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

简介: K-means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一种聚类方法,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来简化数据结构。本文介绍了K-means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点分配与簇中心更新等步骤,以及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该算法,最后讨论了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在机器学习领域,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K-means 聚类算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它简单高效,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 K-means 聚类算法的原理,并展示如何在 Python 中实现该算法。

一、K-means 聚类算法的原理

K-means 聚类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为 K 个簇,使得每个数据点都属于距离其最近的簇中心。其主要步骤如下:

  1. 初始化: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2. 分配数据点:计算每个数据点到各个簇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中心所在的簇。
  3. 更新簇中心:根据分配到各个簇的数据点,重新计算簇中心的位置。
  4. 重复步骤 2 和 3:直到簇中心的位置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二、K-means 聚类算法的实现步骤

  1. 数据准备:加载数据集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2. 定义距离函数:通常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来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
  3. 初始化簇中心: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簇中心。
  4. 迭代过程:重复执行分配数据点和更新簇中心的步骤,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5. 输出结果: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和簇中心。

三、在 Python 中实现 K-means 聚类算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K-means 聚类算法的 Python 实现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模拟数据集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500, centers=3, cluster_std=0.6, random_state=0)

# 定义 K-means 聚类算法
def kmeans_clustering(X, K):
    # 初始化簇中心
    centroids = X[np.random.choice(X.shape[0], K, replace=False), :]

    while True:
        # 分配数据点到簇
        distances = np.sqrt(((X - centroids[:, np.newaxis]) ** 2).sum(axis=2))
        labels = np.argmin(distances, axis=0)

        # 更新簇中心
        new_centroids = np.array([X[labels == i].mean(axis=0) for i in range(K)])

        # 检查簇中心是否变化
        if np.allclose(centroids, new_centroids):
            break

        centroids = new_centroids

    return labels, centroids

# 执行 K-means 聚类
K = 3
labels, centroids = kmeans_clustering(X, K)

# 可视化聚类结果
plt.scatter(X[:, 0], X[:, 1], c=labels, cmap='rainbow')
plt.scatter(centroids[:, 0], centroids[:, 1], marker='x', s=200, c='black')
plt.show()

四、K-means 聚类算法的优缺点

  1. 优点:简单易懂,计算效率高,对大规模数据集也能较好地处理。
  2. 缺点:需要事先指定簇的数量 K,对初始簇中心敏感,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五、应用场景

K-means 聚类算法广泛应用于市场细分、客户分类、图像分割等领域。通过对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结构。

六、总结

K-means 聚类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在 Python 中有多种实现方式。理解其原理和实现过程对于应用聚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目录
相关文章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设计模式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数据基础设施设计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仓中的表格缺乏构建高性能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历史记录,导致模型性能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缓慢变化维度(SCD)技术,特别是Type II类型的应用。通过SCD,可以有效追踪维度表的历史变更,确保模型训练数据包含完整的时序信息,从而提升预测准确性。文章还从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产品经理的不同视角提供了实施建议,强调历史数据追踪对提升模型性能和业务洞察的重要性,并建议采用渐进式策略逐步引入SCD设计模式。
26 8
特征时序化建模:基于特征缓慢变化维度历史追踪的机器学习模型性能优化方法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119 13
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化与改进:提升模型性能的策略与方法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安全
CCS 2024:如何严格衡量机器学习算法的隐私泄露? ETH有了新发现
在2024年CCS会议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当前对机器学习隐私保护措施的评估可能存在严重误导。研究通过LiRA攻击评估了五种经验性隐私保护措施(HAMP、RelaxLoss、SELENA、DFKD和SSL),发现现有方法忽视最脆弱数据点、使用较弱攻击且未与实际差分隐私基线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更强攻击下表现不佳,而强大的差分隐私基线则提供了更好的隐私-效用权衡。
38 14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运维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时间序列缺失数据填充:基础方法与入门案例
本文探讨了时间序列分析中数据缺失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缺失值补充。文章构建了一个模拟的能源生产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和决策树回归两种方法进行缺失值补充,并从统计特征、自相关性、趋势和季节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评估。结果显示,决策树方法在处理复杂非线性模式和保持数据局部特征方面表现更佳,而线性回归方法则适用于简单的线性趋势数据。文章最后总结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并给出了实际应用建议。
81 7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时间序列缺失数据填充:基础方法与入门案例
|
11天前
|
存储 算法 测试技术
【C++数据结构——树】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头歌教学实验平台习题) 【合集】
本任务旨在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首先介绍了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定义,并通过C++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定义二叉树节点及构建二叉树。接着详细讲解了四种遍历方法的递归实现逻辑,以及层次遍历中队列的应用。最后提供了测试用例和预期输出,确保代码正确性。通过这些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二叉树遍历的核心思想与实现技巧。
34 2
|
27天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探索局域网电脑监控软件:Python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巧妙结合
在数字化时代,局域网电脑监控软件成为企业管理和IT运维的重要工具,确保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本文探讨其背后的关键技术——Python中的算法与数据结构,如字典用于高效存储设备信息,以及数据收集、异常检测和聚合算法提升监控效率。通过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基本监控功能,帮助读者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激发技术兴趣。
57 20
|
1月前
|
算法
PAI下面的gbdt、xgboost、ps-smart 算法如何优化?
设置gbdt 、xgboost等算法的样本和特征的采样率
57 2
|
2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算法
Python 中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优化策略
Python中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何进行优化?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
本文探讨了C语言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C语言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适合开发高性能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在底层算法实现、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中表现突出。文章还介绍了C语言在知名机器学习库中的作用,以及与Python等语言结合使用的案例,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61 1
|
2月前
|
并行计算 算法 测试技术
C语言因高效灵活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本文探讨了优化C语言程序性能的策略,涵盖算法优化、代码结构优化、内存管理优化、编译器优化、数据结构优化、并行计算优化及性能测试与分析七个方面
C语言因高效灵活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本文探讨了优化C语言程序性能的策略,涵盖算法优化、代码结构优化、内存管理优化、编译器优化、数据结构优化、并行计算优化及性能测试与分析七个方面,旨在通过综合策略提升程序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80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