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AI大牛称:“AI是新电力,将在未来改变各行各业,如果这个设想是对的,那么全世界需要数百万具备深度学习知识的人。”近几年,深度学习作为一门新兴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被大量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但是在不少学习交流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吐槽:“没有合适的GPU了”,“实验室没有服务器”,“我这2G显存的笔记本跑不动程序”……
实验室之间“贫富差距”过大,让学生能够省心省力地做好实验成为深度学习教学的一件大事。复旦大学负责深度学习教学的赵卫东老师,在阿里云天池AI实训平台的支持下,解决了学生在学校做实验的诸多限制,有力地支持了深度学习中国大学MOOC建设,为高校AI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
做深度学习,合适的平台很重要
做实验听起来简单,但要保障稳定的实验环境、流畅的实验效率并不容易。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本身对机器和平台要求较高,学生经常在做实验的时候遭遇算力不足、机器学习库版本不一致等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深度学习的交流群里会有如此频繁的吐槽。而深度学习的实验问题,并不是孤例。
学生做实验装的平台和机器学习库版本可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也不一样。赵卫东说,这些琐碎的事情给初学者带来了困扰,让专业老师们都十分头疼,学生们学习深度学习,合适的实验环境都解决不了,学生们怎么学习呢?
就在前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让赵卫东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契机。赵卫东了解到,阿里云可以为实验提供天池AI实训平台,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提供一些免费的 GPU 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算力和平台版本统一的问题。学生操作起来也简单,只需要申请账号,连软件安装都省了。双方很快达成合作,赵卫东在《深度学习》课程中引入天池AI实训平台,师生都能一心铺在实验思路上了。
基本的实验完成了,赵卫东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生创新意识。没用天池之前,学生们能顺利完成原有的作业就不错,根本谈不上创新。但现在不少学生会萌生出一些新的实验想法,例如利用所学的算法设计了无人考场、无人机智能牧业管理、交通灯智能控制监控红绿灯等。
开发20+教学案例,收获数千名铁杆粉丝
平台的便捷取得了让师生满意的效果,赵卫东决定把这种教学经验沉淀下来,开发成可以复用的教学案例资源。
在阿里云的支持下,赵卫东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深度学习及其应用课程,完成了课程大纲、课件、教学视频、单元习题和作业、案例等开发。课程在2019年下半年上线,目前累计开了第七次课,超过6万余人参加,还因实用性和前沿性被学校推荐为“一流本科课程”并入选中国慕课大会优秀课程。
此外,赵卫东还依托天池AI赛事平台,通过主流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开发了20多个教学案例,让学生直观掌握实际项目场景中的基本思路和关键问题,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广东电网的案例中,通过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帮助工人解决了电线故障检修、穿戴合规等一系列重复且琐碎的问题。
赵卫东也将开发的教学案例开放给其他学校的师生,让科技普惠更多人。一位高校老师在学习交流群里说,这20多个实验教学案例全面覆盖了深度学习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弥补了相关课程实验和实训环节的不足,对没有案例独立开发能力的老师帮助很大。
随着教学案例资源的推广,赵卫东在全国收获了一批课程铁粉,建立了6个课程交流群,每个群有两百多人。粉丝们大部分是在校学生,也有入了职场的人士。大家在群里交流关于实验的相关问题,比如对算法应用某个环节的理解或者共享资料。这些问题和讨论也反哺着课程,赵卫东会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课程。
复旦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正在加快完善一流学科体系、一流科研创新体系和一流育人体系。此次复旦与阿里云在AI领域的深度合作,让赵卫东意识到产学合作的必要性。
赵卫东表示,未来,AI会席卷各行各业,深度学习专业将拓展得更深更广,教师教学必须更关注实践应用,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以阿里云为企业的代表,能够在资金、培训和平台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未来,他会继续携手阿里云“飞天加速计划”,合力培养AI领域的高精尖稀缺人才,为中国创造一流的AI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于“飞天加速计划”:“飞天加速计划”是阿里云2020年推出的项目,通过为全国高校师生、开发者提供免费ECS算力资源,以加速云计算的校园普及,助力培养数字新基建人才。“飞天加速计划”自发布以来,已累计输出6.4亿小时免费ECS算力,2200所高校七万余名师生因此认识了云计算,并且借助云的力量便捷地使用计算资源开发自己的应用,搭建“小而美”的云上世界,同时成就自我。
2021年,阿里云持续加码,推出“飞天加速计划2.0”,致力于在3年内提供价值15亿元的资源扶持,助力开发者应用创新,助力开发者全生命周期成长,培育数字时代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