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算法小抄 -- 经典图论算法 之 并查集算法

简介: LeetCode算法小抄 -- 经典图论算法 之 并查集算法

经典图论算法

并查集算法

并查集(Union-Find)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的合并及查询问题。


并查集的思想是用一个数组表示了整片森林(parent),树的根节点唯一标识了一个集合,我们只要找到了某个元素的的树根,就能确定它在哪个集合里。


动态连通性

简单说,动态连通性其实可以抽象成给一幅图连线。比如下面这幅图,总共有 10 个节点,他们互不相连,分别用 0~9 标记:


d191293fe7a444049666fcf6baaaad20.png


现在我们的 Union-Find 算法主要需要实现这两个 API:


class UF {
    /* 将 p 和 q 连接 */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判断 p 和 q 是否连通 */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返回图中有多少个连通分量 */
    public int count();
}

这里所说的「连通」是一种等价关系,也就是说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1、自反性:节点 p 和 p 是连通的。


2、对称性:如果节点 p 和 q 连通,那么 q 和 p 也连通。


3、传递性:如果节点 p 和 q 连通,q 和 r 连通,那么 p 和 r 也连通。


比如说之前那幅图,0~9 任意两个不同的点都不连通,调用 connected 都会返回 false,连通分量为 10 个。


如果现在调用 union(0, 1),那么 0 和 1 被连通,连通分量降为 9 个。


再调用 union(1, 2),这时 0,1,2 都被连通,调用 connected(0, 2) 也会返回 true,连通分量变为 8 个

54c8c2a6c2e44c06aebae0266e09b67c.png



思路

怎么用森林来表示连通性呢?我们设定树的每个节点有一个指针指向其父节点,如果是根节点的话,这个指针指向自己。比如说刚才那幅 10 个节点的图,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相互连通,就是这样:


25213b693486480cacf208309b411af9.png


class UF {
    // 记录连通分量
    private int count;
    // 节点 x 的父节点是 parent[x]
    private int[] parent;
    /* 构造函数,n 为图的节点总数 */
    public UF(int n) {
        // 一开始互不连通
        this.count = n;
        // 父节点指针初始指向自己
        parent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parent[i] = i;
    }
    /* 其他函数 */
}

如果某两个节点被连通,则让其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根节点接到另一个节点的根节点上:


7574aa0964a143f995d9d5bc17aeaeb9.png

class UF {
    // 省略上文给出的代码部分...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将两棵树合并为一棵
        parent[rootP] = 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也一样
        count--; // 两个分量合二为一
    }
    /* 返回某个节点 x 的根节点 */
    private int find(int x) {
        // 根节点的 parent[x] == x
        while (parent[x] != x)
            x = parent[x];
        return x;
    }
    /* 返回当前的连通分量个数 */
    public 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

这样,如果节点 p 和 q 连通的话,它们一定拥有相同的根节点:


cf8b1b39f1f144a0963c2f5ae2825d14.png


class UF {
    // 为了节约篇幅,省略上文给出的代码部分...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

那么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多少呢?我们发现,主要 API connected 和 union 中的复杂度都是 find 函数造成的,所以说它们的复杂度和 find 一样。


find 主要功能就是从某个节点向上遍历到树根,其时间复杂度就是树的高度。我们可能习惯性地认为树的高度就是 logN,但这并不一定。logN 的高度只存在于平衡二叉树,对于一般的树可能出现极端不平衡的情况,使得「树」几乎退化成「链表」,树的高度最坏情况下可能变成 N。


平衡性优化

树的不平衡现象,关键在于 union 过程


我们一开始就是简单粗暴的把 p 所在的树接到 q 所在的树的根节点下面,那么这里就可能出现「头重脚轻」的不平衡状况,比如下面这种局面:

0d71f9ba193b4b5e9625270172965314.png



我们其实是希望,小一些的树接到大一些的树下面,这样就能避免头重脚轻,更平衡一些。解决方法是额外使用一个 size 数组,记录每棵树包含的节点数,我们不妨称为「重量」:


修改初始化


class UF {
    private int count;
    private int[] parent;
    // 新增一个数组记录树的“重量”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UF(int n) {
        this.count = n;
        parent = new int[n];
        // 最初每棵树只有一个节点
        // 重量应该初始化 1
        size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size[i] = 1;
        }
    }
    /* 其他函数 */
}

修改union( )函数

class UF {
    // 为了节约篇幅,省略上文给出的代码部分...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 小树接到大树下面,较平衡
        if (size[rootP] > size[rootQ]) {
            parent[rootQ] = rootP;
            size[rootP] += size[rootQ];
        } else {
            parent[rootP] = rootQ;
            size[rootQ] += size[rootP];
        }
        count--;
    }
}

树的高度大致在 logN 这个数量级,极大提升执行效率。


路径压缩

其实我们并不在乎每棵树的结构长什么样,只在乎根节点。


因为无论树长啥样,树上的每个节点的根节点都是相同的,所以能不能进一步压缩每棵树的高度,使树高始终保持为常数?


这样每个节点的父节点就是整棵树的根节点,find 就能以 O(1) 的时间找到某一节点的根节点,相应的,connected 和 union 复杂度都下降为 O(1)。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修改 find 函数逻辑


第一种是在 find 中加一行代码:


class UF {
    // 为了节约篇幅,省略上文给出的代码部分...
    private int find(int x) {
        while (parent[x] != x) {
            // 这行代码进行路径压缩
            parent[x] = parent[parent[x]];
            x = parent[x];
        }
        return x;
    }
}

每次 while 循环都会把一对儿父子节点改到同一层,这样每次调用 find 函数向树根遍历的同时,顺手就将树高缩短了


路径压缩的第二种写法是这样:


class UF {
    // 为了节约篇幅,省略上文给出的代码部分...
    // 第二种路径压缩的 find 方法
    public int find(int x) {
        if (parent[x] != x) {
            parent[x] = find(parent[x]);
        }
        return parent[x];
    }
}

这种路径压缩的效果如下:


71c654adc52f4f649907d910eb483391.png


另外,如果使用路径压缩技巧,那么 size 数组的平衡优化就不是特别必要了。


一般看到的 Union Find 算法应该是如下实现:


Union Find 算法

class UF {
    // 连通分量个数
    private int count;
    // 存储每个节点的父节点
    private int[] parent;
    // n 为图中节点的个数
    public UF(int n) {
        this.count = n;
        parent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
    }
    // 将节点 p 和节点 q 连通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parent[rootQ] = rootP;
        // 两个连通分量合并成一个连通分量
        count--;
    }
    // 判断节点 p 和节点 q 是否连通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public int find(int x) {
        if (parent[x] != x) {
            parent[x] = find(parent[x]);
        }
        return parent[x];
    }
    // 返回图中的连通分量个数
    public 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

总结一下我们优化算法的过程:


1、用 parent 数组记录每个节点的父节点,相当于指向父节点的指针,所以 parent 数组内实际存储着一个森林(若干棵多叉树)。


2、用 size 数组记录着每棵树的重量,目的是让 union 后树依然拥有平衡性,保证各个 API 时间复杂度为 O(logN),而不会退化成链表影响操作效率。


3、在 find 函数中进行路径压缩,保证任意树的高度保持在常数,使得各个 API 时间复杂度为 O(1)。使用了路径压缩之后,可以不使用 size 数组的平衡优化。


130. 被围绕的区域

给你一个 m x n 的矩阵 board ,由若干字符 'X' 和 'O' ,找到所有被 'X' 围绕的区域,并将这些区域里所有的 'O' 用 'X' 填充。

59b74ac0a5734a82a6158c01b97b5811.png



类似棋类游戏「黑白棋」,只要你用两个棋子把对方的棋子夹在中间,对方的子就被替换成你的子。可见,占据四角的棋子是无敌的,与其相连的边棋子也是无敌的(无法被夹掉)。


可以用DFS解决


这里采用 Union-Find 算法解决


你可以把那些不需要被替换的 O 看成一个拥有独门绝技的门派,它们有一个共同「祖师爷」叫 dummy,这些 O 和 dummy 互相连通,而那些需要被替换的 O 与 dummy 不连通。

193f3739a12c4342aa7ed87337c2c896.png



根据我们的实现,Union-Find 底层用的是一维数组,构造函数需要传入这个数组的大小,而题目给的是一个二维棋盘。


这个很简单,二维坐标 (x,y) 可以转换成 x * n + y 这个数(m 是棋盘的行数,n 是棋盘的列数),敲黑板,这是将二维坐标映射到一维的常用技巧。


其次,我们之前描述的「祖师爷」是虚构的,需要给他老人家留个位置。索引 [0.. m*n-1] 都是棋盘内坐标的一维映射,那就让这个虚拟的 dummy 节点占据索引 m * n 好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solve(char[][] board) {
        if (board.length == 0) return;
        int m = board.length;
        int n = board[0].length;
        // 给 dummy 留一个额外位置
        UF uf = new UF(m * n + 1);
        int dummy = m * n;
        // 将首列和末列的 O 与 dummy 连通
        for (int i = 0; i < m; i++) {
            if (board[i][0] == 'O')
                uf.union(i * n, dummy);
            if (board[i][n - 1] == 'O')
                uf.union(i * n + n - 1, dummy);
        }
        // 将首行和末行的 O 与 dummy 连通
        for (int j = 0; j < n; j++) {
            if (board[0][j] == 'O')
                uf.union(j, dummy);
            if (board[m - 1][j] == 'O')
                uf.union(n * (m - 1) + j, dummy);
        }
        // 方向数组 d 是上下左右搜索的常用手法
        int[][] d = new int[][]{{1,0}, {0,1}, {0,-1}, {-1,0}};
        for (int i = 1; i < m - 1; i++) 
            for (int j = 1; j < n - 1; j++) 
                if (board[i][j] == 'O')
                    // 将此 O 与上下左右的 O 连通
                    for (int k = 0; k < 4; k++) {
                        int x = i + d[k][0];
                        int y = j + d[k][1];
                        if (board[x][y] == 'O')
                            uf.union(x * n + y, i * n + j);
                    }
        // 所有不和 dummy 连通的 O,都要被替换
        for (int i = 1; i < m - 1; i++) 
            for (int j = 1; j < n - 1; j++) 
                if (!uf.connected(dummy, i * n + j))
                    board[i][j] = 'X';
    }
}
class UF {
    // 连通分量个数
    private int count;
    // 存储每个节点的父节点
    private int[] parent;
    // n 为图中节点的个数
    public UF(int n) {
        this.count = n;
        parent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
    }
    // 将节点 p 和节点 q 连通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parent[rootQ] = rootP;
        // 两个连通分量合并成一个连通分量
        count--;
    }
    // 判断节点 p 和节点 q 是否连通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public int find(int x) {
        if (parent[x] != x) {
            parent[x] = find(parent[x]);
        }
        return parent[x];
    }
    // 返回图中的连通分量个数
    public 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

其实用 Union-Find 算法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有点杀鸡用牛刀,它可以解决更复杂,更具有技巧性的问题,主要思路是适时增加虚拟节点,想办法让元素「分门别类」,建立动态连通关系。


990. 等式方程的可满足性

给定一个由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字符串方程组成的数组,每个字符串方程 equations[i] 的长度为 4,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之一:"a==b" 或 "a!=b"。在这里,a 和 b 是小写字母(不一定不同),表示单字母变量名。


只有当可以将整数分配给变量名,以便满足所有给定的方程时才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核心思想是,将 equations 中的算式根据 == 和 != 分成两部分,先处理 == 算式,使得他们通过相等关系各自勾结成门派(连通分量);然后处理 != 算式,检查不等关系是否破坏了相等关系的连通性。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equationsPossible(String[] equations) {
        // 26 个英文字母
        UF uf = new UF(26);
        // 先让相等的字母形成连通分量
        for (String eq : equations) {
            if (eq.charAt(1) == '=') {
                char x = eq.charAt(0);
                char y = eq.charAt(3);
                uf.union(x - 'a', y - 'a');
            }
        }
        // 检查不等关系是否打破相等关系的连通性
        for (String eq : equations) {
            if (eq.charAt(1) == '!') {
                char x = eq.charAt(0);
                char y = eq.charAt(3);
                // 如果相等关系成立,就是逻辑冲突
                if (uf.connected(x - 'a', y - 'a'))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class UF {
    // 连通分量个数
    private int count;
    // 存储每个节点的父节点
    private int[] parent;
    // n 为图中节点的个数
    public UF(int n) {
        this.count = n;
        parent = new int[n];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
    }
    // 将节点 p 和节点 q 连通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if (rootP == rootQ)
            return;
        parent[rootQ] = rootP;
        // 两个连通分量合并成一个连通分量
        count--;
    }
    // 判断节点 p 和节点 q 是否连通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int rootP = find(p);
        int rootQ = find(q);
        return rootP == rootQ;
    }
    public int find(int x) {
        if (parent[x] != x) {
            parent[x] = find(parent[x]);
        }
        return parent[x];
    }
    // 返回图中的连通分量个数
    public int count() {
        return count;
    }
}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算法
Leetcode 初级算法 --- 数组篇
Leetcode 初级算法 --- 数组篇
41 0
|
29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leetcode算法题-有效的括号(简单)
【11月更文挑战第5天】本文介绍了 LeetCode 上“有效的括号”这道题的解法。题目要求判断一个只包含括号字符的字符串是否有效。有效字符串需满足左括号必须用相同类型的右括号闭合,并且左括号必须以正确的顺序闭合。解题思路是使用栈数据结构,遍历字符串时将左括号压入栈中,遇到右括号时检查栈顶元素是否匹配。最后根据栈是否为空来判断字符串中的括号是否有效。示例代码包括 Python 和 Java 版本。
|
3月前
|
算法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第一个算法项目 | JS实现并查集迷宫算法Demo学习
本文是关于使用JavaScript实现并查集迷宫算法的中国象棋demo的学习记录,包括项目运行方法、知识点梳理、代码赏析以及相关CSS样式表文件的介绍。
第一个算法项目 | JS实现并查集迷宫算法Demo学习
|
2月前
|
算法
每日一道算法题(Leetcode 20)
每日一道算法题(Leetcode 20)
29 2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Python
火箭般的提升!学会Python并查集,让你的算法能力飞跃新高度!
火箭般的提升!学会Python并查集,让你的算法能力飞跃新高度!
36 1
|
3月前
|
算法 计算机视觉 Python
Python并查集大揭秘:让你在算法界呼风唤雨,秒杀一切复杂场景!
在编程与算法的广袤天地中,总有一些工具如同神兵利器,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在复杂的问题前游刃有余。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样一件神器——Python并查集(Union-Find),看看它是如何让你在算法界呼风唤雨,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场景的。
72 2
|
4月前
|
算法
测试工程师的技能升级:LeetCode算法挑战与职业成长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亲身体验LeetCode算法题的过程,探讨了测试工程师学习算法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算法技能对于测试职业成长的必要性。
77 1
测试工程师的技能升级:LeetCode算法挑战与职业成长
|
4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LeetCode经典算法题:打家劫舍java详解
LeetCode经典算法题:打家劫舍java详解
70 2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Java
LeetCode经典算法题:井字游戏+优势洗牌+Dota2参议院java解法
LeetCode经典算法题:井字游戏+优势洗牌+Dota2参议院java解法
52 1
|
8天前
|
算法
基于GA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优化matlab建模与仿真
本项目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PID控制器参数,通过空间状态方程构建控制对象,自定义GA的选择、交叉、变异过程,以提高PID控制性能。与使用通用GA工具箱相比,此方法更灵活、针对性强。MATLAB2022A环境下测试,展示了GA优化前后PID控制效果的显著差异。核心代码实现了遗传算法的迭代优化过程,最终通过适应度函数评估并选择了最优PID参数,显著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