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技术架构概述

简介: 【6月更文挑战第29天】Docker采用CS架构,Client与Daemon交互,Compose管理多容器应用。

1、Docker技术构成

Docker软件采用客户-服务(CS架构)的技术架构模式,Docker Client和Docker Daemon交互,Docker Daemon负责创建、运行、发布容器,Docker Client和Docker Daemon可以在同一个系统中,或者Docker Client可以通过REST API远程控制Docker Daemon。Docker Compose负责控制一组应用容器。
image.png

2、Docker核心技术

Docker核心技术有3类:Cgroups、LXC、AUFS。

Cgroups

Cgroups提供了对一组进程及将来子进程的资源限制、控制和统计的能力,这些资源包括CPU、内存、存储、网络等。通过Cgroups,可以方便地限制某个进程的资源占用,并且可以实时监测进程的监控和统计信息。Cgroups的接口通过操作一个虚拟文件系统来实现,一般挂载在(/sys/fs/cgroup)文件夹下。

LXC

LXC是Linux Containers的简称,是一种基于容器的操作系统层级的虚拟化技术。LXC项目位于Sourceforge上面,由一个Linux内核补丁和一些用户空间工具组成,其中内核补丁提供底层新特性,上层工具使用这些新特性,提供一套简化的工具来维护容器。

LXC在资管管理方面依赖与Linux内核密切相关的Cgroups子系统,这个子系统是Linux内核提供的一个基于进程组的资源管理框架,可以为特定的进程组限定可以使用的资源,借助Cgroups子系统,在当前Linux环境下实现一个轻量化的虚拟机。

LXC在隔离控制方面依赖于Linux内核提供的namespace特性,具体来说,就是在clone时加入相应的flag。

AUFS

AUFS是一种Union File System(联合文件系统),又称Another UnionFS,后来被称为Alternative UnionFS,再后来又被称为高大上的Advance UnionFS。所谓UnionFS,就是把不同物理位置的目录合并(mount)到同一个目录中。UnionFS的一个最主要应用是,把一张CD/DVD和一个硬盘目录联合(mount)在一起,然后,就可以对这个只读的CD/DVD上的文件进行修改(当然,修改的文件存储在硬盘上的目录里)。

3、Docker打包原理

在LXC的基础上,Docker额外提供的Feature包括:标准统一的打包部署运行方案,为了最大化重用Image,加快运行速度,减少内存和磁盘footprint,Docker Container运行时所构造的运行环境实际上是由具有依赖关系的多个Layer组成的。

在基础的rootfs image的基础上,叠加了包含如Emacs等各种工具的image,再叠加包含apache及其相关依赖library的image,这些image由AUFS文件系统加载合并到统一路径中,以只读的方式存在,最后再叠加加载一层可写的空白Layer,用于记录对当前运行环境所作的修改。

有了层级化的image做基础,理想情况下,不同的App就可以尽可能地公用底层文件系统和相关依赖工具等,同一个App的不同示例也可以实现公用绝大多数数据,进而以copy on write的形式维护那份已修改过的数据等。

4、Docker网络模式

Docker的网络模式包括下列4类:Bridge container(桥接式网络模式)、Host(open)container(开放式网络模式)、Container(join)container(联合挂载式网络模式,是Host网络模式的延伸)、None(Close)container(封闭式网络模式)。

Bridge container

当Docker进程启动时,会在主机上生成一个默认的虚拟网桥,此主机上启动的Docker容器会连接到虚拟网桥中,默认的IP地址都是由虚拟网桥生成的。虚拟网桥的工作方式和物理交换机类似,这样主机上的所有容器就通过交换机连在了一个二层网络中。从一个子网中分配一个IP给容器使用,并设置子网的IP地址为容器的默认网关。在主机上创建一对虚拟网卡veth pair设备,Docker将veth pair设备的一端放在新创建的容器中,并命名为eth0(容器的网卡),另一端放在主机中,以veth-xxx这种形式命名,并将这个网络设备加入到虚拟网桥中。

Host(open)container

如果启动容器时使用Host模式,那么这个容器将不会获得一个独立的Network Namespace,而是和宿主机共用一个Network Namespace。容器将不会虚拟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等,而是使用宿主机的IP和端口。但是,容器的其他方面,如文件系统、进程列表等,还是和宿主机隔离的。

Container(join)container

这种模式指定新创建的容器和已经存在的一个容器共享一个Network Namespace,而不是和宿主机共享。新创建的容器不会创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而是和一个指定的容器共享IP、端口范围等。同样,两个容器除了网络方面,其他的如文件系统、进程列表等还是隔离的。两个容器的进程可以通过网卡设备通信。

None(Close)container

使用None模式时,Docker容器拥有自己的Network Namespace,但是,并不为Docker容器进行任何网络配置。也就是说,这个Docker容器没有网卡、IP、路由等信息,只有IO网络接口,需要为Docker容器添加网卡、配置IP等。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前端开发 安全 数据库
Web架构&前后端分离站&Docker容器站&集成软件站&建站分配
Web架构&前后端分离站&Docker容器站&集成软件站&建站分配
183 1
|
4月前
|
运维 监控 Docker
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从理论到实践构建高效自动化运维体系:Ansible与Docker的完美融合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 在当今软件开发的世界中,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了实现可伸缩、灵活且容错的系统的关键策略。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高效的微服务系统,涵盖从概念理解、设计原则到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将重点讨论微服务设计的最佳实践、常用的技术栈选择、以及如何克服常见的挑战,包括服务划分、数据一致性、服务发现和网络通信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实用的指南,帮助他们构建出既健壮又易于维护的微服务系统。
|
4月前
|
Kubernetes 开发者 Docker
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Docker与Kubernetes的协同应用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 在当今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架构已成为实现系统模块化、提升可维护性及扩展性的关键策略。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Docker容器化技术和Kubernetes集群管理,共同构建一个既高效又可靠的后端微服务环境。我们将剖析Docker和Kubernetes的核心功能,以及它们如何相辅相成,支撑起现代化的云原生应用程序部署和管理。文章还将提供具体实践案例,帮助开发者理解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开发过程中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
4月前
|
存储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2024年最全ceph的功能组件和架构概述(2),Linux运维工程面试问题
2024年最全ceph的功能组件和架构概述(2),Linux运维工程面试问题
2024年最全ceph的功能组件和架构概述(2),Linux运维工程面试问题
|
8天前
|
Kubernetes Docker 微服务
构建高效的微服务架构: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的最佳实践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微服务架构因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受到广泛青睐。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Docker和Kubernetes来构建高效的微服务架构。我们将深入分析Docker容器的优势、Kubernetes的编排能力,以及它们如何结合实现高可用性、自动扩展和持续部署。通过具体的最佳实践和实际案例,读者将能够理解如何优化微服务的管理和部署过程,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
25天前
|
存储 安全 虚拟化
深入解析:Docker的架构与组件
【8月更文挑战第27天】
115 2
|
27天前
|
前端开发 Unix Linux
KVM 架构概述
【8月更文挑战第25天】KVM是基于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的虚拟机监控器,核心依赖于CPU的虚拟化支持如Intel VT和AMD-V。
|
28天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Redux:概述和架构
【8月更文挑战第24天】
29 0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容器化(如Docker)、容器编排(如Kubernetes)、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自动化运维(如Prometheus监控和Grafana可视化)等。
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容器化(如Docker)、容器编排(如Kubernetes)、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自动化运维(如Prometheus监控和Grafana可视化)等。
|
4月前
|
Kubernetes 持续交付 Docker
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Docker与Kubernetes的完美结合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微服务架构已成为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Docker容器化技术和Kubernetes集群管理工具共同打造一个高效、可靠的微服务环境。通过分析两者的核心优势及互补特性,我们展示了一种优化的部署策略,旨在帮助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理解和实践在复杂分布式系统中实现服务的有效管理和自动化部署。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