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C实践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云数据库 RDS MySQL,集群系列 2核4GB
推荐场景:
搭建个人博客
云数据库 RDS MySQL,高可用系列 2核4GB
简介: DRC简介DRC(Data Replication Center)是我在阿里听过的一个概念,它的业务域是支持异构数据库实时同步,数据记录变更订阅服务。为跨域实时同步、实时增量分发、异地双活、分库分表等场景提供产品级的解决方案。

DRC简介

DRC(Data Replication Center)是我在阿里听过的一个概念,它的业务域是支持异构数据库实时同步,数据记录变更订阅服务。为跨域实时同步、实时增量分发、异地双活、分库分表等场景提供产品级的解决方案。支持异地多活、大数据实时抽取、搜索实时更新数据、数据表结构重构、多视图数据存储、大屏实时刷新等。DRC在阿里服务了数万个实时通道,已经成为阿里的基础设施,重要性不言而喻。
DRC需要保障数据库的事务一致性,包括DDL(表结构变更)也可以进行同步或过滤。而DBA天生就在这个坑里,绝对不能让主备不一致、或事务不完整,哪怕只是一条数据。而且DBA迫切希望以后不用通知下游了,让DRC自动适配主备切换或拆库。
DRC必须具备的三大特性:1)稳定性,所有环节必须支持HA; 2)实时性(<1S) 3)一致性,数据同步前后必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我们公司对DRC的需求场景:

  • MySQL原生复制
  • 大数据实时抽取
  • 搜索实时数据
  • 数据表结构重构(拆表、合表等)
  • 多视图数据存储
  • 大屏实时刷新
  • 缓存更新
  • 支持Oracle、mysql两种数据源数据相互转换

技术选型预研

数据同步中间件开源的主要有canal、databus、kettle、otter四种,下面进行简单的对比说明。
canal:canal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开源项目,纯Java开发。基于数据库增量日志解析,提供增量数据订阅&消费,目前主要支持了MySQL。
databus:2011年在LinkedIn正式进入生产系统,2013年开源,Java开发。databus是一个实时的、可靠的、支持事务的、保持一致性的数据变更抓取系统,同canal也是监听mysql的binlog。 Databus通过挖掘数据库日志的方式,将数据库变更实时、可靠的从数据库拉取出来,业务可以通过定制化client实时获取变更。
kettle: kettle可以实现从不同数据源(excel、数据库、文本文件等)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进行整合、转换处理,可以再将数据输出到指定的位置(excel、数据库、文本文件)等;是B/S架构,多用于数仓作业。
otter:阿里巴巴旗下的另一款开源项目,始于中美数据同步需求,纯Java开发。可以理解为canal+ETL,对数据抽取进行了扩展,加入自由门、反查等功能,拓展了已经无法从binlog获取的数据来源。同时提供页面的ETL编辑配置功能,方便快速实现带逻辑的业务数据同步。

Otter的功能更加强大,满足DRC所有特性需求。在otter上进行二次开发成本是最低的。所以我们公司选择基于otter进行二次开发,打造内部的DRC系统。

DRC架构

img_3971f367137ce254a3c8e87d4bda33e1.png
image.png

数据同步过程可以分为Select-->Extract、Transform-->Load四个过程,也就是上图中的S、E、T、L,通过将这4个步骤进行服务拆分,每个服务都具有自己的线程池。通过S、L过程的串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E、T过程的并行提升系统处理的性能。

滑动窗口

img_88b5f44ca420357ebb94d32ee446dd48.png
image.png

说明:

  1. otter通过select模块串行获取canal的批数据,注意是串行获取,每批次获取到的数据,就会有一个全局标识,otter里称之为processId.
  2. select模块获取到数据后,将其传递给后续的ETL模型. 这里E和T模块会是一个并行处理
  3. 将数据最后传递到Load时,会根据每批数据对应的processId,按照顺序进行串行加载。 ( 比如有一个processId=2的数据先到了Load模块,但会阻塞等processId=1的数据Load完成后才会被执行)

简单一点说,Select/Load模块会是一个串行机制来保证binlog处理的顺序性,Extract/Transform会是一个并行,加速传输效率。

并行度
类似于tcp滑动窗口大小,比如整个滑动窗口设置了并行度为5时,只有等第一个processId Load完成后,第6个Select才会去获取数据。

Otter源码解读

otter核心model关系图

img_bcd7646302144070eb38155074d07477.png
image.png

Pipeline:从源端到目标端的整个过程描述,主要由一些同步映射过程组成。可以对应为一个数据库(当然也可以一个实例上的多个库配同一个pipeline)。
Channel:同步通道,单向同步中一个Pipeline组成,在双向同步中由两个Pipeline组成。一个数据库实例一个Channel,一个channel对应一个canal。
DataMediaPair:根据业务表定义映射关系,比如源表和目标表,字段映射,字段组等。
DataMedia : 抽象的数据介质概念,可以理解为数据表/mq队列定义
DataMediaSource : 抽象的数据介质源信息,补充描述DataMedia
ColumnPair : 定义字段映射关系

otter工程结构如下

img_920a0988c7cd8766fd73b7ac5fda2d7b.png
image.png

包含三部分:Share | Node | Manager。 其中Share是Node和Manager共享工程,并不是独立部署的节点。Node和Manager是独立部署的。
Node:独立部署的节点,执行SETL过程的服务节点,拥有独立的JVM,数据同步的过程实际上都发生在Node之间。
Manager:管理的节点,逻辑上只有一个(一个Manager管理多个Node节点),如果不考虑HA的话。负责管理同步的数据定义,包括数据源、Channel、PipeLine、数据映射等,各个Node节点从Manager处获取并执行这些信息。另外还有监控等信息。

Share各个子系统的说明:

  • Common: 公共内容定义
  • Arbitrate: 用于Manager与Node之间、Node与Node之间的调度、S.E.T.L几个过程的调度等;
  • Communication: 数据传输的底层,上层的Pipe、一些调度等都是依赖于Communication的,简单点说它负责点对点的Event发送和接收,封装了dubbo、rmi两种方式的调用
  • Etl:实际上并不负责ETL的具体实现,只是一些接口&数据结构的定义而已,包括开放给用户自定义Extract阶段处理逻辑的接口,具体的实现在Node里面。

Node各个子系统的说明:

  • Common:公共内容定义
  • Canal: Canal的封装,Otter采用的是Embed的方式引入Canal(Canal有Embed和独立运行两种模式)
  • Deployer:内置Jetty的启动
  • Etl: S.E.T.L 调度、处理的实现,是Otter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Manager各个子系统的说明:

  • Biz:管理页面对应的业务逻辑实现,包含我们公司web工程规范中的manager、dal两个工程的内容。
  • Web:页面请求入口,执行controller逻辑。otter采用的是阿里内部的webx框架。
  • Deployer:内置Jetty的启动,同时包含页面的template等

核心类设计

Communication的设计

img_cdb609baaa55ae88c0641e0714d99064.png
image.png

比较关键的部分图中已经使用注释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理解Communication的关键在于Event的模式+EndPoint方式进行远程调用。

Node-common关于Node节点管理的机制

img_b01298aab21daeab25a33be8c813d5f4.png
image.png

节点是在Manager上面管理的,但是Node节点实际上是需要与其他的Node节点及manager通讯的,因此NodeList(Group内的其他节点)的信息在Node节点是需要相互知道的。 Otter采用的是类似于Lazy+cache的模式管理的。即:
1)真正使用到的时候再考虑去Manager节点取过来;
2)取过来以后暂存到本地内存,但是伴随着一个失效机制(失效机制的检查是不单独占用线程的,这个同学们可以注意一下,设计框架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做到这一点)

PipeLine设计

img_d9d7d3daa083cee5e4c26b79d4f8b6a6.png
image.png

PipeLine主要的操作就是Put/Get,对于S-->E、T-->L,还有节点内部的处理,可以使用基于Memory的PipeLine,对于远程的节点数据传输(比如E-->T的跨节点传输),使用的是RPC或者Http,这里面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图中已经做了说明:

  1. 数据传输实际上是Pull的模式,并不是Push的模式,即数据准备好以后等待另外一端需要的时候再传输;
  2. 数据的序列化采用的是ProtoBuf(https://code.google.com/p/protobuf/),也可以做加密传输,但是使用的Key是Path,一般性的安全需求可以满足,但是如果传输的数据是非常敏感的,还是用专线的好;
  3. 压缩也是在Pipe这一层做掉的,具体就不展开了。

SETL中的Select过程

img_98fde70f7810f46db165c1ef1b0d6454.png
image.png

每个SETL过程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由xxxTask + OtterXXXFactroy + OtterXXX的设计方式,但是细节上差别比较大。
Select过程是需要串行的(需要保证顺序性),但是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将Get和ACK(Canal的滑动窗口)分在两个线程里面去做,依据的假定就是绝大多数数据是不需要回滚的,但是一旦回滚了,代价就比较大(Otter的官方文档有相关的说明)。Otter采用的是at last once策略,不丢失一条消息,但是异常场景下可能存在消息重发,因为有数据库有主键限制,对数据库同步没影响,业务使用方需要自己保证幂等。

SETL中的Extract过程

img_d6233f6be3fd752ed9954c6f68661a0a.png
image.png

这里的OtterExtractorFactory与OtterExtractor并不是选择一个合适的Extractor处理,而是搭建成一个职责链(但设计上并不完全是,个人觉得设计成职责链更合适一些),每个Extractor顺序处理。

SETL中的Transform过程

img_ee3f02085160d664565e637bdd4a419e.png
image.png

Transform实际上解决的就是异构数据的映射,在Transform这个节点做相应的转换。

SETL中的Load过程

img_e5502fd8c79a846d204fae5ca80dcab8.png
image.png

1)Load过程是并发执行的,但是受Weight的控制(并非全局的);
2)在Load过程中包含了打标记的过程(与Select过程是呼应的,即Load打的标记会被Select过程所识别,然后不会同步回去了,这一点官方文档有相关说明

SETL时序

img_8e9ab6a4ca9e1e6130c3ed6487ab9703.png
image.png

我们做的大改造

模型扩展

在支撑业务重构的数据表重构时,业务方的需求可以归为下面4类:

  • 多表中的多条记录 合成 一个表中的一条记录(N:1)
  • 一个表中的一条记录 拆成 多表中的多条记录(1:N)
  • 单表中的多个字段 合成 一个字段(n:1)
  • 单表中的1个字段 拆成 多个字段(1:n)
    上面分别从“表”、“列”两个维度进行“拆”和“合”,数据重构其实还有一个维度,就是“行”,一行记录拆分成多行、多行记录合成一行。
    由于“行”维度的拆分需求比较少,这一次没有对这种需求进行支持。但是可以部分参考“表”、“列”的拆合,已经在一定层度上支持了。其中一行记录拆分成多行需要放弃原来的行主键(同时update、delete需要在Extract阶段进行主键修复),像
    “一个表中的一条记录 拆成 多表中的多条记录”,只不过这个“多表”映射为“同一个表”;其中多行记录合成一行可以参考“多表中的多条记录 合成 一个表中的一条记录”思想去做,Extract阶段的反查对象变成自己。

原生的otter设计是为了一个表到另一个表的同步,支持对数据的修改,支持简单的列名的转化(支持字段的删减)。没有考虑一个表到多个表的同步,以及字段的新增。

一个表到多个表的同步支持
otter设计是为了一个表到另一个表的同步,始终是一条binlog记录。而一个表到多个表的同步,需要将一条binlog记录在某个阶段进行copy分发,我们将这个阶段选为Transform阶段。在E阶段,各个目标表根据自己对数据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E阶段取的是各个目标表处理结果的并集。在Transform阶段根据每个目标表的字段需求,各取所需,生成多条记录。Transform的拆分逻辑如下:

    for (EventData eventData : rowBatch.getDatas()) {
            // 处理eventData
            Long tableId = eventData.getTableId();
            Pipeline pipeline = configClientService.findPipeline(identity.getPipelineId());
            
            List<DataMediaPair> dataMediaPairs = ConfigHelper.findDataMediaPairByMediaId(pipeline, tableId);
            
            List<Object> itemList = new ArrayList<Object>();
            Object item = null;
            
            for (DataMediaPair pair : dataMediaPairs) {
                //每个目标库数据源过滤不属于自己该处理的数据
                if (!pair.getSource().getId().equals(tableId)) { // 过滤tableID不为源的同步
                    continue;
                }
                。。。。。。
                //每个目标库只处理路由到自己的数据
                    boolean isSelfNameSpace = false;
                    for(String value:ConfigHelper.parseMode(pair.getTarget().getNamespace()).getMultiValue()){
                        if(value.equalsIgnoreCase(slotNode.getDataSourceName())){
                            isSelfNameSpace = true;
                        }
                    }
                    if(isSelfNameSpace==false){
                        continue;
                    }
                    
                    OtterTransformer translate = lookup(pair.getSource(), pair.getTarget());
                    // 进行转化
                    item = translate.transform(eventData, new OtterTransformerContext(identity, pair, pipeline),slotNode);
                }else{
                    OtterTransformer translate = lookup(pair.getSource(), pair.getTarget());
                    // 进行转化
                    item = translate.transform(eventData, new OtterTransformerContext(identity, pair, pipeline));
                }
                if(item != null){
                    itemList.add(item);
                }
            }
           
            if (itemList.size() == 0) {
                continue;
            }
            // 合并结果
            merge(identity, result, itemList);

        }

新增字段的支持
原先的otter支持原表到目标表映射过程中的字段删减和字段内容修改(在Extract阶段可以通过嵌入脚本进行字段内容修改),对字段的新增没有支持。
我们通过对字段映射页面进行扩展,支持手动新增字段,然后在Extract阶段对新增字段进行内容填充,完成对新增字段的支持。

img_0d1b68972bbbc1c3a2af489622ea02b0.png
image.png

通过在原表增加目标表不存在的字段,完成“虚拟”字段填入,在后续步骤完成“虚拟”字段到实字段的映射配置。在Extract阶段对“虚拟”增字段进行内容填充,将“虚拟”变成实字段。

分库分表支持

原生的otter是不支持分库分表的,分库分表已经不属于Otter数据同步的业务域,但是分库分表的支持又是大公司数据同步过程中不可避免。也可能是otter开源版本把分库分表的支持给阉割了。
我们公司业务在改造过程中,涉及单库单表到分库分表的数据同步需求。
1)我们对DataMediaPair进行了扩展,支持简单分库分表配置。


img_dfff5e6ed7c1228755469abd876c6109.png
image.png

2)我们在transform阶段进行了逻辑扩展。当表的转换映射中目标表是需要分库分表时,这时会加载目标表的分库分表路由器(分库分表的库表是通过解析pipeline下面所有目标表配置而来,分表算法由用户的配置而来)。

    for (EventData eventData : rowBatch.getDatas()) {
            // 处理eventData
            Long tableId = eventData.getTableId();
            Pipeline pipeline = configClientService.findPipeline(identity.getPipelineId());
            
            List<DataMediaPair> dataMediaPairs = ConfigHelper.findDataMediaPairByMediaId(pipeline, tableId);
            
            List<Object> itemList = new ArrayList<Object>();
            Object item = null;
            
            for (DataMediaPair pair : dataMediaPairs) {
              //每个目标库数据源过滤不属于自己该处理的数据
                if (!pair.getSource().getId().equals(tableId)) { // 过滤tableID不为源的同步
                    continue;
                }
                //如果映射的目标表是分库分表
                if(true == pair.getIsTargetSharingJDBC()){
                    //根据管道信息获取路由器
                    SlotRouter<String> slotRouter = configClientService.findSlotRouterByPipelineId(identity.getPipelineId(), pair.getId());
                    //获取分表键的值
                    List<EventColumn> allColumns = new ArrayList<EventColumn>();
                    allColumns.addAll(eventData.getKeys());
                    allColumns.addAll(eventData.getColumns());
                    String shardValue = null;
                    int shardValueType = 0;
                    //获取分库分表路由字段的值
                    for(EventColumn eventColumn : allColumns){
                        if(eventColumn.getColumnName().equalsIgnoreCase(pair.getSharingColumn())){
                            shardValue = eventColumn.getColumnValue();
                            shardValueType = eventColumn.getColumnType();
                            break;
                        }
                    }
                    //如果分库分表字段为null
                    if(shardValu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分表字段:{"+pair.getSharingColumn()+"}为null,eventData:{"+eventData+"}");
                    }
                    SlotNode slotNode = slotRouter.slotRouter(shardValue,shardValueType);
                    
                    //每个目标库只处理路由到自己的数据
                    boolean isSelfNameSpace = false;
                    for(String value:ConfigHelper.parseMode(pair.getTarget().getNamespace()).getMultiValue()){
                        if(value.equalsIgnoreCase(slotNode.getDataSourceName())){
                            isSelfNameSpace = true;
                        }
                    }
                    if(isSelfNameSpace==false){
                        continue;
                    }
                    
                    OtterTransformer translate = lookup(pair.getSource(), pair.getTarget());
                    // 进行转化
                    item = translate.transform(eventData, new OtterTransformerContext(identity, pair, pipeline),slotNode);
                }else{
                    OtterTransformer translate = lookup(pair.getSource(), pair.getTarget());
                    // 进行转化
                    item = translate.transform(eventData, new OtterTransformerContext(identity, pair, pipeline));
                }
                if(item != null){
                    itemList.add(item);
                }
            }
           
            if (itemList.size() == 0) {
                continue;
            }
            // 合并结果
            merge(identity, result, itemList);

        }
        //构建每个映射的路由算法缓存
        slotRouterCache = new RefreshMemoryMirror<String, SlotRouter>(DEFAULT_PERIOD, new ComputeFunction<String, SlotRouter>() {
            public SlotRouter apply(String key, SlotRouter oldValue) {
                if(StringUtils.isBlank(key) || key.split(Pipeline_Pair_Connector).length != 2){
                    return null;
                }
                Long pipelineId = Long.parseLong(key.split(Pipeline_Pair_Connector)[0]);
                Long pairId = Long.parseLong(key.split(Pipeline_Pair_Connector)[1]);
                Pipeline pipeline = findPipeline(pipelineId);
                if(pipeline == null){
                    return null;
                }
                DataMediaPair dataMediaPair = null;
                for(DataMediaPair pair :pipeline.getPairs()){
                    if(pair.getId().equals(pairId)){
                        dataMediaPair = pair;
                    }
                }
                if(dataMediaPair == null){
                    return null;
                }
                //为pipeline下该pair对应目标库表构建路由器
                Set<SlotNode> slotSet = new TreeSet<SlotNode>();
                String namespace = dataMediaPair.getTarget().getNamespace();
                String tableName = dataMediaPair.getTarget().getName();
                String nameSpacePrefix = ConfigHelper.getPrefix(namespace);
                String tableNamePrefix = ConfigHelper.getPrefix(tableName);
                if(nameSpacePrefix == null || tableNamePrefix == null){
                    return null;
                }
                
                
                for(DataMediaPair pair : pipeline.getPairs()){
                    String namespaceTemp = pair.getTarget().getNamespace();
                    String tableNameTemp = pair.getTarget().getName();
                    String nameSpaceTempPrefix = ConfigHelper.getPrefix(namespaceTemp);
                    String tableNameTempPrefix = ConfigHelper.getPrefix(tableNameTemp);
                    if(nameSpacePrefix.equals(nameSpaceTempPrefix) && tableNamePrefix.equals(tableNameTempPrefix)){
                        ModeValue dataSourceNames = ConfigHelper.parseMode(namespaceTemp);
                        ModeValue tableNames = ConfigHelper.parseMode(tableNameTemp);
                        if(dataSourceNames == null || tableNames == null){
                            continue;
                        }
                        DbMediaSource dbMediaSource = (DbMediaSource) pair.getTarget().getSource(); 
                        for(String dataSourceNameInPair : dataSourceNames.getMultiValue()){
                            for(String tableNameInPair : tableNames.getMultiValue()){
                                SlotNode slotNode = new SlotNode(dataSourceNameInPair,tableNameInPair);
                                slotNode.setUrl(dbMediaSource.getUrl());
                                slotNode.setDriver(dbMediaSource.getDriver());
                                slotNode.setEncode(dbMediaSource.getEncode());
                                slotNode.setGmtCreate(dbMediaSource.getGmtCreate());
                                slotNode.setGmtModified(dbMediaSource.getGmtModified());
                                slotNode.setId(dbMediaSource.getId());
                                slotNode.setName(dbMediaSource.getName());
                                slotNode.setPassword(dbMediaSource.getPassword());
                                slotNode.setProperties(dbMediaSource.getProperties());
                                slotNode.setType(dbMediaSource.getType());
                                slotNode.setUsername(dbMediaSource.getUsername());
                                slotSet.add(slotNode);
                            }
                        }
                    }
                }
                SlotRouter slotRouter = null; 
                //获取路由算法的参数,生成具体的路由算法
                Integer slotAlgorithm = dataMediaPair.getSlotAlgorithm();
                Long tableBalanceSize = dataMediaPair.getTableBalanceSize();
                if(null== slotAlgorithm || SlotAlgorithmEnum.MODULO_BALANCE.getValue() == slotAlgorithm){
                    slotRouter = new ModuloBalanceSlotRouterBuilder(slotSet).build();
                }else if(SlotAlgorithmEnum.QUOTIENT_BALANCE.getValue()==slotAlgorithm &&  tableBalanceSize != null){
                    slotRouter = new QuotientBalanceSlotRouterBuilder(slotSet,tableBalanceSize).build();
                }else{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目前暂不支持该算法或者算法参数异常");
                }
                return slotRouter;
            }
        });

自由门集中控制

数据库的binlog也有删除策略,不可能永久保存所有的binlog。如何迁移binlog已经不存在的存量数据?
otter针对这种场景需求设计了自由门模块。详见otter中的自由门说明
自由门的原理如下:
a. 基于otter系统表retl_buffer,插入特定的数据,包含需要同步的表名,pk信息。
b. otter系统感知后会根据表名和pk提取对应的数据(整行记录),和正常的增量同步一起同步到目标库。
原先需要在每一个迁移的库所在实例建立retl.retl_buffer库表(存量数据迁移控制表)。当迁移的库比较多时,在多个实例上面分别建立retl库,不利于统一控制,同时给库表元数据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后续DRC的统一快捷运维和减少运维成本,我们对自由门进行集中控制(不同实例上的数据迁移由同一个retl.retl_buffer库表控制)。通过在retl_buffer表上增加channel、pipeline两个字段,区分retl.retl_buffer库表中的数据属于不同的库表。然后在SelectTask阶段对数据进行分批整理 ,每批的管道改成同步管道信息。(统一控制相对单独控制存在一个风险点:如果同步的这批存量数据在Extract阶段后和Load阶段前存在源库数据对应记录的修改,同时修改的增量binlog又比存量同步的数据同步更快,存在数据老数据覆盖新数据的风险,不过这种场景概率极小)

//如果数据来自RETL库RETL_BUFFER表,将数据分批,每批的管道改成同步管道信息
if (StringUtils.equalsIgnoreCase(RETL_BUFFER, pipeline.getPairs().get(0).getSource().getName())
            && StringUtils.equalsIgnoreCase(RETL, pipeline.getPairs().get(0).getSource().getNamespace())) {
        Long lastPipeLineId = null;
        Long lastChannelId = null;
        for (EventData data : eventData) {
            // 获取每一条数据对应的pipeline
            EventColumn pipelineColumn = getMatchColumn(data.getColumns(), PIPELINE_ID);
            // 获取每一条数据对应的channelID
            EventColumn channelColumn = getMatchColumn(data.getColumns(), CHANNEL_ID);

            if(pipelineColumn == null || channelColumn == null){
                logger.warn("data from RETL.RETL_BUFFER has no PIPELINE_ID OR CHANNEL_ID,the getKeys are {}",new Object[]{data.getKeys().toArray()});
                continue;
            }
            
            Long pipeLineId = Long.valueOf(pipelineColumn.getColumnValue());
            Long channelId = Long.valueOf(channelColumn.getColumnValue());

            if (pipeLineId == null || channelId == null) {
                continue;
            }
            
            //第一条数据,不发送
            if (lastPipeLineId == null && lastChannelId == null) {
                lastPipeLineId = pipeLineId;
                lastChannelId = channelId;
                rowBatch.merge(data);
                continue;
            }

            //数据管道或通道有变化时,每个管道号数据作为一批发送
            if (pipeLineId != lastPipeLineId || channelId != lastChannelId) {
                // 构造唯一标识
                Identity identity = new Identity();
                identity.setChannelId(lastChannelId);
                identity.setPipelineId(lastPipeLineId);
                identity.setProcessId(etlEventData.getProcessId());
                rowBatch.setIdentity(identity);

                long nextNodeId = etlEventData.getNextNid();
                List<PipeKey> pipeKeys = rowDataPipeDelegate.put(new DbBatch(rowBatch),
                        nextNodeId);
                etlEventData.setDesc(pipeKeys);
                etlEventData.setNumber((long) rowBatch.getDatas().size());
                etlEventData.setFirstTime(startTime); // 使用原始数据的第一条
                etlEventData.setBatchId(message.getId());

                if (profiling) {
                    Long profiling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tageAggregationCollector.push(pipelineId, StageType.SELECT,
                            new AggregationItem(profilingStartTime, profilingEndTime));
                }
                arbitrateEventService.selectEvent().single(etlEventData);
                rowBatch = new RowBatch();
            }
            lastPipeLineId = pipeLineId;
            lastChannelId = channelId;
            rowBatch.merge(data);

        }
        if(rowBatch!=null && rowBatch.getDatas() != null && rowBatch.getDatas().size()>0){
         // 构造唯一标识
            Identity identity = new Identity();
            identity.setChannelId(lastChannelId);
            identity.setPipelineId(lastPipeLineId);
            identity.setProcessId(etlEventData.getProcessId());
            rowBatch.setIdentity(identity);

            long nextNodeId = etlEventData.getNextNid();
            List<PipeKey> pipeKeys = rowDataPipeDelegate.put(new DbBatch(rowBatch),
                    nextNodeId);
            etlEventData.setDesc(pipeKeys);
            etlEventData.setNumber((long) rowBatch.getDatas().size());
            etlEventData.setFirstTime(startTime); // 使用原始数据的第一条
            etlEventData.setBatchId(message.getId());

            if (profiling) {
                Long profilingEn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tageAggregationCollector.push(pipelineId, StageType.SELECT,
                        new AggregationItem(profilingStartTime, profilingEndTime));
            }
            arbitrateEventService.selectEvent().single(etlEventData);
        }

    }

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理解:


img_063967dbbe31a134ba457f8fec0c6dca.png
image.png

参考资料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2350
http://eyuxu.iteye.com/blog/1941894

相关实践学习
如何在云端创建MySQL数据库
开始实验后,系统会自动创建一台自建MySQL的 源数据库 ECS 实例和一台 目标数据库 RDS。
全面了解阿里云能为你做什么
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为万物互联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目前开服的区域包括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目前阿里云的产品涵盖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与CDN、分析与搜索、云通信、网络、管理与监控、应用服务、互联网中间件、移动服务、视频服务等。通过本课程,来了解阿里云能够为你的业务带来哪些帮助 &nbsp; &nbsp;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服务器ECS 云服务器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是一种弹性可伸缩的计算服务,助您降低 IT 成本,提升运维效率,使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ecs
相关文章
|
7月前
|
SQL Java Shell
OBCP实践 - OceanBase 执行计划
在Ocean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执行计划(Execution Plan)是数据库优化器基于SQL查询语句生成的一种逻辑表示,它详细说明了数据库如何执行SQL查询,包括选择合适的索引、连接顺序、临时数据处理方式、排序算法等一系列操作步骤,最终目的是为了最有效地获取所需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
167 0
|
canal 消息中间件 关系型数据库
系统重构数据同步利器之Canal实战篇
系统重构数据同步利器之Canal实战篇
680 1
|
5月前
|
分布式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处理
美柚与MaxCompute的数据同步架构设计与实践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旦数据同步到MaxCompute后,就可以使用MaxCompute SQL或者MapReduce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7月前
|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PG 安全体系全解,如何给客户7*24的放心
随着企业业务全面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演进,企业面临着呈指数级递增的海量存储需求和挑战,传统的商业数据库已经难以满足和响应快速变化持续增长的业务诉求。云数据库凭借着成本、性能、业务连续性以及在线业务扩展等优势成为企业更优的选择。随着企业数据逐步上云,云数据库安全变得至关重要。云数据库安全不仅可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问题,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还可以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客户信任,保障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只有通过确保云数据库的安全性,企业才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中安心地利用云服务。
|
SQL 缓存 运维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AliSQL(下)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AliSQL(下)
181 0
|
存储 SQL 运维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AliSQL(上)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AliSQL(上)
192 0
|
SQL 运维 AliSQL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读写分离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读写分离
163 0
|
运维 自然语言处理 AliSQL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Q&A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Q&A
119 0
|
SQL 运维 监控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实例管理(下)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实例管理(下)
153 0
|
存储 弹性计算 运维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实例管理(中)
企业运维训练营之数据库原理与实践— AliSQL和读写分离基本原理—实例管理(中)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