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岁的Beth Fowler而言,出门购物这件事她总是排斥的,“我通常不会出门购物,这对我没有任何实际帮助,因为我看不见任何东西”。
“去超市购物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痛苦。”20岁的Marcia Shaw补充道,商店的布局不断变化,你必须从助理那里得到帮助才能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Beth和Marcia都是视障人士。
在国内,同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根据2016年的一项统计,视障人数的数量已迅速增长到了1731万人,也就是说,每八十个人中,大约就有一名视障人士。
其中,30%的人表示基本待在家中不出门,需要家人陪同出门的人数也占到了46%。
在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下,难道也不能解决盲人购物的困难吗?
最近,英国食品包装上采用了一种西班牙公司开发的技术,这种彩色条形码能够帮助盲人和视弱者识别商品信息。
普通条形码或QR码对于盲人和弱视者来说可能更大的挑战性,因为要用手机摄像头在近距离正确对焦,需要不断调整角度。
而这种彩色条形码,最远能在3米之外的弱光环境下被手机摄像头检测到。
快速识别商品信息,还能发出过敏警告
该技术由西班牙一家名为NaviLens的公司开发。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该彩色代码已经在西班牙公共交通网络和博物馆中使用,纽约市地铁系统也正在推广使用。
官网链接:
https://www.navilens.com/
同时,彩色条形码的识别速度要比普通的条形码和QR码快12倍,只需要1/30秒就能完成识别,在无需对焦的情况下,能在160度的识别广度之下做到高精度。
操作界面也是十分简洁。据了解,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当手机指向上方时,Navilens算法就会检测到商品标签,并精确地检测到用户和该标签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相对于标签的角度。
不仅如此,由于NaviLens条形码能够触发音频注释,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条形码,可传达的信息是无限的。
比如,该条形码会对用户发出过敏警告,除此之外,还可以向用户提供有关商品成分的全方位信息,例如脂肪和葡萄糖含量等。
“有了这个新的应用程序,我可以直接从货架上挑选食物并进行扫描”,Beth解释说,“我能阅读所有信息,例如成分含量等。视力正常的人可以看到的一切我现在也都可以知道了”。
不少朋友可能也会表示,其实在食品包装袋上用盲文书写的话,不是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吗?
实际上,利用盲文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空间,根据皇家国家盲人研究所 (RNIB) 的数据,只有大约10%的盲人和视障人士会使用盲文。
在英国,所有药物的标签上都规定必须同时包含盲文。但目前,在绝大多数更为常用的场景中,比如食品包装袋上,都没有盲文注释,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关硬性要求。
相关产品一直在研发,但表现不尽如人意
无障碍是相对于“有障碍”的人士而言,也就是残障群体。
比如视障人群,从盲人专用机时代开始,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始终围绕着语音辅助这个核心功能发展,盲人通过触摸实体键,获得语音反馈,从而指导进一步操作。
比如谷歌此前推出的Lookout,该软件主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图像识别来识别产品。这也意味着产品包装本身不需要条形码或类似标记。
谷歌人工智能博客上的一篇文章称,该软件在手机数据库中拥有大约200万种“流行产品”,而且该数据库会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
在此前的一项测试中,该软件可以轻松识别某美国辣酱品牌,以及泰国的类似产品。同时,系统还可以正确识别来自英国超市的香料和罐头,以及澳大利亚进口的臭豆腐。
但是,该软件在新鲜农产品或形状不规则的容器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如洋葱、土豆、番茄酱管和面粉袋。
在这种情况下,软件会语音提示用户翻转到包裹背面重新识别,但仍然有多个物品识别失败。
英国皇家国家盲人研究所 (RNIB) 对此持保留态度。
该机构的Robin Spinks说:“食品标签对任何有视力障碍的人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些设计的初衷是引人注目,而不是易于阅读。”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在标签的设计过程中看到可访问性,以便残障人士更容易导航。”
在这方面,我们可能对苹果手机更加熟悉。
在苹果手机的“设置–通用–辅助功能”里,可以打开VoiceOver服务,开启后手机的交互手势将会发生变化。
以打开APP为例,正常操作是直接单击APP的图标,但在该模式下,为防止盲人误触操作,单击桌面APP的图标只会朗读该APP的名称,盲人通过语音反馈,在逐个摸到需要打开的APP时,用双击屏幕的方式打开该APP。
正如RNIB战略可访问性负责人Marc Powell所说,NaviLens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这样的设计第一次为盲人和视弱者提供信息的接入口,让他们能与视力正常的用户一样自由独立地进行选择”。
科技的进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掌握技术的设计者们怀揣着怎样的初衷进行设计。
相关报道:
https://new.qq.com/omn/20191016/20191016A0656W00.html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5767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