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到原创。
35年前,中国第一次承办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红遍大江南北,其中有一句“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如今回看,这句话仿佛有了更深的寓意:一朵朵科技铸就的“云”,把人和人连接在了一起。
35年后,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正式举行,这也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
如今,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宴,还是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秀。随着科技的进步,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体育赛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作为此次亚冬会官方通信及云服务合作伙伴,中国联通是我国通信运营商中唯一的“双奥企业”,承担全部亚冬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设施的通信建设和服务保障工作,专门为亚冬会打造了1朵云和4张网。
在联通云的全程技术支持下,本届亚冬会通过全面应用云计算,将体育赛事的智能化水平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大型赛事在云端绽放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点燃了新时代的第一把圣火,有来自13个国家的运动员和近8万名观众现场见证了这个神圣的时刻。彼时,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图片的形式,参与到奥运会之中。
直到1964年(第18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卫星转播被首次应用到了奥运会之中,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奥运会的观众大幅增加。
2020东京奥运会首次使用云上转播的形式进行赛事转播,并减少了电视转播车的数量;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更是开始尝试云上4K甚至8K的转播形式,将画质提升了一个档次。
2024年,巴黎奥运会成功替代了传统的卫星转播方式,以云计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赛体验和显著的能耗降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型体育赛事等专业视频直播活动始终存在着“三高”的问题——技术门槛高、网络延迟高、投入成本高。
对于大型国际赛事来说,要承载包括赛事日程、比分、运动员报名、注册、交通、食宿等等在内的赛事系统,往往需要从服务器采购开始筹建一整套软件和硬件系统,搭建一个个实体机房,十几天的赛事结束后还得拆除。
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云计算。如果能将赛事相关系统都搬运到云上,那就不再需要提前几年自建机房,而是可以根据赛事进程中的数据变化,随时更改“云上机房”的大小和结构。比赛结束后,赛事系统陆续下线,“云上机房”就能空出来,资源释放。
但将数据搬到云端只是一部分。承载大型国际赛事的这朵云,面对的是几千个小时的直播内容、全球数十亿的观众观赛、以及随时变动的观看流量。
这就要求云技术足够安全、稳定,能应对全球转播场景下的高并发、低延时、大规模存储、跨区容灾等要求。
对于本届亚冬会,联通云构建起一朵专属亚冬会的赛事云,主要承接两部分业务,一部分是与比赛直接相关的业务系统,比如成绩发布、运动员和裁判员调度等;另一部分是涉及赛会相关的支持系统,比如对讲系统、车辆调度系统等,涵盖了从赛事筹备、赛事直播到赛事完结的全流程。
“云”动冰城全程护航
作为亚冬会“官方通信及云服务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在做好通信网络建设和支撑保障的同时,还以云服务商形象支撑国际赛事,为亚冬会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在建设前期,联通云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把赛事云建成一朵灵活、安全、智能的云,并能够第一时间交付给组委会,保障整体比赛的稳定运行。
为此,联通云派出了500余人的重要保障团队,提前一年多就开始精心规划与设计,为专属云、转播云、视频云等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立体化的服务保障。这些专业团队凭借在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家盛事中的服务经验和精湛的技能,确保了赛事期间各项云上业务的平稳运行和网络及数据的安全无虞。
亚冬会项目启动至第一个系统上线,联通云200多天快速响应部署。去年7月20日,亚冬会注册系统顺利上线,标志着赛事专属云正式进入重保期,赛事注册、竞赛报名等相关应用系统全部运行在联通亚冬赛事专属云上。
联通云此次建设的赛事专属云,提供了包括操作系统CULinux,数据库CUDB等在内的65项自研云产品及服务,这也是中国联通精心打造的首个冬季国际赛事专属云。
该赛事专属云主要应用于赛事管理、赛事成绩管理、赛事信息分发、赛事支持等4大类23项关键系统,实现了核心业务系统100%上云的目标,涵盖了从赛事筹备到结束的全过程。
专属云将虚拟化技术与云原生技术进行全面融合,形成双引擎基座,实现统一架构下一云多态,能够提供多样性算力,并融入自主CULinux、IPv6等,为各类智能应用提供坚实的云底座支持。
其次,专属云基于联通云深耕行业市场多年的实践经验,提供IaaS、PaaS等多种云上资源,并基于高性能物理设备搭建云平台,同时提供API等开放接口能力,实现性能高效和简单易用。
在云平台防护方面,联通云融合中国联通的运营商网络安全能力和“墨攻”安全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了网络风险的全网预警、事先防御以及云网边端的一体化防护,充分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三级认证标准。
在云池搭建和部署的关键时期,面对尚未完成的通信网络,联通云亚冬会项目团队采取了灵活的5G专网先进行远程部署策略,并在后续顺利完成了网络切换,使云池得以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上线,为赛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顺畅的赛事沟通是保障赛事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联通云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一体化指挥调度服务,无论是市区场馆、亚布力滑雪场、亚冬村,还是医疗救援、车辆调度、场馆保障等各类场景,都能让对讲质量清晰、稳定,确保赛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顺畅运行。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各方的协同效率,联通云通过先进的网络优化技术和多重加密技术,实现了多点同步、实时互动的云会议,借助高清音视频传输、低延迟、高可用等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指挥调度效率,还改善了远程沟通体验,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同时,云会议服务还优化了资源管理,确保了赛事期间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打造沉浸式观赛体验
在赛事直播的场景中,用户对播放的延时和流畅都有较高要求,理论上延时越低越好。如果服务器加载素材的速度太慢,打开视频的时间过长,用户容易丢失对现场实时的沉浸感,影响观看体验。
通常依靠卫星进行信号转播,往往要需要根据赛事规模,搭建卫星发射和接收设备、设备机房、物理专线等,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还可能在赛事转播过程中因流量激增导致计算、网络资源紧张等情况,尤其对于奥运会、世界杯等阶段性赛事,更会面临着赛事结束后IT设施拆除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引入高弹性、高可用性、数据安全的云能力,联通云将赛事视频素材和流媒体信号上传云端,为国内外转播机构提供了一套跨域传输、灵活便捷、覆盖全亚洲的云转播系统,不仅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让数据和系统实现深度融合,支持场景化的智能应用,为观众了带来更便捷、更沉浸式的亚冬体验。
这一系统全面支持4K、8K超高清直播画面的传输,能够按需随时开通海外边缘节点,实现“天地一体化”的全媒体制作工艺流程。无论是身处亚洲何地,观众都能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实时观看和回放精彩赛事。
构筑智能时代数字底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联通云之所以能成为亚冬会“官方通信及云服务合作伙伴”,并不是偶然,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深耕和业务布局,是势能积聚之后的一次力量集中爆发。
作为中国联通承接大计算业务的统一算力基座,联通云目前已初步完成“一市一池”布局,资源算力覆盖250多个城市,全面满足客户上云数据不出市需求。围绕国家“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构建起遍布全国的高算力、高安全数据枢纽网络。
依托遍布全国的云池算力,联通云实现了政务、教育、医疗、金融、农业、住建等行业场景的全面覆盖,能够提供超过560万核的通算资源,成功支撑超过31万个行业用户上云。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联通云在专属云服务市场中表现优异,跃升至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以实力再次成为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头部领跑者。
如今,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展示舞台。场上运动员的精彩对决,展示着一个国家体育训练与科技应用的水平;场下的智能化建设和运营保障,也是各国科技实力和文化魅力的集中竞技场。
在这样的竞技场里,以联通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依靠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构建起智能时代的创新引擎,并借助亚冬会这样的窗口,让更多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惠及世界。
【关于科技云报到】
企业级IT领域Top10新媒体。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网络安全、大数据、区块链等企业级科技领域。原创文章和视频获工信部权威认可,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博会、国家网安周、可信云大会与全球云计算等大型活动的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