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洁实现游戏中的AI

简介: 端午节放假总结了一下好久前写过的一些游戏引擎,其中NPC等游戏AI的实现无疑是最繁琐的部分,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从一个简单的情景开始怪物,是游戏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端午节放假总结了一下好久前写过的一些游戏引擎,其中NPC等游戏AI的实现无疑是最繁琐的部分,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

从一个简单的情景开始

怪物,是游戏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游戏中的单位分类,不外乎玩家、NPC、怪物这几种。其中,AI 一定是与三类实体都会产生交集的游戏模块之一。 以我们熟悉的任意一款游戏中的人形怪物为例,假设有一种怪物的 AI 需求是这样的:

  • 大部分情况下,漫无目的巡逻。
  • 玩家进入视野,锁定玩家为目标开始攻击。
  • Hp 低到一定程度,怪会想法设法逃跑,并说几句话。

我们以这个为模型,进行这篇文章之后的所有讨论。为了简化问题,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讨论,将文章的核心定位到人工智能上,这里需要注意几点的是:

  • 不再考虑 entity 之间的消息传递机制,例如判断玩家进入视野,不再通过事件机制触发,而是通过该人形怪的轮询触发。
  • 不再考虑 entity 的行为控制机制,简化这个 entity 的控制模型。不论是底层是基于 SteeringBehaviour 或者是瞬移,不论是异步驱的还是主循环轮询,都不在本文模型的讨论之列。

首先可以很容易抽象出来 IUnit:

public interface IUnit
    {
        void ChangeState(UnitStateEnum state);
        void Patrol(); 
        IUnit GetNearestTarget(); 
        void LockTarget(IUnit unit);
        float GetFleeBloodRate();
        bool CanMove();
        bool HpRateLessThan(float rate);
        void Flee();
        void Speak();
    }
public interface IUnit
    {
        void ChangeState(UnitStateEnum state);
        void Patrol(); 
        IUnit GetNearestTarget(); 
        void LockTarget(IUnit unit);
        float GetFleeBloodRate();
        bool CanMove();
        bool HpRateLessThan(float rate);
        void Flee();
        void Speak();
    }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有限状态机 (FSM) 来控制这个单位的行为。不同状态下,单位都具有不同的行为准则,以形成智能体。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定义这样几种状态:

  • 巡逻状态: 会执行巡逻,同时检查是否有敌对单位接近,接近的话进入战斗状态。
  • 战斗状态: 会执行战斗,同时检查自己的血量是否达到逃跑线以下,达成检查了就会逃跑。
  • 逃跑状态: 会逃跑,同时说一次话。

最原始的状态机的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State, TUnit> where TState : IConvertible
    {
        TState Enum { get; }
        TUnit Self { get; }
        void OnEnter();
        void Drive();
        void OnExit();
    }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State, TUnit> where TState : IConvertible
    {
        TState Enum { get; }
        TUnit Self { get; }
        void OnEnter();
        void Drive();
        void OnExit();
    }

以逃跑状态为例:

public class FleeState : UnitStateBase
    {
        public FleeState(IUnit self) : base(UnitStateEnum.Flee, self)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Enter()
        {
            Self.Flee();
        }
        public override void Drive()
        {
            var unit = 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return;
            }

            Self.ChangeState(UnitStateEnum.Patrol);
        }
    }
public class FleeState : UnitStateBase
    {
        public FleeState(IUnit self) : base(UnitStateEnum.Flee, self)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Enter()
        {
            Self.Flee();
        }
        public override void Drive()
        {
            var unit = 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return;
            }
 
            Self.ChangeState(UnitStateEnum.Patrol);
        }
    }

决策逻辑与上下文分离

上述是一个最简单、最常规的状态机实现。估计只有学生会这样写,业界肯定是没人这样写 AI 的,不然游戏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首先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性能问题:状态机本质是描述状态迁移的,并不需要记录 entity 的 context,如果 entity 的 context 记录在 State上,那么状态机这个迁移逻辑就需要每个 entity 都来一份 instance,这么一个简单的状态迁移就需要消耗大约 X 个字节,那么一个场景 1w 个怪,这些都属于白白消耗的内存。就目前的实现来看,具体的一个 State 实例内部 hold 住了 Unit,所以 State 实例是没办法复用的。

针对这一点,我们做一下优化。对这个状态机,把 Context 完全剥离出来。

修改状态机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State, TUnit> where TState : IConvertible
    {
        TState Enum { get; }
        void OnEnter(TUnit self);
        void Drive(TUnit self);
        void OnExit(TUnit self);
    }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State, TUnit> where TState : IConvertible
    {
        TState Enum { get; }
        void OnEnter(TUnit self);
        void Drive(TUnit self);
        void OnExit(TUnit self);
    }

还是拿之前实现好的逃跑状态作为例子:

public class FleeState : UnitStateBase
    {
        public FleeState() : base(UnitStateEnum.Flee)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Enter(IUnit self)
        {
            base.OnEnter(self);
            self.Flee();
        }
        public override void Drive(IUnit self)
        {
            base.Drive(self);

            var unit = 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return;
            }

            self.ChangeState(UnitStateEnum.Patrol);
        }
    }
public class FleeState : UnitStateBase
    {
        public FleeState() : base(UnitStateEnum.Flee)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Enter(IUnit self)
        {
            base.OnEnter(self);
            self.Flee();
        }
        public override void Drive(IUnit self)
        {
            base.Drive(self);
 
            var unit = 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return;
            }
 
            self.ChangeState(UnitStateEnum.Patrol);
        }
    }

这样,就区分了动态与静态。静态的是状态之间的迁移逻辑,只要不做热更新,是不会变的结构。动态的是状态迁移过程中的上下文,根据不同的上下文来决定。

分层有限状态机

最原始的状态机方案除了性能存在问题,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种状态机框架无法描述层级结构的状态。 假设需要对一开始的需求进行这样的扩展:怪在巡逻状态下有可能进入怠工状态,同时要求,怠工状态下也会进行进入战斗的检查。

这样的话,虽然在之前的框架下,单独做一个新的怠工状态也可以,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其实本质上巡逻状态只是一个抽象的父状态,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进行战斗检查;而具体的是在按路线巡逻还是怠工,其实都是巡逻状态的一个子状态。

状态之间就有了层级的概念,各自独立的状态机系统就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一种分层次的状态机,原先的状态机接口设计就需要彻底改掉了。

在重构状态框架之前,需要注意两点:

因为父状态需要关注子状态的运行结果,所以状态的 Drive 接口需要一个运行结果的返回值。

子状态,比如怠工,一定是有跨帧的需求在的,所以这个 Result,我们定义为 Continue、Sucess、Failure。

子状态一定是由父状态驱动的。

考虑这样一个组合状态情景:巡逻时,需要依次得先走到一个点,然后怠工一会儿,再走到下一个点,然后再怠工一会儿,循环往复。这样就需要父状态(巡逻状态)注记当前激活的子状态,并且根据子状态执行结果的不同来修改激活的子状态集合。这样不仅是 Unit 自身有上下文,连组合状态也有了自己的上下文。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还是从 non-ContextFree 层次状态机系统设计开始。

修改后的状态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State, TCleverUnit, TResult> 
        where TState : IConvertible
    {
        // ...
        TResult Drive();
        // ...
    }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State, TCleverUnit, TResult> 
        where TState : IConvertible
    {
        // ...
        TResult Drive();
        // ...
    }

组合状态的定义:

public abstract class UnitCompositeStateBase : UnitStateBase
    {
        protected readonly LinkedList<UnitStateBase> subStates = new LinkedList<UnitStateBase>();

        // ...
        protected Result ProcessSubStates()
        {
            if (subStates.Count == 0)
            {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front = subStates.First;
            var res = front.Value.Drive();

            if (res != Result.Continue)
            {
                subStates.RemoveFirst();
            }

            return Result.Continue;
        }
        //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UnitCompositeStateBase : UnitStateBase
    {
        protected readonly LinkedList<UnitStateBase> subStates = new LinkedList<UnitStateBase>();
 
        // ...
        protected Result ProcessSubStates()
        {
            if (subStates.Count == 0)
            {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front = subStates.First;
            var res = front.Value.Drive();
 
            if (res != Result.Continue)
            {
                subStates.RemoveFirst();
            }
 
            return Result.Continue;
        }
        // ...
    }

巡逻状态现在是一个组合状态:

public class PatrolState : UnitCompositeStateBase
    {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Enter()
        {
            base.OnEnter();
            AddSubState(new MoveToState(Self));
        }

        public override Result Drive()
        {
            if (subStates.Count == 0)
            {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unit = 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Self.LockTarget(unit);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front = subStates.First;
            var ret = front.Value.Drive();

            if (ret != Result.Continue)
            {
                if (front.Value.Enum == CleverUnitStateEnum.MoveTo)
                {
                    AddSubState(new IdleState(Self));
                }
                else
                {
                    AddSubState(new MoveToState(Self));
                }
            }
            
            return Result.Continue;
        }
    }
public class PatrolState : UnitCompositeStateBase
    {
        // ...
        public override void OnEnter()
        {
            base.OnEnter();
            AddSubState(new MoveToState(Self));
        }
 
        public override Result Drive()
        {
            if (subStates.Count == 0)
            {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unit = 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Self.LockTarget(unit);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front = subStates.First;
            var ret = front.Value.Drive();
 
            if (ret != Result.Continue)
            {
                if (front.Value.Enum == CleverUnitStateEnum.MoveTo)
                {
                    AddSubState(new IdleState(Self));
                }
                else
                {
                    AddSubState(new MoveToState(Self));
                }
            }
            
            return Result.Continue;
        }
    }

看过《游戏人工智能编程精粹》的同学可能看到这里就会发现,这种层次状态机其实就是这本书里讲的目标驱动的状态机。组合状态就是组合目标,子状态就是子目标。父目标 / 状态的调度取决于子目标 / 状态的完成情况。

这种状态框架与普通的 trivial 状态机模型的区别仅仅是增加了对层次状态的支持,状态的迁移还是需要靠显式的 ChangeState 来做。

这本书里面的状态框架,每个状态的执行 status 记录在了实例内部,不方便后续的优化,我们这里实现的时候首先把这个做成纯驱动式的。但是还不够。现在之前的 ContextFree 优化成果已经回退掉了,我们还需要补充回来。

分层的上下文

我们对之前重构出来的层次状态机框架再进行一次 Context 分离优化。 要优化的点有这样几个:

首先是继续之前的,unit 不应该作为一个 state 自己的内部 status。

组合状态的实例内部不应该包括自身执行的 status。目前的组合状态,可以动态增删子状态,也就是根据 status 决定了结构的状态,理应分离静态与动态。巡逻状态组合了两个子状态——A 和 B,逻辑中是一个完成了就添加另一个,这样一想的话,其实巡逻状态应该重新描述——先进行 A,再进行 B,循环往复。      由于有了父状态的概念,其实状态接口的设计也可以再迭代,理论上只需要一个 drive 即可。因为状态内部的上下文要全部分离出来,所以也没必要对外提供 OnEnter、OnExit,提供这两个接口的意义只是做一层内部信息的隐藏,但是现在内部的 status 没了,也就没必要隐藏了。    具体分析一下需要拆出的 status:

  • 一部分是 entity 本身的 status,这里可以简单的认为是 unit。
  • 另一部分是 state 本身的 status。
  • 对于组合状态,这个 status 描述的是我当前执行到哪个 substate。
  • 对于原子状态,这个 status 描述的种类可能有所区别。
  • 例如 MoveTo/Flee,OnEnter 的时候,修改了 unit 的 status,然后 Drive 的时候去 check。
  • 例如 Idle,OnEnter 时改了自己的 status,然后 Drive 的时候去 check。 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每个状态的 status 本质上都可以通过一个变量来描述。一个 State 作为一个最小粒度的单元,具有这样的 Concept: 输入一个 Context,输出一个 Result。

Context 暂时只需要包括这个 Unit,和之前所说的 status。同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 父状态 A,子状态 B。
  • 子状态 B 向上返回 Continue 的同时,status 记录下来为 b。
  • 父状态 ADrive 子状态的结果为 Continue,自身也需要向上抛出 Continue,同时自己也有 status 为 a。 这样,再还原现场时,就需要即给 A 一个 a,还需要让 A 有能力从 Context 中拿到需要给 B 的 b。因此上下文的结构理应是递归定义的,是一个层级结构。

Context 如下定义:

public class Continuation
    {
        public Continuation SubContinuation { get; set; }
        public int NextStep { get; set; }
        public object Param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Context<T>
    {
        public Continuation Continuation { get; set; }
        public T Self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Continuation
    {
        public Continuation SubContinuation { get; set; }
        public int NextStep { get; set; }
        public object Param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Context<T>
    {
        public Continuation Continuation { get; set; }
        public T Self { get; set; }
    }

修改 State 的接口定义为: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CleverUnit, TResult>
     {
         TResult Drive(Context<TCleverUnit> ctx);
    }

public interface IState<TCleverUnit, TResult>
     {
         TResult Drive(Context<TCleverUnit> ctx);
    }

已经相当简洁了。

这样,我们对之前的巡逻状态也做下修改,达到一个 ContextFree 的效果。利用 Context 中的 Continuation 来确定当前结点应该从什么状态继续:

public class PatrolState : IState<ICleverUnit, Result>
    {
        private readonly List<IState<ICleverUnit, Result>> subStates;
        public PatrolState()
        {
            subStates = new List<IState<ICleverUnit, Result>>()
            {
                new MoveToState(),
                new IdleState(),
            };
        }
        public Result Drive(Context<ICleverUnit> ctx)
        {
            var unit = ctx.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ctx.Self.LockTarget(unit);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nextStep = 0;
            if (ctx.Continuation != null)
            {
                // Continuation
                var thisContinuation = ctx.Continuation;

                ctx.Continuation = thisContinuation.SubContinuation;

                var ret = subStates[nextStep].Drive(ctx);

                if (ret == Result.Continue)
                {
                    thisContinuation.SubContinuation = ctx.Continuation;
                    ctx.Continuation = thisContinuation;

                    return Result.Continue;
                }
                else if (ret == Result.Failure)
                {
                    ctx.Continuation = null;

                    return Result.Failure;
                }

                ctx.Continuation = null;
                nextStep = thisContinuation.NextStep + 1;
            }

            for (; nextStep < subStates.Count; nextStep++)
            {
                var ret = subStates[nextStep].Drive(ctx);
                if (ret == Result.Continue)
                {
                    ctx.Continuation = new Continuation()
                    {
                        SubContinuation = ctx.Continuation,
                        NextStep = nextStep,
                    };

                    return Result.Continue;
                } 
                else if (ret == Result.Failure) 
                {
                    ctx.Continuation = null;

                    return Result.Failure;
                }
            }

            ctx.Continuation = null;

            return Result.Success;
        }
    }
public class PatrolState : IState<ICleverUnit, Result>
    {
        private readonly List<IState<ICleverUnit, Result>> subStates;
        public PatrolState()
        {
            subStates = new List<IState<ICleverUnit, Result>>()
            {
                new MoveToState(),
                new IdleState(),
            };
        }
        public Result Drive(Context<ICleverUnit> ctx)
        {
            var unit = ctx.Self.GetNearestTarget();
            if (unit != null)
            {
                ctx.Self.LockTarget(unit);
 
                return Result.Success;
            }
 
            var nextStep = 0;
            if (ctx.Continuation != null)
            {
                // Continuation
                var thisContinuation = ctx.Continuation;
 
                ctx.Continuation = thisContinuation.SubContinuation;
 
                var ret = subStates[nextStep].Drive(ctx);
 
                if (ret == Result.Continue)
                {
                    thisContinuation.SubContinuation = ctx.Continuation;
                    ctx.Continuation = thisContinuation;
 
                    return Result.Continue;
                }
                else if (ret == Result.Failure)
                {
                    ctx.Continuation = null;
 
                    return Result.Failure;
                }
 
                ctx.Continuation = null;
                nextStep = thisContinuation.NextStep + 1;
            }
 
            for (; nextStep < subStates.Count; nextStep++)
            {
                var ret = subStates[nextStep].Drive(ctx);
                if (ret == Result.Continue)
                {
                    ctx.Continuation = new Continuation()
                    {
                        SubContinuation = ctx.Continuation,
                        NextStep = nextStep,
                    };
 
                    return Result.Continue;
                } 
                else if (ret == Result.Failure) 
                {
                    ctx.Continuation = null;
 
                    return Result.Failure;
                }
            }
 
            ctx.Continuation = null;
 
            return Result.Success;
        }
    }

subStates 是 readonly 的,在组合状态构造的一开始就确定了值。这样结构本身就是静态的,而上下文是动态的。不同的 entity instance 共用同一个树的 instance。

优化到这个版本,至少在性能上已经符合要求了,所有实例共享一个静态的状态迁移逻辑。面对之前提出的需求,也能够解决。至少算是一个经过对《游戏人工智能编程精粹》中提出的目标驱动状态机模型优化后的一个符合工业应用标准的 AI 框架。拿来做小游戏或者是一些 AI 很简单的游戏已经绰绰有余了。

心动了吗?还不赶紧动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游戏世界!顿时满满的自豪感,真的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还请持续关注更新,更多干货和资料请直接联系我,也可以加群710520381,邀请码:柳猫,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人工智能 NoSQL 安全
MongoDB观点:让生成式AI成为业务增长的新动能,游戏公司可以这样做
游戏公司采用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如MongoDB Atlas Vector Search,以提高AI输出的准确性和定制化服务。通过灵活的文档数据库如MongoDB Atlas,企业能更好地集成AI,确保数据安全并抓住创新机遇。ChatGPT标志着AI时代的转折点,游戏公司凭借大量数据优势,有望在这一变革中引领行业发展。
2977 3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开发者
谷歌推世界首个AI游戏引擎,2000亿游戏产业恐颠覆!0代码生成游戏,老黄预言成真
【9月更文挑战第22天】谷歌近日推出的AI游戏引擎GameNGen,作为全球首款神经模型驱动的游戏引擎,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引擎使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生成游戏,并实现了与复杂环境的实时交互,显著提升了模拟质量。在单TPU上,GameNGen能以超20帧/秒的速度流畅模拟经典游戏《DOOM》。这项技术不仅简化了游戏开发流程,降低了成本,还为游戏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然而,它也可能改变游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创意多样性。无论如何,GameNGen标志着游戏开发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
49 2
|
4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开发者
AI驱动的游戏设计:创造更智能、更沉浸的游戏体验
【7月更文第31天】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游戏行业,不仅为游戏设计师提供了创造更丰富、更动态游戏世界的工具,也为玩家带来了更加个性化和沉浸式的体验。本文将探讨AI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并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现方法。
479 2
|
5月前
|
人工智能 图形学
【制作100个unity游戏之24】unity制作一个3D动物AI生态系统游戏2(附项目源码)
【制作100个unity游戏之24】unity制作一个3D动物AI生态系统游戏2(附项目源码)
76 1
【制作100个unity游戏之24】unity制作一个3D动物AI生态系统游戏2(附项目源码)
|
4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影视与游戏行业AI视频制作实战:第二步,为角色生成个性化语音
每个角色有自己的性格、形象,那也一定需要自己个性化的声音。
|
5月前
|
人工智能 图形学
【制作100个unity游戏之24】unity制作一个3D动物AI生态系统游戏1(附项目源码)
【制作100个unity游戏之24】unity制作一个3D动物AI生态系统游戏1(附项目源码)
72 2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数据可视化
影视与游戏行业AI视频制作实战:第一步,角色形象设计的一致性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视与游戏行业也迎来了AI化的时代。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构建基于AI的游戏AI系统:技术详解与实现
【6月更文挑战第4天】本文探讨了构建基于AI的游戏AI系统的详细过程,包括技术选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系统设计(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实现步骤(数据收集、模型训练、评估与优化)和优化策略(实时更新、多代理协同、迁移学习、持续学习)。通过合理选择技术和策略,可以创建高性能、适应性强的游戏AI系统,提升游戏体验并推动创新。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敢不敢和AI比猜拳?能赢算我输----基于手势识别的AI猜拳游戏【含python源码+PyqtUI界面+原理详解】-python手势识别 深度学习实战项目
敢不敢和AI比猜拳?能赢算我输----基于手势识别的AI猜拳游戏【含python源码+PyqtUI界面+原理详解】-python手势识别 深度学习实战项目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AI 生成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在虚拟现实和游戏中使用?
【5月更文挑战第4天】【AI 生成式】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在虚拟现实和游戏中使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