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调包侠之决策树算法

简介: 决策树原理之前我们详细讲解过决策树的原理,详细内容可以参考该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dd283516cbe)。
img_e335dee3ccf8914f29bfb462173bb609.png

决策树原理

之前我们详细讲解过决策树的原理,详细内容可以参考该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dd283516cbe)。

改进算法

但使用信息增益作为特征选择指标(ID3算法)容易造成过拟合。举一个简单例子,每个类别如果都有一个唯一ID,通过ID这个特征就可以简单分类,但这并不是有效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了C4.5和CART算法,其区别如下所示:

  • ID3 是信息增益划分
  • C4.5 是信息增益率划分
  • CART 做分类工作时,采用 GINI 值作为节点分裂的依据

实战——泰坦尼克号生还预测

数据导入与预处理

该数据可在kaggle网站下载,这里我们先通过pandas读入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read_csv('data/titanic/train.csv',index_col=0)
df.head()
img_fc97f6c9abb0dc86fd83db9441689274.png

首先,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进行删除(例如Name);我们都知道,机器学习是没法对字符串进行计算的,这里需要把Sex、Embarked转换为整数类型。

# 删除列
df.drop(['Name', 'Ticket', 'Cabin'], axis=1, inplace=True)
# Sex转换
def f1(x):
    if x == 'mal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df['Sex'] = df['Sex'].apply(f1)

然后,Embarked有缺失值,我们通过seaborn进行可视化,发现S值最多,所以通过S值进行缺失值填充。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matplotlib inline

sns.countplot(x="Embarked",data=df)
img_86d2caf2c8ab55c76977a275f1d8dd77.png
df['Embarked'] = df['Embarked'].fillna('S')
labels = df['Embarked'].unique().tolist()
df['Embarked'] = df['Embarked'].apply(lambda n: labels.index(n))

年龄字段也有缺失值,我们通过绘制直方图,发现基本呈正态分布,于是使用平均值来填充缺失值。

sns.set(style="darkgrid", palette="muted", color_codes=True)    
sns.distplot(df[df['Age'].notnull()]['Age'])
img_8d8e1f9763e8175aa473d4a3aac6e2af.png
df['Age'] = df['Age'].fillna(df['Age'].mean())
df['Age'].isnull().sum()

处理完成后的数据如下:

img_7783fc14d5901dac0c0d947043d23705.png
切分数据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 = df.iloc[:, 1:]
y = df['Survived']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22)
模型训练与评估

决策树算法使用sklearn.tree模块中的DecisionTreeClassifier方法。该方法有一系列参数来控制决策树生成过程,从而解决过拟合问题(具体可看sklearn的官方文档)。常用的参数如下:

  • criterion:算法选择。一种是信息熵(entropy),一种是基尼系数(gini),默认为gini。
  • max_depth:指定数的最大深度。
  • min_samples_split:默认为2,指定能创建分支的数据集大小。
  • min_impurity_decrease:指定信息增益的阈值。

首先,我们不对参数进行调整。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
clf.fit(X_train, y_train)
clf.score(X_test, y_test)

# result
# 0.82122905027932958

我们用交叉验证查看模型的准确度,发现模型的精度并不是很高。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result = cross_val_score(clf, X, y, cv=10)
print(result.mean())

# result
# 0.772279536942
模型调优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对模型进行调优,这里以max_depth为例,定义函数,求出最好的参数。

def cv_score(d):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d)
    clf.fit(X_train, y_train)
    tr_score = clf.score(X_train, y_train)
    cv_score = clf.score(X_test, y_test)
    return (tr_score, cv_score)

depths = range(2, 15)
scores = [cv_score(d) for d in depths]
tr_scores = [s[0] for s in scores]
cv_scores = [s[1] for s in scores]

best_score_index = np.argmax(cv_scores)
best_score = cv_scores[best_score_index]
best_param = depths[best_score_index]
print('best param: {0}; best score: {1}'.format(best_param, best_score))

plt.figure(figsize=(10, 6), dpi=144)
plt.grid()
plt.xlabel('max depth of decision tree')
plt.ylabel('score')
plt.plot(depths, cv_scores, '.g-', label='cross-validation score')
plt.plot(depths, tr_scores, '.r--', label='training score')
plt.legend()

# result
# best param: 11; best score: 0.8212290502793296
img_3b21da0b503e75c74c34e5e6a5cea9cc.png
网格搜索

但这种方法存在这两个问题:

  • 结果不稳定。当划分不同的数据集时,可能结果都一样。
  • 不能选择多参数。当需要多参数进行调优时,代码量会变的很多(多次嵌套循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klearn提供GridSearchCV方法。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threshholds = np.linspace(0, 0.5, 50)
param_grid = {'criterion':['gini', 'entropy'],
              'min_impurity_decrease':threshholds,
             'max_depth':range(2, 15)}

clf = GridSearchCV(DecisionTreeClassifier(), param_grid, cv=5)
clf.fit(X, y)

print("best param: {0}\nbest score: {1}".format(clf.best_params_, 
                                                clf.best_score_))

# result
# best param: {'criterion': 'entropy', 'max_depth': 8, 'min_impurity_decrease': 0.0}
best score: 0.8204264870931538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揭秘C语言中的王者之树——红黑树:一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华丽舞蹈,让你的程序效率飙升,直击性能巅峰!"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红黑树是自平衡二叉查找树,通过旋转和重着色保持平衡,确保高效执行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log n)。本文介绍红黑树的基本属性、存储结构及其C语言实现。红黑树遵循五项基本规则以保持平衡状态。在C语言中,节点包含数据、颜色、父节点和子节点指针。文章提供了一个示例代码框架,用于创建节点、插入节点并执行必要的修复操作以维护红黑树的特性。
49 1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决策树算法大揭秘:Python让你秒懂分支逻辑,精准分类不再难
【9月更文挑战第12天】决策树算法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一颗明珠,凭借其直观易懂和强大的解释能力,在分类与回归任务中表现出色。相比传统统计方法,决策树通过简单的分支逻辑实现了数据的精准分类。本文将借助Python和scikit-learn库,以鸢尾花数据集为例,展示如何使用决策树进行分类,并探讨其优势与局限。通过构建一系列条件判断,决策树不仅模拟了人类决策过程,还确保了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解释性。无论您是新手还是专家,都能轻松上手,享受机器学习的乐趣。
24 9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决策树算法介绍:原理与案例实现
决策树算法介绍:原理与案例实现
|
1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python客户信息审计风险决策树算法分类预测(源码+数据集+论文)【独一无二】
【python】python客户信息审计风险决策树算法分类预测(源码+数据集+论文)【独一无二】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决策树算法大揭秘:Python让你秒懂分支逻辑,精准分类不再难
【8月更文挑战第2天】决策树算法以其直观性和解释性在机器学习领域中独具魅力,尤其擅长处理非线性关系。相较于复杂模型,决策树通过简单的分支逻辑实现数据分类,易于理解和应用。本示例通过Python的scikit-learn库演示了使用决策树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的过程,并计算了预测准确性。虽然决策树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过拟合等问题。即便如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都能借助决策树的力量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29 4
|
2月前
|
大数据 UED 开发者
实战演练:利用Python的Trie树优化搜索算法,性能飙升不是梦!
【7月更文挑战第19天】Trie树,又称前缀树,是优化字符串搜索的高效数据结构。通过利用公共前缀,Trie树能快速插入、删除和查找字符串。
69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Python实现GBDT(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算法)项目实战
Python实现GBDT(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算法)项目实战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Python实现GBDT(梯度提升树)分类模型(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算法)并应用网格搜索算法寻找最优参数项目实战
Python实现GBDT(梯度提升树)分类模型(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算法)并应用网格搜索算法寻找最优参数项目实战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Python
Python算法界的秘密武器:分治法巧解难题,贪心算法快速决策,动态规划优化未来!
【7月更文挑战第9天】Python中的分治、贪心和动态规划是三大关键算法。分治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求解,如归并排序;贪心算法每步选局部最优解,不保证全局最优,如找零钱;动态规划存储子问题解求全局最优,如斐波那契数列。选择合适算法能提升编程效率。
49 1
|
2月前
|
算法 Python
决策树算法详细介绍原理和实现
决策树算法详细介绍原理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