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技术,何谈掌握核心技术?

简介: 不重视技术,何谈掌握核心技术?



笔者在IT行业的工作经历,分成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4年,笔者从毕业到第四年,主要担任Java程序员,从事基于J2EE平台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第二阶段为期13年,从2005年至今,主要是在SAP 咨询行业,从事SAP后勤模块的实施工作。




先说说第一个阶段。笔者刚刚入行做程序员,就听业界的一些资深程序员说软件开发行业是吃青春饭的,30岁以后或者35岁以后,不适合再做软件开发了。刚开始笔者深信不疑,后来接触到了国外的一些开源软件,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些从国外留学工作后回国发展的一些同行。听他们说,在国外,不存在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问题,国外很多很资深年级很大的程序员大牛,白发苍苍的老程序员很常见。所以笔者就奇怪了,为什么在咱们中国会存在‘软件开发是吃青春饭’的说法呢?看样子这又是中国特有国情吧?




笔者认为,软件开发与设计,是属于企业研发岗位,可以说是有技术含量的职位,日常工作需要做很多原创性的技术探索,这种工作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即是是在IT行业内部,也应该是受人尊重的工种。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在IT业界,在绝大多数企业里,软件开发工作并不受人尊重,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加班比较严重,更为重要的是,所得到的收入是业界最底层。稍微资深一点的开发人员,都想着改行去做项目管理,项目总监,向管理转型。一方面,中国职场的成功标准是看是否能做管理人员,是否能够’当领导’;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对于成功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看收入水平,只有当了领导,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才符合传统中国社会对于成功的判断标准。正是因为做技术不受待见,被鄙视,所以很多从事一线软件开发与设计的人干了几年,或者三十岁三十五岁以后不再从事一线技术研发工作了, 要么改行要么转型做管理人员。在中国做管理,你懂的,其实就是搞搞关系,刷刷嘴皮子,打打酱油,瞎混混, 完全与技术无关了。




另外国内大多数软件公司,都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应用层面的开发。在中国软件行业,你基本找不到做系统软件研发的公司,大家都是在做应用软件的开发。一些核心的软件,比如系统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的研发,需要长时间的巨额投入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搞研发,以中国人的喜欢赚快钱的浮躁心理,有几家公司几个人能熬得住寂寞,长期投钱搞研发?




整个软件行业都不重视做一线研发与设计工作的人,并且没有公司愿意去从事核心软件系统的研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在软件行业,所有的核心技术中国一直没能掌握:PC操作系统被美国人掌握了,办公软件(Office)被美国人掌握了,数据库软件被美国人掌握了,各种开源的软件都是欧美程序员写出来并供全球程序员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软件(安卓/iOS)也被美国人掌握了。这种状况至今依旧存在,没啥改变。




在笔者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笔者改行做了SAP ERP咨询顾问。这个行业需要从业人员掌握SAP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与要点,然后结合各个企业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进行流程梳理与重组,然后让企业的财务以及供应链能在SAP系统上完美的运行起来,方便企业管理层根据业务实时报表数据科学决策。SAP咨询顾问,需要掌握SAP软件系统的技术点,需要由过硬的技术,咨询顾问首先是一个技术人员;不管是模块顾问还是开发顾问,离开了技术,都无法胜任咨询顾问工作。在这个行业里,也面临相同的问题:仅仅是做SAP咨询顾问,在行业内部还是不受尊重,被人认为是混的不好的,其收入水平也处于较低的底层。很多资深的顾问,都想着向项目管理,一线经理,二线经理,总监等管理职位转型。一句话,都是认为能成功转型做管理,才是成功的人生。说白了,还是官本位心理,以及社会上对于个人成功标准的判断,使得从业者不甘于不敢于长期在一线工作。




说到ERP软件系统,国内是有知名软件比如金蝶用友等,是本土企业开发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但是这些软件系统功能相对简单,比较适用于国内的小型企业,软件产品费用低廉,利润微薄。而ERP行业的高利润的金字塔塔尖的软件系统,比如SAP, Oracle这些适用于大公司尤其是跨国企业的软件系统,都是由欧美公司研发的,核心技术都由他们掌控。这些软件系统厂商处于垄断地位,能以比较高的价格销售给客户,使得软件提供商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我们提供咨询服务是基于SAP系统,它由德国SAP公司提供,可以说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我们这些咨询顾问手中,也完全不掌握在中国人手里。类似笔者这样的SAP咨询顾问,也只能基于这些现成的软件平台,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主要工作就是耍耍嘴皮子,打打酱油,搞好客户关系,摆平客户,然后收钱走人,做的工作没啥科技含量。




在中国,国有企业里,做技术的绝对是最底层;在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里,做技术的也是最底层;在华为与BAT为首的少数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里,技术工种比较受重视,从业者收入可观,受人羡慕;在一些大的外企尤其是IT行业的顶级外企,比如IBM、微软,Oracle,SAP等高度重视技术的公司里,有管理路线,技术路线和销售路线可以供员工选择,优秀的做技术的员工可以享受副总裁的福利待遇,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尊重。




很明显,高度重视技术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高度重视技术的国家才能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以及陈旧落后的对于个人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是导致中国在各个高科技行业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根本原因。不改变这些陈旧落后的观念,不重视技术,却想掌握核心技术,只能是天方夜谈。




2018-04-21 写于无锡市新吴区


相关文章
|
5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的交织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文旨在探讨云计算技术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挑战。随着云服务的普及,数据泄露、身份盗用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从云服务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出未来云计算与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
|
5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技术演进中的安全挑战与对策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和用户越来越依赖于云服务以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然而,云服务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风险。本文从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出发,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云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通过实际案例,本文展示了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策略来保护云环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的云计算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46 0
|
7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已来:新兴技术在现代生活的应用与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物联网(IoT)、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数据驱动的分析,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对未来社会的潜在影响。
96 1
|
7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已来:探索新兴技术在现代世界的应用与挑战
【7月更文挑战第9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IoT)、虚拟现实(VR)等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理解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
82 3
|
6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已来:探索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45 0
|
8月前
|
供应链 监控 物联网
未来触手可及:探索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6月更文挑战第15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技术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
|
7月前
|
供应链 物联网 区块链
未来已来:新兴技术趋势与应用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它们在多个行业中的创新应用场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细致分析,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这些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社会和经济。
|
9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未来脉络:新兴技术的革新之路与实践探索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兴技术正逐步走入我们的视野,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IoT)以及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潜力与挑战。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正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展现其独特价值。物联网通过智能化设备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推动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的发展。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在娱乐、教育、医疗等行业开辟了新的交互方式。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不仅预示着一个更加互联、智能的未来,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
|
9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探索未来前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月更文挑战第9天】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前端技术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本文将探讨前端技术未来的新趋势,包括WebAssembly的崛起、渐进式应用的流行以及人工智能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通过理解这些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前端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创新做好准备。
112 2
|
安全 搜索推荐 vr&ar
体育赛事技术演进史,开发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体育赛事传媒已经走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观众们的体验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从早期的广播到如今的虚拟现实,我们一同探索体育赛事传媒的演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