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看点 | 给力!“墨子号”卫星又一重大突破,中国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简介:

导读

昨天,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再次被刷屏。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于10日向外界抛出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这意味着,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已提前完成预先设定的三大科学目标。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 墨子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利用 " 墨子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两项成果于 8 月 10 日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继先前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之后,我国科学家利用 " 墨子号 " 量子卫星实现的空间量子物理研究另外两项重大突破。



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潘建伟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通常认为,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保密通信)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 通俗来讲,量子密钥分发,就好比一个人想要传递秘密给另外一个人,需要把存放秘密的箱子和一把钥匙传给接收方。接收方只有用这把钥匙打开箱子,才能取到秘密。没有这把钥匙,别人无法打开箱子,而且一旦这把钥匙被别人动过,传送者会立刻发现,原有的钥匙作废,再给一把新的钥匙,直到确保接收方本人拿到。" 潘建伟说。

那么,为什么钥匙被别人一碰,就能立刻被知晓呢?


因为,科学家利用量子有多个叠加态的原理,用量子作为密钥。这样一来,一旦有人试图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就会改变量子状态,科学家便能立刻从改变中发现有人动了钥匙。所以,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就能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是实现分布式量子信息处理网络的基本单元。



外太空光信号损耗非常小,因此通过卫星的辅助可以大大扩展量子通信距离


量子通信通常采用单光子作为物理载体,最为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光纤或者近地面自由空间信道传输。但是,这两种信道的损耗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指数增加。由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通信的信号不能像经典通信那样被放大,这使得之前量子通信的世界纪录为百公里量级。根据数据测算,通过 1200 公里的光纤,即使有每秒百亿发射率的单光子源和完美的探测器,也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建立一个比特的密钥。因此,如何实现安全、长距离、可实用化的量子通信是该领域的最大挑战和国际学术界几十年来奋斗的共同目标。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卫星系统总指挥王建宇说:" 利用外太空几乎真空因而光信号损耗非常小的特点,通过卫星的辅助可以大大扩展量子通信距离。同时,由于卫星具有方便覆盖整个地球的独特优势,是在全球尺度上实现超远距离实用化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最有希望的途径。"



从本世纪初以来,该方向已成为国际学术界激烈角逐的焦点。中科大研究团队为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开展了一系列先驱性的实验研究,最终成功研制了 " 墨子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 " 卫星于 2016 年 8 月 16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 4 个月的在轨测试,2017 年 1 月 18 日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


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此次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是 " 墨子号 " 量子卫星的科学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卫星系统副总师彭承志说:" 量子密钥分发实验采用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地面接收的方式。‘墨子号’量子卫星过境时,与河北兴隆地面光学站建立光链路,通信距离从 645 公里到 1200 公里。在 1200 公里通信距离上,星地量子密钥的传输效率比同等距离地面光纤信道高 20 个数量级(万亿亿倍)。卫星上量子诱骗态光源平均每秒发送 4000 万个信号光子,一次过轨对接实验可生成 30 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平均成码率可达 1 千 1 百比特每秒。"


潘建伟表示,这一重要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以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将卫星作为可信中继,可以实现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密钥共享,将量子密钥分发范围扩展到覆盖全球。此外,将量子通信地面站与城际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如合肥量子通信网、济南量子通信网、京沪干线)互联,可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保密通信网络。"



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是 " 墨子号 " 量子卫星的另一个科学目标之一。


"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采用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天上接收的方式,‘墨子号’量子卫星过境时,与海拔 5100 米的西藏阿里地面站建立光链路。地面光源每秒产生 8000 个量子隐形传态事例,地面向卫星发射纠缠光子,实验通信距离从 500 公里到 1400 公里,所有 6 个待传送态均以大于 99.7% 的置信度超越经典极限。" 彭承志说:" 假设在同样长度的光纤中重复这一工作,需要 3800 亿年(宇宙年龄的 20 倍)才能观测到 1 个事例。这一重要成果为未来开展空间尺度量子通信网络研究,以及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等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03-23
本文作者:彭承志
本文来源:九州量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镁客早报」人类首次在太空3D打印生物器官;中国学者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SpaceX公司Dragon飞船油漆可能是造成国际空间站污染的罪魁祸首;谷歌公布将在加州山景城进行大规模开发。
620 0
马斯克疯狂理念在中国落地?国产高速飞行列车即将登场
吉利集团与航空科工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发告诉飞行列车。
520 0
|
智能硬件
瞄准“银发经济”的智能家居为何叫好不叫座?丨科技云·视角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针对老年人的智能产品,如:老人手机、智能手环、智能腕表等不断涌现。尽管老年人数量巨大,但对现在的智能家居硬件接受度却很低。 如今,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不少国家都要面对的难题。
1806 0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机器人
家用机器人风口来临,但巨头围猎背后的前景不容乐观
2018年,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行业进入了硬件产品的爆发期,其中机器人产品作为物联网生态系统中可以将终端、网络和云随时联系起来的一环,成为了当下新技术里最受用户认可的硬件之一。
2154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开通oss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