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单结晶体管(PUT)是一种基于原始二极管类型单结晶体管构建的半导体器件。
虽然可编程单结晶体管的名称中有“可编程”一词,但它在使用软件等方面不具有可编程性,而是可以使用外部电阻来设置触发点。
该设备的名称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首次发明该设备后创建的,而术语“可编程”在当时具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可编程单结还有另外两种类型的器件与之竞争并经常进行比较。它们是原始的或二极管单结晶体管,以及可控硅的晶闸管。
二极管和可编程单结晶体管之间的差异
二极管单结晶体管 DUJ 是第一种开发的单结类型。它被用于许多早期的电路设计中,即使现在当提到单结晶体管时,从所使用的电路符号可以看出,它仍然是原始类型。
这种形式的单结使用一根硅条,并在其中制造一个 PN 结。通用电气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了可编程单结晶体管,作为原始类型的更好替代品。
它们之间差异的第一个迹象可以通过电路符号看出。尽管发射极连接与通道元件成一定角度,但二极管单结看起来更类似于结型 FET。可编程单结的电路符号看起来更像晶闸管。
另一个关键区别是二极管组件只有一个结,而可编程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像晶闸管。
此外,二极管单结的触发电压仅由器件本身决定,而可编程器件(器件的名称)则由两个外部电阻器的值决定。
PUT 与 SCR/晶闸管
可编程单结晶体管与更熟悉的晶闸管非常相似,通常称为可控硅整流器或 SCR。
结构非常相似,操作模式也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都是可用于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 触发:另一方面,可编程单结晶体管或 PUT 可以通过施加到其栅极端子的电压来触发。触发晶闸管最常用的方法是向其栅极端子施加小电流脉冲。这使得 PUT 比晶闸管更加通用,因为它们可以由各种不同的信号触发
- 导通电阻:单结晶体管的导通电阻一般比晶闸管低得多。
- 开关速度:可编程单结晶体管 PUT 的开关速度通常比晶闸管快得多,这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在某些控制应用中。
- 应用:考虑到它们的整体性能,这两种类型的电子元件往往用于不同的领域,以充分利用它们的性能。单结更倾向于用于定时和振荡器电路,而晶闸管则倾向于用于功率控制电路设计。通常,可编程单结晶体管是比晶闸管更好的选择,因为快速开关速度很重要。通常在高电流和电压处理很重要的情况下选择晶闸管。
可编程单结晶体管、UJT 和晶闸管的比较总结 |
||
范围 | 可编程单结晶体管PUT | 晶闸管(SCR) |
触发器 | 电压 | 电流 |
通态电阻 | 低的 | 更高 |
开关速度 | 快速地 | 慢点 |
典型应用 | 定时、振荡器、晶闸管驱动器 | 功率控制 |
可编程单结晶体管 PUT 的结构
尽管可编程单结晶体管比基本的二极管单结晶体管更复杂,但它仍然是一种相对容易制造的器件。
PUT 由四层组成,p 型和 n 型区域以大致相等的比例交替。
该器件的结构看起来与晶闸管非常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栅电极连接到紧邻 p 型阳极层的 n 型区域。
除了器件的基本半导体结构外,还在阳极、阴极和栅极层上制作欧姆接触,以便提供外部连接。
放置特性
对于可编程单结晶体管而言,重要的主要特性之一是阳极电压与阳极电流。
在考虑这一点时,应该记住,对于大多数电子电路设计,阳极连接到轨电压,阴极连接到地。栅极将连接到两个外部“编程”电阻,用于设置触发电压,或者更准确地说,设置隔离比、η 和图中所示的峰值电压 Vp。
对于 PUT 单结,我们发现随着阳极到阴极电压的增加,阳极电流最初也会增加。
然而,阳极电压不能增加超过某一点,并且这里发现由于电荷饱和,注入的电荷数量不能增加。
这意味着阳极电压实际上下降,导致特性曲线中出现负电阻区域。
阳极电压继续下降,直到达到最小值,此时阳极电压不再可能下降,因为电荷完全饱和。
在最小值(也称为谷点)之后,阳极电压再次开始上升,其行为类似于典型的 PN 结二极管。
负电阻区域特别有用,特别是在张弛振荡器电路设计中。
还值得注意的是峰值电压 Vp,它是 PUT 特性进入负电阻区域后的阳极到阴极电压。它通常发生在等于一个正向偏置 N 结二极管的电压 (0.7V) 加上栅极到阴极电压 Vg 的点。
可编程单结器件电路关键计算
可编程单结电路中使用了一些参数,这些参数与触发电压有关。
第一个是计算称为 Eta η 的值,这是器件栅极上设置的电压,也称为本征支座比。
为了计算峰值电压 Vp,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Vp= 0.7V _+VG= 0.7V _+ V R 1 = 0.7V _+ ηV _
基本 PUT 单结电路
任何单结(无论是二极管形式还是可编程形式)的 msot 基本电路之一是简单张弛振荡器。
使用二极管单结的电路比可编程单结的电路更简单,因为这种电路需要额外的电阻器来设置或“编程”触发电压。
在张弛振荡器内,电阻器 R 1和 R 2设置峰值电压和固有隔离比 η。
电阻器R 3限制阴极电流,而R 3和C 1设置振荡器的频率。
振荡器的输出可以取自R 3和C 1的连接点,这意味着任何负载都会改变振荡器的频率。如果需要相当准确的定时或频率功能,则建议像射极跟随器或源极跟随器这样的电路提供高阻抗负载。
另一种选择是从单结的阴极获取输出,这将大大减少电路的负载,尽管波形会有所不同。
所以,可编程单结晶体管是当今更广泛使用的类型。它确实需要额外的电子元件来实现张弛振荡器等简单电路,但就性能而言,它比在某一阶段流行的旧二极管单结要好得多。
本文由IC先生网www.mrchip.cn编辑整理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