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成长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企业,而是一个超级的经济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阿里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公益责任。
不久前,阿里公布Q3财报,数据显示,集团当季收入同比增长54%,达532.48亿元人民币;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达465.76亿元人民币。除了总体财务数据外,阿里Q3财报中还有着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阿里本季度的出色表现主要受中国零售平台及阿里云增长强劲及并入收购业务(主要为优酷土豆及Lazada)所带动。其中,中国零售平台的季度收入为408.02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同期上升42%。云计算业务方面,本季度付费客户数当季增加约11.4万,总数高达76.5万;当季收入达到17.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
一段时间以来,阿里提出的“新零售”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此次财报发布能否看出阿里在新零售理念下的全新布局和升级,引发了各方关注。就此,针对阿里新财报所引发的新零售变革讨论,我做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发表了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在我看来,阿里巴巴成长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企业,而是一个超级的经济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阿里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公益责任。在阿里的带动效应下,几乎所有主流电商平台都在倡导类似的概念,构建相关的服务和运营体系。新零售可以更科学、更高效、更信息化的提升我们的零售流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可以更精准化的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差异化需求。
以下是节目内容精华:
主持人:阿里Q3财报出炉,三个季度超出预期令人吃惊?2016年8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9%,达到321.54亿元人民币。11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5%,达342.92亿元人民币。而阿里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当季收入同比增长54%,达532.48亿元人民币;核心电商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达465.76亿元人民币。当季集团总收入、经调整盈利、每股盈利及移动月活数量等多项指标均超越市场预期。经过三个表现均优于预期的财季后,阿里巴巴上调财年全年收入增长率预期5个百分点至53%。三个季度超出预期,上调全年收入增长率预期5个百分点是不是有些让人吃惊?
丁道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是一句话,在互联网行业强者越强,尤其到了发展后期巨头优势会进一步凸显。所以对于阿里这样的行业寡头来说,目前发展形势一片向好,已经掌握了市场规则和话语权,上调5个百分点的增长预期不算意外。
主持人:春节前夕,阿里巴巴公布的2016财年Q3财报给予了马云十足的底气。相比之下,亚马逊在2016年10月披露的Q3季度财报的总销售额的增速仅为29%。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财报所反应的增速落差,折射出了中美两国零售市场的差异,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丁道师:阿里和亚马逊都是全球最优秀电商平台的代表,二者各自代表中美两国零售产业的风向标。中美两国的零售市场差异非常大,美国线下实体商业服务已经非常完善,消费者更倾向线下购物,而中国线下服务体验以及价格优势反而不如线上,我们的消费者线上购物的趋势愈发明显。
主持人:虽然阿里旗下的云计算和数字媒体、娱乐业务创下了火箭般增速,但支撑阿里巴巴总收入的依然是零售平台业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电商”,马云更愿意称之为“新零售”。阿里巴巴在对外发布的新闻稿如此定调“新零售”的价值:通过庞大的消费网络以及大数据、新科技不断转变传统零售模式,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需求,全面改善提升品牌和零售商全价值链的效率。那么阿里新零售说法是否预示着传统电商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丁道师:阿里提到的新零售其实和我之前在咱们节目中多次提到的“消费升级”理念是相通的,这几年我们都知道消费升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每一个行业都在通过供给侧改革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来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不仅仅是电商,而是全行业都应该进行创新升级和基于消费者新需求的变革。
主持人:人们总是很容易习以为常地忽略这份措辞漂亮的财报背后的深意,阿里近期一系列资本布局,显示出“新零售”并非新瓶装老酒。线上力量整合线下实体,在线零售与物流及金融服务紧密结合,一个融贯线上-线下、零售-物流、金融-信息的超级商业平台正在浮出水面。“新零售”的前景如何?
丁道师:我本人非常看好新零售的前景,目前除阿里之外,包括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早内的几乎所有主流电商平台都在倡导类似的概念,构建相关的服务和运营体系。新零售可以更科学、更高效、更信息化的提升我们的零售流通能力和服务能力,可以更精准化的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差异化需求。
主持人:关于今天聊到的阿里Q3财报的话题,我们的互动平台上,也有朋友给我们留言,我们来看一下:新零售如此受追捧是不是值得另同行们注意呢?阿里金融支付相关服务做的越来越好,也是高速增长的一部分吧?
丁道师:所以目前不仅仅是阿里,同行业相关企业也都提出类似的概念和理念,并且开始切实的做出诸多举措。对于阿里来说移动支付业务会成为未来新的营收增长点,且蕴含的潜力不会比现在的电子商务业务小。
主持人: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平台的每位活跃买家对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收入贡献,由去年同期的184元人民币,上升到本季度的241元人民币;每位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对移动收入的贡献,则由去年同期的108元人民币,上升到本季度的166元人民币。在线零售增速远高于消费大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3万余亿元,同比增长10.4%,而全国网上零售额为5万余亿元,同比增长26.2%。那么在线零售还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丁道师:全中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年30多万亿,电商发展到今天也才5万亿,按照马云的逻辑“未来电商会超过线下零售总额”,中国电商至少还有几十万亿的增长空间。而且随着O2O产业的发展,线下吃喝玩乐在内的消费场景也将全面的互联网化,这样的话增幅空间就更大,无法估量。
主持人:在线零售仍在加速向移动端转移,移动时代红利远未结束。社交媒体倒流效应不容低估。阿里巴巴在财报中把Q3的移动月活净增4300万,主要归功于社区互动。据了解,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月度活跃用户数增长至4.93亿名,较上季度的4.5亿净增4300万。移动端-信息流-在线零售的“三位一体”格局已经成型。有分析说,正是如此马云“新零售”的渡河之桥才能搭起,对此您怎么看?
丁道师:移动社交是新零售的催化剂,所以这几年马云通过口碑、来往乃至支付宝红包等等社交策略来构建移动社交电商的护城河。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阿里的老对手京东也接受了腾讯的投资,引入腾讯成为最大机构股东,看重的也是腾讯旗下微信的社交能力,后来也证明京东和微信的联手,加速了京东社交电商的运营能力。
主持人:阿里CEO张勇在电话沟通会上表示,“阿里再次迎来业绩强劲增长的一个季度,是聚焦长期前瞻性战略和强大执行能力的成果,证明了阿里生态系统的持续繁荣和不断扩张。”阿里的前景始终让人期盼,那么阿里在新的一年里该如何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呢?
丁道师:阿里巴巴官方也多次提到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国际化、农村市场、云服务等等,但在我分析看来阿里相比这些远大的战略目标,更应该从业务层面进行升级,比如淘宝和天猫的假货仍然很多,不诚信的商家也如过江之鲫,这些小细节的问题就像一只只蚂蚁一样,正在腐蚀阿里帝国的基石,如果不去下决心打击,那么所谓的新零售和国际化等高大上的战略,都是虚幻的泡影。
主持人:Q3财报中,阿里公布了一组看似与商业体系无关的数据:公益项目“团圆”。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阿里正在努力推动另一个层面的平台化效应:推动从技术能力、经济、时间、普遍参与度上来共同推进新经济体系与社会的价值链接。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丁道师:中国有句老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阿里巴巴成长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企业,而是一个超级的经济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阿里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公益责任。这点对于全球很多顶级的大企业来说都是如此,到了一定程度都要考虑商业以为的社会责任问题,在国外的科技巨头甚至都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完善其社会责任和价值体系的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