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IPv6技术精要》一书中的第1章,第1.5节,作者 【美】Rick Graziani,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5 IPv6的优点
IPv6技术精要
本节将介绍IPv6的优点,下面简要列举了IPv6的主要优点及功能特性。
极大扩展的地址空间:与IPv4的32比特地址长度相比,IPv6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长度均为128比特,可以提供巨大的地址空间——2128即340兆兆兆个地址,足够为地球上的每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
无状态自动配置:IPv6提供了一种配置机制,允许主机自己生成一个可路由地址。IPv4的自动配置地址(RFC 3330和5735)只能在本地子网(链路本地)内部使用,路由器不会转发这些地址。IPv6还支持利用DHCPv6进行状态化自动配置。
消除了NAT/P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 Port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化/端口地址转换):由于IPv6拥有足够多的公有IPv6地址,因而不再需要NAT/PAT。每个客户站点(从最大型的企业站点到单一的家庭站点)都能得到一个公有IPv6地址,从而避免了NAT给应用(如VoIP、视频会议以及其他P2P应用)带来的很多负面问题。虽然“不再使用NAT”被视为IPv6的重要优势之一,但NAT64(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IPv6 to IPv4,IPv6到IPv4的网络地址转换)在目前仍然被用作后向兼容IPv4网络的重要工具。另一个与NAT相关的问题是,许多组织机构将自己的IPv4网络隐藏在NAT设备之后,一旦使用了可公开访问的IPv6地址之后,这些组织机构就不得不更改其网络安全策略。有关NAT的详细讨论,请参考本书第11章。
消除了广播:IPv6不再使用三层广播地址,不过,IPv6采用了被请求节点的多播地址(solicited node multicast address),这是一种更有效也更具选择性的用于处理地址解析等应用的技术。与IPv4使用广播地址进行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不同,IPv6使用被请求节点的多播地址来实现相同的目的,而且全部节点多播地址(all-node multicast address)在本质上与IPv4广播地址拥有相同的效果。有关多播地址和地址解析的相关内容将在后续章节进行详细讨论。
迁移工具:IPv6提供了多种工具以支持IPv4向IPv6的迁移,包括隧道和NAT。隧道机制将IPv6报文封装到IPv4报文中,从而可以经由IPv4-only网络进行传输。NAT提供了一种将IPv4地址转换为IPv6地址或者将IPv6地址转换为IPv4地址的机制。IPv4也可以通过隧道机制在IPv6网络中进行传输。有关隧道的相关内容将在第10章进行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