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实际上就是针对某一类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代表了最佳的实践,是开发人员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试验总结得到的。
目的是为了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理解,也更具可靠性,就像一个个模具。
总共有23种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
创建型:关注于对象的实例化
结构型:如何组合对象与类
行为型:对象之间的交互通信
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2.里氏代换原则
3.依赖倒转原则
4.接口隔离原则
5.迪米特法则
6.合成复用原则
常见的设计模式
【1.单例模式】
意图: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主要解决:一个全局使用的类频繁地创建与销毁
何时使用:控制实例数目,节省系统资源
关键代码:构造函数是私有的
优点:内存只有一个实例,减少内存的开销;避免对资源的多重占用
缺点:没有接口,不能继承
实现:
创建一个类,类有私有的构造函数和本身一个静态实例,该类提供一个静态方法,供外界获取静态实例。
【懒汉式】声明对象,在调用getinstance()方法才创建对象
【饿汉式】声明并创建对象
【2.工厂模式】
意图: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个工厂类,使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主要解决:接口选择问题
何时使用:计划在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
关键代码:创建过程在其子类执行
优点:一个调用者想创建一个对象,只要知道其名称就可以了;扩展性高;屏蔽产品的具体实现,调用者只关心产品的接口。
缺点:每次增加一个产品,就得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工厂,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实现:
创建一个接口
创建实现接口的实体类(多个)
创建一个工厂类,生成基于给定信息的实体类的对象(你给我条件,我在工厂里生成特定的类对象)
【3.代理模式】
意图: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主要解决:直接访问对象带来的问题,比如创建开销大,需要安全控制,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等
何时使用:想在访问一个类的时候做些控制
关键代码:实现与被代理类的组合
优点:职责清晰,高扩展,智能化
缺点:请求速度变慢;实现代理模式额外工作量大
实现:
创建一个接口
创建实现接口的实体类
创建代理类
使用代理类来获取实体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