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之 Pandas merge() 函数、set_index() 函数、drop_duplicates() 函数和 tolist() 函数

简介: Python 之 Pandas merge() 函数、set_index() 函数、drop_duplicates() 函数和 tolist() 函数

文章目录




  • 在最开始,我们先导入常规的 numpy 和 pandas 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为了方便维护,数据在数据库内都是分表存储的,比如用一个表存储所有用户的基本信息,一个表存储用户的消费情况。

所以,在日常的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将两张表拼接起来使用,这样的操作对应到 SQL 中是 join,在 Pandas 中则是用 merge 来实现。这篇文章就讲一下 merge 的主要原理。

上面的引入部分说到 merge 是用来拼接两张表的,那么拼接时自然就需要将用户信息一一对应地进行拼接,所以进行拼接的两张表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识别用户的键(key)。

总结来说,整个 merge 的过程就是将信息一一对应匹配的过程,下面介绍 merge 的四种类型,分别为 inner、left、right 和 outer。


一、merge() 函数

  • merge() 函数的语法格式如下:
pd.merge(left,right,how: str = 'inner',on=None,left_on=None,right_on=None,left_index: bool = False,
right_index: bool = False,sort: bool = False,suffixes=('_x', '_y'),copy: bool = True,indicator: bool = False,validate=None,)



merge() 函数的参数含义如下:

left/right 表示两个不同的 DataFrame 对象。

how 表示要执行的合并类型,从 {‘left’, ‘right’, ‘outer’, ‘inner’} 中取值,默认为 inner 内连接。

on 表示指定用于连接的键(即列标签的名字),该键必须同时存在于左右两个 DataFrame 中,如果没有指定,并且其他参数也未指定,那么将会以两个 DataFrame 的列名交集做为连接键。

left_on 表示指定左侧 DataFrame 中作连接键的列名。该参数在左、右列标签名不相同,但表达的含义相同时非常有用。

right_on 表示指定左侧 DataFrame 中作连接键的列名。

left_index 为布尔参数,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 则使用左侧 DataFrame 的行索引作为连接键。

right_index 为布尔参数,默认为 False。如果为 True 则使用左侧 DataFrame 的行索引作为连接键。

sort 为布尔参数,默认为 False,则按照 how 给定的参数值进行排序。设置为 True,它会将合并后的数据进行排序。

suffixes 表示字符串组成的元组。当左右 DataFrame 存在相同列名时,通过该参数可以在相同的列名后附加后缀名,默认为 (‘x’,‘y’)。

copy 默认为 True,表示对数据进行复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andas 库的 merge() 支持各种内外连接,与其相似的还有 join() 函数(默认为左连接)。


1. inner

  • merge() 的 inner 的类型称为内连接,它在拼接的过程中会取两张表的键(key)的交集进行拼接。
  • 下面以图解的方式来一步一步拆解。

a483f039f7a64cd69ab78685d9dab0f3.png


  • 首先我们有以下的数据,左侧和右侧的数据分别代表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消费信息,连接两张表的键是 userid。
  • 例如,我们先生成 df_1 的初始数据。
df_1 = pd.DataFrame({
                     "userid":['a', 'b', 'c', 'd'], 
                     "age":[23, 46, 32, 19]
                    })
df_1 
#  userid age
#0  a   23
#1  b   46
#2  c   32
#3  d   19
  • 我们再生成与 df_1 相连接的数据 df_2。
df_2 = pd.DataFrame({
        "userid":['a', 'c'],
        "payment":[2000, 3500]
    })
df_2
#userid payment
#0  a 2000
#1  c 3500


  • 使用 merge() 函数对 df_1 和 df_2 进行拼接。由于 df_2 中只有 a 和 c 的参数,因此,合并之后只有 a 和 c。
df_1.merge(df_2,on='userid')
#userid age payment
#0  a 23  2000
#1  c 32  3500



  • 还有另一种写法。
pd.merge(df_1, df_2, on='userid')
#userid age payment
#0  a 23  2000
#1  c 32  3500



  • 对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图片进行解释。
  • (1) 取两张表的键的交集,这里 df_1 和 df_2 的 userid 的交集是 {a,c}。

db671629efa34234b471a64f1ca02780.png

(2) 对应匹配。


fbf41fa799d24291be04fc44db3d4e70.png


(3) 结果。

2bcdd4ee031e463aa0f32017aaf68a85.png


相信整个过程并不难理解,上面演示的是同一个键下,两个表对应只有一条数据的情况(一个用户对应一条消费记录)。

那么,如果一个用户对应了多条消费记录的话,那又是怎么拼接的呢?

假设现在的数据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在 df_2 中,有两条和 a 对应的数据:

我们同样用 inner 的方式进行 merge:

df_1 = pd.DataFrame({
                     "userid":['a', 'b', 'c', 'd'], 
                     "age":[23, 46, 32, 19]
                    })​
df_2 = pd.DataFrame({
        "userid":['a', 'c','a', 'd'],
        "payment":[2000, 3500, 500, 1000]
    })
pd.merge(df_1, df_2, on="userid")
#userid age payment
#0  a 23  2000
#1  a 23  500
#2  c 32  3500
#3  d 19  1000


  • 整个过程除了对应匹配阶段,其他和上面基本都是一致的。

2. left 和 right



left 和 right 的 merge 方式其实是类似的,分别被称为左连接和右连接。这两种方法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在这里放在一起介绍。

left 在 merge 时,以左边表格的键为基准进行配对,如果左边表格中的键在右边不存在,则用缺失值 NaN 填充。

right 在 merge 时,以右边表格的键为基准进行配对,如果右边表格中的键在左边不存在,则用缺失值 NaN 填充。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具体解释一下,这是演示的数据

6869be5959e8482b94f0cb487c6b85da.png



  • 现在用 left 的方式进行 merge。
df_1 = pd.DataFrame({
                     "userid":['a', 'b', 'c', 'd'], 
                     "age":[23, 46, 32, 19]
                    })
​df_2 = pd.DataFrame({
        "userid":['a', 'c','e'],
        "payment":[2000, 3500, 600]
    })
pd.merge(df_1, df_2,how='left', on="userid")
#userid age payment
#0  a 23  2000.0
#1  b 46  NaN
#2  c 32  3500.0
#3  d 19  NaN


  • 其过程可用如下图片进行解释。
  • (1) 以左边表格的所有键为基准进行配对。图中,因为右表中的e不在左表中,故不会进行配对。


c518ba3c37eb42ce84e06f18bda68382.png


  • (2) 若右表中的 payment 列合并到左表中,对于没有匹配值的用缺失值 NaN 填充。


d00a112875f445d883a0dcc9941f2065.png


  • 对于 right 类型的 merge 和 left 其实是差不多的,只要把两个表格的位置调换一下,两种方式返回的结果就是一样的,如下:
pd.merge(df_1, df_2,how='right', on="userid")
#userid age payment
#0  a 23.0  2000
#1  c 32.0  3500
#2  e NaN 600



3. outer


  • outer 是外连接,在拼接的过程中它会取两张表的键(key)的并集进行拼接。看文字不够直观,还是上例子吧!
  • 还是使用上方用过的演示数据

97a3afafcff64840acaec8cd38a181a6.png


pd.merge(df_1, df_2,how='outer',on='userid')
#userid age payment
#0  a 23.0  2000.0
#1  b 46.0  NaN
#2  c 32.0  3500.0
#3  d 19.0  NaN
#4  e NaN 600.0


  • 其过程可用如下图片进行解释。
  • 取两张表键的并集,这里是 {a,b,c,d,e}。


fb007b16da1b4f8d8800359803e0c51d.png


二、set_index() 函数


  • 专门用来将某一列设置为 index 的方法。
  • 其语法模板如下:
DataFrame.set_index(keys, drop=True, append=False, inplace=False, verify_integrity=False)


其参数含义如下:

keys 表示要设置为索引的列名(如有多个应放在一个列表里)。

drop 表示将设置为索引的列删除,默认为 True。

append 表示是否将新的索引追加到原索引后(即是否保留原索引),默认为 False。

inplace 表示是否在原 DataFrame 上修改,默认为 False。

verify_integrity 表示是否检查索引有无重复,默认为 False。

首先,我们生成初始数据

df = pd.DataFrame({'month': [1, 4, 7, 10],
                   'year': [2012, 2014, 2013, 2014],
                   'sale': [55, 40, 84, 31]})
df
# month year  sale
#0  1 2012  55
#1  4 2014  40
#2  7 2013  84
#3  10  2014  31


  • 我们将索引设置为 month 列:
df.set_index('month')
  year  sale
month   
#1  2012  55
#4  2014  40
#7  2013  84
#10 2014  31


  • 我们将 month 列设置为 index 之后,并保留原来的列。
df.set_index('month',drop=False)
#   month year  sale
#month      
#1  1 2012  55
#4  4 2014  40
#7  7 2013  84
#10 10  2014  31



  • 我们保留原来的 index 列。
df.set_index('month', append=True)
df.loc[0]
#month       1
#year     2012
#sale       55
#Name: 0, dtype: int64


  • 我们使用 inplace 参数取代原来的对象。
df.set_index('month', inplace=True)
df
# year  sale
#month    
#1  2012  55
#4  2014  40
#7  2013  84
#10 2014  31



  • 我们通过新建 Series 并将其设置为 index。
df.set_index(pd.Series(range(4)))
#year sale
#0  2012  55
#1  2014  40
#2  2013  84
#3  2014  31



三、drop_duplicates() 函数


去重通过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删除重复的数据。

在一个数据集中,找出重复的数据删并将其删除,最终只保存一个唯一存在的数据项,这就是数据去重的整个过程。

删除重复数据是数据分析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通过数据去重,不仅可以节省内存空间,提高写入性能,还可以提升数据集的精确度,使得数据集不受重复数据的影响。

Panda DataFrame 对象提供了一个数据去重的函数 drop_duplicates()。

其语法模板如下:

DataFrame.drop_duplicates(subset=None, keep='first', inplace=False, ignore_index=False)


其部分参数含义如下:

subset 表示要进去重的列名,默认为 None。

keep 有三个可选参数,分别是 first、last、False,默认为 first,表示只保留第一次出现的重复项,删除其余重复项,last 表示只保留最后一次出现的重复项,False 则表示删除所有重复项。

inplace 为布尔值参数,默认为 False 表示删除重复项后返回一个副本,若为 Ture 则表示直接在原数据上删除重复项。

我们先生成初始数据,用以后续的观察操作


df = pd.DataFrame({
    'brand': ['Yum Yum', 'Yum Yum', 'Indomie', 'Indomie', 'Indomie'],
    'style': ['cup', 'cup', 'cup', 'pack', 'pack'],
    'rating': [4, 4, 3.5, 15, 5]​
})
df
#brand  style rating
#0  Yum Yum cup 4.0
#1  Yum Yum cup 4.0
32  Indomie cup 3.5
#3  Indomie pack  15.0
#4  Indomie pack  5.0


  • 在默认情况下,它会基于所有列删除重复的行。
df.drop_duplicates()
#brand  style rating
#0  Yum Yum cup 4.0
#2  Indomie cup 3.5
#3  Indomie pack  15.0
#4  Indomie pack  5.0


  • 我们删除特定列上的重复项,使用子集。
df.drop_duplicates(subset=['brand'])
#brand  style rating
#0  Yum Yum cup 4.0
#2  Indomie cup 3.5


  • 我们删除重复项并保留最后出现的项,使用保留。
dfdf.drop_duplicates(subset=['brand', 'style'], keep='last')
#brand  style rating
#1  Yum Yum cup 4.0
#2  Indomie cup 3.5
#4  Indomie pack  5.0



四、tolist() 函数



  • pandas 的 tolist() 函数用于将一个系列或数据帧中的列转换为列表。
  • 首先,我们查看 df 中的 索引取值,他的起始值是 0,终止值是 1,步长是 1。
df.index
#RangeIndex(start=0, stop=5, step=1)


  • 我们使用 tolist() 函数将其转化为列表。
df.index.tolist()
#[0, 1, 2, 3, 4]


五、视频数据分析案例

1. 问题要求


问题 1:分析出不同导演电影的好评率,并筛选出 TOP20。

要求:

(1) 计算统计出不同导演的好评率。

(2) 通过多系列柱状图,做图表可视化。

提示:

(1) 好评率 = 好评数 / 评分人数。

(2) 可自己设定图表风格。

问题 2: 统计分析 2001-2016 年每年评影人数总量,求出不同剧的评分人数、好评数总和


2. 解决过程

  • 首先,我们导入 numpy 和 pandas 库,由于要进行图表可视化,因此,我们再导入 matplotlib 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 然后,进行文件的读取,并查看文件的信息。
data = pd.read_csv('爱奇艺视频数据.csv',encoding="gbk")
data.info()
#<class 'pandas.core.frame.DataFrame'>
#RangeIndex: 99999 entries, 0 to 99998
#Data columns (total 24 columns):
# #   Column  Non-Null Count  Dtype  
#---  ------  --------------  -----  
# 0   数据获取日期  99999 non-null  object 
# 1   演员      97981 non-null  object 
# 2   视频ID    99999 non-null  object 
# 3   详细链接    99998 non-null  object 
# 4   剧名      99999 non-null  object 
# 5   状态      99158 non-null  object 
# 6   类型      99999 non-null  object 
# 7   来源平台    99999 non-null  object 
# 8   整理后剧名   99999 non-null  object 
# 9   更新时间    644 non-null    object 
# 10  上映时间    78755 non-null  float64
# 11  语言      85926 non-null  object 
# 12  评分      99970 non-null  float64
# 13  地区      98728 non-null  object 
# 14  上映年份    78755 non-null  float64
# 15  简介      99970 non-null  object 
# 16  导演      97614 non-null  object 
# 17  差评数     99970 non-null  float64
# 18  评分人数    99970 non-null  float64
# 19  播放量     99453 non-null  float64
# 20  更新至     1272 non-null   float64
# 21  总集数     98871 non-null  float64
# 22  第几季     99999 non-null  int64  
# 23  好评数     99970 non-null  float64
#dtypes: float64(9), int64(1), object(14)
#memory usage: 18.3+ MB



pandas 读取 csv 文件默认是按块读取的,即不一次性全部读取。

另外 pandas 对数据的类型是完全靠猜的,所以 pandas 每读取一块数据就对 csv 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猜一次,所以有可能 pandas在读取不同块时对同一字段的数据类型猜测结果不一致。

low_memory=False 参数设置后,pandas 会一次性读取 csv 中的所有数据,然后对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唯一的一次猜测。这样就不会导致同一字段的 Mixed types 问题了。

但是这种方式真的非常不好,一旦 csv 文件过大,就会内存溢出;所以推荐用第 1 中解决方案。


  • (1) 设置 read_csv 的 dtype 参数,指定字段的数据类型。
pd.read_csv(sio, dtype={"user_id": int, "username": object})



  • (2) 设置 read_csv的low_memory 参数为 False。
pd.read_csv(sio, low_memory=False})



  • 我们可以查看前几条数据。
data.head(3)


  • 读取数据的列标签。
data.columns
#Index(['数据获取日期', '演员', '视频ID', '详细链接', '剧名', '状态', '类型', '来源平台', '整理#后剧名',
#       '更新时间', '上映时间', '语言', '评分', '地区', '上映年份', '简介', '导演', '差评数', #'评分人数',
#       '播放量', '更新至', '总集数', '第几季', '好评数'],
#      dtype='object')



  • 我们计算统计出不同导演的好评率。
data.groupby('导演')[['好评数','评分人数']].sum()
#好评数  评分人数
#导演   
#Exact  375172.0  458543.0
#John Fawcett Steve Dimarco Paul Fox  1477942.0 1729878.0
#Michael Cuesta 527348.0  604104.0
#Michael Dinner 1032245.0 1312847.0
#Michael Engler 47804.0 61844.0
#...  ... ...
#龚朝 4634.0  8620.0
#龚朝/杨巧文/王伟仁 676160.0  964912.0
#龚朝晖  4044245.0 5941895.0
#龚艺群  194079.0  290358.0
#龚若飞  29126.0 43151.0
#1196 rows × 2 columns


  • 新增好评率。
df_q1 = data.groupby('导演').sum()[['好评数','评分人数']]
df_q1['好评率'] = df_q1['好评数']/df_q1['评分人数']
df_q1
#好评数  评分人数  好评率
#导演     
#Exact  375172.0  458543.0  0.818183
#John Fawcett Steve Dimarco Paul Fox  1477942.0 1729878.0 0.854362
#Michael Cuesta 527348.0  604104.0  0.872942
#Michael Dinner 1032245.0 1312847.0 0.786265
#Michael Engler 47804.0 61844.0 0.772977
#...  ... ... ...
#龚朝 4634.0  8620.0  0.537587
#龚朝/杨巧文/王伟仁 676160.0  964912.0  0.700748
#龚朝晖  4044245.0 5941895.0 0.680632
#龚艺群  194079.0  290358.0  0.668413
#龚若飞  29126.0 43151.0 0.674979
#1196 rows × 3 columns



  • 我们筛选出 TOP20。
result_q1 = df_q1.sort_values('好评率',ascending=False)[:20]
result_q1


  • 由于要画图,对图的一些属性进行设置。
# 设置中文:
# 设置中文字体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 中文负号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设置分别率 为100
plt.rcParams['figure.dpi'] = 100
# 设置大小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 = (10,3)
# 绘制图形
plt.bar(result_q1.index,result_q1['好评率'])
# 设置y轴范围
plt.ylim(0.98,1)
# 设置x轴文字倾斜
plt.xticks(rotation=70)
# 设置网格
plt.grid(True, linestyle='--')


d011213347b2461b884f21105fd516b4.png



  • 绘制柱状图。
result_q1['好评率'].plot(kind='bar',
       color = 'b',
       width = 0.8,
       alpha = 0.4,
       rot = 45,
       grid = True,
       ylim = [0.98,1],
       figsize = (12,4),
       title = '不同导演电影的好评率')


710db66f0de34039aff383a36d6f2ab4.png




  • 至此,我们的问题一就得到了解决,下面进行问题二的计算。
  • 我们取出大于 2000 年的数据,并绘制面积图。
movie_year = data.groupby('上映年份')[['评分人数']].sum()
movie_year_2000 = movie_year.loc[2000:]
plt.stackplot(movie_year_2000.index,movie_year_2000['评分人数'])


84dfccb2be234863a430629f00884bae.png


  • 然后,我们求出不同剧的评分人数、好评数总和,好评数前 20 绘图。
movie_title_group = data.groupby('整理后剧名')[['评分人数','好评数']].sum()
result_title = movie_title_group.sort_values('好评数',ascending=False)[:20]
result_title


  • 并绘制柱状图。
result_title['好评数'].plot(kind='bar',
       color = 'b',
       width = 0.8,
       alpha = 0.4,
       rot = 45,
       grid = True,
       ylim = [1.3e+08,1.1e+09],
       figsize = (12,4),
       title = '不同剧的好评数')


e5847b54edc84a099d6ee2f34668b563.png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搜索推荐 Python
利用Python内置函数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
在上述代码中,`bubble_sort` 函数接受一个列表 `arr` 作为输入。通过两层循环,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用于比较相邻的元素并进行交换。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就将它们交换位置。
148 67
|
10天前
|
存储 数据挖掘 数据处理
Python Pandas入门:行与列快速上手与优化技巧
Pandas是Python中强大的数据分析库,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领域。本文为初学者介绍Pandas的基本操作,包括安装、创建DataFrame、行与列的操作及优化技巧。通过实例讲解如何选择、添加、删除行与列,并提供链式操作、向量化处理、索引优化等高效使用Pandas的建议,帮助用户在实际工作中更便捷地处理数据。
21 2
|
14天前
|
Python
[oeasy]python057_如何删除print函数_dunder_builtins_系统内建模块
本文介绍了如何删除Python中的`print`函数,并探讨了系统内建模块`__builtins__`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 1. **回忆上次内容**:上次提到使用下划线避免命名冲突。 2. **双下划线变量**:解释了双下划线(如`__name__`、`__doc__`、`__builtins__`)是系统定义的标识符,具有特殊含义。
25 3
|
17天前
|
JSON 监控 安全
深入理解 Python 的 eval() 函数与空全局字典 {}
`eval()` 函数在 Python 中能将字符串解析为代码并执行,但伴随安全风险,尤其在处理不受信任的输入时。传递空全局字典 {} 可限制其访问内置对象,但仍存隐患。建议通过限制函数和变量、使用沙箱环境、避免复杂表达式、验证输入等提高安全性。更推荐使用 `ast.literal_eval()`、自定义解析器或 JSON 解析等替代方案,以确保代码安全性和可靠性。
28 2
|
2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Python
[oeasy]python061_如何接收输入_input函数_字符串_str_容器_ 输入输出
本文介绍了Python中如何使用`input()`函数接收用户输入。`input()`函数可以从标准输入流获取字符串,并将其赋值给变量。通过键盘输入的值可以实时赋予变量,实现动态输入。为了更好地理解其用法,文中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接收用户输入并存储在变量中,还介绍了`input()`函数的参数`prompt`,用于提供输入提示信息。最后总结了`input()`函数的核心功能及其应用场景。更多内容可参考蓝桥、GitHub和Gitee上的相关教程。
7 0
|
1月前
|
Python
Python中的函数是**一种命名的代码块,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计算
Python中的函数是**一种命名的代码块,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或计算
57 18
|
1月前
|
数据可视化 DataX Python
Seaborn 教程-绘图函数
Seaborn 教程-绘图函数
72 8
|
1月前
|
Python
Python中的函数
Python中的函数
50 8
|
2月前
|
监控 测试技术 数据库
Python中的装饰器:解锁函数增强的魔法####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hon语言中一个既强大又灵活的特性——装饰器(Decorator),它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实现了函数功能的扩展与增强。不同于传统的代码复用机制,装饰器通过高阶函数的形式,为开发者提供了在不修改原函数源代码的前提下,动态添加新功能的能力。我们将从装饰器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解析其工作原理,并通过一系列实例展示如何利用装饰器进行日志记录、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等常见任务,最终揭示装饰器在提升代码可读性、维护性和功能性方面的独特价值。 ####
|
2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挖掘
Python数据分析:Pandas库的高效数据处理技巧
【10月更文挑战第27天】在数据分析领域,Python的Pandas库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Pandas在数据导入、清洗、转换、聚合、时间序列分析和数据合并等方面的高效技巧,帮助数据分析师快速处理复杂数据集,提高工作效率。
104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