用0来填充。不过实验数据显示三者差距很小,所以线性投影并不是特别需要。使用0来填充维度同时也保证了模型的复杂度控制在比较低的情况下。

随着实验的深入,作者又提出了更深的残差模块。这种模型减少了各个层的参数量,将资源留给更深层数的模型,在保证复杂度很低的情况下,模型也没有出现梯度消失很明显的情况,因此目前模型最高可达1202层,错误率仍然控制得很低。但是层数如此之多也带来了过拟合的现象,不过诸多研究者仍在改进之中,毕竟此时的ResNet已经相对于其他模型在性能上遥遥领先了。

残差网络的精髓便是shortcut。从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解读为多种路径组合的一个网络。如下图:

10_jpeg

ResNet可以做到很深,但是从上图中可以体会到,当网络很深,也就是层数很多时,数据传输的路径其实相对比较固定。我们似乎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多人投票系统,大多数梯度都分布在论文中所谓的effective path上。

DenseNet
在Resnet模型之后,有人试图对ResNet模型进行改进,由此便诞生了ResNeXt模型。

11_jpeg

这是对上面介绍的ResNet模型结合了GoogleNet中的inception模块思想,相比于Resnet来说更加有效。随后,诞生了DenseNet模型,它直接将所有的模块连接起来,整个模型更加简单粗暴。稠密相连成了它的主要特点。

12_jpeg

13_jpeg

我们将DenseNet与ResNet相比较:

14_jpeg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相比于ResNet,DenseNet参数量明显减少很多,效果也更加优越,只是DenseNet需要消耗更多的内存。

总结

上面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上比较著名的一些模型,这些模型非常经典,也各有优势。在算力不断增强的现在,各种新的网络训练的效率以及效果也在逐渐提高。从收敛速度上看,VGG>Inception>DenseNet>ResNet,从泛化能力来看,Inception>DenseNet=ResNet>VGG,从运算量看来,Inception

相关实践学习
部署Stable Diffusion玩转AI绘画(GPU云服务器)
本实验通过在ECS上从零开始部署Stable Diffusion来进行AI绘画创作,开启AIGC盲盒。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眼疾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4种常见的眼疾图像数据集(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正常眼睛) 再使用通过搭建的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保存为为本地h5格式文件。最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平台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眼疾图片识别其名称。
72 4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287 55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分布式训练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分布式训练
177 73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MNN:阿里开源的轻量级深度学习推理框架,支持在移动端等多种终端上运行,兼容主流的模型格式
MNN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轻量级深度学习推理框架,支持多种设备和主流模型格式,具备高性能和易用性,适用于移动端、服务器和嵌入式设备。
92 18
MNN:阿里开源的轻量级深度学习推理框架,支持在移动端等多种终端上运行,兼容主流的模型格式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计算机视觉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金融数据预测matlab仿真,对比BP,RBF,LSTM
本项目基于MATLAB2022A,利用CNN卷积神经网络对金融数据进行预测,并与BP、RBF和LSTM网络对比。核心程序通过处理历史价格数据,训练并测试各模型,展示预测结果及误差分析。CNN通过卷积层捕捉局部特征,BP网络学习非线性映射,RBF网络进行局部逼近,LSTM解决长序列预测中的梯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在金融数据预测中的表现差异。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供应链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需求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消费需求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型
86 21
|
28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网络模型与协议:从OSI到HTTPs的原理解析
OSI七层网络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是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框架。OSI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模型则简化为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 HTTPS协议基于HTTP并通过TLS/SSL加密数据,确保安全传输。其连接过程涉及TCP三次握手、SSL证书验证、对称密钥交换等步骤,以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字信封技术使用非对称加密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通过Https访问网站的过程包括输入网址、DNS解析、建立TCP连接、发送HTTPS请求、接收响应、验证证书和解析网页内容等步骤,确保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
103 1
|
1月前
|
监控 安全 BI
什么是零信任模型?如何实施以保证网络安全?
随着数字化转型,网络边界不断变化,组织需采用新的安全方法。零信任基于“永不信任,永远验证”原则,强调无论内外部,任何用户、设备或网络都不可信任。该模型包括微分段、多因素身份验证、单点登录、最小特权原则、持续监控和审核用户活动、监控设备等核心准则,以实现强大的网络安全态势。
132 2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数据采集
深度学习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深度学习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160 6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应用:开启智能时代的大门
深度学习的原理与应用:开启智能时代的大门
13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