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栈数据结构的二叉树非递归遍历

简介:   【前言】树的遍历,根据访问自身和其子节点之间的顺序关系,分为前序,后序遍历。对于二叉树,每个节点至多有两个子节点(特别的称为左,右子节点),又有中序遍历。由于树自身具有的递归性,这些遍历函数使用递归函数很容易实现,代码也非常简洁。

  【前言】树的遍历,根据访问自身和其子节点之间的顺序关系,分为前序,后序遍历。对于二叉树,每个节点至多有两个子节点(特别的称为左,右子节点),又有中序遍历。由于树自身具有的递归性,这些遍历函数使用递归函数很容易实现,代码也非常简洁。借助于数据结构中的栈,可以把树遍历的递归函数改写为非递归函数。

 

  在这里我思考的问题是,很显然,循环可以改写为递归函数。递归函数是否借助栈这种数据结构改写为循环呢。因为函数调用中,call procedure stack 中存储了流程的 context,调用和返回相当于根据调用栈中的 context 进行跳转。而采用 stack 数据结构时,主要还是一个顺序循环结构,主要通过 continue 实现流程控制。

 

  首先,给出遍历二叉树的序的定义:

 

  (1)前序遍历:当前节点,左子节点,右子节点;

  (2)中序遍历:左子节点,当前节点,右子节点;

  (3)后序遍历:左子节点,右子节点,当前节点。

 

  对二叉查找树 BST 来说,中序遍历的输出,是排序结果。所以这里我以一个 BST 的中序遍历为主要例子说明问题。一个简单的 BST 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美观精确,下图由我临时编写的一个 VC 窗口程序绘制为样本进行加工得到的):

 

  

 

  其中序遍历的输出为:1,2,3,4,5,6,7,8,9;

 

  首先给出中序遍历的递归函数,代码如下:

 

 1 typedef struct tagNODE
 2 {
 3     int nVal;
 4     int bVisited; //是否被访问过
 5     struct tagNODE *pLeft;
 6     struct tagNODE *pRight;
 7 } NODE, *LPNODE;
 8 
 9 //中序遍历二叉树(递归版本)
10 void Travel_Recursive(LPNODE pNode)
11 {
12     if(pNode != NULL)
13     {
14         Travel_Recursive(pNode->pLeft);
15         _tprintf(_T("%ld, "), pNode->nVal);
16         Travel_Recursive(pNode->pRight);
17     }
18 }

 

  很明显,对应于前面给出的定义,只需要调整上述代码中行号为 14,15,16 的顺序,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遍历序。

 

  现在,引入栈数据结构,它是一个元素为节点指针的数组,将上面的递归函数改写为非递归函数。中序遍历的基本方法是:

 

  (1)将根节点 push 入栈;

  (2)当栈不为空时,重复(3)到(5)的操作:

  (3)偷窥栈顶部节点,如果节点的左子节点不为 NULL,且没有被访问,则将其左子节点 push 入栈,并跳到(3)。

  (4)当被偷窥的节点没有左子树,pop 该节点出栈,并访问它(同时标记该节点为已访问状态)。

  (5)当该节点的右子节点不为空,将其右子节点 push 入栈,并跳到(3)。

 

  根据以上方法,给出非递归函数的中序遍历版本代码如下:

 

 1 typedef struct tagNODE
 2 {
 3     int nVal;
 4     int bVisited; //是否被访问过
 5     struct tagNODE *pLeft;
 6     struct tagNODE *pRight;
 7 } NODE, *LPNODE;
 8 
 9 //辅助数据结构
10 LPNODE g_Stack[256];
11 int g_nTop;
12 
13 //遍历二叉树,借助于stack数据结构的非递归版本
14 void TravelTree()
15 {
16     //while the stack is not empty
17     while(g_nTop >= 0)
18     {
19         //peek the top node in stack;
20         LPNODE pNode = g_Stack[g_nTop];
21 
22         //push left child;
23         if(pNode->pLeft != NULL && !pNode->pLeft->bVisited)
24         {
25             ++g_nTop;
26             g_Stack[g_nTop] = pNode->pLeft;
27             continue;
28         }
29 
30         //pop and visit it;
31         _tprintf(_T("%ld, "), pNode->nVal);
32         pNode->bVisited = 1;
33         --g_nTop; 
34 
35         //push right child;
36         if(pNode->pRight != NULL && !pNode->pRight->bVisited)
37         {
38             ++g_nTop;
39             g_Stack[g_nTop] = pNode->pRight;
40             continue;
41         }       
42     }
43 }

 

  以前面的 BST 为例,在非递归函数中,栈状态的动态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图主要由 Excel 和 Photoshop 制作):

  

  在上面的代码的 while 循环体内,可以分为三个小的代码块:

 

  (1)pop 栈顶的节点,并访问此节点 (line 30 ~ 33);

  (2)push 左子节点 (line 22 ~ 28);

  (3)push 右子节点 (line 35 ~ 41);

 

  只要调整 while 循环体中的这三个代码块的顺序,就可以分别实现三种遍历序。例如,前序:(1)(2)(3);后序:(2)(3)(1)。

  从上面的代码中,有两点需要说明:

 

  (1)最后一个代码块中的 continue 可以不需要写,但为了可以调整代码块的顺序,两个 continue 都是需要的。

  (2)因为前序遍历的逻辑的简洁性,不借助于 bVisited 标记,也可以完成遍历,但为了通用,还是需要这个节点标记。

 

  最后,补充上其他并不重要的方法,创建树,释放树,main 函数的代码如下(把已有所有代码拼在一起即构成完整的 Demo 程序):

 

//左右 Child 定义
#define LCHILD        0
#define RCHILD        1

typedef struct tagNODE
{
    int nVal;
    int bVisited; //是否被访问过
    struct tagNODE *pLeft;
    struct tagNODE *pRight;
} NODE, *LPNODE;

LPNODE g_Stack[256];
int g_nTop;

LPNODE InsertNode(LPNODE pParent, int nWhichChild, int val)
{
    LPNODE pNode = (LPNODE)malloc(sizeof(NODE));
    memset(pNode, 0, sizeof(NODE));
    pNode->nVal = val;

    if(pParent != NULL)
    {
        if(nWhichChild == LCHILD)
            pParent->pLeft = pNode;
        else
            pParent->pRight = pNode;
    }
    return pNode;
}

//递归释放二叉树的内存
void FreeTree(LPNODE pRoot)
{
    if(pRoot != NULL)
    {
        FreeTree(pRoot->pLeft);
        FreeTree(pRoot->pRight);
        //_tprintf(_T("freeing Node (%ld) ...\n"), pRoot->nVal);
        free(pRoot);
    }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索引为 0 的元素不使用。
    LPNODE pNodes[10] = { 0 };

    pNodes[1] = InsertNode(pNodes[0], LCHILD, 7);
    pNodes[2] = InsertNode(pNodes[1], LCHILD, 4);
    pNodes[3] = InsertNode(pNodes[1], RCHILD, 9);
    pNodes[4] = InsertNode(pNodes[2], LCHILD, 2);
    pNodes[5] = InsertNode(pNodes[2], RCHILD, 6);
    pNodes[6] = InsertNode(pNodes[3], LCHILD, 8);
    pNodes[7] = InsertNode(pNodes[4], LCHILD, 1);
    pNodes[8] = InsertNode(pNodes[4], RCHILD, 3);
    pNodes[9] = InsertNode(pNodes[5], LCHILD, 5);

    //push 根节点
    g_nTop = 0;
    g_Stack[g_nTop] = pNodes[1];

    TravelTree();
    _tprintf(_T("\n"));

    Travel_Recursive(pNodes[1]);
    _tprintf(_T("\n"));

    FreeTree(pNodes[1]);
    return 0;
}
View Code

 

  可以看到,释放树(FreeTree)这个函数,就是按照后序遍历的顺序进行释放的。

 

  【补充】和本文相关的我写的其他博客文章:

 

  (1)采用路径模型实现遍历二叉树的方法。2013-5-18;

  (2)[非原创]树和图的遍历。2008-8-10;

 

  【后记】

  献给曾经向我请教“采用非递归方法遍历树”的 小玉(littlehead)学妹。

目录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结构】二叉树全攻略,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本文介绍了树形结构及其重要类型——二叉树。树由若干节点组成,具有层次关系。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分为左子树和右子树。文中详细描述了二叉树的不同类型,如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及搜索二叉树,并阐述了二叉树的基本性质与存储方式。此外,还介绍了二叉树的实现方法,包括节点定义、遍历方式(前序、中序、后序、层序遍历),并提供了多个示例代码,帮助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38 13
【数据结构】二叉树全攻略,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
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栈的括号匹配(实战)与栈的表达式求值&&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本文首先介绍了栈的应用之一——括号匹配,利用栈的特性实现左右括号的匹配检测。接着详细描述了南京理工大学的一道编程题,要求判断输入字符串中的括号是否正确匹配,并给出了完整的代码示例。此外,还探讨了栈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包括中缀、后缀和前缀表达式的转换与计算方法。最后,文章介绍了矩阵的压缩存储技术,涵盖对称矩阵、三角矩阵及稀疏矩阵的不同压缩存储策略,提高存储效率。
|
11天前
|
存储 算法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二叉树的遍历_线索二叉树_树的存储结构_树与森林详解
本文从二叉树遍历入手,详细介绍了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方法,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二叉树及线索二叉树的概念。接着,文章讲解了树和森林的存储结构,特别是如何将树与森林转换为二叉树形式,以便利用二叉树的遍历方法。最后,讨论了树和森林的遍历算法,包括先根、后根和层次遍历。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二叉树及其相关概念。
|
11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树与二叉树的基本类型与存储结构详解
本文介绍了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树是由节点组成的层次结构,其中节点的度为其分支数量,树的度为树中最大节点度数。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其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具有多种性质,如叶子节点数与度为2的节点数之间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二叉树的不同形态,包括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并探讨了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
|
11天前
|
存储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栈与队列的详解附完整代码
栈是一种仅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常用于解决括号匹配、函数调用等问题。栈分为顺序栈和链栈,顺序栈使用数组存储,链栈基于单链表实现。栈的主要操作包括初始化、销毁、入栈、出栈等。栈的应用广泛,如表达式求值、递归等场景。栈的顺序存储结构由数组和栈顶指针构成,链栈则基于单链表的头插法实现。
|
11天前
|
存储 C语言
数据结构基础详解(C语言): 树与二叉树的应用_哈夫曼树与哈夫曼曼编码_并查集_二叉排序树_平衡二叉树
本文详细介绍了树与二叉树的应用,涵盖哈夫曼树与哈夫曼编码、并查集以及二叉排序树等内容。首先讲解了哈夫曼树的构造方法及其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接着介绍了并查集的基本概念、存储结构及优化方法;随后探讨了二叉排序树的定义、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最后阐述了平衡二叉树的概念及其在保证树平衡状态下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树与二叉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和优化策略。
|
13天前
|
Java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的深度探索,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本文介绍了栈和队列这两种数据结构。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元素只能从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栈的基本操作包括压栈、出栈、获取栈顶元素、判断是否为空及获取栈的大小。栈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实现,并可用于将递归转化为循环。队列则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元素只能从队尾插入,从队首移除。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入队、出队、获取队首元素、判断是否为空及获取队列大小。队列可通过双向链表或数组实现。此外,双端队列(Deque)支持两端插入和删除元素,提供了更丰富的操作。
14 0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的深度探索,从实现到应用详解
|
17天前
|
Linux C++ Windows
栈对象返回的问题 RVO / NRVO
具名返回值优化((Name)Return Value Optimization,(N)RVO)是一种优化机制,在函数返回对象时,通过减少临时对象的构造、复制构造及析构调用次数来降低开销。在C++中,通过直接在返回位置构造对象并利用隐藏参数传递地址,可避免不必要的复制操作。然而,Windows和Linux上的RVO与NRVO实现有所不同,且接收栈对象的方式也会影响优化效果。
|
1月前
栈的几个经典应用,真的绝了
文章总结了栈的几个经典应用场景,包括使用两个栈来实现队列的功能以及利用栈进行对称匹配,并通过LeetCode上的题目示例展示了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栈的几个经典应用,真的绝了
|
1月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安全
DKDP用户态协议栈-kni
DKDP用户态协议栈-k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