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最前沿技术——ZGC

简介: Java最前沿技术——ZGC

ZGC介绍

ZGC(The Z Garbage Collector)是JDK 11中推出的一款追求极致低延迟的实验性质的垃圾收集器,它曾经设计目标包括:

  • 停顿时间不超过10ms;
  • 停顿时间不会随着堆的大小,或者活跃对象的大小而增加;
  • 支持8MB~4TB级别的堆(未来支持16TB)。

当初,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觉得设计者在吹牛逼。

但今天看来,这些“吹下的牛逼”都在一个个被实现。

基于最新的JDK15来看,“停顿时间不超过10ms”和“支持16TB的堆”这两个目标已经实现,并且官方明确指出JDK15中的ZGC不再是实验性质的垃圾收集器,且建议投入生产了。

本文会从ZGC的设计思路出发,讲清楚为何ZGC能在低延时场景中的应用中有着如此卓越的表现。

核心技术

多重映射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ZGC的内存管理,我们先看一下这个例子:

你在你爸爸妈妈眼中是儿子,在你女朋友眼中是男朋友。在全世界人面前就是最帅的人。你还有一个名字,但名字也只是你的一个代号,并不是你本人。将这个关系画一张映射图表示: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 在你爸爸的眼中,你就是儿子;
  • 在你女朋友的眼中,你就说男朋友;
  • 站在全世界角度来看,你就说世界上最帅的人;

假如你的名字是全世界唯一的,通过“你的名字”、“你爸爸的儿子”、“你女朋友的男朋友”,“世界上最帅的人”最后定位到的都是你本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ZGC的内存管理。

ZGC为了能高效、灵活地管理内存,实现了两级内存管理: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并且实现了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映射关系。这和操作系统中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设计思路基本一致。

当应用程序创建对象时,首先在堆空间申请一个虚拟地址,ZGC同时会为该对象在Marked0、Marked1和Remapped三个视图空间分别申请一个虚拟地址,且这三个虚拟地址对应同一个物理地址。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图中的Marked0、Marked1和Remapped三个视图是什么意思呢?

对照上面的例子,这三个视图分别对应的就是"你爸爸眼中",“你女朋友的眼中”,“全世界人眼中”。

而三个视图里面的地址,都是虚拟地址,对应的是“你爸爸眼中的儿子”,“你女朋友眼中的男朋友”......

最后,这些虚地址都能定位到一个物理地址,这个物理地址对应上面例子中的“你本人”。

用一段简单的Java代码表示就是这样的: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在ZGC中这三个空间在同一时间点有且仅有一个空间有效。

为什么这么设计呢?这就是ZGC的高明之处,利用虚拟空间换时间,这三个空间的切换是由垃圾回收的不同阶段触发的,通过限定三个空间在同一时间点有且仅有一个空间有效高效的完成GC过程的并发操作,具体实现会后面讲ZGC并发处理算法的部分再详细描述。

染色指针

在讲ZGC并发处理算法之前,还需要补充一个知识点——染色指针。

我们都知道,之前的垃圾收集器都是把GC信息(标记信息、GC分代年龄..)存在对象头的Mark Word里。举个例子:

如果某个人是个垃圾人,就在这个人的头上盖一个“垃圾”的章;如果这个人不是垃圾了,就把这个人头上的“垃圾”印章洗掉。

而ZGC是这样做的:

如果某个人是垃圾人。就在这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里面标注这个人是个垃圾,以后不管这个人在哪刷身份证,别人都知道他是个垃圾人了。也许哪一天,这个人醒悟了不再是垃圾人了,就把这个人身份证里面的“垃圾”标志去掉。

在这例子中,“这个人”就是一个对象,而“身份证”就是指向这个对象的指针。

ZGC将信息存储在指针中,这种技术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染色指针(Colored Pointer)。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在64位的机器中,对象指针是64位的。

  • ZGC使用64位地址空间的第0~43位存储对象地址,2^44 = 16TB,所以ZGC最大支持16TB的堆。
  • 而第44~47位作为颜色标志位,Marked0、Marked1和Remapped代表三个视图标志位,Finalizable表示这个对象只能通过finalizer才能访问。
  • 第48~63位固定为0没有利用。

读屏障

读屏障是JVM向应用代码插入一小段代码的技术。当应用线程从堆中读取对象引用时,就会执行这段代码。千万不要把这个读屏障和Java内存模型里面的读屏障搞混了,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ZGC中的读屏障更像是一种AOP技术,在字节码层面或者编译代码层面给读操作增加一个额外的处理。

读屏障实例:

Object o = obj.FieldA      // 从堆中读取对象引用,需要加入读屏障
<load barrier needed here>
 
Object p = o               // 无需加入读屏障,因为不是从堆中读取引用
o.dosomething()            // 无需加入读屏障,因为不是从堆中读取引用
int i =  obj.FieldB        // 无需加入读屏障,因为不是对象引用

ZGC中读屏障的代码作用:

GC线程和应用线程是并发执行的,所以存在应用线程去A对象内部的引用所指向的对象B的时候,这个对象B正在被GC线程移动或者其他操作,加上读屏障之后,应用线程会去探测对象B是否被GC线程操作,然后等待操作完成再读取对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具体的探测和操作步骤如下: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这样会影响程序的性能吗?

会。据测试,最多百分之4的性能损耗。但这是ZGC并发转移的基础,为了降低STW,设计者认为这点牺牲是可接受的。

ZGC并发处理算法

ZGC并发处理算法利用全局空间视图的切换和对象地址视图的切换,结合SATB算法实现了高效的并发。

以上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讲清楚ZGC的并发处理算法,在一些博文上,都说染色指针和读屏障是ZGC的核心,但都没有讲清楚两者是如何在算法里面被利用的,我认为,ZGC的并发处理算法才是ZGC的核心,染色指针和读屏障只不过是为算法服务而已。

ZGC的并发处理算法三个阶段的全局视图切换如下:

  • 初始化阶段:ZGC初始化之后,整个内存空间的地址视图被设置为Remapped
  • 标记阶段:当进入标记阶段时的视图转变为Marked0(以下皆简称M0)或者Marked1(以下皆简称M1)
  • 转移阶段:从标记阶段结束进入转移阶段时的视图再次设置为Remapped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标记阶段

标记阶段全局视图切换到M0视图。因为应用程序和标记线程并发执行,那么对象的访问可能来自标记线程和应用程序线程。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在标记阶段结束之后,对象的地址视图要么是M0,要么是Remapped。

  • 如果对象的地址视图是M0,说明对象是活跃的;
  • 如果对象的地址视图是Remapped,说明对象是不活跃的,即对象所使用的内存可以被回收。

当标记阶段结束后,ZGC会把所有活跃对象的地址存到对象活跃信息表,活跃对象的地址视图都是M0。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转移阶段

转移阶段切换到Remapped视图。因为应用程序和转移线程也是并发执行,那么对象的访问可能来自转移线程和应用程序线程。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至此,ZGC的一个垃圾回收周期中,并发标记和并发转移就结束了。

为何要设计M0和M1

我们提到在标记阶段存在两个地址视图M0和M1,上面的算法过程显示只用到了一个地址视图,为什么设计成两个?简单地说是为了区别前一次标记和当前标记。

ZGC是按照页面进行部分内存垃圾回收的,也就是说当对象所在的页面需要回收时,页面里面的对象需要被转移,如果页面不需要转移,页面里面的对象也就不需要转移。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如图,这个对象在第二次GC周期开始的时候,地址视图还是M0。如果第二次GC的标记阶段还切到M0视图的话,就不能区分出对象是活跃的,还是上一次垃圾回收标记过的。这个时候,第二次GC周期的标记阶段切到M1视图的话就可以区分了,此时这3个地址视图代表的含义是:

  • M1:本次垃圾回收中识别的活跃对象。
  • M0:前一次垃圾回收的标记阶段被标记过的活跃对象,对象在转移阶段未被转移,但是在本次垃圾回收中被识别为不活跃对象。
  • Remapped:前一次垃圾回收的转移阶段发生转移的对象或者是被应用程序线程访问的对象,但是在本次垃圾回收中被识别为不活跃对象。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使用地址视图和染色指针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了

使用地址视图和染色指针可以加快标记和转移的速度。以前的垃圾回收器通过修改对象头的标记位来标记GC信息,这是有内存存取访问的,而ZGC通过地址视图和染色指针技术,无需任何对象访问,只需要设置地址中对应的标志位即可。这就是ZGC在标记和转移阶段速度更快的原因。

当GC信息不再存储在对象头上时而存在引用指针上时,当确定一个对象已经无用的时候,可以立即重用对应的内存空间,这是把GC信息放到对象头所做不到的。

ZGC步骤

ZGC采用的是标记-复制算法,标记、转移和重定位阶段几乎都是并发的,ZGC垃圾回收周期如下图所示: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ZGC只有三个STW阶段:初始标记再标记初始转移

其中,初始标记和初始转移分别都只需要扫描所有GC Roots,其处理时间和GC Roots的数量成正比,一般情况耗时非常短;

再标记阶段STW时间很短,最多1ms,超过1ms则再次进入并发标记阶段。即,ZGC几乎所有暂停都只依赖于GC Roots集合大小,停顿时间不会随着堆的大小或者活跃对象的大小而增加。与ZGC对比,G1的转移阶段完全STW的,且停顿时间随存活对象的大小增加而增加。

ZGC的发展

ZGC诞生于JDK11,经过不断的完善,JDK15中的ZGC已经不再是实验性质的了。

从只支持Linux/x64,到现在支持多平台;从不支持指针压缩,到支持压缩类指针.....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在JDK16,ZGC将支持并发线程栈扫描(Concurrent Thread Stack Scanning),根据SPECjbb2015测试结果,实现并发线程栈扫描之后,ZGC的STW时间又能降低一个数量级,停顿时间将进入毫秒时代。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ZGC已然是一款优秀的垃圾收集器了,它借鉴了Pauseless GC,也似乎在朝着C4 GC的方向发展——引入分代思想。

Oracle的努力,让我们开发者看到了商用级别的GC“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希望,随着JDK的发展,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JVM调优这种反人类的操作将不复存在,底层的GC会自适应各种情况自动优化。

ZGC确实是Java的最前沿的技术,但在G1都没有普及的今天,谈论ZGC似乎为时过早。但也许我们探讨的不是ZGC,而是ZGC背后的设计思路。

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谈谈生活

谈谈自己对疫情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注意安全,不必过于担忧

前段时间,因为我室友的公司所在的大楼的一个公司的一个员工去韩国核酸检测为阳性,所以我居家隔离了14天,从12月24号到1月6号。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被隔离的第一天,我的北京健康码就被标注了“居家观察”,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在门口装了摄像头,整个过程不允许出门,不允许和人接触。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这14天里,吃的东西都是点的外卖,为了不直接接触,都是外卖放门口,等外卖小哥走了再开门取。

每天都会由社区人员上门来收取生活垃圾,然后集中处理。上午和下午都需要在社区服务群里面汇报自己的体温和状况,有什么需要和帮助也可以在群里说,社区人员也会马上回应。

14天一共做了三次核酸检测,每次检测的时候都会给你发一个N95的口罩。最后一次做核酸检测那天北京-20度,为了不让我们感冒,还有专车接送,一批一批的送到指定点做核酸检测。

整个过程管控的非常细心,社区人员方方面面都想得非常周到。所以,在国家这种管控力度下,我相信疫情不会继续扩散的。

同时也希望大家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欢欢喜喜回家过个年。作为打工人的我是非常想回家过年的。回家过年本就是多年的传承,就像候鸟南飞一样。当然特殊时期可以特殊对待,但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回家吧,看看家里的老人,见见各奔东西的朋友,一年就这几天而已。

写在最后

为了对每一篇发出去的文章负责,力求准确,我一般是参考官方文档和业界权威的书籍,有些时候,还需要看一些论文,看一部分源代码。而官方文档和论文一般都是英文,对于一个英语四级只考了456分的人来说,非常艰难,整个过程都是谷歌翻译和有道词典陪伴着我的。因为一些专业术语翻译的不够准确,还需要英文和翻译对照慢慢理解。

但即使这样,也难免会有纰漏,如果你发现了,欢迎提出,我会对其修正。

你的正反馈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点个赞,点个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如果你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oderW”,非常欢迎并感谢您的关注!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
|
7天前
|
XML Java 编译器
Java注解的底层源码剖析与技术认识
Java注解(Annotation)是Java 5引入的一种新特性,它提供了一种在代码中添加元数据(Metadata)的方式。注解本身并不是代码的一部分,它们不会直接影响代码的执行,但可以在编译、类加载和运行时被读取和处理。注解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以非侵入性的方式为代码提供额外信息的手段,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生成文档、编译时检查、运行时处理等。
37 7
|
7天前
|
JavaScript 安全 Java
java版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源码,采用SpringBoot、Vue、MySQL技术开发
基于B/S架构,采用Java、SpringBoot、Vue、MySQL等技术自主研发的ADR智能监测系统,适用于三甲医院,支持二次开发。该系统能自动监测全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移动端和PC端实时反馈,提升用药安全。系统涵盖规则管理、监测报告、系统管理三大模块,确保精准、高效地处理ADR事件。
|
24天前
|
监控 前端开发 Java
【技术开发】接口管理平台要用什么技术栈?推荐:Java+Vue3+Docker+MySQL
该文档介绍了基于Java后端和Vue3前端构建的管理系统的技术栈及功能模块,涵盖管理后台的访问、登录、首页概览、API接口管理、接口权限设置、接口监控、计费管理、账号管理、应用管理、数据库配置、站点配置及管理员个人设置等内容,并提供了访问地址及操作指南。
|
1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java-ajax技术详解!!!
本文介绍了Ajax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其核心XMLHttpRequest对象的属性和方法。Ajax通过异步通信技术,实现在不重新加载整个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部分网页内容。文章还详细描述了使用原生JavaScript实现Ajax的基本步骤,以及利用jQuery简化Ajax操作的方法。最后,介绍了JSON作为轻量级数据交换格式在Ajax应用中的使用,包括Java中JSON与对象的相互转换。
43 1
|
1月前
|
SQL 监控 Java
技术前沿:Java连接池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
本文探讨了Java连接池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包括高性能与低延迟、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扩展性与兼容性等方面。同时,结合最佳实践,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连接池库、合理配置参数、使用监控工具及优化数据库操作,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技术指南。
33 7
|
1月前
|
移动开发 前端开发 Java
过时的Java技术盘点:避免在这些领域浪费时间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 在快速发展的Java生态系统中,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一些旧技术则逐渐被淘汰。对于Java开发者来说,了解哪些技术已经过时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在这些领域浪费时间,并将精力集中在更有前景的技术上。本文将盘点一些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Java技术,为开发者提供指导。
86 7
|
1月前
|
SQL Java 数据库连接
在Java应用中,数据库访问常成为性能瓶颈。连接池技术通过预建立并复用数据库连接,有效减少连接开销,提升访问效率
在Java应用中,数据库访问常成为性能瓶颈。连接池技术通过预建立并复用数据库连接,有效减少连接开销,提升访问效率。本文介绍了连接池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实现方法,并提供了HikariCP的示例代码。
48 3
|
1月前
|
SQL 监控 Java
Java连接池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高性能与低延迟、智能化管理与监控、扩展性与兼容性等方面
本文探讨了Java连接池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高性能与低延迟、智能化管理与监控、扩展性与兼容性等方面。同时,结合最佳实践,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连接池库、合理配置参数、使用监控工具及优化数据库操作,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库访问。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HikariCP连接池。
16 2
|
1月前
|
Java 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
优化之路:Java连接池技术助力数据库性能飞跃
在Java应用开发中,数据库操作常成为性能瓶颈。频繁的数据库连接建立和断开增加了系统开销,导致性能下降。本文通过问题解答形式,深入探讨Java连接池技术如何通过复用数据库连接,显著减少连接开销,提升系统性能。文章详细介绍了连接池的优势、选择标准、使用方法及优化策略,帮助开发者实现数据库性能的飞跃。
30 4
|
1月前
|
Java 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
深入探讨Java连接池技术如何通过复用数据库连接、减少连接建立和断开的开销,从而显著提升系统性能
在Java应用开发中,数据库操作常成为性能瓶颈。本文通过问题解答形式,深入探讨Java连接池技术如何通过复用数据库连接、减少连接建立和断开的开销,从而显著提升系统性能。文章介绍了连接池的优势、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优化配置的技巧。
3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