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C语言程序从最初编写到得到最终结果,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编辑源程序。选择一种C语言开发工具软件(IDE),输入编写好的程序代码,称之为源程序,它以文件的方式存在,文件的扩展名为“.c”。
2)编译源程序。为了使计算机能执行高级语言源程序,必须把源程序转换为二进制形式的目标程序,这个过程称为编译源程序。
编译是以源程序文件为单位分别进行的,每一个源程序文件对应生成一个目标文件,目标文件的扩展名为“.obj”。
编译过程中对源程序的全部内容进行检查,例如检查程序中关键字的拼写是否正确,根据程序的上下文检查语法是否有错等,编译结束后,系统显示所有的编译出错信息。
一般编译系统的出错信息有两种:一种是错误(error)信息,这类错误出现后,系统不生成目标文件,必须改正后重新编译;另一种是警告(warning)信息,是指一些不影响程序运行的不合理现象或轻微错误。例如,程序中定义了一个变量,却一直没有使用,出现这类警告信息,系统仍可以生成目标文件。
3)连接目标文件。编译结束,得到一个或多个目标文件,此时要用系统提供的“连接程序”(linker)将一个程序的所有目标文件和系统的库文件以及系统提供的其他信息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为“.exe”。
4)运行程序。运行最终形成的可执行文件,得到运行的结果。
5)结果分析。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如果发现结果不对,应检查程序或算法是否有问题,修改程序后再重复上面的步骤。
资料来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第4版》,文章链接: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2590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