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一致性和分布式事务之间的关系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简介: 在开源的背景下,数据库的分布式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分享人:北侠   PolarDB专家

正文:本文详细介绍了分布式一致性和分布式事务之间的关系。


一、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分为两层,底层是分布的KVstore,上层是分布式的SQL层。分布式KVstore将数据库的表分成多个shat,每个分区通过高可用的多复本,通过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做高可用的多复本,同时在底层存储负责做shat的管理、拆分、合并,底层提供KV接口。上层是分布式SQL层,SQL层主要是分布性事务在这一层,当然底层的分布式KV也要提供相应的接口。

分布式一致性和分布式事务的关系是什么呢?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发挥的作用,在底层做高可用的分布式KV,分布式一致性将五个数据切分成了多个切片,它是关注一个分片数据内部的数据可用性问题,也可以说它是负责单行数据的事务,当一个事务跨了多个机器上的行,如何保证跨机达到满足事务一致性的算法,分布式事务算法有两个:一是基于锁的算法,另一个是Lock free的算法,基于锁的算法是比较经典的,目前多数的SQL、DB都借鉴这种算法的思想。那基于big table,借助big table的时间维度来实现的,从而达到了query的隔离级别。

和事物相关的有三个列:第一个是Lock 列,事务在运行提交时会写这种列,记录未提交事务锁的信息,当事务成功提交之后,这一列就会被清理掉,格式是Key加上开始的时间戳,它的value对应primary key,primary key的主要作用是做原子提交。第二个value记录了lock的类型。第二列是Data column,是用户存储的真正数据,它的Key是和时间戳的组合,本质上是提供了一个数据的版本的服务。第三列是right column,对比下单机数据库里面的话,当他提交的时候,在right column里面寄一条数据,说明整个事物就提交了,只有当该列被正确的写入之后,整个事务的修改才会被其他事物看到。读请求是在整个列里寻找一个最新的开始时间戳,通过开始时间戳去决定到Data column里面去读取相应的版本。

算法分成两部分,第一个阶段叫做private。这阶段客户端要获取一个全局唯一的时间戳作为事物的开始时间,客户端会从所有的key里随机选一个key,这个key就作为primary key。这时会将所有的KV数据协助请求并发的发给所有的存储节点。存储节点收到这些Key后,要做相应的处理。存储节点要做重组检测 ,就是写写的冲突检测,在存储侧一个存储地点同时会收多个事务的提交请求,就会出现冲突。

如何解决写写的冲突检测呢?通过lock column来决定。比如T1在提交过程中, T2已经完成提交了,有可能是事务开始的比较晚,事务T1开始之后T2才开始,事务2运行的比较快又先提交了,T1提交的时候,就相当于是一个写写冲突,别人已经提交了,它就不允许提交。因为这两个事务是并发的关系。

如何得到两个事务的并发关系,通过跟事务相关的三个列来判断,首先它是从right column里面获取当前最新的数据。如果说key的提交时间大于的开始时间,说明这个事务在我开始后做了提交,这个事物的更新过程和其他事务key的提交是有冲突的。第二检测key是否已经被上锁,有可能在更新的过程中,其它的事务对它也做了更新并没有提交,这种情况是两个事务同时对一个key做更新,这也是一种写写冲突。

如果协议冲突检测通过没有冲突了,这个存储节点就将事务数据写入到到lock column里,对这一行做上诉,类似于PostgreSQL里写锁对这一行的写锁,也就是记录锁行锁,它记录的是事务的开始时间戳,和key同时指向一个primary key引用。这样写入这三条数据的时候,就对key做了一个加锁,如果当前key被选为primary key,它要做一下标记。如果当前不是一个primary key,它就会记录primary key的信息。接下来读取right column判断冲突,通过检测后向lock column里对这行数据上一个行锁,然后向Data column写真正的数据了。

这个阶段大家是并发执行的阶段。比如你一个事务里面更新了100行数据,100行数据又涉及到三个节点,它会把这些数据并行的发给三个节点,三个节点完成对100个数据写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后相当于所有存储节点已经完成了相关数据的修改,但是还没有进行提交。

下面进入commit阶段,首先客户端要获取一个全局的时间戳作为提交时间。

第二步是向primary key的存储节点发送commit的请求,在算法里面第一阶段会随机选一个作为primary key,向primary key所在的地点,发一个commit请求。完成后就标记事务做了一个原子提交,整个事物就已经提交完成了。

接下来系统里面会向密布的、并行的、其他的不是primary的节点,异步发送的请求,存储节点客户端的存储节点如何处理这个请求呢?

首先要获取这个key,看一下这个key是不是合法的,将key和它的提交时间戳、开始时间同时写入right column里。

第三步完成了提交后,primary key就可以在第一阶段上的行锁清理掉。那么这里面我们要强调一点啊,一旦这个primary的节点提交成功之后,整个事务就算是提交成功了。

提交后,其它的事务如何去读取? right column里记录了key的提交记录,客户端去提交key的时候,首先要从right column里面读取这个key,找到这个key最新的开始时间,得到最新已经提交的开始时间戳作为它的版本。接下来从数据列找到相应的版本,就能读上来了。那接下来我们可以去这样去比较一下这个Paxos的算法和经典的单机的并发协议的关系。本质上来说,可能的算法,它是分布式版本的算法,在PG的数据库里面,事务在提交的时候,也要上行锁。要先对页面上锁,找到对应的行,对这个行再上一个行锁。如果事务在上行锁的时候,发现已经上了其它事物的行锁,PG就根据当前事务的隔离级别来做相应的处理。比如说当前让RC的话,就允许往下执行,如果当前高于RC,当前的事物就不要再往下执行了。PG数据库在上行锁的时候,如何判断其它事务与当前事物是属于并发关系呢?那么他的病,它要先读取当前事务对应的行锁,如果上行锁的事务比我自己发生的要晚,那也是并发关系,或者说它已经提交了,在我之后发生的事,我提交了,也是一个并发关系。

PG数据库在做整理提交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做一个C log的写入,那么C log里面会记录事务的状态。那么如果分布式之后,像big table里面没有中心化的C log文件,因此它就随机的选择一个key,这个可以来负责记录事务的起跳状态。commit阶段完成之后,会异步的向所有的key把它的事务状态更新掉,原子的提交就发生在primary key的身上。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Paxos算法的一个大致的流程。

第二个分布式的事务算法是无锁的分布式算法。那么这个分布式事务的算法主要是来自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这篇文章提到最核心的观点是,如果要去实现创新化隔离级别的系统,不需要做写写冲突的检测,只需要做读写冲突检测,这个系统就足够去支持创新化隔离级别。这个算法流程也比较简单的,是occ的乐观的并发控制,每个事务的修改先将它的堵集合和写集合缓存在本地。在真正提交的时候运行算法的并发控制协议。

并发控制协议也分成两部分:首先,它去做读写冲突检测,那么怎么样去检测呢?第一步是建立自己的堵集合,看一下自己在事务的运行过程中,比如做了100条数据,这100条数据是不是被变化的事务修改了?如果没有变化的事务修改,就直接将自己的写集合,有可能读了100条数据,写了200条数据。接下来将两百条数据写下去,所有事务都按照这个协议运行,就能拿到创新化的隔离级别。如何判断它的读集合有没有被并发事务修改呢?记录并发事务的写集合,如果被其它事务改了一些数据,就要做记录,然后他用自己的读集合,比如说他100条数据过一下,用一条数据到并发执行的事务去看一下是否改正在读的数据,如果有就直接就abort掉了,如果没有就进入真正的提交阶段。经典的单机并发控制协议。这两种算法是非常相似的,经典的单机MVCC,在它实验时通过锁来做协议冲突检测,即使通过锁做到了协议冲突检测,仍然不能达到创新化的隔离级别,因为存在写偏差的问题。writer的isolation是通过乐观锁来做事故更新,提交时不做协助写写冲突检测,只要做读写冲突检测。这样就支持创意级别的隔离,读写冲突检测直接解决了写的这个问题。


二、算法


比如Proclunta算法,事务执行过程是客户端要更新两条数据,比如要更新K1和K2,首先把数据发送给其中一个事务的节点,这个节点是,作为两阶段提交的协调节点,节点会创建standards的事务状态的记录。要到table server上插入一条记录,这条记录是当前事务的状态。接下来要写真正的数据,要更新的K1 K2,可能涉及多个分组,这两条数据并行发送给数据所在的Raft group的leader进程,数据就发过去了, leader进程收到数据后运行它,把数据更新发给Follow节点,这就是对应的procright阶段。

下面开始进入commit阶段,procright算法里面,通过随机选一个key,用来担当事务的状态。有一个文件来记录不同事物的状态,提交的时候插入了一个事务状态的记录,提交的时候由pending状态改成commit状态或abort状态。它是通过新生成专门的记录,来记录事务的状态。

基于lock free的并发控制,以pythonDB为例。它基本上是完整的参考了读写冲突检测无锁的论文来实现的。它实现的策略是将整个事务拆分成多个组件,比如像中心化的节点来做时间的授时。另外一个分布式的多集群节点用来做读写的冲突检测,还有一些节点做log的记录,还有一些节点来做storage system做数据最终的持久化。事务的提交过程是典型occ过程,首先是客户端去读数据,它决定要提交时把自己大号里面的保存的数据,发送给proxy的节点, proxy就担当整个事务提交的协调节点。接着数据要去获取时间戳,从中心化的授时里面请求一个时间戳,作为事务提交的执行戳,把要更新的集合分发给按照不同的冲突检测的节点,它上面记录了并发事故的读写集合,就做一个冲突检测的算法,那么这个冲突检测如果说通过之后,proxy节点再去发起真正的事务的写过程,将它的写放到一个log层上面。那storage system集群异步的拖日志。是一个分布式无锁的并发的事务控制协议。

每一个事务都会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个时间是用来做什么呢?单机的数据库存的时间是在做两个事务的关系判断,要知道两个事务的大小关系,通过时间戳来做。单机是通过单调递增的事务id来做逻辑上的时钟。

在分布式环境下,不同的节点是有物理时间差的,同一个物理节点的时间也会错乱,这时如果开始了一个事务,要对位于两个节点上的key更新,这两个节点的时间戳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单机的做法,拿到了1150的id作为事务,另一个节点时间是靠后的,即使提交了,仍然认为是堵不到这个数据的,就不符合线性一致性的要求。


三、时钟


原子时钟的服务对最核心的想法是通过GPS授时,GPS保证所有集群的节点时间戳的误差有上限。在执行事务时发现,读到的数据时间戳跟自己的时间戳在误差范围之内,它就要去等待,等物理时钟跳过误差,跳过误差后才能判断大小,在误差之内是不能判断的,这就是原子时钟的解决方案。

tso中心化授时就要解决中心化授时的一些问题。中心化节点要做单点的高可用,为了提高性能,中心化授时不用每个事务都要做时间戳。

混合逻辑时钟,始终那么混合逻辑始终的想法是什么呢?最开始纯的逻辑时钟,原理是只要事务之间有一个关系,比如事件a和事件B之间的发生有前后关系,根据他们的关系就可以赋予不同的ID,比如一个节点下面发生了两个事件,事件a和事件B之间的逻辑时钟是可以比较出来的,单机的就可以让B的逻辑时钟大于a的逻辑时钟。如果这个节点向另外一个节点发消息,需要把本地的时钟带过去对吧。可能是本机上发生了事件a、事件B,事件b要向另外一个点发送一条消息,等他它的响应。另外一条时间收到 b的消息包后,就会发出一个事件c,事件c的逻辑时钟就可以保证是小于b 的。只要有事件的串联的关系,就能把时钟构造出来。

向量时钟是可以保证一致性的,维护整个集群里面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它不是维护单一的时钟而是维护一个向量,向量里包含了整个集群的个数,比如说集群里有100个节点,每一个时钟不是单一的数字,而是由100个数字构成的向量。向量可以保证每一次数据消息的发送,单机内部发生了事件的递推的关系,它知道在自己的纬度上增加,这就是单一纬度的时间,如果发生关系,它要把 100个整数的向量带过去,因为当前时间的逻辑时钟发送给其它的节点,还把自己观察到的其它节点的逻辑使用关系也带给其它的节点,那么其它节点的运行对每个纬度来进行更新的算法,它就能学习到整个集群里面所有实验的过程。

向量时钟虽然看起来很好,它不能做集群的扩充,集群扩充很麻烦,比如这个集群做得很大有1000个节点,向量就会变大。向量时钟更新的数据包,发送的消息也很大。逻辑时钟不能打照快。HLC混合逻辑就是一个逻辑时钟,时钟的整数的做了一些修改,做了一些增强,将整数拆分成了两部分,高52位表示当前本地的物理时钟,后12位表示在物理时钟下发生事件的逻辑关系。52位标记了它可以精确到毫秒级。在数据中心各个节点之间时钟会有偏移,偏移也是有底线的。我们通过52位的毫秒级别的本地逻辑的物理时钟,来做高位的判断。在做数据交互的时候会将物理时钟分发给其它的节点,其它节点在收到逻辑时钟后会做更新策略,它先比较下高位是否一样,比如收到一个包,高52位比自己大,说明它收到了一个来自于时间比较早的机械的请求,另一个节点比它靠前,对它来说是收到了一个未来的数据包。

它判断出自己的物理时间落后了,这时就将自己的物理时钟对维护HMC的高52位进行更新,这个过程它就学习到了最新的时间。

如果这时发现两个节点之间没有时间偏差,那这时就通过第12位来做事件的关系的维护。通过物理时钟混合逻辑时钟的理念,这样在打快照的时候,拿到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通过解析高52位就可以大概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排查问题也比较方便。

纯逻辑的时钟,很难推算出对应的具体物理时钟的时间点,分布式一致性在做log日志时,要给每一个日志编号,它的三个节点在group里是单调递增的,分布式事物里面也需要一个像HLC有维护单调递增的需求,

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先看一下Raft的协议,这个共识协议和HLC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那Raft是做什么呢?它是将数据分成不同的shat,它用来维护shat内容的数据一致性。HLC逻辑时钟维护节点之间的大小关系,Raft是group级别的。首先它们工作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另外呢,就是Raft在做每次数据写入的时候,都会分配单调递增的逻辑上的ID。HLC融合了物理始终,它实际上跟物理时钟是有关系的。不同节点之间的HLC是可以比较的,但是Raft group的Raft的日志号是没办法比较的,这个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完全隔离的。Raft是维护单条数据的事务性。因为单条数据最终要落到Raft的里面。Raft group对这三条数据做复制。HLC的作用是维护分布式事务和理念事务之间的变化关系。他来维护这个跨Raft group是如何做实验比较的?他们都是单效递增的。

相关实践学习
日志服务之使用Nginx模式采集日志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日志服务控制台创建Nginx模式的Logtail配置快速采集Nginx日志并进行多维度分析。
相关文章
|
30天前
|
存储 缓存 负载均衡
一致性哈希:解决分布式难题的神奇密钥
一致哈希是一种特殊的哈希算法,用于分布式系统中实现数据的高效、均衡分布。它通过将节点和数据映射到一个虚拟环上,确保在节点增减时只需重定位少量数据,从而提供良好的负载均衡、高扩展性和容错性。相比传统取模方法,一致性哈希能显著减少数据迁移成本,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缓存、存储、数据库及微服务架构中,有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107 1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算法
分布式系列第二弹:分布式事务!
分布式系列第二弹:分布式事务!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算法
分布式系列第一弹:分布式一致性!
分布式系列第一弹:分布式一致性!
|
3月前
|
算法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漫谈分布式数据复制和一致性!
漫谈分布式数据复制和一致性!
|
5月前
|
存储 NoSQL Java
一天五道Java面试题----第十一天(分布式架构下,Session共享有什么方案--------->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是关于Java面试中的分布式架构问题的笔记,包括分布式架构下的Session共享方案、RPC和RMI的理解、分布式ID生成方案、分布式锁解决方案以及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一天五道Java面试题----第十一天(分布式架构下,Session共享有什么方案--------->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NoSQL
(七)漫谈分布式之一致性算法下篇:一文从根上儿理解大名鼎鼎的Raft共识算法!
Raft通过一致性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集群的一致性,但无法保证所有情况下的一致性,毕竟分布式系统各种故障层出不穷,如何在有可能发生各类故障的分布式系统保证集群一致性,这才是Raft等一致性算法要真正解决的问题。
141 11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索引
(六)漫谈分布式之一致性算法上篇:用二十六张图一探Raft共识算法奥妙之处!
现如今,大多数分布式存储系统都投向了Raft算法的怀抱,而本文就来聊聊大名鼎鼎的Raft算法/协议!
155 8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五)漫谈分布式之一致性算法篇:谁说Paxos晦涩难懂?你瞧这不一学就会!
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泯然于众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它们并不仅是空中楼阁般的高大上理论,而是有着完整落地的思想,它们已然成为构建分布式系统不可或缺的底层基石,而本文则来好好聊聊分布式与一致性思想的落地者:Paxos与Raft协议(算法)。
121 6
|
5月前
|
Oracl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锁设计问题之Oracle RAC保证多个节点写入内存Page的一致性如何解决
分布式锁设计问题之Oracle RAC保证多个节点写入内存Page的一致性如何解决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监控
消息队列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顺序?
消息队列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顺序?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