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探讨】无线通信模块拉距测试,是否一定要带笔记本电脑?

简介: 对于Sub-G的无线模块通常通信距离较远可以达到公里级甚至数公里之远,而笔记本的续航时间通常是2-3个小时,很多用户测试到一半,不得不提前终止测试,回去给笔记本电脑充电

用户购买无线模块后,一般第一步就是进行拉距测试,通常是准备2个笔记本电脑,一部电脑是放在在办公室有人值守,另外一部电脑在外场,双方使用手机或微信进行实时沟通测试结果,对于Sub-G的无线模块通常通信距离较远可以达到公里级甚至数公里之远,而笔记本的续航时间通常是2-3个小时,很多用户测试到一半,不得不提前终止测试,回去给笔记本电脑充电,次日再来。


而由于无线通信的距离是一个渐变的、模拟的数据,用户需要在临界区域反复的来回测试,才能比较准确的找到无线模块的稳定通信距离,这对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那么有什么办法加快这个测试过程呢?笔记本电脑一定是必须吗?


下面看看WiMi-net是如何脱离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节点的拉距测试工作,如下的例举均以WiMi-net无线模块WM681B进行具体的介绍。



无线主站A与远程从站节点B之间的拉距测试


image.png


第一步:确保无线主站A正常工作

image.png


1、 无线主站模块WM681B,插入评估底板,安装固定螺丝,拧上吸盘天线后,接通电源(无线主站A建议使用稳定的交流电),组装成无线主站A


2、 打开无线主站A的电源开关,观察无线主站A的评估底板上的LED指示灯,先查看PWR(电源灯)是绿灯常亮,再看WTX(无线发射灯)红灯快速闪烁(30毫秒到50毫秒的闪烁周期)的状态,接着NET(无线联网灯)绿灯常亮,此时无线主站A正常工作。


3、 在整个拉距测试过程中,要确保无线主站A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测试中不得断开无线主站A的电源。


4、 远程从站节点B入网后,无线主站A的蜂鸣器会响一声,无线主站AWRX(无线接收灯)绿灯闪烁(闪烁规律与远程从站节点BWTX无线发射灯一致)。


注意:一般无线主站的天线架设离地面越高越好,故建议用户使用吸盘天线

 

第二步:远程无线从站节点B拉距测试  

 

  首先,将无线从站模块WM681B,插入评估底板,安装固定螺丝,拧上棒状天线,接通电源,组装成远程从站节点B。无线主站A的位置固定不变,从站节点B的位置发生如下近距离、稍远距离、远距离、最远距离、调整至最佳距离,分别观察从站节点BWRX(无线接收灯)、NET(无线联网灯)、WTX(无线发射灯)的指示状态。

image.png


1、 近距离


从站节点B距离无线主站A1米内时,打开远程从站节点B的电源开关,观察远程从站节点B的评估底板上的LED指示灯,先查看PWR(电源灯)是绿灯常亮,再观察WRX(无线接收灯)绿灯快速(周期在30毫秒到50毫秒之间)连续闪烁,说明收到无线主站A信号,此时蜂鸣器响一声, NET(无线联网灯)绿灯常亮,说明从站节点B注册成功,WTX(无线发射灯)红灯每间隔10秒闪烁一次,无线主站A和从站节点B之间就可以双向通信 ,关闭电源,拿着远程从站节点B开始拉距测试


2、 稍远距离


远程从站节点B与无线主站A相距约500米时,先拧上棒状天线,随后打开电源开关,PWR(电源灯)绿灯常亮,观察WRX(无线接收灯)绿灯闪烁周期在30毫秒到50毫秒之间快速连续闪烁,说明收到无线主站A信号,此时蜂鸣器响一声NET(无线联网灯)绿灯常亮,说明从站注册成功,WTX(无线发射灯)红灯每间隔10秒闪烁一次,无线主站A和从站节点B之间就可以双向通信 ,关闭电源


3、远距离


远程从站节点B与无线主站A相距约1500米时,先拧上棒状天线,随后打开电源,PWR(电源灯)绿灯常亮,先观察WRX(无线接收灯)绿灯时快时慢的无规律闪烁,说明收到主站A信号,但是有一定数量(比如10%)的破包率,此时再观察NET(无线联网灯)绿灯闪烁,随后WTX(无线发射灯)红灯闪烁,蜂鸣器响一声,NET无线联网指示灯,绿灯常亮,说明从站注册成功,无线主站A和从站节点B之间就可以双向通信 。关闭电源


4、最远距离


远程从站节点B与无线主站A相距约3000米时,先拧上棒状天线,随后打开电源,PWR(电源灯)绿灯常亮,先观察WRX(无线接收灯)绿灯偶尔闪烁,说明收到无线主站A信号,但是有很高数量(比如95%)的破包率,此时再观察WTX(无线发射灯)红灯在偶尔会闪烁,说明收到了主站的解码信号,解码正常,NET(无线联网灯)绿灯在慢闪烁,说明在无线主站A的覆盖半径内,可以收到主站的信号,正在执行注册,此时能看到WTX(无线发射灯)红灯在闪烁,说明从站正在与主站进行双向通信,过了2SWTX(无线发射灯)红灯会熄灭,此时NET(无线联网灯)就会熄灭,这就是注册失败。说明收发链路不对称,要么主站的发射能力强从站的发射能力弱,或主站的接收能力弱,从站接收能力强。无线通信失败


5、调整至最佳距离


将远程从站节点B与无线主站A的距离缩短一点(如2800米),调整到远程从站节点BLED指示状态可以再次出现远距离出现WRXNETWTXLED的指示情况,就可以确定无线主站A与远程从站节点B的可以通信的最远通信距离

 


无线主站A与多个远程从站节点(BC)之间的拉距测试


image.png

另外无线主站A也可以连接上笔记本电脑PC,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远程节点AB的信号强度,远程调度从站节点AB的配置参数等,在这个过程中,PC本身不参与无线通信指令的下达工作,只负责客户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工作。


远程从站节点BC,甚至100个从站节点,只要在无线主站A的信号覆盖半径内,都查看WRX无线接收指示灯、NET无线联网指示灯、WTX无线发射指示灯、蜂鸣器等指示,就可以同时进行拉距测试,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组网测试(多跳)、中小规模的性能验证,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的技术开发,很快就可以测试需要的性能指标。完全不需要用户带着笔记本电脑进行拉距测试。

相关文章
|
21天前
|
物联网 测试技术 持续交付
软件测试的艺术与科学:探索自动化测试框架未来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探索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交汇点
【8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软件开发的海洋中,测试是确保航行安全不可或缺的灯塔。本文将带领读者揭开软件测试神秘的面纱,深入理解自动化测试框架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从而保障软件质量,提升开发效率。
|
23天前
|
NoSQL Linux Android开发
内核实验(三):编写简单Linux内核模块,使用Qemu加载ko做测试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QEMU中挂载虚拟分区、创建和编译简单的Linux内核模块,并在QEMU虚拟机中加载和测试这些内核模块,包括创建虚拟分区、编写内核模块代码、编译、部署以及在QEMU中的加载和测试过程。
82 0
内核实验(三):编写简单Linux内核模块,使用Qemu加载ko做测试
|
29天前
|
Web App开发 JSON 测试技术
精通Postman接口测试:关联技术与自动化实践指南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ostman进行接口测试,包括关联技术、自动化实践,以及如何通过环境变量和全局变量解决接口之间的关联性问题。
31 0
精通Postman接口测试:关联技术与自动化实践指南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测试技术
移动应用的安全测试与加固技术深度解析
【8月更文挑战第2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应用成为生活必需,但安全威胁也随之加剧。本文深入探讨移动应用的安全测试与加固技术,包括权限访问、数据加密、安全协议、组件安全测试及渗透测试等内容,同时覆盖源代码、运行时环境、数据传输存储及业务逻辑加固等方面,为开发者提供全面指导,以保护用户数据和企业资产安全。
78 12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探索软件测试的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软件测试作为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软件测试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包括自动化测试、人工智能在测试中的应用、以及云测试平台的发展等。同时,文章也将对软件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读者揭示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软件测试新时代。
|
27天前
|
传感器 安全 大数据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软件测试的前沿技术:AI与自动化的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软件测试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和自动化技术如何重塑软件测试的未来。通过分析最新的行业报告、案例研究和专家访谈,我们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提升测试效率、准确性和灵活性。文章还讨论了实施这些技术的可能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见解和实用建议。
136 6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探索自动化测试的前沿技术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软件测试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自动化测试作为一种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的有效手段,正逐渐成为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自动化测试的最新技术动态,包括人工智能在测试中的应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中的自动化策略,以及跨平台测试框架的创新。同时,文章还将分享一些实用的自动化测试最佳实践,帮助读者构建更加高效、可靠的自动化测试体系。让我们一起迈向自动化测试的新纪元,解锁软件质量保障的新可能。
50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探索自动化测试的前沿技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动化测试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中的自动化测试策略以及云测试平台的兴起。通过分析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当前软件测试行业趋势的全面了解,并激发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思考。
47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算法
Doping:使用精心设计的合成数据测试和评估异常检测器的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测试和评估异常检测器的问题(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被称为“Doping”方法。使用Doping方法,真实数据行会被(通常是)随机修改,修改的方式是确保它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成为异常值,这时应该被异常检测器检测到。然后通过评估检测器检测Doping记录的效果来评估这些检测器。
3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