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2.1.0之模型设计与基本架构

简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beliefer/article/details/80468095 提示:在阅读本文前,最好先阅读《Spark2.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beliefer/article/details/80468095

提示:在阅读本文前,最好先阅读《Spark2.1.0之初识Spark》、《Spark2.1.0之基础知识》及《Spark2.1.0之模块设计

Spark编程模型

      正如Hadoop在介绍MapReduce编程模型时选择word count的例子,并且使用图形来说明一样,笔者对于Spark编程模型也选择用图形展现。

      Spark 应用程序从编写到提交、执行、输出的整个过程如图2-5所示。

图2-5   代码执行过程

图2-5中描述了Spark编程模型的关键环节的步骤如下:

  1. 用户使用SparkContext提供的API(常用的有textFile、sequenceFile、runJob、stop等)编写Driverapplication程序。此外,SparkSession、DataFrame、SQLContext、HiveContext及StreamingContext都对SparkContext进行了封装,并提供了DataFrame、SQL、Hive及流式计算相关的API。
  2. 使用SparkContext提交的用户应用程序,首先会通过RpcEnv向集群管理器(ClusterManager)注册应用(Application)并且告知集群管理器需要的资源数量。集群管理器根据Application的需求,给Application分配Executor资源,并在Worker上启动CoarseGrainedExecutorBackend进程(CoarseGrainedExecutorBackend进程内部将创建Executor)。Executor所在的CoarseGrainedExecutorBackend进程在启动的过程中将通过RpcEnv直接向Driver注册Executor的资源信息,TaskScheduler将保存已经分配给应用的Executor资源的地址、大小等相关信息。然后,SparkContext根据各种转换API,构建RDD之间的血缘关系(lineage)和DAG,RDD构成的DAG将最终提交给DAGScheduler。DAGScheduler给提交的DAG创建Job并根据RDD的依赖性质将DAG划分为不同的Stage。DAGScheduler根据Stage内RDD的Partition数量创建多个Task并批量提交给TaskScheduler。TaskScheduler对批量的Task按照FIFO或FAIR调度算法进行调度,然后给Task分配Executor资源,最后将Task发送给Executor由Executor执行。此外,SparkContext还会在RDD转换开始之前使用BlockManager和BroadcastManager将任务的Hadoop配置进行广播。
  3. 集群管理器(ClusterManager)会根据应用的需求,给应用分配资源,即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不同Worker节点上的多个Executor来处理任务的运行。Standalone、YARN、Mesos、EC2等都可以作为Spark的集群管理器。
  4. Task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数据(例如中间结果、检查点等)进行持久化,Spark支持选择HDFS 、Amazon S3、Alluxio(原名叫Tachyon)等作为存储。

RDD计算模型

      RDD可以看做是对各种数据计算模型的统一抽象,Spark的计算过程主要是RDD的迭代计算过程,如图2-6所示。RDD的迭代计算过程非常类似于管道。分区数量取决于Partition数量的设定,每个分区的数据只会在一个Task中计算。所有分区可以在多个机器节点的Executor上并行执行。


图2-6   RDD计算模型

图2-6只是简单的从分区的角度将RDD的计算看作是管道,如果从RDD的血缘关系、Stage划分的角度来看,由RDD构成的DAG经过DAGScheduler调度后,将变成图2-7所示的样子。


图2-7   DAGScheduler对由RDD构成的DAG进行调度

图2-7中共展示了A、B、C、D、E、F、G一共七个RDD。每个RDD中的小方块代表一个分区,将会有一个Task处理此分区的数据。RDD A经过groupByKey转换后得到RDD B。RDD C经过map转换后得到RDD D。RDD D和RDD E经过union转换后得到RDD F。RDD B和RDD F经过join转换后得到RDD G。从图中可以看到map和union生成的RDD与其上游RDD之间的依赖是NarrowDependency,而groupByKey和join生成的RDD与其上游的RDD之间的依赖是ShuffleDependency。由于DAGScheduler按照ShuffleDependency作为Stage的划分的依据,因此A被划入了ShuffleMapStage 1CDEF被划入了ShuffleMapStage 2BG被划入了ResultStage 3

 

Spark基本架构

    从集群部署的角度来看,Spark集群由以下部分组成:

  • Cluster Manager:Spark的集群管理器,主要负责资源的分配与管理。Cluster ManagerYarn部署模式下为ResourceManager;在Mesos部署模式下为Mesos master;在Standalone部署模式下为MasterResourceManager分配的资源属于一级分配,它将各个Worker上的内存、CPU等资源分配给应用程序,但是并不负责对Executor的资源分配。Standalone部署模式下为Master会直接给应用程序分配内存、CPU以及Executor等资源。目前,Standalone、YARN、Mesos、EC2等都可以作为Spark的集群管理器。
  • WorkerSpark的工作节点。在Yarn部署模式下实际由NodeManager替代。Worker节点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创建Executor,将资源和任务进一步分配给Executor,同步资源信息给Cluster Manager。Standalone部署模式下,MasterWorker上的内存、CPU以及Executor等资源分配给应用程序后,将命令Worker启动CoarseGrainedExecutorBackend进程(此进程会创建Executor实例)。
  • Executor:执行计算任务的一线组件。主要负责任务的执行以及与Worker、Driver的信息同步。
  • Driver App:客户端驱动程序,也可以理解为客户端应用程序,用于将任务程序转换为RDD和DAG,并与Cluster Manager进行通信与调度。Driver可以运行在客户端,也可以由客户端提交给Cluster Manager并由ClusterManager安排Worker运行。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关系如图2-8所示。

2-8   Spark基本架构图

每项技术的诞生都会由某种社会需求所驱动,Spark正是在实时计算的大量需求下诞生的。Spark借助其优秀的处理能力,可用性高,丰富的数据源支持等特点,在当前大数据领域变得火热,参与的开发者也越来越多。Spark经过几年的迭代发展,如今已经提供了丰富的功能。笔者相信,Spark在未来必将产生更耀眼的火花。

关于《Spark内核设计的艺术 架构设计与实现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基于Spark2.1.0版本的《 Spark内核设计的艺术 架构设计与实现》一书现已出版发行,图书如图:


纸质版售卖链接如下: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大模型最强架构TTT问世!斯坦福UCSD等5年磨一剑, 一夜推翻Transformer
【7月更文挑战第21天】历经五年研发,斯坦福、UCSD等顶尖学府联合推出TTT架构,革新NLP领域。此架构以线性复杂度处理长序列,增强表达力及泛化能力,自监督学习下,测试阶段动态调整隐藏状态,显著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实验显示,TTT在语言模型与长序列任务中超越Transformer,论文详述于此:[https://arxiv.org/abs/2407.04620](https://arxiv.org/abs/2407.04620)。尽管如此,TTT仍需克服内存与计算效率挑战。
121 2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测试技术 数据处理
KAN专家混合模型在高性能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RMoK模型架构探析与Python代码实验
Kolmogorov-Arnold网络(KAN)作为一种多层感知器(MLP)的替代方案,为深度学习领域带来新可能。尽管初期测试显示KAN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表现不佳,近期提出的可逆KAN混合模型(RMoK)显著提升了其性能。RMoK结合了Wav-KAN、JacobiKAN和TaylorKAN等多种专家层,通过门控网络动态选择最适合的专家层,从而灵活应对各种时间序列模式。实验结果显示,RMoK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长期预测任务中。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RMoK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潜力及其与其他先进技术的结合。
33 4
|
20天前
|
分布式计算 负载均衡 监控
p2p网络架构模型
P2P(Peer-to-Peer)模式是一种网络架构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每个节点(peer)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消费者。这意味着每个参与的节点都可以直接与其他节点通信,并且可以相互提供资源和服务,例如文件共享、流媒体传输等。
23 6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处理
|
1月前
|
存储 数据库 开发者
Django Web架构:全面掌握Django模型字段(下)
Django Web架构:全面掌握Django模型字段(下)
49 2
|
21天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性能优化
OSI 模型详解:网络通信的七层架构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
107 0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神经网络架构殊途同归?ICML 2024论文:模型不同,但学习内容相同
【8月更文挑战第3天】《神经语言模型的缩放定律》由OpenAI研究人员完成并在ICML 2024发表。研究揭示了模型性能与大小、数据集及计算资源间的幂律关系,表明增大任一资源均可预测地提升性能。此外,论文指出模型宽度与深度对性能影响较小,较大模型在更多数据上训练能更好泛化,且能高效利用计算资源。研究提供了训练策略建议,对于神经语言模型优化意义重大,但也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探索。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001.08361]。
30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彻底改变语言模型:全新架构TTT超越Transformer,ML模型代替RNN隐藏状态
【7月更文挑战第25天】近年来,NLP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也面临挑战,如长上下文建模与计算效率的平衡。为此,研究人员提出Test-Time Training (TTT) 模型架构。TTT由多机构合作开发,旨在解决长上下文建模难题及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将隐藏状态视为可学习更新的模型,TTT能随输入增长提升表示能力;采用自监督学习更新规则确保线性计算复杂度的同时保持高性能。实验显示TTT在多种NLP任务中表现优秀,尤其在长上下文处理方面超越Transformer。尽管如此,TTT仍面临训练资源需求高及自监督学习鲁棒性等挑战。[论文](https://arxiv.org/abs/2407.04620)
92 5
|
2月前
|
缓存 并行计算 Java
软件架构一致性问题之多轮对话场景中出现模型的First Token Time(FTT)变长如何解决
软件架构一致性问题之多轮对话场景中出现模型的First Token Time(FTT)变长如何解决
33 2
|
1月前
|
存储 数据处理 数据库
Django Web架构:全面掌握Django模型字段(上)
Django Web架构:全面掌握Django模型字段(上)
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