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最大公约数的几种算法【网络整理】

简介: ============================================================= 来自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yRVykgoauSWZnZv5j17zH4tBWJeU7s5teXzl56OPHYP0FNJZ...

=============================================================

来自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yRVykgoauSWZnZv5j17zH4tBWJeU7s5teXzl56OPHYP0FNJZ3AEaVJZ5bjK6qKRynfX5R2P0azdNhZIGytPmAcNjP4ZkcOnXCtcK28ce97S

=============================================================

.

1、查找约数法.
先分别找出每个数的所有约数,再从两个数的约数中找出公有的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
12的约数有:1、2、3、4、6、12;
30的约数有:1、2、3、5、6、10、15、30.
12和30的公约数有:1、2、3、6,其中6就是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

2  更相减损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成现代语言如下: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则用2约简;若不是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减数和差相等为止。

  则第一步中约掉的若干个2与第二步中等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其中所说的“等数”,就是最大公约数。求“等数”的办法是“更相减损”法。

  3、辗转相除法.

  当两个数都较大时,采用辗转相除法比较方便.其方法是:

  以小数除大数,如果能整除,那么小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否则就用余数来除刚才的除数;再用这新除法的余数去除刚才的余数.依此类推,直到一个除法能够整除,这时作为除数的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4453和5767的最大公约数时,可作如下除法.

  5767÷4453=1余1314

  4453÷1314=3余511

  1314÷511=2余292

  511÷292=1余219

  292÷219=1余73

  219÷73=3

  于是得知,5767和4453的最大公约数是73.

  辗转相除法适用比较广,比短除法要好得多,它能保证求出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4、求差判定法.

  如果两个数相差不大,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所得的差与小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78和60的最大公约数.78-60=18,18和60的最大公约数是6,所以78和60的最大公约数是6.

  
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大,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的若干倍,一直减到差比小数小为止,差和小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原来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92和16的最大公约数.92-16=76,76-16=60,60-16=44,44-16=28,28-16=12,12和16的最大公约数是4,所以92和16的最大公约数就是4.

 

  5、分解因式法.

  先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找出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然后把这些公有质因数相乘,得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125和300的最大公约数.因为125=5×5×5,300=2×2×3×5×5,所以125和300的最大公约数是5×5=25.

  

  6、短除法.

  为了简便,将两个数的分解过程用同一个短除法来表示,那么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有除数的乘积.

  例如:求180和324的最大公约数.

  因为:

5和9互质,所以180和324的最大公约数是4×9=36.

  7、除法法.

  当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质数时,可采用除法求解.即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如果能够整除,则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19和152,13和273的最大公约数.因为152÷19=8,273÷13=21.(19和13都是质数.)所以19和152的最大公约数是19,13和273的最大公约数是13.

  8、缩倍法.

  如果两个数没有之间没有倍数关系,可以把较小的数依次除以2、3、4……直到求得的商是较大数的约数为止,这时的商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30和24的最大公约数.24÷4=6,6是30的约数,所以30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6.

  

 ========================================================================

博客园No Joking:http://www.cnblogs.com/visayafan/archive/2011/08/11/2135345.html

=========================================================================

1 GCD 算法的基本原理

GCD=Greatest Common Divisor

欧几里德定理
若 a=b×r+q 则gcd(a, b) = gcd(b, q).
欧几里德定理的证明
a = b × r + q
设c = gcd(a, b), a = m×c, b= n×c
q = a - b× r = (m - n × r)×c
下面证明 m-n×r与n互质:
假设不互质,则存在k使得 m-n×r = x×k, n = y×k.
则:
a = m×c = (n×r + x×k)×c = (y×r + x×k)×c×k
b = n×c = y×c×k
与 c=gcd(a, b) 矛盾。
辗转相除法的算法实现

 

 

a = b × r_1 + q_1
if q_1 = 0
      then return b
else
b = q_1 × r_2 + q_2
if q_2 = 0
      then return q_1
else

……
直到找到GCD为止。

2 GCD 算法的实现

 

2.1 递归实现

 

int gcd(int a, int b)
{
        if(!b) return a;
        else  return gcd(b, a%b );
}

 

2.2 迭代实现

 

int gcd(int a, int b)
{
        int c = a%b;
        while(c){
                a = b;
                b = c;
                c = a % b;
        }
        return b;
}

 

Author: visaya fan <visayafan[AT]gmail.com>

Date: 2011-08-11 18:01:00

HTML generated by org-mode 6.33x in emacs 23

 

 

==================================================================

C++博客:http://www.cppblog.com/aurain/archive/2008/10/08/63480.html

==================================================================

欧几里德算法又称辗转相除法,用于计算两个整数a,b的最大公约数。其计算原理依赖于下面的定理: 
定理:gcd(a,b) = gcd(b,a mod b)

其算法用C++语言描述为:
int gcd(int m, int n)
{
 if (m == 0)
  return n;
 if (n == 0)
  return m;
 if (m < n)
 {
  int tmp = m;
  m = n;
  n = tmp;
 }
 while (n != 0)
 {
  int tmp = m % n;
  m = n;
  n = tmp;
 }

 return m;
}

Stein算法(以下理论请参考http://blog.vckbase.com/arong/archive/2004/06/15/458.html),代码是我加上的。

欧几里德算法是计算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传统算法,他无论从理论还是从效率上都是很好的。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只有在大素数时才会显现出来。
考虑现在的硬件平台,一般整数最多也就是64位,对于这样的整数,计算两个数之间的模是很简单的。对于字长为32位的平台,计算两个不超过32位的整数的模,只需要一个指令周期,而计算64位以下的整数模,也不过几个周期而已。但是对于更大的素数,这样的计算过程就不得不由用户来设计,为了计算两个超过64位的整数的模,用户也许不得不采用类似于多位数除法手算过程中的试商法,这个过程不但复杂,而且消耗了很多CPU时间。对于现代密码算法,要求计算128位以上的素数的情况比比皆是,设计这样的程序迫切希望能够抛弃除法和取模。

Stein算法由J. Stein 1961年提出,这个方法也是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欧几里德算法 算法不同的是,Stein算法只有整数的移位和加减法,这对于程序设计者是一个福音。

为了说明Stein算法的正确性,首先必须注意到以下结论:

gcd(a,a) = a,也就是一个数和他自身的公约数是其自身 
gcd(ka,kb) = k gcd(a,b),也就是最大公约数运算和倍乘运算可以交换,特殊的,当k=2时,说明两个偶数的最大公约数必然能被2整除 
有了上述规律就可以给出Stein算法如下:

1.如果A=0,B是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 
2.如果B=0,A是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 
3.设置A1 = A、B1=B和C1 = 1 
4.如果An和Bn都是偶数,则An+1 =An /2,Bn+1 =Bn /2,Cn+1 =Cn *2(注意,乘2只要把整数左移一位即可,除2只要把整数右移一位即可) 
5.如果An是偶数,Bn不是偶数,则An+1 =An /2,Bn+1 =Bn ,Cn+1 =Cn (很显然啦,2不是奇数的约数) 
6.如果Bn是偶数,An不是偶数,则Bn+1 =Bn /2,An+1 =An ,Cn+1 =Cn (很显然啦,2不是奇数的约数) 
7.如果An和Bn都不是偶数,则An+1 =|An -Bn|,Bn+1 =min(An,Bn),Cn+1 =Cn 
8.n++,转4 
这个算法的原理很显然,所以就不再证明了。现在考察一下该算法和欧几里德方法效率上的差别。

考虑欧几里德算法,最恶劣的情况是,每次迭代a = 2b -1,这样,迭代后,r= b-1。如果a小于2N,这样大约需要 4N次迭代。而考虑Stein算法,每次迭代后,显然AN+1BN+1≤ ANBN/2,最大迭代次数也不超过4N次。也就是说,迭代次数几乎是相等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素数,试商法将使每次迭代都更复杂,因此对于大素数Stein将更有优势。

其算法用C++语言描述为:
bool is_even(int n) 
{
 return !(n & 1);
}
int gcd2(int m, int n)
{
 int c = 1;
 while (m != 0 && n != 0)
 {
  if (is_even(m) && is_even(n))
  {
   m >>= 1;
   n >>= 1;
   c <<= 1;
  }
  else if (is_even(m) && !is_even(n))
  {
   m >>= 1;
  }
  else if (!is_even(m) && is_even(n))
  {
   n >>= 1;
  }
  else if (!is_even(m) && !is_even(n))
  {
   int m1 = m;
   int n1 = n;
   m = abs(m-n);  //crt库函数
   n = min(m1, n1);//crt宏
  }
 }

 return c * n;
}

 

 

 

 

 

 

 

 

 

 

 

 

 

相关文章
|
2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眼疾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4种常见的眼疾图像数据集(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正常眼睛) 再使用通过搭建的算法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然后保存为为本地h5格式文件。最后使用Django框架搭建了一个Web网页平台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眼疾图片识别其名称。
89 4
基于Python深度学习的眼疾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卷积网络算法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311 55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金融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改进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金融序列预测,使用MATLAB2022A实现。通过对比BP神经网络、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及改进遗传优化BP神经网络,展示了三者的误差和预测曲线差异。核心程序结合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利用GA优化BP网络的初始权重和阈值,提高预测精度。GA通过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迭代优化,防止局部收敛,增强模型对金融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
188 80
|
2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基于GA遗传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MATLAB2022a实现时间序列预测,采用CNN-GRU-SAM网络结构。卷积层提取局部特征,GRU层处理长期依赖,自注意力机制捕捉全局特征。完整代码含中文注释和操作视频,运行效果无水印展示。算法通过数据归一化、种群初始化、适应度计算、个体更新等步骤优化网络参数,最终输出预测结果。适用于金融市场、气象预报等领域。
基于GA遗传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软演员-评论家算法(Soft Actor-Critic, SAC)是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重要进展,基于最大熵框架优化策略,在探索与利用之间实现动态平衡。SAC通过双Q网络设计和自适应温度参数,提升了训练稳定性和样本效率。本文详细解析了SAC的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PyTorch实现,涵盖演员网络的动作采样与对数概率计算、评论家网络的Q值估计及其损失函数,并介绍了完整的SAC智能体实现流程。SAC在连续动作空间中表现出色,具有高样本效率和稳定的训练过程,适合实际应用场景。
133 7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
25天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局域网网络管控里 Node.js 红黑树算法的绝妙运用
在数字化办公中,局域网网络管控至关重要。红黑树作为一种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凭借其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平衡机制,在局域网设备状态管理中大放异彩。通过Node.js实现红黑树算法,可快速插入、查找和更新设备信息(如IP地址、带宽等),确保网络管理员实时监控和优化网络资源,提升局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融合,红黑树将在网络管控中持续进化,助力构建高效、安全的局域网络生态。
43 9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基于遗传优化的双BP神经网络金融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基于遗传优化的双BP神经网络实现金融序列预测,使用MATLAB2022A进行仿真。算法通过两个初始学习率不同的BP神经网络(e1, e2)协同工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提高预测精度。实验展示了三个算法的误差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基于PSO粒子群优化的CNN-GRU-SAM网络时间序列回归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项目展示了基于PSO优化的CNN-GRU-SAM网络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算法通过卷积层、GRU层、自注意力机制层提取特征,结合粒子群优化提升预测准确性。完整程序运行效果无水印,提供Matlab2022a版本代码,含详细中文注释和操作视频。适用于金融市场、气象预报等领域,有效处理非线性数据,提高预测稳定性和效率。
|
2月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Python
探秘Win11共享文件夹之Python网络通信算法实现
本文探讨了Win11共享文件夹背后的网络通信算法,重点介绍基于TCP的文件传输机制,并提供Python代码示例。Win11共享文件夹利用SMB协议实现局域网内的文件共享,通过TCP协议确保文件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服务器端监听客户端连接请求,接收文件请求并分块发送文件内容;客户端则连接服务器、接收数据并保存为本地文件。文中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展示了这一过程,帮助读者理解并优化文件共享系统。
|
2月前
|
JSON 算法 Java
Nettyの网络聊天室&扩展序列化算法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Netty构建一个简单的网络聊天室,并扩展序列化算法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Netty的高性能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想选择。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Netty进行网络编程。
46 1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