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用Java实现状态模式

简介: 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其行为。该模式将对象的行为包装在不同的状态类中,使得对象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当前状态动态改变。

一.状态模式介绍与使用场景


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改变其行为。该模式将对象的行为包装在不同的状态类中,使得对象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当前状态动态改变。


状态模式通常由以下几个角色组成:


环境类(Context):环境类是拥有状态的对象,它将会根据当前状态来执行相应的行为。它维护了一个对抽象状态类的引用,用于切换和委托不同的状态处理。

抽象状态类(State):抽象状态类定义了一个接口,用于具体状态类的实现。在该接口中声明了具体状态类需要实现的方法。具体状态类(Concrete State):具体状态类实现了抽象状态类的接口,并负责定义该状态下的具体行为。它包含了对环境类的引用,可以根据需要切换环境类的状态。


状态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将对象的行为包装在不同的状态类中,使得对象可以根据其当前状态来改变行为,而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条件判断语句。


状态模式适用场景:

当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其内部状态,并且需要在运行时根据状态改变行为时,状态模式非常有用。它允许对象在不同状态下执行不同的操作,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条件判断语句。


当对象具有大量的状态以及与每个状态相关的行为时,状态模式可以提供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管理和组织这些状态和行为。每个状态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独立的状态类,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可读性更高。


当需要向对象的状态变化进行动态扩展时,状态模式提供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添加新的状态类,并相应地调整环境类与状态类之间的关联,可以轻松地增加新的状态和行为。


当多个对象需要共享同一组状态时,状态模式可以减少重复代码的编写。通过将状态封装在独立的状态类中,多个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状态实例,从而节省内存和代码维护成本。

总结起来,状态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 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其内部状态,并且需要在运行时根据状态改变行为。
  • 对象具有多个状态以及与每个状态相关的行为。
  • 需要动态扩展对象的状态和行为。
  • 多个对象需要共享同一组状态。

通过使用状态模式,可以将复杂的条件判断逻辑转化为一组独立的状态类,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状态模式也能够帮助我们将对象的状态与行为进行解耦,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可复用。


二.状态模式实现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demo描述一下状态模式:

// 环境类 - 订单
class Order {
    private OrderState state;
    public Order() {
        state = new NewState();
    }
    public void setState(OrderState state) {
        this.state = 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 {
        state.processOrder(this);
    }
}
// 抽象状态类
interface OrderState {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 具体状态类 - 新订单
class New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ing new order");
        // 在新订单状态下的处理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ShippedState()); // 切换状态
    }
}
// 具体状态类 - 已发货订单
class Shipp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ing shipped order");
        // 在已发货订单状态下的处理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DeliveredState()); // 切换状态
    }
}
// 具体状态类 - 已交付订单
class Deliver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ing delivered order");
        // 在已交付订单状态下的处理逻辑
        // ...
    }
}
// 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rder order = new Order();
        order.process(); // 处理新订单
        order.process(); // 处理已发货订单
        order.process(); // 处理已交付订单
    }
}

我们模拟了一个订单的状态变化过程。订单类 Order 是拥有状态的对象,它将根据当前状态来执行相应的行为。


抽象状态类 OrderState 定义了一个接口 processOrder(),具体状态类 NewState、ShippedState 和 DeliveredState 实现了该接口,并分别负责定义相应状态下的具体行为。


在 Main 类的 main 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订单对象,并连续调用了 process() 方法来处理订单。初始状态为新订单状态,调用 process() 方法后会切换到已发货订单状态,再次调用 process() 方法后会切换到已交付订单状态。


通过使用状态模式,订单对象能够根据不同的状态来改变其行为,避免了大量的条件判断语句,并使得代码更加可扩展和易维护。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实现demo,实际开发中,还有很多场景适用于状态模式,例如电商订单的状态流转,下面我们写一个实现电商订单状态流转的状态模式例子:

// 环境类 - 订单
class Order {
    private OrderState state;
    public Order() {
        state = new NewState();
    }
    public void setState(OrderState state) {
        this.state = 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 {
        state.processOrder(this);
    }
    public void cancel() {
        state.cancelOrder(this);
    }
}
// 抽象状态类
interface OrderState {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void cancelOrder(Order order);
}
// 具体状态类 - 新订单
class New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ing new order");
        // 在新订单状态下的处理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ShippedState()); // 切换状态
    }
    public void cancel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Cancelling new order");
        // 在新订单状态下的取消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CancelledState()); // 切换状态
    }
}
// 具体状态类 - 已发货订单
class Shipp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ing shipped order");
        // 在已发货订单状态下的处理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DeliveredState()); // 切换状态
    }
    public void cancel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Cancelling shipped order");
        // 在已发货订单状态下的取消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CancelledState()); // 切换状态
    }
}
// 具体状态类 - 已交付订单
class Deliver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Processing delivered order");
        // 在已交付订单状态下的处理逻辑
        // ...
    }
    public void cancel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Cancelling delivered order");
        // 在已交付订单状态下的取消逻辑
        // ...
        order.setState(new CancelledState()); // 切换状态
    }
}
// 具体状态类 - 取消订单
class Cancell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
    public void process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Cannot process cancelled order");
        // 取消订单状态下不执行任何处理逻辑
    }
    public void cancelOrder(Order order) {
        System.out.println("Cannot cancel already cancelled order");
        // 取消订单状态下不执行任何取消逻辑
    }
}
// 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rder order = new Order();
        order.process(); // 处理新订单
        order.process(); // 处理已发货订单
        order.cancel(); // 取消已发货订单
        order.process(); // 处理已交付订单
    }
}

上述示例中,我们模拟了一个电商系统中的订单状态变化过程。订单类 Order 是拥有状态的对象,它根据当前状态来执行相应的操作。


抽象状态类 OrderState 定义了两个方法 processOrder() 和 cancelOrder(),具体状态类 NewState、ShippedState、DeliveredState 和 CancelledState 实现了该接口,并分别负责定义相应状态下的具体行为。


在 Main 类的 main 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订单对象,并通过连续调用 process() 方法和 cancel() 方法来模拟订单状态的变化。初始状态为新订单状态,调用 process() 方法后会切换到已发货订单状态,再次调用 cancel() 方法后会切换到取消订单状态,最后再次调用 process() 方法会输出无法处理已取消订单的提示信息。


通过使用状态模式,订单对象能够根据不同的状态来改变其行为,避免了大量的条件判断语句,并使得代码更加可扩展和易维护。状态模式也能够帮助我们将对象的状态与行为进行解耦,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可复用。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设计模式 消息中间件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从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事件看系统的动态响应
【11月更文挑战第17天】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定义了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多个观察者对象能直接监听并响应某一主题对象的状态变化。本文介绍了观察者模式的基本概念、商业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如优衣库事件中各相关方的动态响应,以及模式的优势和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建议,包括事件驱动架构和消息队列的使用。
|
3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编程中的设计模式:单例模式的深度剖析
【10月更文挑战第4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中广泛使用的单例设计模式,旨在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实际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其核心原理和应用。文章将介绍单例模式的重要性、实现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优雅地处理多线程问题。
51 4
|
4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程序员
[Java]23种设计模式
本文介绍了设计模式的概念及其七大原则,强调了设计模式在提高代码重用性、可读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文章还简要概述了23种设计模式,并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资源链接。
85 0
[Java]23种设计模式
|
3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Script Java
Java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详解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表示分离,使得相同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本文详细介绍了建造者模式的原理、背景、应用场景及实际Demo,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式。
|
4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算法
Java设计模式梳理:行为型模式(策略,观察者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设计模式中的行为型模式,包括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责任链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和状态模式。通过具体示例代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模式的应用场景与实现方式。例如,策略模式通过定义一系列算法让客户端在运行时选择所需算法;观察者模式则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实现松耦合的消息传递机制。此外,还探讨了这些模式与实际开发中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模式,提升代码质量。
Java设计模式梳理:行为型模式(策略,观察者等)
|
4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Java设计模式
Java设计模式
53 0
|
4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Java设计模式之外观模式
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Java设计模式之外观模式的原理及其应用场景,并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外观模式简化子系统的使用。
41 0
|
8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安全
Java设计模式的单例模式应用场景
Java设计模式的单例模式应用场景
79 4
|
5月前
|
设计模式 安全 Java
Java 编程中的设计模式:单例模式的深度解析
【9月更文挑战第22天】在Java的世界里,单例模式就像是一位老练的舞者,轻盈地穿梭在对象创建的舞台上。它确保了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这不仅仅是代码优雅的体现,更是资源管理的高手。我们将一起探索单例模式的奥秘,从基础实现到高级应用,再到它与现代Java版本的舞蹈,让我们揭开单例模式的面纱,一探究竟。
54 11
|
6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负载均衡
【五】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Java)
文章详细介绍了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这是一种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的设计模式。文中通过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例子阐述了单例模式的动机,解释了如何通过私有构造函数、静态私有成员变量和公有静态方法实现单例模式。接着,通过负载均衡器的案例展示了单例模式的应用,并讨论了单例模式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场景。最后,文章还探讨了饿汉式和懒汉式单例的实现方式及其比较。
【五】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J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