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学堂课程【研发效能提升和敏捷实施36计:从用户问题出发,设计产品和服务】学习笔记,与课程紧密联系,让用户快速学习知识。
课程地址:https://developer.aliyun.com/learning/course/615/detail/9380
从用户问题出发,设计产品和服务
内容介绍
一、课程回顾
二、从用户问题出发,设计产品和服务
三、总结
一、 课程回顾
敏捷协作篇:
//局部的高效不等于是一个高效的交付。局部的高效有开发、后端、测试等,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项目的交付
可见 可控 有效度量 + 持续改进 = 顺畅、高质量地交付
1.用户价值驱动
2.前后职能拉通
3.左右模块对齐
端到端的价值交付过程
//要看到端到端的问题,因为优化的是用户提出问题到问题解决的过程,看到价值交付过程中的问题,在哪些方面发生停滞,然后再去针对其进行问题的解决。为了让价值更顺畅的流动,去持续的改进,最终实现顺畅高质量的交付。
//研发效能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顺畅高质量的交付。
二、从用户问题出发,设计产品和服务
精益和敏捷需求篇
用户及业务目标:
1.从用户问题除法,设计产品和服务
2.聚焦业务目标,完善产品和服务
3.基于业务场景,组织和规划需求
4.以终为始,高效分析和澄清需求
服务与用户和业务目标,良好拆分、组织和规划,并被有效分析和澄清的高质量需求
//交付产品是为了实现用户和业务的目标
#1.理解用户目标
示例:
问题:如何提高奶昔的销量?
解决方案:
1.聚焦产品:
(1)让产品更稀或者更稠一点
(2)开发更多的口味
(3)让产品的口感更爽滑
(4)使用更多花式的配料
//都是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会考虑的问题
//在使用了以上方法后,发现并不能很有效的提高销量
2.倾听用户:
(1)焦点小组访谈
(2)调查问卷
(3)用户分类并推出合适其口味的产品 //针对学生,上班人群等推出适合他们各类人口味的产品
//在调查过用户以后,再次做出改进,仍然无法提高产品销量
3.关注用户目标:
观察用户,理解场景和用户问题
提出的概念:用户雇佣奶昔是为了完成什么工作?
观察用户:
(1)接近50%的奶昔在早晨8点前卖出
(2)用户基本是只身一人
(3)用户基本只买了奶昔
(4)用户都是把奶昔带走喝
场景和目标
//对于用户场景思考
(1)用户接下来要开一个小时的车
(2)用户行程很无聊,希望另一只手不要闲着
(3)用户穿着工作装,不希望弄脏车或者是衣服
(4)用户不饿,但是10点左右会饿
通过观察用户和思考场景所得出的结论:
人们要的不是产品或功能。人们要的是结果,他们雇佣产品来达成这样的结果。 //被雇佣的产品需要达成某样工作,这样的结果被称之为Jobs To Be Done
潜在用户+产品(卖家所卖的产品)=可以完成新的任务(变得更好)(用户购买)
//潜在用户购买了产品,但是用户所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拥有产品后更好的自己,可以更好的完成新的任务,帮助用户完成任务
//此问题得出的结论:用户雇佣奶昔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提出概念:
Jobs To Be Done:在特定场景下,用户要达成的目标
人、场景---(产品、服务)--->期望的结果
用户目标达成(JTBD)理论:焦点不是“谁”做了“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了解用户目标,不是把用户行为细分成浅薄的片段,而是把各种洞察凝聚成连贯的全貌。
//此全貌的意义就是需要雇佣产品去解决某样问题
回到例子:
//雇佣奶昔是为了让用户早晨10点之后不会感到饥饿,而且此奶昔不会将衣服和车弄脏,还可以缓解旅途的无聊。
根据问题引出用户在雇佣奶茶的同时还雇佣过什么其他产品:
//雇佣上述产品,甜甜圈、汉堡会将用户衣服以及车弄脏,无法保证环境,雇佣咖啡,但是量太少,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等
//从此得出用户为何雇佣奶昔,因为奶昔不会导致上述问题,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了用户的目标
用户目标:
//JTBD:早晨10点后不会感到饿,不要把衣服和车弄脏,缓解旅途的无聊
在了解到用户的目标之后可以实现以下方案:
(1)让产品制作得更加浓稠
(2)将产品制作得更有趣(意外的惊喜)
(3)实现快捷购买方式
//通过上述操作后,用户的销量有了提升
通过此例子,引出了一个概念Jobs To Be Done,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首先不需要关注产品的功能,而是需要去关注用户的问题,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的问题。
//产品的功能是不确定的,但是用户需要完成的目标是相对稳定的
1.JTBD相对稳定
解决方案随技术条件变化(1):
例子:
//左图中的场景,发现人们都在看报纸,右图中的场景内,人们都在看手机。虽然他们所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他们的Jobs To Be Done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缓解上班时的无聊等问题。因为基本产品的发展变化,所以解决方案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就导致了左右两幅图的景象。
2.JTBD相对稳定
解决方案随技术条件变化(2)
例子:
(1)随时在线
(2)位置和地图服务
(3)移动支付
//从图中反应出的通勤问题,可以知道由于移动手机的出现,位置和地图服务的改进,移动支付的出现,各项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勤方式,但是人们的 Jobs To Be Done 仍没有发生变化。
//在以前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位置和地址服务,移动支付等操作的,但是 JTBD是相对稳定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Jobs To Be Done 改变,解决方案也随之变化的案例:
//在图中反映出,产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反映出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解决方案也会随之而变化。
//从案例中可以得出,在设计产品之前要了解用户的目标,否则产品就会被用户所遗弃,如果 JTBD 发生变化了,解决方案没有发生变化,也会被抛弃。
2.定义用户目标
Jobs to Be Done分类:
(1)功能性的(Functional)
(2)情感性的(Emotional)
(3)社会性的(Social)
具体例子:
问题:盒马鲜生(产品)的 Jobs To Be Done 是什么?
Jobs To Be Done:用户雇佣盒马就是需要解决买菜和吃饭的问题
(1)随时想起
(2)下班前
(3)到店、线上
年轻人买菜(吃饭)的问题
//如何完成这些问题:
(1)一次购齐所需要的东西 //一站式购齐
(2)同时满足买菜的要求 //三十分钟送达
(3)新鲜、品质 //小包装、日日鲜
(4)放心 //Ready for Cook(烹饪) Ready for Heat(加热) Ready for Eat(即食)
5.乐趣
//此例子的JTBD包含了功能性以及情感性
完成同样工作的竞争者:
//超市购买产品,冰箱保鲜等,但是各个方面都不全面,无法做到全方位解决问题
很好的完成你的JTBD,产品/组织就有机会,拓展自己的边界
建立了相关资源能力
(1)足够多的活跃的优质用户
(2)3公里范围内的快速服务能力
(3)分布式供应链系统和能力
建立起用户心智和粘性
1.身边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2.能提供可靠的服务
//扩展边界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能力,以及用户的心智等
//盒马的例子很好展现了产品的功能性,还有其他产品可以很好的展现其情感性和社会性的 JTBD
例子:
产品:卡友地带:中国最大的卡车司机社群组织,致力于改善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现状,优化卡车司机的生意、生产和生活圈
//卡友地带为一个产品族
问题:卡友地带的 Jobs to Be Done 是什么?
卡友地带解决三个问题:
1、生意 //功能性
2、生产 //卡车保养、油耗等等
3、生活
(1)身份认同
(2)归属感
(3)互帮互动
//社会性需求
//此产品以用户的生活(社会性需求)为重点
//卡友地带很好的帮助用户解决了社会性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例子:
问题:宜家的 Jobs To Be Done 是什么?
1.完整和成套的搭配
2.方便地搬运、快速的送货
3.有保障的质量
4.参与感和成就感
//既有功能性又有情感性
总结:定义用户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功能性、情感性和社会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定义,需要去洞察不同用户的不同目标以及需求,从而去解决用户的问题,创造更好的产品
#3.基于用户目标设计产品
例子:
盒马是如何基于用户的目标设计产品的:
用户目标:所想所得,30分钟送达
//整个过程的结构系统都是用户的目标,来检验产品是否好坏,能否完成用户的目标和解决用户的问题
示例2:
问题:星巴克的 Jobs To Be Done 是什么?
创建一个第三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进行聊天、社交等活动
//从期待、进入和消费的过程等方面来分析如何设计产品和服务
//业务目标和用户目标是一致的
//星巴克所有的企业都围绕着轻松的第三个空间来进行打造
为实现用户目标克服主要障碍
案例:
//克服主要障碍,实现用户目标,就能创造很多优势,例如,在卡友地带中帮助司机解决回款的问题,解决司机生活中的问题等。当明确了JTBD的时候,去帮助用户实现目标,解决困难,产品就自然成为了用户的必然选择
案例2:
//图中反映出,宜家会在偏远的地方设置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让用户更加便利
宜家服务蓝图:
//横坐标表示用户实现目标的过程,从入场开始到送货结束。高低代表用户的满意程度。
//蓝色的区域表示在店里体验的路径
//按照峰终定律来进行设计
关注峰值体验:
//最高的点和最终的点是最重要的部分
//尽量解决用户糟糕的体验
案例:
//百果园有相应的解决方式,可以用退货的方式来解决用户体验糟糕的问题
//创造了一种确定性,还可以造成溢价
//可以通过此项操作来得到用户的反馈,来优化自己的产品和内供
产品需要的改进:
//设计产品的核心要基于JTBD来设计一个产品,设计服务,来创造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来了解产品的功能,服务流程等。
//首先要找到用户的目标(JTBD),然后将用户的目标进行定义,再把如何完成这些目标的功能描述出来,把功能性、情感性、社会性的问题罗列出来,再把整个用户去完成任务所经历的路径表达出来,最后再去观察在表达路径中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提升。
//解决用户的问题从理解用户的目标,理解问题,定义问题,最后再围绕这些问题设计服务和产品。
三、总结
Takeaways
1. 深刻理解和洞察用户的 JTBD(在特定场景下,用户要达成的目标)
//知道用户要完成的目标,知道用户为什么要雇佣产品
2.深刻洞察用户的目标,定义产品和服务JTDB,包括:功能、情感和社交性的 JTBD
3.围绕 JTDB,设计产品和服务。关注峰值和终值体验,以及击穿忍耐底线的体现
重点:用户的 JTDB 是什么
//将思维从关注产品的功能转变为关注用户的目标
思考:
你的产品 Jobs To Be Done 是什么,请把它定义出来?它包含了情感性的(Emotional)或社会性的(Social)问题吗?你的产品的体验与产品的 Jobs To Be Done 匹配吗?
//除了用户的目标外,还需要实现用户的增长,传播率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