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定Android VSync机制来龙去脉

简介: 一文搞定Android VSync机制来龙去脉

1. VSync的起源

显示屏上一帧画面的显示过程,是像素自上而下逐行扫描的过程,如果在上一帧的扫描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屏幕又开始扫描下一帧的像素,那么就会出现如下图中撕裂(tearing)的情况。

这个问题最初是在PC上被重视和解决的,GPU厂商开发出了一种防止屏幕被撕裂的技术方案,全称Vertical Synchronization(中文名垂直同步,简称VSync)。基本思路就是在屏幕刷新之前向外提供一个信号,主机端根据此信号选择合适的策略完成画面的刷新,避免数据刷新和屏幕扫描不匹配(撕裂)的情况发生。所以VSync信号也叫做TE信号或VBlank信号。

下图展示了开启与关闭Vsync的状态下,屏幕画面的不同显示情况。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传统的显示架构,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负责渲染,包含CPU,GPU及一些系统模块;
  • 第二部分叫做帧缓冲,实质上是一块内存块,渲染完的数据会被保存在这块内存中;
  • 第三部分是屏幕,用来绘制帧缓冲上的数据。

一般来说帧缓冲会有两块,一块叫做backbuffer,用来写入渲染数据,一块叫做frontbuffer,用来把渲染数据送给屏幕。

这两块buffer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当backbuffer被写入完数据等待显示时,它就变成了frontbuffer而当frontbuffer的数据被显示完毕之后,它就变成了backbuffer。

  • VSync off:

  • VSync on:

具体来说,硬件视角中的VSync其实就是一个电平信号,Panel上有一个单独的引脚,主机端需要有一个单独的GPIO与之相连,获取其信号变化;软件视角中的VSync其实就是一个GPIO的中断,一般是上升沿的中断,软件根据此中断完成相应的显示逻辑。

2. Andriod中的Vsync

2.1 背景

Android的显示系统一直使用双缓冲和VSync来防止屏幕画面发生撕裂现象,这也是其他系统的常规操作。Android的不同之处是将VSync运用到绘制系统中,作为黄油计划(Project Butter)的一部分,用以提升系统的流畅度。

黄油计划从android4.1引入,主要有三部分:VSync、Choreographer和Triple Buffer

VSync:

Android中VSync的作用是统一系统绘制与显示节奏(Apps和SurfaceFlinger),大家各司其职,确保在VSync来的时候干活,这样系统理论上就丝滑了。

如下图,在没有VSync的情况下,系统渲染的节奏与屏幕刷新的节奏不一致,如果某一帧系统渲染的比较晚,那么就会出现屏幕两次刷新都显示同一份内容的情况,也就是Jank(掉帧)。

有了VSync的话,系统会在VSync到来时进行绘制,与屏幕的刷新节奏保持一致,这样就大大降低了jank的概率。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让Apps根据VSync的节奏来进行绘制呢?App依赖系统的绘制系统,所以必须让绘制系统听命令才行,这就是Choreographer出现的原因。

Choreographer:

Choreographer(编舞者)的作用在源码的注释中已经写得很明白,是用来接收定时脉冲信号来控制绘制的模块。也就是说,有了Choreographer,apps就能够根据Vsync信号来进行周期性的绘制工作。

以上两者配合就基本上完成了Android中VSync的改造,但是还有一个造成Jank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双buffer机制带来的jank风险。

Triple Buffer:

如下图,理想情况下的双buffer是没有问题的,这个理想状态是指绘制工作(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一帧CPU和GPU执行的总耗时)在一个VSync周期内完成,这样的情况下,不会发生jank。

遗憾的是,事情的发展不会总是按我们的预期来进行的,如果绘制时长超过了一个VSync周期,那么就必然会发生jank。如下图所示,有两帧的绘制超过了一个VSync周期,那么就会发生两次Jank。

三Buffer机制实际上就是在上述backbuffer和frontbuffer的基础上,再添加一块buffer进行轮转。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假设有两帧的绘制就是大于一个VSync周期,那么只会造成一次Jank。

相当于多了个buffer,不用非得去等待一个才有的用,增加了流转性

三buffer机制虽然能降低jank的概率,但是也会带来Touch响应慢和内存消耗高的负面影响,只不过相对于它带来的效果,这些负面影响被忽略了。

本文重点讲VSync,下面就看下安卓系统中VSync是具体怎么产生和使用的。

2.2 VSync的虚拟化

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VSync其实起源于显示屏,但是想想如果每个App和SurfaceFlinger都去从硬件驱动中直接监听VSync,那未免有点太复杂了,而且耦合性太高,不行。那怎么办呢?

因此,最好是有一个模块去专门跟驱动沟通,再由它将VSync信号广播给大家,就像一个hub一样。但是VSync频率这么高,每次从kernel到userspace的消耗也不少,而且VSync是周期性的,很容易猜,所以没必要一直从kernel监听,但是系统是一直需要VSync来控制绘制合成的,所以有必要搞一个虚拟的VSync来模拟硬件VSync了。大概架构如下图:

更多可以参考:https://mp.weixin.qq.com/s/gAcBEqjYAwSVwFSg2vuN8Q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前端开发 编译器 Android开发
构建高效Android应用:探究Kotlin协程的异步处理机制
【4月更文挑战第2天】在现代移动应用开发中,提供流畅且响应迅速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随着Android平台的发展,Kotlin语言凭借其简洁性和功能性编程的特点成为了主流选择之一。特别地,Kotlin协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轻量级线程管理机制,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异步处理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本文将深入探讨Kotlin协程在Android中的应用,分析其原理、实现以及如何通过协程优化应用性能。
|
6月前
|
存储 Java Android开发
Android系统升级的机制概要
Android系统升级的机制概要
117 0
|
27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37 2
|
11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
14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38 1
|
15天前
|
存储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探索安卓与iOS的隐私保护机制####
【10月更文挑战第15天】 本文深入剖析了安卓和iOS两大操作系统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策略与技术实现,旨在揭示两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文章将逐一探讨各自的隐私控制功能、加密措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
32 1
|
18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43 2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Android开发
Android RecyclerView 缓存机制深度解析与面试题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AntDream”,详细解析了 `RecyclerView` 的缓存机制,包括多级缓存的原理与流程,并提供了常见面试题及答案。通过本文,你将深入了解 `RecyclerView` 的高性能秘诀,提升列表和网格的开发技能。
64 8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Android 消息处理机制估计都被写烂了,但是依然还是要写一下,因为Android应用程序是通过消息来驱动的,Android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一个以消息驱动的系统,UI、事件、生命周期都和消息处理机制息息相关,并且消息处理机制在整个Android知识体系中也是尤其重要,在太多的源码分析的文章讲得比较繁琐,很多人对整个消息处理机制依然是懵懵懂懂,这篇文章通过一些问答的模式结合Android主线程(UI线程)的工作原理来讲解,源码注释很全,还有结合流程图,如果你对Android 消息处理机制还不是很理解,我相信只要你静下心来耐心的看,肯定会有不少的收获的。
185 3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
5月前
|
安全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探索iOS与Android的隐私保护机制
【6月更文挑战第5天】在数字时代,隐私保护已成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iOS和Android作为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隐私保护技术。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平台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策略、技术和挑战。
12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