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类加载机制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虚拟机把描述类的数据从Class文件加载到内存,并对数据进行校验、转换解析和初始化,最终形成可以被虚拟机直接使用的Java类型,这就是虚拟机的类加载机制。

1.类的生命周期

img_26f7f2afe5753780915fef643a3cbde6.png
类生命周期

从图中可以看到,类的生命周期共有7个阶段: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使用->卸载,其中验证、准备、解析这3个阶段合起来又称为连接阶段。

虚拟机规范定义了以下4种情况必须立即对类进行初始化:

  1. 遇到new、getstatic、putstatic、invokestatic这4条字节码指令时,如果类还没有初始化过则先对其进行初始化。与这几条指令对应的场景通常有:采用new关键字实例化一个类的对象、读取或设置类的静态字段(被final关键字修饰并且在编译期已经生成常量的除外)、调用类的静态方法;
  2. 对类进行反射调用时,如果该类还没有初始化,则先触发其初始化;
  3. 当对类进行初始化时,如果发现其父类还没有初始化过,则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 当虚拟机启动时,会先对入口类(包含main()方法的类)进行初始化;

以上这4种引用方式都称为对类的主动引用有且只有这4种引用方式会触发类的初始化,其他引用方式都是类的被动引用方式,均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例如以下几种被动引用方式:

  1. 通过子类调用父类的静态变量、静态方法不会触发子类初始化
public class SuperClass {

    public static String name = "supe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uper class init...");
    }
    
    public static void callSuper() {
        System.out.println("method called in super class...");
    }
    
}
public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hild class init...");
    }
    
}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print super class name: " + ChildClass.name);   
        ChildClass.callSuper();
    }

测试结果如下:

super class init...
print super class name: super
method called in super class...

这里可以看到,子类引用了父类的静态变量,通过子类调用了父类的静态方法,但是只触发了父类的初始化,并没有触发子类的初始化。对于静态字段以及静态方法调用,只有直接定义这个字段和方法的类才会被初始化。

  1. 对类里的常量字段进行引用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
public class ConstClass {

    public static int a = 10;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 init...");
    }
}

public class ConstClass2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10;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2 init...");
    }
}

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a);
        System.out.println(ConstClass2.a);      
    }

测试结果如下:

ConstClass init...
10
10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ConstClass有触发类的初始化,ConstClass2并没有触发类的初始化,这是因为ConstClass2的字段是static final修饰的,在编译的时候该字段值已放到常量池里了,对该字段的引用仅仅是对常量池里该常量的引用。

  1. 通过数组定义来引用类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hrowable {        
        SuperClass[] arr = new SuperClass[10];
    }

定义了一个一维数组,这样并不会触发类的初始化。

2.加载

  1. 通过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
  2. 将这个字节流所代表的静态存储结构转化为方法区的运行时数据结构;
  3. 在Java堆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3.验证

验证阶段主要是为了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大致分为4个阶段:文件格式验证、元数据验证、字节码验证、符号引用验证。

4.准备

准备阶段主要是为类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初始值,这些内存都将在方法区中进行分配。 类变量一般指static修饰的变量,通常情况下初始值指的是数据类型的零值。例如:

public static int a = 10;

对于以上代码,准备阶段会将变量a的值设置为初始值0而不是10,设置成10是在类的初始化阶段里执行类的构造方法<clinit>()时发生的。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10;

相比之前对字段a的定义这里多了final修饰,在编译时生成的该字段信息的属性表中会有一个ConstantValue属性,该ConstantValue的属性值为字面量10,这样在准备阶段会将字段a的初始值直接设置为10。

5.解析

解析是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的过程,主要包括4种解析过程:类或接口的解析、字段解析、类方法解析、接口方法解析。

  • 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它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已经加载到内存中;
  • 直接引用:它可以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是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直接引用是与虚拟实现的内存布局相关的,直接引用的目标是一定存在于内存中的。

两者的区别可以简单理解为,直接引用就是对目标对象在内存中地址的引用,符号引用描述的只是一个字面上的逻辑关系,并不一定会反映到具体的内存上。

6.初始化

类初始化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前面几个步骤都是由虚拟机来主导执行的,它具体是怎么执行的我们并不清楚,到这一步才真正开始与我们写的java代码相关联起来。

初始化阶段是执行类构造器<clinit>()方法的过程。

  • <clinit>()方法是由编译器自动收集类中的类变量赋值动作静态语句块(static {}块)中的语句合并产生的;
  • 虚拟机会保证子类的<clinit>()方法执行之前,父类的<clinit>()方法已经执行完毕。由于java.lang.Object是所有类的父类,所以肯定是java.lang.Object类的<clinit>()方法第一个执行;
  • <clinit>()方法对于类和接口来说并不是必须的,例如类中没有静态语句块,也没有静态变量,这样并不一定会生成<clinit>()方法;
  • 虚拟机在执行类的<clinit>()方法时会进行加锁同步,由虚拟机来保证<clinit>()方法只会执行一次;

以下情况不会生成<clinit>()方法:
1.类中没有任何类变量(staitc修饰的字段)以及静态语句块;
2.类中只有static final修饰的字段,这只会在常量池中生成一个常量;
3.类中虽然有类变量,但是并没有赋值动作;

public class TestInitClass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0;
    
    public static int B;
    
}

以上代码编译时并不会生成<clinit>()方法,字段“A”是static final修饰的,会在编译时生成一个ConstantValue常量,字段“B”虽然不会生成常量,但是代码里并没有对其进行赋值,所以编译时并不会生成<clinit>()方法。
典型的会生成<clinit>()方法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TestInitClass {

    public static int A = 0;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
    }
    
}

7.接口的初始化

看到相关资料说,接口类在编译时也会生成<clinit>()方法。首先关于接口类有2点必须先清楚:1.接口类里不能定义静态语句块;2.接口类里的字段会被自动转为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的,不管代码里有没有为变量定义public static final这几个关键字。鉴于这2点,本人对接口类也会生成<clinit>()方法存疑,前面说明过这种情况下并不会生成<clinit>()方法,本着怀疑的态度自己编写一个测试类来看看:

public interface TestInterface {  

    int b = 10;
    
    void test();
}

对该接口采用javac命令编译后再用javap -v TestInterface.class命令查看字节码信息:

public interface TestInterface
  minor version: 0
  major version: 52
  flags: ACC_PUBLIC, ACC_INTERFACE, ACC_ABSTRACT
Constant pool:
   #1 = Class              #11            // TestInterface
   #2 = Class              #12            // java/lang/Object
   #3 = Utf8               b
   #4 = Utf8               I
   #5 = Utf8               ConstantValue
   #6 = Integer            10
   #7 = Utf8               test
   #8 = Utf8               ()V
   #9 = Utf8               SourceFile
  #10 = Utf8               TestInterface.java
  #11 = Utf8               TestInterface
  #12 = Utf8               java/lang/Object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b;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ACC_FINAL
    ConstantValue: int 10

  public abstract void test();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ACC_ABSTRACT
}
SourceFile: "TestInterface.java"

从上面可以看出:
1.虽然代码里我们定义的是“int b”,但是编译后的字节码里“b”的实际类型是“public static final int b”;
2.这里并没有<clinit>()方法生成;

这仅仅是个人的见解,并不一定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java类加载机制系列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存储 Java 程序员
【JVM】——JVM运行机制、类加载机制、内存划分
JVM运行机制,堆栈,程序计数器,元数据区,JVM加载机制,双亲委派模型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算法
深入探索Java虚拟机(JVM)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Java虚拟机(JVM)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详细解析JVM的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算法以及性能优化策略,本文不仅揭示了Java程序高效运行背后的原理,还为开发者提供了优化应用程序性能的实用技巧。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文章大意,本文摘要将简要介绍JVM内存管理的关键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
|
3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ava虚拟机(JVM)的内存管理与性能优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虚拟机(JVM)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堆、栈、方法区等关键区域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分析垃圾回收算法和调优策略,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如何有效提升Java应用的性能。文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复杂的内存管理概念,并应用于实际开发中。
|
3月前
|
存储 Java C语言
【JVM】类加载机制
【JVM】类加载机制
31 1
|
4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深入解析 Java 虚拟机:内存区域、类加载与垃圾回收机制
本文介绍了 JVM 的内存区域划分、类加载过程及垃圾回收机制。内存区域包括程序计数器、堆、栈和元数据区,每个区域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类加载过程涉及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五个步骤。垃圾回收机制主要在堆内存进行,通过可达性分析识别垃圾对象,并采用标记-清除、复制和标记-整理等算法进行回收。此外,还介绍了 CMS 和 G1 等垃圾回收器的特点。
142 0
深入解析 Java 虚拟机:内存区域、类加载与垃圾回收机制
|
5月前
|
存储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类文件结构及类加载机制
该文章主要讨论了Java类文件的结构以及Java类的加载机制,并提到了双亲委派模型的相关内容。
Java类文件结构及类加载机制
|
5月前
|
Java
Java常见JVM虚拟机指令(47个)
Java常见JVM虚拟机指令(47个)
80 3
Java常见JVM虚拟机指令(47个)
|
5月前
|
数据库 C# 开发者
WPF开发者必读:揭秘ADO.NET与Entity Framework数据库交互秘籍,轻松实现企业级应用!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现代软件开发中,WPF 与数据库的交互对于构建企业级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 ADO.NET 和 Entity Framework 在 WPF 应用中访问和操作数据库。ADO.NET 是 .NET Framework 中用于访问各类数据库(如 SQL Server、MySQL 等)的类库;Entity Framework 则是一种 ORM 框架,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操作。文章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在 WPF 应用中集成这两种技术,提高开发效率。
79 0
|
6月前
|
监控 Oracle Java
(一)JVM成神路之初识虚拟机 - 探寻Java虚拟机的前世今生之秘
JVM(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的概念大家都不陌生,Java之所以可以做到“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跨平台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JVM。JVM是建立在操作系统(OS)之上的,Java虚拟机屏蔽了开发人员与操作系统的直接接触,我们在通过Java编写程序时,只需要负责编写Java代码即可,关于具体的执行则会由JVM加载字节码后翻译成机械指令交给OS执行。
115 1
|
5月前
|
安全 前端开发 Java
【JVM 探秘】ClassLoader 类加载器:揭秘 Java 类加载机制背后的秘密武器!
【8月更文挑战第25天】本文全面介绍了Java虚拟机(JVM)中的类加载器,它是JVM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将Java类加载到运行环境中。文章首先概述了类加载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遵循的双亲委派模型,确保了核心类库的安全与稳定。接着详细阐述了启动、扩展和应用三种主要类加载器的层次结构。并通过一个自定义类加载器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从特定目录加载类。此外,还介绍了类加载器的完整生命周期,包括加载、链接和初始化三个阶段。最后强调了类加载器在版本隔离、安全性和灵活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类加载器对于掌握JVM内部机制至关重要。
188 0
下一篇
开通os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