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使用VGG16模型进行预测猫狗二分类

简介: 深度学习已经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图像分类任务中。VGG16是深度学习中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之一,由牛津大学的Karen Simonyan和Andrew Zisserman在2014年提出。VGG16网络以其深度和简洁性而闻名,是图像分类中的重要里程碑。

1. VGG16


1.1 VGG16 介绍


深度学习已经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图像分类任务中。VGG16是深度学习中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之一,由牛津大学的Karen Simonyan和Andrew Zisserman在2014年提出。VGG16网络以其深度和简洁性而闻名,是图像分类中的重要里程碑。


VGG16是Visual Geometry Group的缩写,它的名字来源于提出该网络的实验室。VGG16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增加网络深度来提高图像分类的性能,并展示了深度对于图像分类任务的重要性。VGG16的主要特点是将多个小尺寸的卷积核堆叠在一起,从而形成更深的网络。


1.1.1 VGG16 网络的整体结构

VGG16网络由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组成。它的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所有的卷积层都采用小尺寸的卷积核(通常为3x3),步幅为1,填充为1。每个卷积层后面都会跟着一个ReLU激活函数来引入非线性。


VGG16网络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输入层:接受图像输入,通常为224x224大小的彩色图像(RGB)。


卷积层:VGG16包含13个卷积层,其中包括五个卷积块。


全连接层:在卷积层后面是3个全连接层,用于最终的分类。


VGG16网络结构如下图:



1、一张原始图片被resize到(224,224,3)。

2、conv1两次[3,3]卷积网络,输出的特征层为64,输出为(224,224,64),再2X2最大池化,输出net为(112,112,64)。

3、conv2两次[3,3]卷积网络,输出的特征层为128,输出net为(112,112,128),再2X2最大池化,输出net为(56,56,128)。

4、conv3三次[3,3]卷积网络,输出的特征层为256,输出net为(56,56,256),再2X2最大池化,输出net为(28,28,256)。

5、conv4三次[3,3]卷积网络,输出的特征层为512,输出net为(28,28,512),再2X2最大池化,输出net为(14,14,512)。

6、conv5三次[3,3]卷积网络,输出的特征层为512,输出net为(14,14,512),再2X2最大池化,输出net为(7,7,512)。

7、利用卷积的方式模拟全连接层,效果等同,输出net为(1,1,4096)。共进行两次。

8、利用卷积的方式模拟全连接层,效果等同,输出net为(1,1,1000)。

最后输出的就是每个类的预测。


1.2 Pytorch使用VGG16进行猫狗二分类实战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使用PyTorch来实现VGG16网络,用于猫狗预测的二分类任务。我们将对VGG16的网络结构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我们的任务。


1.2.1 数据集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用于猫狗二分类的数据集。数据集可以从Kaggle上下载,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猫和狗的图片。在下载数据集后,我们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文件夹命名为train,其中建立两个文件夹分别为cat和dog,每个文件夹里存放相应类别的图片。测试集命名为test,同理。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 定义数据转换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224, 224)),
    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0.5, 0.5, 0.5), (0.5, 0.5, 0.5))
])
# 加载数据集
train_dataset = ImageFolder("train", transform=transform)
test_dataset = ImageFolder("test",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_loader = 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test_loader = DataLoader(test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1.2.2 构建VGG网络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VGG16(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VGG16, self).__init__()
        self.features = nn.Sequential(
            # Block 1
            nn.Conv2d(3, 64,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64, 64,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Block 2
            nn.Conv2d(64, 128,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128, 128,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Block 3
            nn.Conv2d(128, 256,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256, 256,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256, 256,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Block 4
            nn.Conv2d(256, 51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Block 5
            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512, 512, kernel_size=3,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nn.MaxPool2d(kernel_size=2, stride=2),
        )
        self.classifier = nn.Sequential(
            nn.Linear(512 * 7 * 7, 4096),
            nn.ReLU(inplace=True),
            nn.Dropout(),
            nn.Linear(4096, 4096),
            nn.ReLU(inplace=True),
            nn.Dropout(),
            nn.Linear(4096, 2)  # 输出层,二分类任务
        )
    def forward(self, x):
        x = self.features(x)
        x = torch.flatten(x, 1)  # 展开特征图
        x = self.classifier(x)
        return x
        # 初始化VGG16模型
vgg16 = VGG16()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VGG16类,其中self.features部分包含了5个卷积块,self.classifier部分包含了3个全连接层。


1.2.3 训练和评估模型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 定义超参数
batch_size = 32
learning_rate = 0.001
num_epochs = 10
model = VGG16()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to(device)
# 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learning_rate, momentum=0.9)
# 训练模型
total_step = len(train_loader)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for i, (images, labels)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images = images.to(device)
        labels = labels.to(device)
        # 前向传播
        outputs = model(image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 反向传播和优化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if (i + 1) % 100 == 0:
            print(f"Epoch [{epoch+1}/{num_epochs}], Step [{i+1}/{total_step}], Loss: {loss.item()}")
torch.save(model,'model/vgg16.pth')
# 测试模型
model.eval()
with torch.no_grad():
    correct = 0
    total = 0
    for images, labels in test_loader:
        images = images.to(device)
        labels = labels.to(device)
        outputs = model(images)
        print(outputs)
        _, predicted = torch.max(outputs.data, 1)
        total += labels.size(0)
        correct += (predicted == labels).sum().item()
    print(f"Accuracy on test images: {(correct / total) * 100}%")


在训练模型时,我们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Loss)作为分类任务的损失函数,并采用随机梯度下降(SGD)作为优化器。同时,我们将模型移动到GPU(如果可用)来加速训练过程。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算法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Pytorch学习笔记(九):Pytorch模型的FLOPs、模型参数量等信息输出(torchstat、thop、ptflops、torchsummary)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torchstat、thop、ptflops和torchsummary等工具来计算Pytorch模型的FLOPs、模型参数量等信息。
257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利用 PyTorch Lightning 搭建一个文本分类模型
利用 PyTorch Lightning 搭建一个文本分类模型
61 8
利用 PyTorch Lightning 搭建一个文本分类模型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建模
三种Transformer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介绍及Pytorch实现:从自注意力到因果自注意力
本文深入探讨了Transformer模型中的三种关键注意力机制:自注意力、交叉注意力和因果自注意力,这些机制是GPT-4、Llama等大型语言模型的核心。文章不仅讲解了理论概念,还通过Python和PyTorch从零开始实现这些机制,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自注意力机制通过整合上下文信息增强了输入嵌入,多头注意力则通过多个并行的注意力头捕捉不同类型的依赖关系。交叉注意力则允许模型在两个不同输入序列间传递信息,适用于机器翻译和图像描述等任务。因果自注意力确保模型在生成文本时仅考虑先前的上下文,适用于解码器风格的模型。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和代码实现,读者可以全面掌握这些机制的应用潜力。
78 3
三种Transformer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介绍及Pytorch实现:从自注意力到因果自注意力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调度
在Pytorch中为不同层设置不同学习率来提升性能,优化深度学习模型
在深度学习中,学习率作为关键超参数对模型收敛速度和性能至关重要。传统方法采用统一学习率,但研究表明为不同层设置差异化学习率能显著提升性能。本文探讨了这一策略的理论基础及PyTorch实现方法,包括模型定义、参数分组、优化器配置及训练流程。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为ResNet18设置不同层的学习率,并介绍了渐进式解冻和层适应学习率等高级技巧,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优化模型训练。
165 4
在Pytorch中为不同层设置不同学习率来提升性能,优化深度学习模型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监控 PyTorch
PyTorch 模型调试与故障排除指南
在深度学习领域,PyTorch 成为开发和训练神经网络的主要框架之一。本文为 PyTorch 开发者提供全面的调试指南,涵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术的内容。目标读者包括初学者、中级开发者和高级工程师。本文探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帮助读者理解 PyTorch 的核心概念、掌握调试策略、识别性能瓶颈,并通过实际案例获得实践经验。无论是在构建简单神经网络还是复杂模型,本文都将提供宝贵的洞察和实用技巧,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开发和优化 PyTorch 模型。
45 3
PyTorch 模型调试与故障排除指南
|
2月前
|
存储 并行计算 PyTorch
探索PyTorch:模型的定义和保存方法
探索PyTorch:模型的定义和保存方法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编译器
PyTorch 与 TorchScript:模型的序列化与加速
【8月更文第27天】PyTorch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它以其灵活性和易用性而著称。然而,当涉及到模型的部署和性能优化时,PyTorch 的动态计算图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PyTorch 引入了 TorchScript,这是一个用于序列化和优化 PyTorch 模型的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TorchScript 来序列化 PyTorch 模型以及如何加速模型的执行。
145 4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PyTorch
PyTorch 与边缘计算: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到嵌入式设备
【8月更文第29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任务开始在边缘设备上执行,以减少网络延迟、降低带宽成本并提高隐私保护水平。PyTorch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深度学习框架,它不仅支持高效的模型训练,还提供了多种工具帮助开发者将模型部署到边缘设备。本文将探讨如何将PyTorch模型高效地部署到嵌入式设备上,并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展示整个流程。
644 1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PyTorch与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快速构建先进的NLP模型
【8月更文第27天】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模型已经成为了构建高质量NLP应用程序的关键。PyTorch 作为一种强大的深度学习框架,提供了灵活的 API 和高效的性能,非常适合于构建复杂的 NLP 模型。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库则是目前最流行的预训练模型库之一,它为 PyTorch 提供了大量的预训练模型和工具,极大地简化了模型训练和部署的过程。
203 2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PyTorch
PyTorch 与 ONNX:模型的跨平台部署策略
【8月更文第27天】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通常是在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平台上完成的,比如配备有高性能 GPU 的服务器。然而,为了将这些模型应用到实际产品中,往往需要将其部署到各种不同的设备上,包括移动设备、边缘计算设备甚至是嵌入式系统。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在多种平台上运行的模型格式。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作为一种开放的标准,旨在解决模型的可移植性问题,使得开发者可以在不同的框架之间无缝迁移模型。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PyTorch 将训练好的模型导出为 ONNX 格式,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不同平台上部署这些模型。
26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