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认知科学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简介: 读《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更好的AutoML,像我这样的懒人,当然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动化的威力。

从决策树到随机森林,从支持向量机到神经网络,从遗传算法到强化学习,我发现他们都只是解决了数据转换和模式发现的问题,并未解决智能的问题。

如何让算法更智能?一有时间,我就会到互联网上去搜刮,可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找到让我眼前一亮的新思路。

直到我读了一本书《怪诞脑科学:战胜焦虑、混乱、拖延的自控术》,颇有心得,遂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了,一本并非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书,怎么能给人工智能的设计带来启示呢?我觉得好奇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微信阅读上就能看到(涉嫌免费打广告了 ;-))

1."克鲁机"(kluge)
    这是什么鬼?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克鲁机”这个词语,反复的强调了一个观点:不要把人脑看的过于神秘,人脑只不过是漫长进化的产物,而进化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作品(比如盲肠等),所以人脑也是类似的(小脑和脑干也很原始),人的身体中充斥着各种“克鲁机”。

1

虽然没办法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我总感觉“克鲁机”的观点似乎好有道理。所以,我觉得在机器学习模型设计上,不能仅仅只是一味的去探索和模仿人脑,而更应该用抽象思维去分析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所以更应该审慎的去看待目前火热的深度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方向真的正确吗?还是我们只是找到了一个筛子)

而目前的决策树和集成树模型,从原理的角度看,似乎更科学一些(只不过数据处理和加工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

2

2.真正的智慧
    这是作者给出的结论,我认为每条结论对个人的成长都有借鉴的价值,而更重要的是,能时刻正确分辨“智能”发展的方向:

2.1 尽可能考虑有无其他可行的选项
    作者在这里列出了冷静思维、反向思维、虚拟思维的重要性,而这些是目前主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欠缺的,往往都是数据分析和建模人员的主观劳动。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GAN生成对抗网络采用了“反向思维”的思想,结果大获成功,不得不说,这些思想就是人类智慧的宝藏,里面还有很多东西可挖

2.2 重新界定问题
    这个思想不必过多介绍,在我们的软件开发、系统架构、数据分析、模型设计中其实都已经普遍采纳,尤其是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重新界定问题关系到系统的成败。怀疑一切、再三思考、更换思路、逆向思维、更换问题,是这个环节的重要套路

2.3 相关不等于因果
    这是数据分析和特征工程工程中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即使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数据分析师,也会在这个环节犯错,必须对这个推断陷阱始终保持警惕。而目前的神经网络模型在鉴伪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例如DeepFake产生的伪造人脸视频,很多模型设计的细节就是错把相关关系变成了因果关系。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 控制样本大小
    我们目前的机器学习模型,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样本越大,结论才会越准确。而我们在做数据分析和模型设计时,往往容易主观忽视这一点,尤其是目前的很多Meta learn和RL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都只是在少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而实际使用时,就会发现完全经不起考验

2.5 预知冲动并事先约束
    每个人本质上都是有偏见的,都受限于自身的认知和欲望。而数据分析的结论和机器学习模型也是有偏见的,取决于数据分析师和建模人员。所以我觉得,在人工智能模型设计环节,应该采取更开放和谨慎的态度去架构,对于没有开放源码、难以复现的研究成果,不要因为个人的欲望就去拼命专研,而应该谨慎的保持关注

2.6 始终要有备选方案
    这也是人工智能中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我们使用了决策树,我们研究了运筹学和博弈论,但我们设计的智能程序却总是“一根筋”,这是系统设计中最忌讳的,备选方案会提高系统的“智能”和“友好”水平。

以上6点都是对智能设计有借鉴的地方,当然作者还有很多其他建议:

不要在疲惫的时候做决定
始终不断权衡收益和代价
设想他人抽查你的决定
和自己保持距离
当心生动化的谣言
挑选重点
尽量理性
这些对个人发展都是很有益的,只是目前在“智能”的设计上可能不会太相关。

以上就是我个人理解的人工智能启示,也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

最后附上一张数据分析生命周期图,结合数据分析的流程加强消化理解,也时刻提醒自己

3

当然,我的认知肯定也是片面的,欢迎大佬们来怼!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比人脑中的突触快100万倍」,MIT的新硬件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快的计算速度,而且能耗更低
「比人脑中的突触快100万倍」,MIT的新硬件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快的计算速度,而且能耗更低
137 0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安全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二篇——思维、生命科学、客观世界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二篇——思维、生命科学、客观世界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二篇——思维、生命科学、客观世界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可实现的人工智能,从科幻小说到科学事实:当今人工智能的实际情况
技术能力促使人工智能呈指数级增长,成为功能现实,并超越理论模型。今天,我们使用各种技术来实现具有多层次智能的人工智能。
295 0
可实现的人工智能,从科幻小说到科学事实:当今人工智能的实际情况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替代图灵测试?让人工智能参加数学和科学考试
图灵测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一种衡量人工智能的好方法,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也有一些缺陷或不足的地方。今年五月,印度理工学院的 Arindam Bhattacharya 发表了一篇题为《A Survey of Question Answering for Math and Science Problem》的论文,介绍了研究者在制造能通过标准化考试(standardized test)的机器上所取得的进展。机器之心技术分析师 Shixin Gu 对这篇论文进行了分析解读。
283 0
 替代图灵测试?让人工智能参加数学和科学考试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含PPT下载 | 贾扬清:人工智能是科学还是艺术?
本次视频贾扬清向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工程和产品实践,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人工智能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如算法创新背后的算力突破、云上平台能提供的价值;最后给大家剖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如何拥抱AI以及智能化年底企业布局的重点。
7638 0
“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AI大佬们都说了什么?
其中,百度的王海峰博士获得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355 0
|
机器人 人工智能
论本我、自我、超我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下面我所谈到的,仅仅是我七拼八凑借鉴来的想法,远远达不到理论的高度,只是一种任我的遐想,以期对人工智能的设计有所启示和帮助。
96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进入科学界:人工智能将主导原子世界的科学发现进程
AI是一门科学,现在,它也在变革科学,甚至于它所展现的能力,已经不仅仅是变革科学发现的潜力,而是主导科学发现的进程,成就科学领域进入新一次的大爆发阶段。
35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