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快速演进,也引发了人们对大模型安全治理的担忧。为了规范和保障大模型的安全使用,全球各国纷纷采取行动,通过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细致的管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大模型安全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2021年11月,该组织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旨在为全球制定人工智能伦理标准提供参考。该建议书强调以国际法为基础,倡导全球方法,注重人的尊严、人权、性别平等等准则。这一举措为国际社会在大模型治理上形成一致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
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也在大模型安全治理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在2023年3月,他们发布了《促进隐私保护数据共享和分析的国家战略》。该国家战略的目标是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同时确保数据能够被公平有效地使用。这一政策旨在在数据应用和分析中找到平衡,既保护隐私,又促进科技创新。
欧洲议会也不甘示弱,于2023年6月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草案。该法案旨在建立人工智能的统一监管和法律框架,为欧洲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这一法案的通过为欧洲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上划定了清晰的方向,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稳定的法律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对大模型安全治理高度重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大模型治理的原则,包括系统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可靠性、可控性等。国内相关机构也积极制定大模型发展的安全规范,强调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鲁棒性及抗干扰性。此外,中国在科技伦理治理方面也进行了政策制定,构建了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
为了规范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治理,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于2023年3月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标准化指南》。该指南明确了概念范畴、内涵外延、分类分级分析等内容,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指导,促使其健康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机构于2023年7月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法规强调了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提倡分类分级监管,尊重法律和伦理道德。这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方案,确保其在规范框架内运行。
这些文件和法案为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为其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还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