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风末:我成长路上的4个关键词

简介: 人物志|风末:我成长路上的4个关键词

🙋🏻‍♀️编者按:「人物志」系列文章持续记录蚂蚁集团终端技术人的成长故事,分享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验与心路历程,期待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风末来自蚂蚁集团数字金融消费金融体验技术部,“兴趣、理论、专业、利他”是他的成长关键词。本篇中,风末分享了许多关于工作的思考,专业度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做好目标管理?工作的幸福感是什么......期待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

兴趣:最好的老师


10 岁那年,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台式机,同年在我父亲的督促下学会了盲打。回想当年我穿着套鞋上机,在键盘上指尖飞舞,总能收获同学们羡慕的眼神,这成为了我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基础,也让我与计算机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那时候的操作系统还很不稳定,所以总是要麻烦我父亲单位的计算机大神,看到他每次拿各种软盘、光盘,在 BIOS、命令行界面上一通操作就把系统从 98 升级到 me、xp,像施了魔法一样把电脑变强,这让我内心也埋下了一个想法,总有一天我也要这么厉害


上小学时已经有了「logo 语言」兴趣班,也是初级编程语言。当时学的很浅,不过已经可以让小海龟画个矩形、变个色了。后来班级有了区一级的网页制作比赛,我在那个大神叔叔的指导下,学会了 「东方网页王」,类似做 ppt 一样去生成网页。 


这些事情让我在小学和初中成为了在班里计算机玩地小有名气的「小神」,也让我内心对计算机世界产生了源源不绝的热情与好奇,这些好奇心的种子在时间肥料的滋养下,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推动着我持续探究计算机的世界。

理论:实践的领路人


在计算机的学习上,我认为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计算机学科背后是理论支持。理论知识好比是道,实践能力是术;学会了道,术可以变幻无穷。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纸上谈兵,但没有理论的实践却是邯郸学步。


我本专业学的并非计算机,那时候比较流行类似「21天学会XX」的课程和书籍,我便抱着这一类的教程开始学习计算机。大二考了计算机网络工程认证,也因此发现自己对路由器、交换机和组网理论原理清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也能举一反三。这个阶段我明白了书本原来这么有用,于是在大三大四读了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也顺利跨专业考上了计算机的研究生


正式踏入职场的第一年,我非常关注技术基础,那会儿刚学 React 、Redux、Webpack(当时的 React 框架还没有很成熟),思维也还在 jQuery 时代,因此学起来很费劲


后来我改变了学习的思路,把这个大怪物拆分几块,逐块逐块的去钻研。比如将 React 拆成事件、渲染、数据更新、设计模式,每一块从「YouTubeGoogle」去深挖,这样沉淀出来的知识脉络,后面在学其他同类技术框架跑一遍 demo 便能透视内部原理,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期间学习了《深入理解 Java 虚拟机》、《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代码之美》、《编程语言实现模式》、《编译器设计》、《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范型》、《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精通 CSS 高级 Web 标准解决方案》等书籍。


此后,不管在技术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我都会从理论中获取一些智慧,特别是面对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朦朦胧胧说不清来龙去脉的时候,如果有对应的理论知识补给到位,便马上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透彻感,那种感觉让我心情愉悦。

业:完善职场人的思维方式


盯着业务才能有收货


初入职场时,我一直认为编程工作者只要不断精进技术就能让自己走得远。于是工作第一年,我有活便埋头苦干,没活便看文档学点别的。当时的主管找我聊绩效的时候,给了我一些中肯的建议,「只完成需求工作还远远不够,你要更完整的了解业务,了解技术上下游,前端可以做的事情会很多很多」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重点关注业务,把本职工作涉及到的业务线都去了解了一遍,还在内部做了分享,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了解一个产品背后的运作流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也因此认识到了更多同事,开拓了眼界。

加入蚂蚁后,我接手的业务复杂度骤增,为了让自己更熟悉业务,我翻阅了大量的业务文档,并请教了很多同学。对于文档没有记录的业务,自己尝试从代码角度对场景进行还原,大半年内便成为了最懂这项业务的前端同学,也顺利成为了产品前端一号位,而后第二年又在营销领域继续探索。经过这两年的业务经验沉淀,我逐渐摸清了业务的诉求,最终也拿到了很好的业务效果。

努力拔高自己的专业度


想要在职场上走得更远,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相较于刚工作的时候,近两年我对于“专业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专业度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其一是技术专业度,遇到技术问题能够定位,遇到业务诉求能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当然还包括广义的代码设计合理性、业务可扩展性、监控容灾等,合理的设计带来的 ROE 非常高。

其二是协作专业度,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去解决一些列的问题。比如我做过很多次主系分,需要确认现有下游能力的满足度,或者是协调技术时间排期,砍需求等,兼顾的东西也很多,甚至会遇到几天都推不动的焦头烂额情况,我会暗示自己更加耐心一点,再多坚持一会儿,不要在黎明前放弃,协作的背后是脑力也是心力。

做好目标管理


工作中需要安插锚点,没有锚点的做事,会非常消耗意志力。意志力管理来源于我看的这一本书《意志力》,书中描写了如何在自控、专注和效率上,用科学的方式做到更好。意志力管理在我看来分为“短期目标管理”和长期目标管理”。

  • 短期目标管理

短期目标管理特别适用于每天高并发的我们,建议大家把需要处理的事情按照 todolist 的方式记录下来,每一个代办当做一个目标,以日为维度,做完了就打个勾。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我已经持续了两年。当我记录下这条 todo 的时候,我的大脑也腾出了不必要的存储空间,能够让给优先级更高的事情。

  • 长期目标管理

长期目标管理是个比较难的事情,需要完成的事情往往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迟迟看不到进展,意志力和信心是非常容易被消耗的。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就是列目标分类清单,按年度/季度来,(来自油管博主「艾尔文),具体操作如下

  1. 写下清空大脑清单。为了不把事情时时刻刻装在脑子中,可以把想要完成的事情全部写在清单上,释放脑容量
  2. 写下年度目标清单。从 1 中思考哪些事情是你想做的、必须做的且需要一整年来完成的
  3. 写下三大核心目标清单。从 2 中选三件事情,每周做三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
  4. 写下某一天要做的清单。类似愿望清单,把未来期待会发生的事情先记录下来


比如我要做一个技术专项,其实很容易在前期受挫,沟通对码农来说不如修 bug,那么就去列目标,看进度条,让自己能够从长期视角来看当前的工作。

利他:追求工作的幸福感


如何才能在工作中让内心时刻感到充盈、幸福呢?在我看来,工作中的幸福感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当我们真正把同事当作“伙伴”,便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能因为自己在为“伙伴”做贡献而收获幸福感。

在蚂蚁的 4 年多,幸福感时常有。或发生在帮助别人排查一个线上问题时,虽然的确比较费时间,但是换个角度来想,通过帮助他人,自己也能熟悉同类型问题的排查方法,此外也能感受到,对别人有贡献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或发生在帮助他人获得成长时,目前我也带了实习生和社招生,他们刚进来那会儿满眼好奇,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而我只需要花一些时间指引他们,便能看到他们的点滴成长,这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会非常强。对我而言,我和团队成员始终是横向的关系,正如蚂蚁前端的文化「简单、自由、有爱」,强调团队是一个共同体。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 新能源
我的2024总结 | 降薪优化、焦虑生病、读书写作、逆势成长
本文回顾了作者在2024年的经历与感悟,涵盖了职业发展、健康管理、读书写作等多个方面。面对工作压力和身体不适的双重挑战,作者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找到了应对焦虑的方法,并坚持写作分享,逐步实现自我救赎与成长。展望2025,作者强调“知行合一”,希望通过持续努力突破困境,迎接新的开始。文中还推荐了几本有助于个人成长的书籍,如《正面管教》和《被讨厌的勇气》,鼓励读者共同进步,健康顺利地度过新的一年。
|
人工智能 算法 数据可视化
使用AI焕发那场亚运的精彩--给回忆增添色彩,对未来充满期待
1974年9月1日,第七届亚洲运动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的主体育场开幕,这是新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而今正值亚运110周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即将举办。本次通过参与“历久弥新——用 AI 修复亚运会珍贵史料”活动,使用阿里云的 AI 技术对亚运会历史老照片进行修复,重燃亚运经典,为亚运助威。
666 8
|
9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30w粉丝后我发现,普通人想靠自媒体逆袭,已经没有机会了
作者分享了其对当前自媒体行业困境的观察,指出2023年以来,普通人做自媒体变得越来越困难。原因包括:一是经济环境下行,公司减少,可推广内容变少,而做自媒体的人增多,竞争激烈;二是监管加强,内容质量和变现方式需更规范,增加了入门门槛;三是AI技术如GPT的发展,使得内容创作更加普及,差异化减少,进一步压缩了普通人的机会。作者认为,现在要成功做自媒体,可能需要具备独特的天赋,而这是无法通过努力获得的。
|
9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年终总结系列 2023】成长与收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加油2024!
【1月更文挑战第1天】年关将至,富余的时间也稍显多了些,遂写下此文,好好回顾一下自己这一年的收获,同时也立下2024年的新年flag。
|
9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自动驾驶
找AI要祝福!它让我用bug去成长 | 1024节日特辑
找AI要祝福!它让我用bug去成长 | 1024节日特辑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供应链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封面+序言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封面+序言
167 0
|
人工智能 算法 物联网
《看见新力量》第四期免费下载!走进十五位科技创业者的精彩故事
「看见新力量」栏目由阿里云创新中心全新出品,挖掘创业者和企业创新背后的故事,以访谈、直播等形式,多视角、多纬度进行价值报道,让你听到创业者的真实声音,看见科技创新的力量。
《看见新力量》第四期免费下载!走进十五位科技创业者的精彩故事
|
程序员
一篇文章,助你实现认知突破,重获新生(全网首发)
如何实现认知突破?今天,**我将从这23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帮助你实现质的突破,找到人生新的可能**。 ## 1、为什么许多人的人生都难免陷入混沌之中? 因为对未来充满模糊。 而只有制造清晰,才能消除你心中的模糊。 ### 如何制造清晰? 从混沌到清晰,关键在于,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只有认知越清晰,你的行动才会越坚定**,然后再去持续做那些
一篇文章,助你实现认知突破,重获新生(全网首发)
|
大数据 程序员 开发者
我与阿里云的成长故事
我与阿里云的成长故事
300 0
我与阿里云的成长故事
|
前端开发 Java 程序员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进步、收获、成长、自信)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1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