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器”像计算机一样如此迅猛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从诞生至今,不足百年的时间,计算机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能看到它的身影:人们通过计算机完成产品的设计、仿真和制造;人们通过计算机完成在线或离线课程的学习;人们通过计算机完成网上购物、在线娱乐和交友互动,等等。正因为如此,计算科学早在若干年前就被视作继实验和理论之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范式。而近些年出现的第四范式,也就是数据密集型科学更是强化了计算机的地位——无论是数据的存储还是处理,显然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
如同其他所有事物和技术一样,计算机本身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从最初的大型机,到个人计算机,再到当下的智能手机和各种可穿戴设备,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计算机本身快速发展演化的同时,随着应用的普及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计算日益变得公用化,越来越多的应用运行在第三方的计算机上。这一模式就是当前已经广为人知的云计算。
云计算的愿景是,将计算变成基础设施,使得用户能够像使用水、电那样按需使用计算资源,并按照用量付费。这一模式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过去,企业需要购置大量的服务器,配备专门的 IT团队才能开展自身的业务。对于不少企业,特别是那些初创企业而言,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窘境,企业只需要在云计算服务网站上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就能获得所需的资源,无须付出巨大的前期投入,无须组建自己的专门IT团队。如此一来,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业务创新中,从而推动业务更快地发展。考虑到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总体而言还比较低,云计算的意义尤为巨大。
由于计算资源具有完全不同于水、电的特性,而用户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要实现云计算的愿景,实现计算资源的弹性供应充满了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观念上的。所幸的是,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内外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为改变我国 IT服务和应用水平总体落后的局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把握住了这次机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云计算企业和服务,部分服务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有效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包括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国家战略。
尽管如此,云计算的技术还远未成熟,云计算的潜力也尚未得到完全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梳理过去十年来云计算发展的技术和应用成果,无论是对于该领域的云计算服务提供者,还是对于使用云计算服务的最终用户,都是大有裨益的,都会促进云计算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和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很欣慰地看到由阿里云内部核心技术人员所著的《弹性计算:无处不在的算力》一书的出版。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领域的先行者,其所提供的服务近乎占据了中国公共云计算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国际上也进入“三甲之列”。该书围绕云计算的弹性这一主题,不仅阐述了弹性计算的概念、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及其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它从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和云原生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通往计算弹性的“阿里之路”,并给出了成功的应用案例,其参考意义和示范效应无疑是巨大的。
作为一名 IT研究人员,本人一直从事系统相关方面的研究,从“十二五”开始,更是在科技部“863 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下,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包括存储系统、高性能图“数据处理”等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深知其 中的艰辛,也很高兴看见阿里云的成功。对我国的云计算产业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在国家启动新工科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希望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能够学习云计算,投身云计算;希望越来越多的“云”能够随 风化雨,润泽越来越多的行业,进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武永卫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2020 年 7 月于北京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