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孵化器的创始合伙人之一傅智建在大会上进行了演讲,演讲主题是“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概况和蜂巢模式的介绍”,以下是傅智建的部分演讲.
众创空间从去年以来,差不多接近一年的时间,也是时候晒一下成绩单了,到底我们这一年多来众创间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总结出哪些经验?
全国众创空间已超过4000家
目前,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已有8个,还以每两三个月新出一个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我们国家的高新区数量每年也有增加,现在是147家。高新区的面积也普遍比较大。在经济开发区方面,经过国家级认定的有219个,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4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89个。截止到2015年底,科技孵化器是3000家,总面积达到8千平方米,这里面不包括众创空间。
截止到2015年底,我们国家诞生了2300家以上的众创空间,到今年4月份可能超过了4000家,其中国家科技部累计颁发执照的众创空间有498家,有些可能没有经过认定。这些众创空间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创业活跃的城市,武汉也有一些。
目前我们国内的众创空间有七种形式,分别是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自卫型、产业链服务型和综合创业生态体系。
可以看出,每个城市都诞生了许多明星级科技孵化器。以北京为例,中关村创业大街有30多家创咖,还有20多个众创空间。为什么中关村的创业大街能够快速聚集这么多创投机构?因为市场本身有很大的需求,而且这个市场很活跃,但以往缺乏这样一个集中了大量创投机构的地方。
我们也实地调查了全国50个创业园区,结论是评论一个众创空间的好坏或者它的成绩好坏,主要还是看它到底为创业者提供了哪些服务,取得了哪些成绩。
除了国内众创空间,我们还调研了国外的。去年的8月份我们去了硅谷,和国外的三个重要的孵化器进行了交流,互相借位孵化,从科技产业方面,尤其是包括工业4.0,包括了在智能硬件方面,我们和硅谷交流比较多。在交流中我们意识到,很多国内的创业者,对自己项目所属的行业了解不够全面,还是要先把眼界打开,看看周围的环境,再定位自己。
经过对国内、国内众创空间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导师机制已经成为标配。无论哪个空间,创业服务、行业研究、资源对接都是最基础的东西。
第二、孵化器要与优势地方产业结合。尤其一些不适合做纯互联网企业的孵化器,如果能够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做好传统企业加互联网,可能成功的机率更大。
第三,孵化器抱团取暖是一个方向。创业网络日益完善,企业间的互动以及孵化器的对接合作、包括投资人之间的对接都日益增加,如果孵化器不加强合作,资源互补,就很难吸引到创业者。
第四,天使+孵化。天使机构成立孵化器,孵化器对接天使机构。
第五,把握创业者的痛点,孵化领域垂直化。我们现在更专注于一些优秀创业者和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