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DC 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让国内一些吃壮阳药的水军又有了刷屏的素材。近年来在技术名词创新上从来不少见优秀的作品。超融合继下一代之后成为各大厂商为新产品灌名时必定加在前面的单词。一夜间从桌面到板凳都是超融合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超融合?
对此每个厂商都有自己定义。而不同的用户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你眼中的超融合是什么样式的?集成商说:客户的方案需要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还需要虚拟化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云平台…. 我需要向十多个不同的厂商征集各个产品的方案,我最好还要整合测试、整合方案。有没有人可以给我一站式解决?
因此在集成商眼中超融合是:你们谁一家有所有类型的产品,给我个打包价吧,免得我到处打电话咨方案还要整合测试给你们当小白鼠。
现实工作中的确很多实施人员都在高校、机关单位见识过万国牌的信息中心。在那里可以同一时间看到不同厂商的服务器、虚拟化系统:服务器虚拟化与桌面虚拟机来自不同厂商)、云平台和服务器、存储、备份均自来不同厂商。一排电脑作为控制台,管理员需要记住不同平台的登录密码、适应不同平台中心管理界面、资源配置界面操作、记住不同系统的配置方法(还有指令)。有时候为了给新来的同学创建一台工作专用虚拟机,就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控制台、系统界面间切换操作。从这里崩溃离职的管理员一定是集成商们最爱的“产品砖家”了。
因此最终用户眼中的超融合是:我不管理你们这些系统底层是什么,能不能让我在一个平台就可管理所有资源。免得我的转椅把地板磨花了。
那厂商自己如何定义超融合呢?多年前厂商们因原始研发技术、原始销售资源各异,而形成了明确市场分工,各自占领了一条产品线。由市场和技术形成的壁垒让他们心满意足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蛋糕。随着用户需求的井喷市场格局变化了,你的优势的产品只是一个超大型项目中的填砖。单个产品甚至可能被跨界的厂商随手就给做了,毕竟技术不会是永远的壁垒。因此后期很多厂商开始思变,开始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做桌面的厂商开始做服务器、做安全厂商开始做了交换机;做交换机的厂商开始做面;一瞬间所有的人都开始了做云计算。云计算是集成所有IT 产品最佳中心点。业内有一个段子:“如果你年底了你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把N 个原本不搭的产品一股全卖给客户,最好的办法就是忽悠他上云。” 计算 + 存储 + 网络 = 超融合
于是我们看到了下面这样的画面:
一个篮子水果,画面还是回到了最初的那个转椅上苦逼的管理员。所有的硬件设备、所有软件界面上都有同样的LOGO 、同样的品牌标识、他也不用再在多个平台上来回的切换,不用转转椅了,因为控制中心的管理界面大约可能也许真的已经整合了。品牌统一了、界面整合了就是超融合了!?
笔者觉得评估一个项目是否真的融合了,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数据是否已经打通了。而不是管理后台是否用了同一个LOGO、是否可以一站登录了、网页是不是可以显示运行状态了… 其实这些都没有一个问题重要,那就是数据是否可以通用了。云计算项目中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一篮子水果撕开塑料膜还是一个个苹果、香蕉 那整合的意义而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