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云宣布推出Serverless Kubernetes服务此举意在降低容器技术的使用门槛、简化容器平台运维。并同时发布阿里云服务对Open Service Broker API标准支持,通过一致、简单、可扩展的接口,将各种类型开发服务便捷统一化地交付到Cloud Foundry、Kubernetes等云原生应用平台;轻松实现多云环境下应用开发,让用户更多关注自身业务创新。
不断演进的云计算
如今大家已经不再质疑“是否应该采用云计算”这个命题,更多的关注点则是“云计算将怎样进一步节省成本并创造业务价值”。
业界普遍认为,更进阶的云计算服务应该使得用户无需关注环境配置、服务器管理、维护升级等操作,即剥离掉与云端资源层的耗时工作并将更多精力集中到业务层的开发与实现。
整个IT运维技术已经经历了物理机、虚拟机和云化三个阶段,而新兴的容器技术和Serverless则被业界视为云计算的更高阶段;即IT的角色重心从节省成本、提供支撑转变为高效备战、引领创新。容器技术和Serverless作为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庞大的单体架构而言,更加简捷高效;是当下业界推崇的微服务和DevOps文化的重要工具。
容器技术创新点在于应用会以标准的形式打包成镜像,镜像中含有应用运行的所需全部信息,可以屏蔽差异性并快速启若干容器,从而实现应用服务层面的弹性扩容。镜像作为交付物使得开发、测试、运维、部署和发布各个环节更顺畅高效。正如掀起容器浪潮的Docker公司所说,容器可以“Build, Ship, and Run Any App, Anywhere”。
与容器技术类似,serverless也有着‘让开发应用过程更简单’的初心。Serverless是一个宽泛的且再不断演进的概念,它意在让用户使用云服务时不再有机器的概念,不需要手动管理底层资源便可以实时按需弹性伸缩。相对传统的server-base模式,它更注重的将用户从复杂繁琐的配置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专注于自身业务逻辑的创新。
Kubernetes联合创始人Brendan Burns表示,回顾整体容器技术发展可以发现两个非常清晰的演进线索:其一是通过解耦业务架构可以明晰团队职责,其二是研发人员需要更多地倾注于应用开发(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同时表示“Kubernetes的未来就是Serverless”, Kubernetes屏蔽掉底层的机器信息,为使用者们呈现容器提供无服务器化运行的体验。Kubernetes的建立是为了给开发人员面向应用的API,并希望让使用者忘记掉机器和机器管理的细节,但是实际上兑现这个初心并不是一帆风顺,他预计未来大多数人的Kubernetes集群将是专用机器和无服务器计算容器基础设施之间的混合体。
忘掉服务器管理的细节,无服务器运行容器应用
阿里云提供着国内最大规模的公共云容器服务, 也是国内首家推出函数计算服务的供应商。如今,在容器和Serverless之间,阿里云也提供了一种新形态的云服务——Serverless Kubernetes容器服务。相比函数计算的代码无服务器化运行,Serverless Kubernetes提供容器应用的无服务器运行环境,基于强大的阿里云弹性计算基础设施,具备简单易用、按需付费、兼容并包、安全隔离、按需扩容、互联互通等优势。
在经典的Kubernetes容器集群模式中,用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对集群基础设施和容器应用进行细粒度的控制,如可以选择宿主机实例(如GPU实例、裸金属服务器)和操作系统、K8S版本、网络模型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都对集群进行升级、监控应用容器资源利用率、根据容量规划手工或自动对集群扩缩容。
而在Serverless集群模式下,用户只需指明应用容器镜像、对CPU和内存需求,选定对外服务模式,即可直接启动应用程序。简单易用,用户可以实现5秒创建集群、30秒部署应用、按需扩展;与现有Kubernetes应用完全兼容,支持标准的API、CLI来部署和管理应用;与专有网络(VPC)中已有应用、数据库互联互通的同时,应用容器之间依旧保持安全隔离、防止互相干扰,并且确保企业级的高可用和安全性。
Serverless Kubernetes结合容器的高移植性和高灵活性与阿里云弹性计算提供的弹性调度和隔离性,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敏捷便利部署于包括web应用、移动应用后端服务、多媒体处理、数据处理、持续集成等多种场景,非常适合批量任务和突发工作。
阿里云Serverless Kubernetes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能力,与Kubernetes生态兼容,并且可以与用户现有应用环境完全融合。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公共云容器服务,阿里云容器产品已经服务了超过数千家企业。容器服务的愿景是帮助企业IT迁云、实现多云战略,利用云原生技术进行IT现代化改造,从而助推业务创新。而Serverless Kubernetes将给用户一个更多的选择,在与现有主流开源技术兼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使用容器技术的门槛,让用户关注在应用和创新。
尊重多云意愿,支持Open Service Broker API标准
在云计算的时代,由于地域覆盖、数据安全、成本等多种原因,企业们开始考虑选用混合云或者多云模式。为了给用户更多选择的自由,阿里云提供了对Cloud Foundry、Kubernetes/Docker、Terraform、Ansible、Chef、Open Service Broker API等开源社区主流技术的支持,帮助用户在云端和本地数据中心有一致的应用和资源管理体验。不久前,阿里云成为Cloud Foundry认证云基础设计供应商,并成为CF基金会黄金会员。
5月2日,阿里云容器服务正式发布对Open Service Broker API标准支持。用户可以通过一致、简单、可扩展的接口,将开发的各种类型服务便捷统一化地交付到如Cloud Foundry、Kubernetes等多个不同的云原生应用平台。
Open Service Broker API来源于Cloud Foundry Service Brokers组件, 并于2016年被贡献成为独立的社区开源项目。目前已成为业界关于云应用集成和管理服务的事实标准。
在以往,如果选用了多种类云服务,用户往往需要编写不同的代码并执行不同的操作流程,才能实现应用的集中化集成与管理,使用起来复杂且低效。
而如今,阿里云遵循Open Service Broker API 标准,提供一系列服务代理组件,实现了对阿里云服务如云数据库服务RDS,对象存储服务OSS等,以及主流开源服务如MySQL/MariaDB,Spark,RabbitMQ等的完美支持。具体而言,用户可以在容器服务提供的服务目录界面浏览到各种服务,便捷地创建和销毁不同规格服务实例,实现服务实例与目标应用动态绑定,以安全的方式将服务实例的访问信息注入到相应应用容器中。
在支持Open Service Broker API标准时,阿里云特别考虑到了跨平台通用性。目前,用户部署在阿里云Kubernetes服务和Cloud Foundry中的应用,都能够以同样地方式创建、绑定、调用上述各种服务,并已有数家国内外客户受益于此。
除了持续优化Cloud Foundry/Kubernetes生态与阿里云的链接之外,未来用户还可以通过Open Service Broker API将应用集成到其他云平台或自有的服务。阿里云帮助用户实现多云策略和混合云方案,尊重用户意愿并为用户提供极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