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方法

简介: 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是研究和数据分析中的关键步骤,以便从大规模总体中选择代表性的样本。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抽样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和原因:

  1. 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 方法:从总体中随机选择样本,每个单位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 为什么要这样抽样:确保每个单位都有公平的机会被包括在样本中,有助于避免样本偏差。
  • 应用场景:政治民意调查,随机电话调查,商品质量抽检。
  1.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 方法:从总体中以固定间隔选取样本单位。
  • 为什么要这样抽样:可以提高效率,比完全随机抽样更容易实施。
  • 应用场景:生产线上的产品检验,顾客满意度调查。
  1.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 原因:受试者母体间
  • 方法:将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或群体,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随机选择样本。
  • 为什么要这样抽样:允许根据关键特征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样本,减小误差。
  • 应用场景:教育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表现),市场调查(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
  1. 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 方法:将总体分为群组(cluster),然后随机选择一些群组,对所选的群组中的所有单位进行抽样。
  • 为什么要这样抽样:在大规模研究中降低成本,特别是当总体分散时。
  • 应用场景:流行病学研究(抽取几个城市的样本进行流行病调查)。
  1. 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
  • 方法:选择最容易获取的个体或单位。
  • 为什么要这样抽样:通常是出于便利和成本考虑,但可能导致样本偏差。
  • 应用场景:在线调查,街头访谈,小规模初步研究。
  1. 配对抽样(Matched Sampling)
  • 方法:在研究中创建成对的样本,其中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是对照组,以减小混杂因素的影响。
  • 为什么要这样抽样: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某些关键特征上匹配,以便比较干预效果。
  • 应用场景:医学研究(比较新药的效果),教育研究(比较不同教育方法的效果)。

每种抽样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和优势,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可用资源和总体特征。在实际研究中,需要仔细考虑抽样方法,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并能够支持所做的推断和结论。

取样样本取多少才算比较大?

  1. 初学者进行与前人相类似的研究时,可参考别人样本数,作为自己取样的参考
  2. 如果是地区性的研究,平均样本人数在 500 至 1000 人之间较为适合:而如果是全国性研究,平均样木人数约在1500人至2500人之间较为适宜
  3. 描述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时,样本数最少占母样体的10%,如果母群体较小则最小的样本数最好为母群体的 20%。
  4. 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studies)的目的在于探究变量间的有无关系存在,受试者至少须在30人以上。
  5. 因果比较研究(causal-comparative studies)与许多实验研究,各组的人数至少要有3.
    30位。
  6. 如果实验研究设计得宜,有严密的实验控制,每组受试者至少在 15 人以上,但权4.
    威学者还是认为每组受试者最少应有 30 人,最为适宜。
  7. 编制之测量工具的“信度”(可靠性)较低时
  8. 研究进行中有较多变量无法控制时。
  9. 母群体的同构型很低时。
  10. 统计分析时,受试者须再细分为较小的各群组来分析比较时。
  11. 实验设计时,预期会有较多受试者中途退出时。

"母群体的同构型很低" 意味着母群体中的个体或单位在某些特征或属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是多样性、异质性或变化性的体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取决于研究或分析的背景。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抽样问题:在研究或调查中,如果母群体的同构型很低,那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可能会更具挑战性。因为群体中的差异性很大,需要确保样本能够反映这种差异。
  2. 数据分析问题:在数据分析中,如果数据集的同构型很低,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通常,分析方法会因数据的异质性而有所不同。
  3. 一般化问题:如果母群体的同构型很低,那么从研究中得出一般性结论可能会更具挑战性。因为差异性较大,得出适用于整个群体的结论可能会有问题。
  4. 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低同构型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分析方法,以考虑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这可能涉及到在研究中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或进行分层分析。
  5. 政策制定问题:如果政策制定者试图制定适用于多样性群体的政策,低同构型可能导致政策的制定更加复杂,因为不同子群体的需求和情况可能差异较大。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浅析特征数据离散化的几种方法(上)
什么是离散化? 离散化就是把无限空间中有限的个体映射到有限的空间中去,以此提高算法的时空效率。通俗的说,离散化是在不改变数据相对大小的条件下,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缩小。例如:
|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 过采样与欠采样 SMOTE与随机采样 达到样本均衡化
数据处理 过采样与欠采样 SMOTE与随机采样 达到样本均衡化
336 0
数据处理 过采样与欠采样 SMOTE与随机采样 达到样本均衡化
|
1月前
贝叶斯统计中常见先验分布选择方法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贝叶斯统计中三种常见的先验分布选择方法:经验贝叶斯方法、信息先验和无信息/弱信息先验。
66 3
贝叶斯统计中常见先验分布选择方法总结
|
7月前
|
算法 数据建模
MATLAB随机波动率SV、GARCH用MCMC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分析汇率时间序列
MATLAB随机波动率SV、GARCH用MCMC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分析汇率时间序列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数据可视化
R语言缺失数据变量选择LASSO回归:Bootstrap重(再)抽样插补和推算
R语言缺失数据变量选择LASSO回归:Bootstrap重(再)抽样插补和推算
|
7月前
|
算法 vr&ar Python
R语言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连续序列重要性重抽样CSIR估计随机波动率模型SV分析股票收益率时间序列
R语言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连续序列重要性重抽样CSIR估计随机波动率模型SV分析股票收益率时间序列
|
7月前
极值分析:分块极大值BLOCK-MAXIMA、阈值超额法、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拟合降雨数据时间序列
极值分析:分块极大值BLOCK-MAXIMA、阈值超额法、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拟合降雨数据时间序列
极值分析:分块极大值BLOCK-MAXIMA、阈值超额法、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拟合降雨数据时间序列
|
7月前
R语言参数检验 :需要多少样本?如何选择样本数量
R语言参数检验 :需要多少样本?如何选择样本数量
|
数据可视化 测试技术
9个时间序列交叉验证方法的介绍和对比
在本文中,我们收集了时间序列的常用的9种交叉验证方法。这些包括样本外验证(holdout)或流行的K-fold交叉验证的几个扩展。
1362 0
9个时间序列交叉验证方法的介绍和对比
|
搜索推荐
召回和粗排负样本构造问题
召回和粗排负样本构造问题
35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