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很多人在进行异常处理的时候,直接一个 e.printStackTrace() 就完成了,这是一种非常粗陋的做法,首先会导致应用日志的大量错误信息,而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这些错误信息因何发生;再者,反应到用户端将直接导致用户无法获取操作的结果以及失败的原因。
以下 15 条异常处理的原则来自国外的博客:
不用使用异常来管理业务逻辑,应该使用条件语句。如果一个控制逻辑可通过 if-else 语句来简单完成的,那就不用使用异常,因为异常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性能,例如一些 null 的判断逻辑、除0的控制等等;
异常的名字必须清晰而且有具体的意思,表示异常发生的问题,例如 FileNotFoundException 就很清晰直观
当方法判断出错该返回时应该抛出异常,而不是返回一些错误值,因为错误值难以理解而且不够直观,例如抛出 FileNotFoundException 异常,而不是返回 -1 或者 -2 之类的错误值。
应该捕获指定的异常,而不是 catch(Exception e) 了事,这对性能、代码的可读性以及诸多方面都有好处
Null 的判断逻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方法允许返回 null 的时候使用 if-else 控制逻辑,否则就抛出 NullPointerException
尽量不要二次抛出异常,如果非得这么做的话,抛出同一个二手游戏买卖平台异常示例,而不是重新构建一个异常对象,这对性能是有帮助的,而且外层调用者可获取真实的异常信息
定义你自己的异常类层次,例如 UserException 和 SystemException 分别代表用户级别的异常信息和系统级别的异常信息,而其他的异常在这两个基类上进行扩展
明确的使用不同的异常类型:
Fatal: System crash states.
Error: Lack of requirement.
Warn: Not an error but error probability.
Info: Info for user.
Debug: Info for developer.
不要仅仅捕获异常而不做任何处理,不便于将来维护
不要多次重复记录同一个异常,这可以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异常发生的位置
请使用 finally 来释放一些打开的资源,例如打开的文件、数据库连接等等
大部分情况下不建议在循环中进行异常处理,应该在循环外对异常进行捕获处理
异常的粒度很重要,应该为一个基本操作定义一个 try-catch 块,不要为了简便,将几百行代码放到一个 try-catch 块中
为你的异常生成足够的文档说明,至少是 JavaDoc
为每个异常消息定义一个数值,这对好的文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