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人工智能如何“纠缠”?人脑和机器之间有多少可能性?
前不久,由「同济×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撰写的《2018设计和人工智能报告》在阿里巴巴UCAN大会上正式发布。自发布以来,报告受到了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设计和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报告影响力的持续升温,报告的参与者们共同发起并成立了「设计人工智能网络」,并将报告翻译成多语种版本,目前已经发布!
阿里UCAN现场发布报告
海外版报告发布背景
《2018设计人工智能报告》海外版由「设计人工智能网络」成员志愿翻译完成。
「设计人工智能网络」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网络,致力于汇聚有关设计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观点和思考,激起广泛的探讨。网络目前已聚集了来自MIT,斯坦福,康奈尔,纽约大学,卡内基梅隆,米兰理工,中央美术学院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学者和意见领袖,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声音,在设计人工智能语境下激烈探讨,激发出多元的观点。
借由「设计人工智能网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英文版和日文版报告也由志愿者翻译完成并发布!在此感谢加入志愿翻译队伍的全球各地力量
英文版:感谢梁明教授、鲍壹方、陈小树、龚淑宇、童琰娫、燕晓宇、何明珠、林心怡、孙恺文、吴晴晞、席宁忆、夏磊对报告的贡献!
日文版:感谢李元杰、殷瑞、徐伟、田中裕一、三井拓郎、景山泰考、臼倉すみれ对报告的贡献!
2018年报告要点概览
- 多元价值的系统(Complex System with Diversified Values)
技术奇点到来和指数发展的乐观,简化了解决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一个问题被解决的过程中,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设计与人工智能的理解应该从“物”演进为“事”,从大数据研究设计的产生,到非结构化数据研究设计的过程。
- 非结构数据(Unstructured Data)
运算智能的设计和经典的设计之间已经产生明显差异,包括:用户数量、实施周期、结果导向、生产资料、结果呈现、ROI/KPI等。企业(如阿里巴巴)已经在重新定义设计师的职业路径。
运算智能的设计让设计从一个结果难以量化的职能部门转变为直接可以对企业业务KPI负责的部门,数据智能场景下的大规模个人化等商业战略,都指数级的增加了设计需求,也产生了人和机器协作设计的多个场景。
虽然设计师使用数字工具的历史很悠久,但是设计尚未成为数据经济的一部分,设计的过程数据是没有被挖掘的资源。
89%的设计相关数据是非结构性数据。设计逻辑和商业逻辑的映射迁移具有深刻的潜力,设计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
- 脑机比2.0(Brain Machine Ratio)
脑机比抽象化了人和机器在设计工作上的协同关系,2018年的脑机比增加了人运用机器的意愿这一维度。例如查找资料虽然机器可以做的比例很高,但是设计师还是倾向花大量时间自己做,因为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过程,而是不停的在找资料的同时给人脑以启发。
平面、智能产品、UI/UX和城市空间等领域,人工智能都对设计实践产生了影响。智能产品是因为人工智能才出现的新设计类型,而平面设计和城市空间则是人工智能会挑战原来的设计范式。
- 设计机器的情商(Designing Machine EQ)
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相关能力是企业对设计学生短期和长期内最需要的技能要求。
人工智能的价值和局限,让我们重新思考设计的智能。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许多设计院校都增加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并且平衡了物体为导向的设计和系统为导向的设计。
设计的智能介入社会和个体之间接口的设计,人工智能帮助社会设计寻找数据获取和思想道德的路径。
情商区分了人和机器,如何设计机器的情商成为设计的下一个挑战。
扫码查看2017、2018年完整报告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7-25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研究院”,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