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由于硬件问题、系统资源紧缺或者程序本身的BUG,Java服务在线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系统性”故障,比如:服务性能明显下降、部分(或所有)接口超时或卡死等。其中部分故障隐藏颇深,对运维和开发造成长期困扰。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逐步排除”的方法,来快速定位Java服务线上“系统性”故障。
二、导言
Java语言是广泛使用的语言,它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和易学易用的特点,很多服务端应用都采用Java语言开发。由于软件系统本身以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Java的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故障。尽管故障的表象通常比较明显(服务反应明显变慢、输出发生错误、发生崩溃等),但故障定位却并不一定容易。为什么呢?有如下原因:
1. 程序打印的日志越详细,越容易定位到BUG,但是可能有些时候程序中没有打印相关内容到日志,或者日志级别没有设置到相应级别
2. 程序可能只对很特殊的输入条件发生故障,但输入条件难以推断和复现
3. 通常自己编写的程序出现的问题会比较容易定位,但应用经常是由多人协作编写,故障定位人员可能并不熟悉其他人员编写的程序
4. 应用通常会依赖很多第三方库,第三方库中隐藏着的BUG可能是始料未及的
5. 多数的开发人员学习的都是“如何编写业务功能”的技术资料,但对于“如何编写高效、可靠的程序”、“如何定位程序故障”却知之甚少。所以一旦应用出现故障,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技术背景知识来帮助他们完成故障定位。
尽管有些故障会很难定位,但笔者根据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逐步排除”的故障定位方法:通过操作系统和Java虚拟机提供的监控和诊断工具,获取到系统资源和目标服务(出现故障的Java服务)内部的状态,并依据服务程序的特点,识别出哪些现象是正常的,哪些现象是异常的。而后通过排除正常的现象,和跟踪异常现象,就可以达到故障定位的目标。
在正式介绍该方法之前,先申明一下这个方法使用的范围。
三、本方法适用的范围
本方法主要适用于Linux系统中Java服务线上“系统性”故障的定位,比如:服务性能明显下降、部分(或所有)接口超时或卡死。其它操作系统或其它语言的服务,也可以参考本文的思路。
不适用本方法的情况:对于“功能性”故障,例如运算结果不对、逻辑分支走错等,不建议使用本方法。对待这些情况比较恰当的方法是在测试环境中重现,并使用Java虚拟机提供的“远程调试”功能进行动态跟踪调试。
前面说过,本方法基于“异常现象”的识别来定位故障。那系统中可能有哪些异常现象呢?
四、有哪些异常现象
我们可以将异常现象分成两类:系统资源的异常现象、“目标服务”内部的异常现象。目标服务,指的是出现故障的Java服务。
1. 系统资源的异常现象
一个程序由于BUG或者配置不当,可能会占用过多的系统资源,导致系统资源匮乏。这时,系统中其它程序就会出现计算缓慢、超时、操作失败等“系统性”故障。常见的系统资源异常现象有:CPU占用过高、物理内存富余量极少、磁盘I/O占用过高、发生换入换出过多、网络链接数过多。可以通过top、iostat、vmstat、netstat工具获取到相应情况。
2. 目标服务内部的异常现象
Java堆满
Java堆是“Java虚拟机”从操作系统申请到的一大块内存,用于存放Java程序运行中创建的对象。当Java堆满或者较满的情况下,会触发“Java虚拟机”的“垃圾收集”操作,将所有“不可达对象”(即程序逻辑不能引用到的对象)清理掉。有时,由于程序逻辑或者Java堆参数设置的问题,会导致“可达对象”(即程序逻辑可以引用到的对象)占满了Java堆。这时,Java虚拟机就会无休止地做“垃圾回收”操作,使得整个Java程序会进入卡死状态。我们可以使用jstat工具查看Java堆的占用率。
日志中的异常
目标服务可能会在日志中记录一些异常信息,例如超时、操作失败等信息,其中可能含有系统故障的关键信息。
疑难杂症死锁、死循环、数据结构异常(过大或者被破坏)、集中等待外部服务回应等现象。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采用jstack工具可以获取到非常有用的线索。
了解异常现象分类之后,我们来具体讲讲故障定位的步骤。
五、故障定位的步骤
我们采用“从外到内,逐步排除”的方式来定位故障:
1. 先排除其它程序过度占用系统资源的问题
2. 然后排除“目标服务”本身占用系统资源过度的问题
3. 最后观察目标服务内部的情况,排除掉各种常见故障类型。
对于不能排除的方面,要根据该信息对应的“危险程度”来判断是应该“进一步深入”还是“暂时跳过”。
例如“目标服务Java堆占用100%”这是一条危险程度较高的信息,建议立即“进一步深入”。而对于“在CPU核数为8的机器上,其它程序偶然占用CPU达200%”这种危险程度不是很高的信息,则建议“暂时跳过”。当然,有些具体情况还需要故障排查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
第一步:排除其它程序占用过量系统资源的情况
图示:排除其它程序占用过量系统资源的情况
1. 运行【top】,检查CPU idle情况,如果发现idle较多(例如多余50%),则排除其它进程占用CPU过量的情况。
如果idle较少,则按shift+p,将进程按照CPU占用率从高到低排序,逐一排查(见下面TIP)。
2. 运行【free -g】,检查剩余物理内存(“-/+ buffer/cache”行的“free”列)情况,如果发现剩余物理内存较多(例如剩余2GB以上),则排除占用物理内存过量的情况。
如果剩余物理内存较少(例如剩余1GB以下),则运行【vmstat -n 1】检查si/so(换入换出)情况,
第一行数值表示的是从系统启动到运行命令时的均值,我们忽略掉。从第二行开始,每一行的si/so表示该秒内si/so的block数。如果多行数值都为零,则可以排除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如果数值较大(例如大于1000 blocks/sec,block的大小一般是1KB)则说明存在较明显的内存不足问题。我们可以运行【top】输入shift+m,将进程按照物理内存占用(“RES”列)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然后对排前面的进程逐一排查(见下面TIP)。
3. 如果目标服务是磁盘I/O较重的程序,则用【iostat -d 1】,检查磁盘I/O情况。若“目标服务对应的磁盘”读写量在预估之内(预估要注意cache机制的影响),则排除其它进程占用磁盘I/O过量的问题。
第一组数据是从该机器从开机以来的统计值。从第二组开始,都是每秒钟的统计值。通过【df】命令,可以看到Device与目录的关系。下图设备“sdb”就对应了目录“/disk2”。
假如发现目标服务所在磁盘读写量明显超过推算值,则应该找到大量读写磁盘的进程(见下面TIP)
4. 运行【netstat -aonp | grep tcp| wc -l】查看各种状态的TCP连接数量和。如果总数较小(例如小于500),则排除连接数占用过多问题。
假如发现连接数较多,可以用【netstat -natp|awk ‘{print $7}’|sort|uniq -c|sort -rn】按照PID统计TCP连接的数量,然后对连接数较多的进程逐一排查(见下面TIP)。
TIP:如何“逐一排查”:
假如定位到是某个外部程序占用过量系统资源,则依据进程的功能和配置情况判断是否合乎预期。假如符合预期,则考虑将服务迁移到其他机器、修改程序运行的磁盘、修改程序配置等方式解决。假如不符合预期,则可能是运行者对该程序不太了解或者是该程序发生了BUG。外部程序通常可能是Java程序也可能不是Java程序,如果是Java程序,可以把它当作目标服务一样进行排查;而非Java程序具体排查方法超出了本文范围,列出三个工具供参考选用:
- 系统提供的调用栈的转储工具【pstack】,可以了解到程序中各个线程当前正在干什么,从而了解到什么逻辑占用了CPU、什么逻辑占用了磁盘等
- 系统提供的调用跟踪工具【strace】,可以侦测到程序中每个系统API调用的参数、返回值、调用时间等。从而确认程序与系统API交互是否正常等。
- 系统提供的调试器【gdb】,可以设置条件断点侦测某个系统函数调用的时候调用栈是什么样的。从而了解到什么逻辑不断在分配内存、什么逻辑不断在创建新连接等
TIP:如何“找到大量读写磁盘的进程”:
1. 如果Linux系统比较新(kernel v2.6.20以上)可以使用iotop工具获知每个进程的io情况,较快地定位到读写磁盘较多的进程。
2. 通过【ls -l /proc/*/fd | grep 该设备映射装载到的文件系统路径】查看到哪个进程打开了该设备的文件,并根据进程身份、打开的文件名、文件大小等属性判断是否做了大量读写。
3. 可以使用pstack取得进程的线程调用栈,或者strace跟踪磁盘读写API来帮助确认某个进程是否在做磁盘做大量读写
第二步:排除目标服务占用了过量系统资源的情况
图示:排除目标服务占用了过量系统资源的情况
1. 运行【top】,shift+p按照“CPU使用”从高到低的排序查看进程,假如目标服务占用的CPU较低(<100%,即小于一个核的计算量),或者符合经验预期,则排除目标服务CPU占用过高的问题。
假如目标服务占用的CPU较高(>100%,即大于一个核的计算量),则shift+h观察线程级别的CPU使用分布。
如果CPU使用分散到多个线程,而且每个线程占用都不算高(例如都<30%),则排除CPU占用过高的问题
如果CPU使用集中到一个或几个线程,而且很高(例如都>95%),则用【jstack pid > jstack.log】获取目标服务中线程调用栈的情况。top中看到的占用CPU较高的线程的PID转换成16进制(字母用小写),然后在jstack.log中找到对应线程,检查其逻辑:
- 假如对应线程是纯计算型任务(例如GC、正则匹配、数值计算等),则排除CPU占用过高的问题。当然如果这种线程占用CPU总量如果过多(例如占满了所有核),则需要对线程数量做控制(限制线程数 < CPU核数)。
- 假如对应线程不是纯计算型任务(例如只是向其他服务请求一些数据,然后简单组合一下返回给用户等),而该线程CPU占用过高(>95%),则可能发生了异常。例如:死循环、数据结构过大等问题,确定具体原因的方法见下文“第三步:目标进程内部观察”。
2. 运行【top】,shift+m按照“物理内存使用(RES)”从高到低排序进程,评估目标服务占的内存量是否在预期之内。如果在预期之内,则排除目标服务Native内存占用过高的问题。
提示:由于Java进程中有Java级别的内存占用,也有Native级别的内存占用,所以Java进程的“物理内存使用(RES)”比“-Xmx参数指定的Java堆大小”大一些是正常的(例如1.5~2倍左右)。
假如“物理内存使用(RES)”超出预期较多(例如2倍以上),并且确定JNI逻辑不应该占用这么多内存,则可能是NIO或JNI代码出现了BUG。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Java级别的问题,所以对这种情况不做过多讨论。读者可以参考上文“TIP:如何逐一排查”进行native级别的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