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系列】深入解析Java多线程(上)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简介: 【Java系列】深入解析Java多线程

1 基础介绍

什么是多线程

多线程

  • 指的是在一个进程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可以独立执行不同的任务或操作。
  • 与单线程相比,多线程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能力。

什么是进程

进程:

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

每个进程都拥有自己的内存空间、代码、数据和文件等资源,可以独立运行、调度和管理。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系统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是实现多任务的基础

在Java中,每个Java虚拟机(JVM)都是一个进程,可以同时运行多个Java程序,每个Java程序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


2 Java多线程

Java多线程是指在一个Java程序中同时执行多个线程,它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能力。Java中实现多线程的方式:

  1. 继承Thread类
  2. 实现Runnable接口
  3. Executor框架
  4. Callable
  5. Future
  6. 线程池

1 继承Thread类

继承Thread类是实现多线程的一种方式,只需要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即可。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10个线程并启动
        for (int i = 0; i < 10; i++) {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i);
            thread.start();
        }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id;
    public MyThread(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id + " is running");
        try {
            Thread.sleep(1000);  // 模拟任务执行时间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以上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一个ThreadDemo类,在main函数中创建了10个线程,并启动这些线程。

每个线程都是MyThread类的实例,MyThread类继承了Thread类,并重写了run()方法,在方法中模拟了一个需要执行1秒钟的任务。

在main函数中,通过创建MyThread类的实例,并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start()方法会调用线程的run()方法,在run()方法中执行线程的任务。

2 实现Runnable接口

另一种实现多线程的方式是实现Runnable接口,需要实现run()方法,并将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对象传递给Thread类的构造函数。

public class Runnabl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10个线程并启动
        for (int i = 0; i < 10; i++) {
            Runnable task = new MyTask(i);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task);
            thread.start();
        }
    }
}
class MyTask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d;
    public MyTask(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id + " is running");
        try {
            Thread.sleep(1000);  // 模拟任务执行时间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以上代码中,创建了一个RunnableDemo类,在main函数中创建了10个线程,并启动这些线程。

每个线程都是MyTask类的实例,MyTask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重写了run()方法,在方法中模拟了一个需要执行1秒钟的任务。


在main函数中,通过创建MyTask类的实例,并创建一个Thread对象,将Runnable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Thread构造方法,最后调用start()方法启动线程。start()方法会调用线程的run()方法,在run()方法中执行线程的任务。

在使用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多线程时,可以更好地分离任务和线程,并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如果需要添加更多的线程或任务,只需要创建更多的Runnable实例,并创建对应的Thread对象即可,不需要创建更多的线程类,并且可以更好地重用代码


3 Executor框架

Executor框架是Java提供的一个线程池框架用于管理和调度多个线程。通过Executor框架,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多线程,避免手动管理线程带来的复杂性和风险。

Executor框架的核心接口是Executor和ExecutorService,


Executor是一个简单的线程池接口,只有一个execute()方法,用于提交一个Runnable任务给线程池执行。

ExecutorService是Executor的扩展接口,提供了更多的管理和调度线程的方法,如submit()、shutdown()、awaitTermination()等。


使用Executor框架实现多线程,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创建一个ExecutorService对象,可以使用Executors类提供的静态方法创建线程池,如newFixedThreadPool()、newCachedThreadPool()、newSingleThreadExecutor()等。
  2. 将需要执行的任务封装成一个Runnable或Callable对象,可以使用Java中的匿名内部类或Lambda表达式来创建。
  3. 将任务提交给ExecutorService对象执行,可以使用submit()方法提交Callable对象,或使用execute()方法提交Runnable对象。
  4. 在程序完成时,调用shutdown()方法关闭线程池,或使用awaitTermination()方法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下面是一个使用Executor框架实现多线程的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Executo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一个包含10个线程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 提交10个任务给线程池执行
        for (int i = 0; i < 10; i++) {
            executor.execute(new MyTask(i));
        }
        // 关闭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
class MyTask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d;
    public MyTask(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id + " is running");
        try {
            Thread.sleep(1000);  // 模拟任务执行时间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代码讲解: 

先创建了一个ExecutorDemo类,在main函数中创建了一个包含10个线程的线程池。

每个线程池中的线程都可以执行MyTask类的实例,MyTask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重写了run()方法,在方法中模拟了一个需要执行1秒钟的任务。

在main函数中,创建MyTask类的实例,并调用ExecutorService的execute()方法提交给线程池执行。

execute()方法会将任务提交给线程池中的一个空闲线程执行。

最后调用ExecutorService的shutdown()方法关闭线程池。

需要注意的是,shutdown()方法会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后才会关闭线程池,如果需要立即关闭线程池,可以使用shutdownNow()方法。

Callable实现多线程

Callable是Java中的一个接口,与Runnable接口类似,都用于封装一个线程执行的任务。

不同的是,Callable接口的call()方法可以返回一个结果而Runnable接口的run()方法没有返回值。

使用Callable实现多线程,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创建一个实现了Callable接口的类,实现call()方法,并在方法中编写线程执行的代码。
  2. 创建一个ExecutorService对象,可以使用Executors类提供的静态方法创建线程池,如newFixedThreadPool()、newCachedThreadPool()、newSingleThreadExecutor()等。
  3. 将Callable对象提交给ExecutorService对象执行,可以使用submit()方法提交。
  4. 调用Future对象的get()方法获取Callable线程执行的结果
  5. 在程序完成时,调用shutdown()方法关闭线程池,或使用awaitTermination()方法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下面是一个使用Callable实现多线程的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public class Callabl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一个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 提交10个Callable任务给线程池执行
        Future<Integer>[] results = new Future[10];
        for (int i = 0; i < 10; i++) {
            Callable<Integer> task = new MyTask(i);
            results[i] = executor.submit(task);
        }
        // 输出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
        for (int i = 0; i < 10; i++) {
            Integer result = results[i].get();
            System.out.println("Task " + i + " result is " + result);
        }
        // 关闭线程池
        executor.shutdown();
    }
}
class MyTask implements Callable<Integer> {
    private int id;
    public MyTask(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Integer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Task " + id + " is running");
        Thread.sleep(1000);  // 模拟任务执行时间
        return id * 10;
    }
}

首先创建一个线程池,然后提交10个Callable任务给线程池执行。每个Callable任务都是MyTask类的实例,MyTask类实现了Callable接口,并重写了call()方法,在方法中模拟了一个需要执行1秒钟的任务,并返回一个结果。

详细解释如下:

  1. 创建一个线程池,通过调用Executors的静态方法newFixedThreadPool(10),创建了一个固定大小为10的线程池。
  2. 在for循环中,通过创建MyTask类的实例,将其封装为Callable对象,并通过ExecutorService的submit()方法提交给线程池执行。submit()方法会返回一个Future对象,代表了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
  3. 在for循环中,通过Future数组记录每个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可以通过调用get()方法获取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如果Callable任务还没有执行完成,ge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执行完成并返回结果。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get()方法会抛出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4. 在任务完成后,可以通过调用Future对象的get()方法获取任务的执行结果,并打印输出。
  5. 最后调用ExecutorService的shutdown()方法关闭线程池,应该在所有任务执行完成后才能关闭线程池。

注意,在使用Callable实现多线程时,要考虑线程安全、同步机制、任务调度和管理等问题,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由于Callable任务的执行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可以设置超时时间来避免任务执行时间过长导致的程序阻塞。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存储 Java 计算机视觉
Java二维数组的使用技巧与实例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39 15
|
19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潜意识Java】深度解析黑马项目《苍穹外卖》与蓝桥杯算法的结合问题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算法学习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提升编程竞赛中的解题能力。通过《苍穹外卖》项目,介绍了订单配送路径规划(基于动态规划解决旅行商问题)和商品推荐系统(基于贪心算法)。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算法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还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蓝桥杯等编程竞赛。结合具体代码实现和解析,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运用算法优化项目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6
|
19天前
|
存储 算法 搜索推荐
【潜意识Java】期末考试可能考的高质量大题及答案解析
Java 期末考试大题整理: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涵盖面向对象编程、集合类、文件操作、异常处理和多线程等知识点。系统功能包括添加、查询、删除、显示所有学生信息、按成绩排序及文件存储。通过本题,考生可以巩固 Java 基础知识并掌握综合应用技能。代码解析详细,适合复习备考。
19 4
|
25天前
|
SQL Java 数据库连接
如何在 Java 代码中使用 JSqlParser 解析复杂的 SQL 语句?
大家好,我是 V 哥。JSqlParser 是一个用于解析 SQL 语句的 Java 库,可将 SQL 解析为 Java 对象树,支持多种 SQL 类型(如 `SELECT`、`INSERT` 等)。它适用于 SQL 分析、修改、生成和验证等场景。通过 Maven 或 Gradle 安装后,可以方便地在 Java 代码中使用。
166 11
|
24天前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Hadoop
基于Java的Hadoop文件处理系统:高效分布式数据解析与存储
本文介绍了如何借鉴Hadoop的设计思想,使用Java实现其核心功能MapReduce,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问题。通过类比图书馆管理系统,详细解释了Hadoop的两大组件: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具体实现了单词统计任务,并扩展支持CSV和JSON格式的数据解析。为了提升性能,引入了Combiner减少中间数据传输,以及自定义Partitioner解决数据倾斜问题。最后总结了Hadoop在大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鼓励Java开发者学习Hadoop以拓展技术边界。
39 7
|
19天前
|
存储 Java
【潜意识Java】期末考试可能考的选择题(附带答案解析)
本文整理了 Java 期末考试中常见的选择题,涵盖数据类型、控制结构、面向对象编程、集合框架、异常处理、方法、流程控制和字符串等知识点。每道题目附有详细解析,帮助考生巩固基础,加深理解。通过这些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试,掌握 Java 的核心概念和语法。
29 1
|
19天前
|
Java 编译器 程序员
【潜意识Java】期末考试可能考的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 Java 期末考试,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简答题,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内容包括类与对象的区别、多态的实现、异常处理、接口与抽象类的区别以及垃圾回收机制。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可以深入理解 Java 的核心概念,从而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每道题都配有代码示例和详细解释,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助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17 0
|
3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24 2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