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gre布局算法源码阅读

简介: > 内涵各种论文和算法,阅读起来较为费力。 > 适读人群:对Dagre内部实现原理有兴趣的同学。 > 阅读时长:1小时。 ## 一、前言 常见的图可视化布局算法有:Dagre布局、Sankey布局、力导布局、随机布局等。由于近期业务中需要,几种布局算法中,Dagre布局最能贴近业务需求,但同时也需要有一些定制能力。所以花时间研究了下Dagre布局的源码部分,以及其中涉及到的论文部分。有

内涵各种论文和算法,阅读起来较为费力。
适读人群:对Dagre内部实现原理有兴趣的同学。
阅读时长:1小时。

一、前言

常见的图可视化布局算法有:Dagre布局、Sankey布局、力导布局、随机布局等。
由于近期业务中需要,几种布局算法中,Dagre布局最能贴近业务需求,但同时也需要有一些定制能力。所以花时间研究了下Dagre布局的源码部分,以及其中涉及到的论文部分。
有部分算法的理解可能不是很透彻,欢迎大家交流。

二、核心步骤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dagrejs/dagre
算法核心:布局算法的核心函数如下。
建议:在直接看源码之前,建议大家可以先大概看一下《A Technique for Drawing Directed Graphs》这篇论文,论文中讲述的是有向图的一种布局算法。Dagre的大体思路和步骤和论文中讲述的差不多,只是在每一步的具体实现上会有些差异点。

function runLayout(g, time) {
  // 优化边上label的位置
  time("    makeSpaceForEdgeLabels", function() { makeSpaceForEdgeLabels(g); });
  // 去除自环
  time("    removeSelfEdges",        function() { removeSelfEdges(g); });
  // 去环
  time("    acyclic",                function() { acyclic.run(g); });
  // 复合图布局,复合图生成虚拟节点,并排序成nesting graph
  time("    nestingGraph.run",       function() { nestingGraph.run(g); });
  // 层级分配
  time("    rank",                   function() { rank(util.asNonCompoundGraph(g)); });
  // 边lable的处理。在边的中间位置生成虚拟节点,代表lable的位置
  time("    injectEdgeLabelProxies", function() { injectEdgeLabelProxies(g); });
  // 移除空的层级,并将rank都调整为正数
  time("    removeEmptyRanks",       function() { removeEmptyRanks(g); });
  // 移除虚拟边和虚拟根节点
  time("    nestingGraph.cleanup",   function() { nestingGraph.cleanup(g); });
  // 调整rank为>=0的数
  time("    normalizeRanks",         function() { normalizeRanks(g); });
  // 找到节点组的最大和最小层级
  time("    assignRankMinMax",       function() { assignRankMinMax(g); });
  // 移除边的label虚节点,将虚节点的层级记录到label对象中
  time("    removeEdgeLabelProxies", function() { removeEdgeLabelProxies(g); });
  // 将长度大于1的边,分割成长度为1的n条边,并在边中插入虚拟节点
  time("    normalize.run",          function() { normalize.run(g); });
  time("    parentDummyChains",      function() { parentDummyChains(g); });
  // 给组添加边框,增加左侧虚节点和右侧虚节点
  time("    addBorderSegments",      function() { addBorderSegments(g); });
  // 节点排序
  time("    order",                  function() { order(g); });
  // 回填自环路
  time("    insertSelfEdges",        function() { insertSelfEdges(g); });
  // 调整坐标系,默认是按照上下布局来算的,如果是左右布局,就对调节点和图的width和height
  time("    adjustCoordinateSystem", function() { coordinateSystem.adjust(g); });
  // 布局,计算位置
  time("    position",               function() { position(g); });
  time("    positionSelfEdges",      function() { positionSelfEdges(g); });
  // 根据group的虚节点,计算group的位置,然后移除虚节点
  time("    removeBorderNodes",      function() { removeBorderNodes(g); });
  // 移除前面长边切割中插入的虚拟节点
  time("    normalize.undo",         function() { normalize.undo(g); });
  // 边的label
  time("    fixupEdgeLabelCoords",   function() { fixupEdgeLabelCoords(g); });
  // 根据布局方向,调整节点和边的宽度、高度,以及xy坐标
  time("    undoCoordinateSystem",   function() { coordinateSystem.undo(g); });
  // 算出x,y坐标
  time("    translateGraph",         function() { translateGraph(g); });
  // 计算边的point坐标轴
  time("    assignNodeIntersects",   function() { assignNodeIntersects(g); });
  // 反转反转边
  time("    reversePoints",          function() { reversePointsForReversedEdges(g); });
  time("    acyclic.undo",           function() { acyclic.undo(g); });
}

总共是23步,其中有很多数据转换和处理的部分。
布局最核心的是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去环。
第二阶段:层级划分。
第三阶段:同层级内节点排序。
第四阶段:绘图
下面分别描述四个阶段的具体算法和细节。

三、去环算法

由于环路的存在,会影响层级分配的稳定性,所以在层级分配之前,需要先去环。
Dagre中提供了两种去环算法:DFS去环算法、贪心算法

1. DFS去环算法

算法核心

每个节点从自己的每条出边开始深度优先遍历,如果出边e1的遍历路径中不存在当前节点,说明当前链路不存在环路。如果出边e1的遍历路径中存在当前节点,则说明存在环。通过去掉最后环路的最后一条边,达到去环的效果。

时间复杂度

2. 贪心算法

参考论文

Dagre中贪心算法的实现参考了论文《A FAST & EFFECTIVE HEURISTIC FOR THE FEEDBACK ARC SET PROBLEM》。

算法核心

优先反转那些同时存在于多个环路中的边,尽可能的少反转边。
对于给定的一张图,按照一定顺序从左到右排列节点,使得边的方向尽量是从左到右的,那么从右到左的边则成为可能形成环路的边,即为需要反转的边。从而将求最少反转环的问题,转换成求一个节点序列。
以下为求节点序列的算法伪代码。
image.png

时间复杂度

, m为边的个数

示例

image.png
图中存在两个环,分别为b->d->c, d->c->e。按照上述算法思路,对节点进行排序

  1. 初始状态:s1=[], s2=[], s=[], G=a,b,c,d,e,f
  2. 叶子节点f,放入s2,并从图中移除。 s2=[f]
  3. 根节点a,放入s1,并从图中移除,s1=[a],并从图中移除,如图2
  4. 选取一个节点(出度-入度)最大的,即节点c。
  5. 将节点c加入到s1的末尾,并从图中移除,此时s1=[a,c],如图3
  6. 将叶子节点d放入s2,s2=[d,f],图中移除d。
  7. 将根节点b,e放入s1,s1=[a,c,b,e]。
  8. 图为空,结束。
  9. s=[a,c,b,e,d,f].


根据得到的序列,重新从左到右绘制图。如下图:
image.png


Dagre的做法:逆转第一个出度-入度 max节点的入边。即在上述步骤3的时候,就移除了d->c.

四、层级分配

输入条件:图必须是一个连通图、边均含有minlen和weight两个属性。(其中minlen表示边的长度,weight表示边的权重。)
返回结果:图中的节点都会有一个rank属性表示其所在层级。
Dagre中实现了三种层级分配算法:最长路径、紧致树、network-simplex三种。

1. 最长路径算法

算法核心

前提条件:图必须是一个有向无环图
返回结果:每一个节点都有rank属性。
尽可能多的把节点置于最底层。

时间复杂度

,n为图中节点个数。

最长路径算法是最快最简单的,但其效果不好,会导致很多长边的存在。但是因为这种算法速度快,所以也通常会用来当做其他算法的预处理步骤,计算一个初始的层级。

示例

image.png

2. 紧致树算法

算法核心

先用最长路径算出初始层级,然后调整松弛边的长度,松弛度的定义是相对于边的minlen。
松弛边定义:边的长度大于其实际所需长度。即松弛度 > minlen。
用最长路径算法舒适分层后,紧接着进行去松弛边,伪代码:
image.png

  1. 定义边的松弛度为(边长-边的minlen)。
  2. 把目前已经紧致的节点添加到tightTree中,然后从松弛度最小的边开始逐步处理。
  3. 如果松弛边的源节点在tightTree,将边的目标节点层级向上移动delta;
  4. 如果松弛边的源节点不在tightTree,将边的源节点层级向下移动delta;
  5. 直至所有的节点都被加到tightTree中。

时间复杂度

,n为图中节点个数。

示例

image.png   image.png

3. networks simplex算法

参考论文

《A Technique for Drawing Directed Graphs》

核心思想

迭代修改节点的层级,缩小松弛边。

  1. 先将图中紧致的边及其相关的节点加入到树中,构建一颗紧致生成树。(生成紧致树的算法使用上面的紧致树算法)
  2. 分配给起始节点一个层级,然后从起始节点出发,找到邻近的节点,然后根据其与起始节点的上下游关系,计算连通边的最小长度。
  3. 直到所有的节点都有一个默认层级。
  4. 计算每条边的切割值。切割值的计算:移除该边,将生成树分为两个区域,根据边的方向,分为头部区域v和尾部区域w,那么该边的切割值就等于,尾部区域w到 头部区域v的所有连接边的weight之和(注如果边的方向是从头部到尾部的,那么该边的weight即为负值)。

如针对下图,其最小紧致生成树为去掉虚线边的部分。
则边e的其切割值为:从v到w的边为1条,从w到v的边为2条。因此其切割值为-1
image.pngimage.png

  1. 切割值为负的边,即为需要调整的边。调整方式:加长该边的长度。
  2. 替换生成树的边,构成新的生成树。
  3. 根据新的生成树,重新调整层级。
procedure rank()
    feasible_tree();
    while (e=leave_edge(e)) != nil do
        f = enter_edge(e);
        exchange(e,f);
    end;
    normalize();
    balance();
end

示例

image.png

算法优化

上述算法步骤中其中生成紧致生成树和初始的切割值耗时较大,复杂度。论文中针对这两个步骤又分别提出了优化的解法。
1)生成初始切割值优化
思路:选取生成树的叶子节点,计算该节点的边的切割值。对于非叶子节点的切割值,可以根据已有边的切割值算出。
验证:下图中,u,v,w,x四个节点之间有三条边,三条边的切割值满足下面的计算公式
image.png
image.png
从数学公式中,可以看到边的切割值可以通过其相关联边的切割值计算出来。
对应到场景中,即叶子节点边的切割值直接算出、非叶子节点相关的边的切割值计算公式如下:
切割值 = 边的weight + 节点其他边切割值之和 + 节点的出边weight - 节点的入边weight。
整个算法复杂度从原先的降到了
2)将树划分为头部和尾部的优化。
默认需要遍历所有节点,复杂度
定义,对树做后序遍历,节点在序列中的位置作为。计算叶子节点的low = lim,非叶子节点的low等于其子节点low的最小值。
则在划分区域时,在尾部区域的节点满足以下条件: 源节点的low <= 节点的lim <= 源节点的lim。

五、同层内节点排序

核心思想

返回结果:图中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order属性,表示其在同层内的次序
算法步骤:

  1. 针对每一个层级,分别生成两个图,downlayer和uplayer。(见单层级图构建)
  2. 给图中所有节点一个初始的order。
  3. 返回一个层级矩阵,每一个层级对应一个数组,每一层按照节点的顺序进行排序。
  4. 按照节点在所在层级数组中的位置,赋予其初始order。
  5. 遍历downlayer和uplayer,计算每一层级中节点的barycenter和weight(见barycenter的计算)
  6. 根据barycenter的值,调整节点顺序。(见Resolve Conflict)
  7. 根据调整后的结果,重新计算出层级矩阵。
  8. 根据层级矩阵,算出交叉边的个数。
  9. 与上一次计算出的交叉边数作比较,交叉少的排序方案。
  10. 5-8迭代执行4次。(为什么是4次?)
  11. 根据最终得到的order结果,修改图中节点的order属性。

单层级图构建

核心思想:构建一个图,图中包含某层级内所有的节点,以及指向这些节点的边(或从这些节点的边指出)。层级内没有父节点的节点会被当做返回图的根节点,这样更便于移动节点的层次位置。
前置条件:

  1. DAG
  2. 实体节点都有rank属性
  3. 子图节点有minrank和maxrank属性
  4. 边有weight属性

返回结果:

  1. 输出的图中所有的节点都有可移动的层级
  2. 可移动层的根节点,是根据graph的root节点指向的子节点决定的。
  3. 指向可移动节点的不可移动节点(与relationship有关),也包含在图中(无层次结构)
  4. 指向可移动节点的边(与relationship有关),也包含在图中
  5. 如果有相同的边,合并权重成一条边。

算法步骤

  1. 找到图的根节点,作为返回图的根节点。
  2. 筛选中指定层级内的子图和节点,放到图中。如果不存在parent,就设置根节点为该节点的parent。
  3. 获取节点的入边(与relationship有关),放入到图中。
  4. 如果是子图,将子图的左右边框的同层虚节点也加入到图中。

示例

image.png
结果:
downLayerGraph

rank 节点
0 a
1 b,c,d a->b, a->c, a->d
2 e,f c->f, d->e
3 g,h e->h, e->g, f->h

upLayerGraph

rank 节点
0 a a->b, a->c, a->d
1 b,c,d c->f, d->e
2 e,f c->f, d->e
3 g,h

BaryCenter计算过程

核心思想

计算每个节点的重心值。
简单情况:不考虑边的权重,rank层的节点v1,v2,v1的上游节点u1和v2的上游节点u2位于rank-1层。如果u1的order大于u2的order,那么必须满足v1的order大于v2的order。否则将出现交叉,如下图:
image.png
复杂情况:考虑边的权重,以及节点可能存在多个上游节点。节点上增加属性weight和barycenter。



其中表示v节点的order。表示边e的weight。
则针对上面例子downLayerGraph[2],得出如下结果:

节点 weight sum barycenter
e 1 2 2
f 1 1 1


Resolve Conflict

参考论文

A Fast and Simple Hueristic for Constrained Two-Level Crossing Reduction

核心思想

根据上一步计算出来的节点中心值,解决图和节点重心不一致的地方。如果节点的重心值违反了图的约束条件,就合并冲突的节点,使其符合约束条件。
前置条件:输入的数组中,每一个元素都包含{v, barycenter,weight} 或者{v}
返回结果:新的数组,元素 {vs, i, barycenter, weight} 。vs是一个节点列表,里面可能只有一个节点,也有可能是多个节点,这多个节点是需要合并的节点顺序。属性“ i”是“ vs”中任何元素的最低原始索引。
image.png
统一层级中两个节点,如果存在,则必须存在。否则将肯定存在交叉,这种情况下对换v1和v2即可。

六、布局

节点Y轴

y轴坐标就根据层级来分配,每一层级都是基于上一层级的Y 加上 本层级maxHeight的一半。x,y的坐标是中心点。rankSep是配置项,由使用者配置层级之间的间隔。

function positionY(g) {
  var layering = util.buildLayerMatrix(g);
  var rankSep = g.graph().ranksep;
  var prevY = 0;
  _.forEach(layering, function(layer) {
    var maxHeight = _.max(_.map(layer, function(v) { return g.node(v).height; }));
    _.forEach(layer, function(v) {
      g.node(v).y = prevY + maxHeight / 2;
    });
    prevY += maxHeight + rankSep;
  });
}

节点X轴

参考论文

《Fast and Simple Horizontal Coordinate Assignment》
术语:

  1. 表示层级,表示节点所在的层级。如果有一条边从,则
  2. 如果边存在,那么就称这条边为短边,否则,称其为长边。
  3. 定义,即节点的上游节点;定义,即节点的下游节点;
  4. 定义,即节点的入度;定义,即节点的出度。
  5. 定义图的表达式。表示图中的节点由实体节点和虚拟节点组成,表示所有的边,表示层级。
  6. 定义图的大小
  7. 同层级内节点的顺序关系用<表示,例如, 存在关系.
  8. 节点在同层内的位置定义为
  9. 定义交叉边。
  10. 内部线段:两个虚节点之间的连线

问题定义:
水平坐标分配问题:对于一个给定的分层图,,找到, ,满足。其中表示最小分割约束。

一个可读性较高的图应该满足:

  1. 边尽量的短
  2. 上下层的节点位置要平衡,长边尽量不要出现拐点。


核心思想

该算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前两个步骤执行了四次。

  1. 垂直对齐。尝试将每个顶点与其中上邻或中下邻对齐,然后以最左或最右的方式解决对齐冲突(类型0)。 因此,对于具有最左和最右冲突解决方案的向上和向下对齐的每种组合,我们都获得一个垂直对齐。
  2. 水平压缩。将对齐的顶点约束为获得相同的水平坐标,并且将所有顶点放置在对齐的首选水平方向上,使其尽可能靠近下一个顶点。
  3. 将由此获得的四个分配,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组合起来以平衡其坐标偏差。


下面以左上这个方面的对齐为示例,说明算法。 其他三种情况是类似的。
1)垂直对齐
在垂直对齐的部分,需要尽可能的将每个层级的顶点与上一个层级相连的顶点对齐。
如果两个对齐方式的对应边线段相交或共享一个顶点,则称这两种对齐方式是冲突的。 我们根据包含的内部线段的数量来对冲突进行分类。
类型2:两个内部线段发生交叉,并且两端线段中都不垂直。
类型1:非内部线段和内部线段有交叉。
类型0:两个非内部线段交叉,或者共用一个节点的非内部线段

三种类型的解决方法
类型0:
因此,在确定对齐方式时,可以将涉及的一个或两个段标记为非垂直段并忽略。 由于垂直内部线段具有很高的可读性,所以需要在交叉减少的阶段就避免了类型2冲突。
或者,可以在水平坐标分配之前的预处理步骤中消除类型2冲突,例如:通过交换涉及的两个较低的顶点,直到两个内部线段不再交叉为止。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会更改节点的顺序,可能会影响到交叉点的数量。所以如果节点顺序比垂直线段更重要的话,可以在最终布局中恢复原始排序
类型1:非内部线段和内部线段有交叉。 其次,因为垂直的内部线段是可取的,所以它们被解析为有利于内部线段。我们在Alg1给定的预处理步骤中标记类型1冲突。该算法从左到右遍历各层级(索引l),同时记录两个最接近的内部线段的上邻。 算法复杂度为。同时算法中还标记了类型1冲突的非内部线段,便于在确定对齐方式时忽略它们。
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这个预处理算法,用来标记类型2冲突,或通过交换交叉内部线段的较低顶点来即时消除它们。
image.png
类型0:两个非内部线段交叉,或者共用一个节点的非内部线段。我们定义如果节点v在v'的左边,u在u'的左边,那么线段(u,v)一定在线段(u',v')的左边。类型0冲突以最左端的方式贪婪地解决,即在每一层,从左到右遍历顶点,考虑其中上邻节点(如果有两个,就按照左右顺序)。 如果没有冲突的对齐,则该对将对齐。 所产生的偏差是由以下事实引起的:将对称偏差应用于其他三个分配之一。
通过下面的算法,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左侧向上对齐方式。垂直对齐最多的节点,我们称之为block,定义最顶部的节点为这个block的root节点。请注意,block用循环链接列表表示,其中每个顶点都引用了其下对齐的邻居,而最低的顶点又引用了最上层的邻居。 此外,每个顶点还具有对其root节点的附加引用。 这些数据结构足以满足下一节中描述的实际放置。
image.png
【水平压缩】
分配水平坐标。一个block共享root节点的水平坐标。如左图对应的block划分为右图所示。
image.pngimage.png
观察图,每个block的root节点就是这个无环图的sink,通过在层间的左上角,同时同一层级最多有一个这样的节点
我们将框图划分为多个类。块所属的类由其最高根节点决定。在每个类中,我们应用最长路径分层算法,即,block相对于sink的相对坐标,递归的计算为相同类别中的上一个block的最大坐标加上最小间隔。
image.png
image.png
然后,对于每个类,从上到下,我们通过将类与先前放置的类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来计算其成员的绝对坐标。
整个压缩算法如alg3所示。
第一次迭代使用了最长路径分层算法的递归版本,计算出相对于类接收器的所有根的相对坐标。 然后,计算每个接收器类中的一个顶点,与具有更高接收器的类中其相邻顶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第二次迭代将这些信息从根部分发到所有顶点以获得绝对坐标。
image.png
以上即为迭代四次后,分别得到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四个图。下面根据四个图做平衡
【平衡】
最简单的平衡,横坐标根据左右两个图中节点的横坐标取平均值。

边的路径计算

计算出边的point坐标,是的边不传过box,同时边指向box的中心。
即如何算出a和b的坐标。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七、嵌套子图的处理

参考论文

Layout of Compound Directed Graphs

核心思想

基于分层布局,把一个子图当做虚拟节点,然后全局划分所有节点到不同的层级,再调整统一层级内节点的顺序,避免产生交叉线。论文中定义,所有的嵌套图都可以用一个连通关系图和一个嵌套关系图表示。如下图
image.png

层级划分

层级分配规则:
a. 所有的节点都需要划分到不同的层级,同一层级的节点,y轴坐标一致。
b. 节点之间,节点与线之间不能有重叠交叉
c. 线之间可能有拐点和交叉,要尽量避免
d. 边应该尽可能保持方向一致,比如从上到下。
e. 矩形边框内应该包含所有在子图内的节点。
f. 两个子图之间的矩形边框,不能有重叠
g. 线可能会与子图的边框有交叉,应该尽量避免。
h. 减少跨级的边,如果有,就通过产生虚拟节点的方式来消除跨级边**
划分定义:
a. 对于每一个子图,都有两个虚拟节点,虚拟节点  表示图顶部,虚拟节点表示图底部。
b. 同时虚拟节点和真实节点不能处于同一层级。
c. 两个不同层级的节点之间,至少有2k个层级,其中k是嵌套关系树的深度。如下图
image.png
可以看出最终得到嵌套图中upper和lower是对称的。所以问题可以转换为求所有实体节点v和虚节点u-的层级。


公式一: 节点来说,其层级就是它的所有父节点中层级最大值+1,即

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计算,得出所有节点的层级如右图。
image.png
但是看得出这个图的问题,就是子图内的布局很空旷,因为子图的虚拟节点  离内部的实体节点很远。所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公式二:虚拟节点的顶部应该离内部的实例节点越近越好,即

优化后的层级图如下图
image.png

生成虚拟节点

找到子图中合适的点,作为连通线的端点。对于子图来说,(),(),()都是一样的,代表同一条线。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避免产生环,如果过程中产生了反向的边(如从下到上的边),就把边做标记并反转过来,布局结束后再把边恢复。
把跨多个层级的长边,通过生成中间虚拟节点的方式,将其分割为多条边。从而使得图中所有的边的长度均为1。
在一个嵌套图中,所有的节点必须都是在一个图中,所以生成一个虚拟根节点。
虚拟节点生成过程有以下两个策略:

  1. 将边尽可能的布局在子图边框外。如果节点不在同一个子图内,就穿过各自的子图,将它们的边全部都布局到子图外部。在嵌套树中,我们找到这两个节点的第一个父节点,然后把生成的虚节点放到树的边缘。如下图

image.png

  1. 将边尽可能的布局在子图边框内。如果节点不在同一个子图内,通过调整它们所在子图的区域,将边尽量的放到子图内。对于嵌套树来说,需要找到对应的子图,然后把图内的虚拟节点添加到子图中。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算法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 相亲交友平台系统 婚恋交友系统APP 婚恋系统源码 婚恋交友平台开发流程 婚恋交友系统架构设计 婚恋交友系统前端/后端开发 婚恋交友系统匹配推荐算法优化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通过线上互动帮助单身男女找到合适伴侣,提供用户注册、个人资料填写、匹配推荐、实时聊天、社区互动等功能。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实现、测试优化和上线运维。匹配推荐算法优化是核心,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匹配准确性。
99 3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缓存
【AI系统】布局转换原理与算法
数据布局转换技术通过优化内存中数据的排布,提升程序执行效率,特别是对于缓存性能的影响显著。本文介绍了数据在内存中的排布方式,包括内存对齐、大小端存储等概念,并详细探讨了张量数据在内存中的排布,如行优先与列优先排布,以及在深度学习中常见的NCHW与NHWC两种数据布局方式。这些布局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性能,尤其是在GPU和CPU上的表现。此外,还讨论了连续与非连续张量的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70 3
|
2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C语言
【排序算法】八大排序(下)(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继续学习并实现了八大排序算法中的后四种: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计数排序。详细介绍了每种排序算法的原理、步骤和代码实现,并通过测试数据展示了它们的性能表现。堆排序利用堆的特性进行排序,快速排序通过递归和多种划分方法实现高效排序,归并排序通过分治法将问题分解后再合并,计数排序则通过统计每个元素的出现次数实现非比较排序。最后,文章还对比了这些排序算法在处理一百万个整形数据时的运行时间,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算法的优劣。
170 7
|
2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C语言
【排序算法】八大排序(上)(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通过具体的代码实现和测试数据,详细解释了每种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冒泡排序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来排序,选择排序通过选择最小元素进行交换,插入排序通过逐步插入元素到已排序部分,而希尔排序则是插入排序的改进版,通过预排序使数据更接近有序,从而提高效率。文章最后总结了这四种算法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以及它们的稳定性。
139 8
|
3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安全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16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16
27 0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16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安全 算法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3(下)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3(下)
61 0
|
3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算法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3(上)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3(上)
43 0
|
3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搜索推荐 算法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1(下)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1(下)
47 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1(上)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1(上)
37 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0(下)
计算机前沿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语言模型-最新论文阅读-2024-09-20(下)
37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