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容灾交付服务白皮书》——2.容灾技术架构——1.3 行业容灾现状分析(上)

简介: 《云上容灾交付服务白皮书》——2.容灾技术架构——1.3 行业容灾现状分析(上)

在国家政策引导及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各主要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及需求来规划容灾建设步伐,并以稳健而有序的方式推进。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及整合,核心业务系统承担了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对业务连续性要求也更高。因系统集中而带来的风险集中就越发突出,如何防范就变得尤为重要。公共行业涉及国计民生,其中金融和医保两个行业尤其受到国家和公众的关注,因此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两个行业进行分析。


1.3.1 金融行业

行业规范性要求


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步入新模式的现代金融业,均与科技创新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一方面,科技创新的过程在不断放大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成果运用到金融业务后,会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金融行业有着极高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在高速发展中对 IT 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安全的依赖越来越高,对于保护信息系统免受自然灾害、物理损坏、人为故障等的挑战也越来越高。


我国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历来高度重视金融行业安全稳定运行及发展,出台一系列标准及规范以促进金融行业的灾备建设,如下:


《网上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通用规范》(JR/T 0068-2020)

《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 容灾》(JR/T 0168-2018)

《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JR/T 0071-2012)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银监办发 [2010] 114 号)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JR/T 0044-2008)


其中,JR/T 0168-2018 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于 2018 年 8 月 15 日实施,是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的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金融领域云计算平台的容灾要求,包括云计算平台容灾能力分级、灾难恢复预案与演练、组织管理、监控管理等内容。在遵循 GB/T 20988-2007 标准的基础上,该标准针对金融行业特点,更新定义了 4 个容灾等级和 4 个能力要素,是指导金融行业容灾建设的核心标准。其中,容灾等级 3 级并未对异地机房有强制要求。从容灾等级 4 级开始,建议异地具备相应的数据处理及备份能力,这是异地容灾的需求来源。同时,建议在异地可用区具备灾难恢复所需的全部备用数据处理能力,并处于就绪状态或运行状态。这项能力在实际落地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即分阶段实现。


JR/T 0168-2018 中对容灾等级进行了定义,其中的关键指标如下:


RTO: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指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


RPO: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指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


image.png

表 1-1 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云计算平台容灾能力等级关键指标要求


由于大部分项目的容灾等级在 4 级及以上,本文以金融行业常见的 4/5/6 级为例,其核心技术要求如下:


同城和异地均需提供数据灾备能力

同城和异地均需部署同等能力的网络及数据处理能力

应用系统具备高可用能力

具备自动或集中式切换能力

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相关预案的更新和演练



因此,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机构,通常会将容灾目标等级定位为 5 级,并将“两地三中心”作为目标架构。“两地三中心”可理解为同城双机房和异地灾备机房组合,即在同城可抵御单机房故障,又可利用异地机房抵御地域级灾难。同城机房通常选择在几十公里内,异地机房则要求是数百公里外,需要避开同一地震、同一电网及同一江河流域。


容灾建设现状分析


金融行业中,银行机构的容灾建设进度是最快的。早在 2002 年左右,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容灾体系建设。随着银监办发 [2010] 114 号《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中明确提出了灾备中心建设模式及建设时间,更进一步促进了容灾体系建设。


目前,在我国 4000 多家商业银行中,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还是农商行,有相当比例的银行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容灾基础设施。


特别要提到的是城商行和农商行,虽然自身规模相对有限,但很多银行在容灾建设上不遗余力。考虑到业务范围、建设成本及资源利用率的因素,多数城商行或农商行会首选同城容灾,业务上以互联网金融应用作为优先试点对象;而部分城商行或农商行已经开始两地三中心或多地多中心的建设。同时,这些银行对于云计算及云化基础设施用于容灾建设的方向,也在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利用云计算为金融服务、为容灾建设服务已成为大趋势。


《云上容灾交付服务白皮书》——2.容灾技术架构——1.3 行业容灾现状分析(下):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29971?groupCode=supportservice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安全 数据处理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C/S架构与B/S架构的适用场景分析
C/S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与B/S架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在适用场景上各有特点,主要取决于应用的具体需求、用户群体、系统维护成本、跨平台需求等因素。
259 6
|
1月前
|
存储 SQL Apache
Apache Doris 开源最顶级基于MPP架构的高性能实时分析数据库
Apache Doris 是一个基于 MPP 架构的高性能实时分析数据库,以其极高的速度和易用性著称。它支持高并发点查询和复杂分析场景,适用于报表分析、即席查询、数据仓库和数据湖查询加速等。最新发布的 2.0.2 版本在性能、稳定性和多租户支持方面有显著提升。社区活跃,已广泛应用于电商、广告、用户行为分析等领域。
Apache Doris 开源最顶级基于MPP架构的高性能实时分析数据库
|
1月前
|
运维 NoSQL Java
后端架构演进: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与实战案例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8天】本文探讨了微服务架构与单体架构的优缺点,并通过实战案例分析了微服务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独立部署等优势,但也面临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和较高的运维成本。通过某电商平台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微服务架构在提升系统性能和团队协作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挑战。
71 4
|
2月前
|
存储 SQL 分布式计算
湖仓一体架构深度解析:构建企业级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新基石
【10月更文挑战第7天】湖仓一体架构深度解析:构建企业级数据管理与分析的新基石
126 1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SaaS业务架构:业务能力分析
【9月更文挑战第20天】在数字化时代,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逐渐成为企业软件解决方案的首选。SaaS 业务架构设计对于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至关重要。其核心业务能力包括:用户管理(注册登录、角色权限)、数据管理(存储备份、安全共享)、业务流程管理(设计定制、工作流自动化)、应用集成(第三方应用、移动应用)及客户服务(支持培训、反馈改进)。通过优化这些能力,可为企业提供更高效、可靠的 SaaS 服务。
64 11
|
3月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数据管理
深入探索微服务架构的核心要素与实践策略在当今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架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灵活性,已成为众多企业和开发者的首选。本文将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核心要素,包括服务拆分、通信机制、数据管理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策略,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微服务架构实践指南。**
**微服务架构作为软件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正引领着一场技术革新。本文从微服务架构的核心要素出发,详细阐述了服务拆分的原则与方法、通信机制的选择与优化、数据管理的策略与挑战等内容。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微服务架构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策略,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
4月前
|
前端开发 大数据 数据库
🔥大数据洪流下的决战:JSF 表格组件如何做到毫秒级响应?揭秘背后的性能魔法!💪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 Web 应用中,表格组件常用于展示和操作数据,但在大数据量下性能会成瓶颈。本文介绍在 JavaServer Faces(JSF)中优化表格组件的方法,包括数据处理、分页及懒加载等技术。通过后端分页或懒加载按需加载数据,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加载和优化数据库查询,并利用缓存机制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从而提高表格组件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掌握这些最佳实践对开发高性能 JSF 应用至关重要。
72 0
|
26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JavaScript
探索微服务架构下的API网关模式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微服务架构的海洋中,API网关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服务的航向。它不仅是客户端请求的集散地,更是后端微服务的守门人。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哲学、核心功能以及它在微服务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同时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揭示如何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API网关。
|
7天前
|
弹性计算 API 持续交付
后端服务架构的微服务化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后端服务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转型的过程,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介绍单体架构的局限性,然后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架构,指出微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最后,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24天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云原生架构下的微服务治理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架构以其高效、灵活、可扩展的特性成为现代企业IT架构的首选。本文聚焦于云原生环境下的微服务治理问题,探讨其在促进业务敏捷性的同时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微服务拆分、服务间通信、故障隔离与恢复等关键环节,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如何在云原生环境中有效实施微服务治理的全面视角,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