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十)B树图文详解(含完整代码)

简介: 迄今为止,已经介绍了《 二叉查找树 》和《 AVL树 》,我们始终假设可以把整个数据结构存储在内存中。可是,如果数据多到内存装不下,这就意味着必须把数据放在磁盘上,显然这些数据结构不再适用。问题在于磁盘的I/O速度是远远不如内存访问速度的,然而从一棵树中查找到某个元素,必须从根节点一层层往下找,这每一次查找便是一次I/O操作。为了提高性能,就必须要减少查找的次数。如能减少树的高度、增加每个节点中的元素数,便是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这种想法的一种方法是使用B树。

GitHub源码分享

主页地址:https://gozhuyinglong.github.io
源码分享:https://github.com/gozhuyinglong/blog-demos

1. 前言

迄今为止,已经介绍了《 二叉查找树 》和《 AVL树 》,我们始终假设可以把整个数据结构存储在内存中。可是,如果数据多到内存装不下,这就意味着必须把数据放在磁盘上,显然这些数据结构不再适用。

问题在于磁盘的I/O速度是远远不如内存访问速度的,然而从一棵树中查找到某个元素,必须从根节点一层层往下找,这每一次查找便是一次I/O操作。为了提高性能,就必须要减少查找的次数。

如能减少树的高度、增加每个节点中的元素数,便是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这种想法的一种方法是使用B树。

2. 术语

在介绍B树时会用到一些术语,这里先看一下:

  • 根节点(root):没有父节点的节点叫做根节点
  • 叶子节点(leaf):没有子节点的节点叫做叶子节点
  • 内部节点(internal):除根节点和叶子节点之外的节点叫做内部节点。它们即有父节点,也有子节点。
  • :B树中的存储元素是键,是用于指向数据记录的指针。键的值是用于存储真正的数据记录。一个节点中可以拥有多个键。
  • :B树的阶为最大子节点数量,其比键的数量大1。我们一般称一个B树为M阶的B树,那么该B树最多拥有M个子节点,节点中最多拥有M-1个键。

更多术语请参阅之前分享的《 》!

3. B树(B-Tree)

B树与二叉树(Binary Tree)不是一个概念,你可以将其翻译成Balance Tree,或者是Bayer Tree

B树是一种自平衡的树,能够保持数据有序。这种数据结构能够让查找数据、顺序访问、插入数据及删除的动作,都在对数时间内完成。

B树与AVL树不同,可以拥有2个以上的子节点,并且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键值,这些属性减少了定位记录时所经历的中间过程,加快了存取速度。B树更适用于读写相对较大的数据块存储系统,如磁盘。这种数据结构常被应用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实现上。

对于一个M阶B树具有以下特性:

  • 每个节点最多有 M 个子节点;每个内部节点最少有 ⌈M/2⌉ 个子节点(⌈x⌉为向上取整符号);如果根节点不是叶子节点,那么它至少有两个子节点。
  • 具有 N 个子节点的非叶子节点拥有 N-1 个键。
  • 所有叶子节点必须处于同一层上。

注:如下图是一棵5阶B树的两种画法,最准确的画法应该为图中左B树。但为了方便,通常会将节点中键为空的位置省去不画,如图中右B树。不能因为右图中最多的键为3,就判断这是一棵4阶B树,B树的阶是预先定义好的。

B树的两种画法

4. B树的操作

在对B树进行操作时,可能会违反B树的特性,如最小子节点数、每个节点最小键数。为了维护B树的这些特性,树可能会分裂或合并。

下面我们会以一棵5阶B树来讲述其搜索、插入、删除操作。先来看下5阶B树的特性:

  • 内部节点至少有3个子节点(⌈5/2⌉ = 3),最多有5个子节点
  • 每个节点至少有2个键(3-1=2),最多有4个键

4.1 搜索

B树的搜索和二叉搜索树类似,从根节点开始,从上往下递归的遍历树。在每一层节点上,使用二分查找法匹配目标键,或者通过键的范围来确定子树。

4.2 插入

对于新元素的插入,都是发生在叶子节点上的。所有的插入操作都是从根节点开始,搜索这棵树,并找到该元素应该被插入的节点。将新元素插入到该节点需要如下步骤:

  • 如果该节点上的元素数未满,则将新元素插入到该节点,并保持节点中元素的顺序。
  • 如果该节点上的元素已满,则需要将该节点平均地分裂成两个节点:
    • 从该节点中的元素和新元素先出一个中位数
    • 小于中位数的元素放到左边节点,大于中位数的元素放到右边节点,中位数做为分隔值。
    • 分隔值被插入到父节点中(增加了树的高度),这可能会导致父节点的分裂,分裂父节点时又可能会使它的父节点分裂,以此类推。如果分裂一直上升到根节点,那么就创建一个新的根节点,它有一个分隔值和两个子节点。(这就是根节点并不像内部节点一样有最少子节点数量限制的原因)

下图是一个5阶B树,我们通过顺序插入1到17,来观察节点的分裂过程。

B树的插入

4.3 删除

B树的删除就复杂了许多,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 删除叶子节点中的元素
    (1)搜索要删除的元素
    (2)如果它在叶子节点上,直接将其删除
    (3)如果删除后产生了下溢出(键数小于最小值),则向其兄弟节点借元素。即将其父节点元素下移至当前节点,将兄弟节点中元素上移至父节点(若是左节点,上移最大元素;若是右节点,上移最小元素)
    (4)若兄弟节点也达到下限,则合并兄弟节点与分割键。

  • 删除内部节点中的元素
    (1)内部节点中元素为其左右子节点的分割值,需要从左子节点最大元素或右子节点最小元素中选出一个新的分割符。被选中的分割符从原子节点中移除,作为新的分隔值替换掉被删除的元素。
    (2)上一步中,若左右子节点元素数均达到下限,则合并左右子节点。
    (3)若删除元素后,其中节点元素数小于下限,则继续合并。

下图是一个5阶B树,我们通过删除15、14、17、5四个键,来观察删除过程(基本涵盖所有情况)。

B树的删除

5. 代码实现

本代码实现了B树的搜索、插入、删除操作,下面看详细介绍。

5.1 键值类

该类用于存放B树每个节点中的键值数据。

  • key:节点中的键,用于指向数据记录。
  • value:键向指向的数据记录。

由于键在节点中是顺序存储的,所以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

class Entry implements Comparable<Entry> {
   
   

    final int key;
    String value;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Entry o) {
   
   
        return Integer.compare(key, o.getKey());
    }
}

5.2 节点类

节点类是B树中的每个节点,其主要包括:

  • entrys:为该节点中所有的键,使用List类型存储
  • childNodes:为该节点所有的子节点,使用List类型存储
  • parentNode:为该节点的父节点。

由于childNodes需要排序,所以该类也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

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当前节点中每个键的左右子节点都可以通过List集合的下标进行确定。比如:
entrys[0]的左右子节点分别为childNodes[0]、childNodes[1];
entrys[1]的左右子节点分别为childNodes[1]、childNodes[2],以此类推。

class Node implements Comparable<Node> {
   
   

    private final List<Entry> entrys; // 当前节点的键值对
    private final List<Node> childNodes; // 子节点,使用数组存储子节点
    private Node parentNode; // 父节点

    public Node() {
   
   
        entrys = new ArrayList<>();
        childNodes = new ArrayList<>();
    }

    public Node add(Entry entry) {
   
   
        entrys.add(entry);
        Collections.sort(entrys);
        return this;
    }

    public Node addChild(Node node) {
   
   
        childNodes.add(node);
        Collections.sort(childNodes);
        return this;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Node o) {
   
   
        return Integer.compare(entrys.get(0).getKey(), o.getEntrys().get(0).getKey());
    }

}

5.3 B树类

B树类实现比较复杂,其主要属性包括:

  • m:为B树的阶
  • min:为B树中元素最小值,通过阶计算出
  • root:树的根节点
class BTree {
   
   

    private final int m; // B树的阶
    private final int min;// 元素最小值
    private Node root; // 树根

    public BTree(int m) {
   
   
        this.m = m;
        this.min = (int) Math.ceil(m / 2.0) - 1;
    }

    public Node getRoot() {
   
   
        return root;
    }
}

5.4 搜索

B树的搜索实现较为简单,在BTree类中添加下面两个方法。

其二分查找法是通过Collections类中的binarySearch方法实现,感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下源码。后面会专门讲解二分查找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 搜索
    public Entry searchEntry(int key) {
   
   
        return searchEntry(root, key);
    }

    // 搜索 - 递归
    private Entry searchEntry(Node node, int key) {
   
   
        if (node == null) {
   
   
            return null;
        }
        // 使用二分查找法定位下标
        int index = Collections.binarySearch(node.getEntrys(), new Entry(key, null));
        if (index >= 0) {
   
   
            return node.getEntrys().get(index);
        } else {
   
   
            if (node.getChildNodes().size() == 0) {
   
   
                return null;
            }
            return searchEntry(node.getChildNodes().get(-index - 1), key);
        }
    }

5.5 插入

B树的插入实现起来也不难,在BTree类中添加下面三个方法。

重要是split分离方法,如果添加一个元素后,其节点中元素值超过限定值,则进行分离操作,详细看代码。


    // 添加元素
    public void add(Entry entry) {
   
   
        // root为空,直接创建
        if (root == null) {
   
   
            Node node = new Node();
            node.add(entry);
            root = node;
            return;
        }
        add(root, entry);
    }

    // 添加元素 - 递归
    private void add(Node node, Entry entry) {
   
   

        // 当前节点为叶子节点
        if (node.getChildNodes().size() == 0) {
   
   

            // 如果当前节点元素未满,直接添加元素
            if (node.getEntrys().size() < m - 1) {
   
   
                node.add(entry);
                return;
            }
            // 如果当前节点元素已满,则分裂当前节点
            node.getEntrys().add(entry);
            split(node);
            return;
        }

        // 当前节点为内部节点,继续往下调用(新插入的节点,只能是叶子节点)
        // 使用二分查找法找到要插入的分支
        int index = Collections.binarySearch(node.getEntrys(), entry);
        if (index < 0) {
   
   
            add(node.getChildNodes().get(-index - 1), entry);
        }
    }

    // 分离当前节点
    private void split(Node node) {
   
   
        int mid = node.getEntrys().size() / 2;
        // 分隔值
        Entry separateEntry = node.getEntrys().get(mid);
        // 分离后的左节点
        Node leftNode = new Node();
        leftNode.getEntrys().addAll(node.getEntrys().subList(0, mid));
        // 分离后的右节点
        Node rightNode = new Node();
        rightNode.getEntrys().addAll(node.getEntrys().subList(mid + 1, node.getEntrys().size()));
        // 分离子节点
        if (node.getChildNodes().size() > 0) {
   
   
            List<Node> leftChildNode = node.getChildNodes().subList(0, mid + 1);
            for (Node temp : leftChildNode) {
   
   
                temp.setParentNode(leftNode);
            }
            leftNode.getChildNodes().addAll(leftChildNode);

            List<Node> rightChildNode = node.getChildNodes().subList(mid + 1, node.getEntrys().size() + 1);
            for (Node temp : rightChildNode) {
   
   
                temp.setParentNode(rightNode);
            }
            rightNode.getChildNodes().addAll(rightChildNode);
        }

        // 当前节点为根节点
        if (node.parentNode == null) {
   
   
            Node newRoot = new Node();
            newRoot.add(separateEntry);
            root = newRoot;
            leftNode.parentNode = root;
            rightNode.parentNode = root;
            root.addChild(leftNode).addChild(rightNode);
        } else {
   
   
            node.parentNode.add(separateEntry);
            leftNode.parentNode = node.parentNode;
            rightNode.parentNode = node.parentNode;
            node.parentNode.addChild(leftNode).addChild(rightNode);
            node.parentNode.getChildNodes().remove(node);
            // 若其父节点溢出,继续分裂
            if (node.parentNode.getEntrys().size() > m - 1) {
   
   
                split(node.parentNode);
            }
        }
    }

5.6 删除

B树的删除是最麻烦的,出现的情况太多了。
删除的节点主要为内部节点和叶子节点,每删除后都要判断当前节点中元素数是超出下限值。若超出下限值,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判断。

若删除的是叶子节点,可能的操作时左旋转、右旋转、合并(当前节点、兄弟节点、中间值进行合并)。合并后又会出现其父节点超出下限值......

若删除的是内部节点,可能的操作时,合并左右兄弟节点、合并左右兄弟节点与中间值、向兄弟节点借元素。同样合并后也会出现其父节点超出下限......

public void remove(int key) {
   
   
        // 先查询出当前元素所在节点
        Node node = searchNode(key);
        if (node == null) {
   
   
            return;
        }

        // 删除节点
        int keyIndex = Collections.binarySearch(node.getEntrys(), new Entry(key, null));
        node.getEntrys().remove(keyIndex);
        // 若当前节点的键数小于限定值,删除进行删除后处理
        if (node.getEntrys().size() < min) {
   
   
            afterDeletingHandler(node, keyIndex);
        }


    }

    /**
         * 删除后处理:当前节点元素数小于限定值,则根据不同场景选择进行合并、左旋转、右旋转
         *
         * @param node
         */
    private void afterDeletingHandler(Node node, int deletedKeyIndex) {
   
   

        // 该节点为内部节点
        if (node.getChildNodes().size() > 0) {
   
   
            // 获取删除元素的左右子节点
            Node leftChideNode = node.getChildNodes().get(deletedKeyIndex);
            Node rightChildNode = node.getChildNodes().get(deletedKeyIndex + 1);

            int leftEntrysSize = leftChideNode == null ? 0 : leftChideNode.entrys.size();
            int rightEntrysSize = rightChildNode == null ? 0 : rightChildNode.entrys.size();
            int maxSize = Math.max(leftEntrysSize, rightEntrysSize);

            // 先向左右子节点借
            if (maxSize <= min) {
   
   
                // 若左右子节点达到限定值,则合并左右子节点
                merge(leftChideNode, rightChildNode);
                return;
            }
            // 向左子节点借
            Entry entry;
            if (maxSize == leftEntrysSize) {
   
   
                entry = leftChideNode.getEntrys().get(leftChideNode.getEntrys().size() - 1);
                leftChideNode.getEntrys().remove(entry);
            } else {
   
   
                // 向右子节点借
                entry = rightChildNode.getEntrys().get(0);
                rightChildNode.getEntrys().remove(entry);
            }
            node.add(entry);
            return;
        }

        // 该节点为叶子节点
        Node parentNode = node.parentNode;
        // 当前节点在父节点中的下标值
        int nodeIndex = parentNode.getChildNodes().indexOf(node);
        // 左兄弟节点
        Node leftNode = nodeIndex > 0 ? parentNode.getChildNodes().get(nodeIndex - 1) : null;
        // 右兄弟节点
        Node rightNode = nodeIndex == parentNode.getChildNodes().size() - 1 ? null : parentNode.getChildNodes().get(nodeIndex + 1);

        int leftEntrysSize = leftNode == null ? 0 : leftNode.entrys.size();
        int rightEntrysSize = rightNode == null ? 0 : rightNode.entrys.size();
        int maxSize = Math.max(leftEntrysSize, rightEntrysSize);

        // 左右兄弟节点元素数均达到限定值,合并
        if (maxSize <= min) {
   
   
            if (leftNode != null) {
   
   
                // 与左兄弟节点合并
                merge(node, leftNode, nodeIndex - 1);
            } else if (rightNode != null) {
   
   
                // 与右兄弟节点合并
                merge(node, rightNode, nodeIndex);
            }
            return;
        }

        if (maxSize == leftEntrysSize) {
   
   
            // 向左节点借--> 右旋转
            rightRotate(node, nodeIndex, leftNode);
        } else {
   
   
            // 向右节点借--> 左旋转
            leftRotate(node, nodeIndex, rightNode);
        }
    }

    /**
         * 将当前节点与兄弟节点、中间值合并
         *
         * @param node             当前节点
         * @param brotherNode      兄弟节点
         * @param parentEntryIndex 中间值
         */
    private void merge(Node node, Node brotherNode, int parentEntryIndex) {
   
   
        // 创建新的节点
        Node parentNode = node.getParentNode();
        Node newNode = new Node();
        newNode.getEntrys().addAll(node.getEntrys());
        newNode.getEntrys().addAll(brotherNode.getEntrys());
        newNode.add(parentNode.getEntrys().get(parentEntryIndex));
        // 删除原节点及关系
        parentNode.getEntrys().remove(parentEntryIndex);
        parentNode.getChildNodes().remove(node);
        parentNode.getChildNodes().remove(brotherNode);
        if (node.getChildNodes().size() > 0) {
   
   
            for (Node childNode : node.getChildNodes()) {
   
   
                newNode.addChild(childNode);
                childNode.setParentNode(newNode);
            }
        }
        if (brotherNode.getChildNodes().size() > 0) {
   
   
            for (Node childNode : brotherNode.getChildNodes()) {
   
   
                newNode.addChild(childNode);
                childNode.setParentNode(newNode);
            }
        }
        // 若原节点为根节点,则当前节点为新的根节点
        if (parentNode.getEntrys().size() == 0) {
   
   
            root = newNode;
            return;
        } else {
   
   
            parentNode.addChild(newNode);
            newNode.setParentNode(parentNode);
        }


        // 合并后,若父节点的元素小于限定值,则再次合并(原则上是与最少元素数节点合并)
        if (parentNode.getEntrys().size() < min) {
   
   
            Node grandfatherNode = parentNode.getParentNode();
            if (grandfatherNode == null) {
   
   
                return;
            }
            int nodeIndex = Collections.binarySearch(grandfatherNode.getChildNodes(), parentNode);
            // 左兄弟节点
            Node leftNode = nodeIndex > 0 ? grandfatherNode.getChildNodes().get(nodeIndex - 1) : null;
            // 右兄弟节点
            Node rightNode = nodeIndex >= grandfatherNode.getChildNodes().size() - 1 ? null : grandfatherNode.getChildNodes().get(nodeIndex + 1);
            int leftEntrysSize = leftNode == null ? 0 : leftNode.entrys.size();
            int rightEntrysSize = rightNode == null ? 0 : rightNode.entrys.size();
            int minSize = Math.min(leftEntrysSize, rightEntrysSize);
            if (minSize > 0) {
   
   
                if (leftEntrysSize == minSize) {
   
   
                    merge(parentNode, leftNode, nodeIndex - 1);
                } else {
   
   
                    merge(parentNode, rightNode, nodeIndex);
                }
            } else if (leftEntrysSize > 0) {
   
   
                merge(parentNode, leftNode, nodeIndex - 1);
            } else if (rightEntrysSize > 0) {
   
   
                merge(parentNode, rightNode, nodeIndex);
            }
        }

    }

    /**
         * 合并两个兄弟节点
         *
         * @param node        当前节点
         * @param brotherNode 兄弟节点
         */
    private void merge(Node node, Node brotherNode) {
   
   
        Node parentNode = node.getParentNode();
        Node newNode = new Node();
        newNode.getEntrys().addAll(node.getEntrys());
        newNode.getEntrys().addAll(brotherNode.getEntrys());
        Collections.sort(newNode.getEntrys());

        newNode.setParentNode(parentNode);
        parentNode.getChildNodes().remove(node);
        parentNode.getChildNodes().remove(brotherNode);
        parentNode.addChild(newNode);
    }

    /**
         * 左旋转
         * (1)将父节点的中间值元素删除,并添加到当前节点中
         * (2)将右兄弟节点中最小元素删除,并添加到父节点中
         *
         * @param node      当前节点
         * @param nodeIndex 中间值索引
         * @param rightNode 右节点
         */
    private void leftRotate(Node node, int nodeIndex, Node rightNode) {
   
   
        Entry parentEntry = node.getParentNode().getEntrys().get(nodeIndex);
        node.add(parentEntry);
        node.getParentNode().getEntrys().remove(parentEntry);
        Entry rightEntry = rightNode.getEntrys().get(0);
        node.getParentNode().add(rightEntry);
        rightNode.getEntrys().remove(rightEntry);
    }

    /**
         * 右旋转
         * (1)将父节点的中间值元素删除,并添加到当前节点中
         * (2)将左兄弟节点中最大元素删除,并添加到父节点中
         *
         * @param node      当前节点
         * @param nodeIndex 中间值索引
         * @param leftNode  左节点
         */
    private void rightRotate(Node node, int nodeIndex, Node leftNode) {
   
   
        Entry parentEntry = node.getParentNode().getEntrys().get(nodeIndex - 1);
        node.add(parentEntry);
        node.getParentNode().getEntrys().remove(parentEntry);
        Entry leftEntry = leftNode.getEntrys().get(leftNode.getEntrys().size() - 1);
        node.getParentNode().add(leftEntry);
        leftNode.getEntrys().remove(leftEntry);
    }

6. 完整代码

完整代码篇幅过长,欢迎访问我的GitHub进行查看,若对您有帮助,也请给个Star!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gozhuyinglong/blog-demos/blob/main/java-data-structures/src/main/java/io/github/gozhuyinglong/datastructures/tree/BTreeDemo.java

图文制作不易,您的关注将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

相关文章
|
11天前
|
存储 C++
【C++数据结构——树】哈夫曼树(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 【合集】
【数据结构——树】哈夫曼树(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目录 任务描述 相关知识 测试说明 我的通关代码: 测试结果:任务描述 本关任务:编写一个程序构建哈夫曼树和生成哈夫曼编码。 相关知识 为了完成本关任务,你需要掌握: 1.如何构建哈夫曼树, 2.如何生成哈夫曼编码。 测试说明 平台会对你编写的代码进行测试: 测试输入: 1192677541518462450242195190181174157138124123 (用户分别输入所列单词的频度) 预
49 14
【C++数据结构——树】哈夫曼树(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 【合集】
|
6天前
|
SQL Java 数据库连接
如何在 Java 代码中使用 JSqlParser 解析复杂的 SQL 语句?
大家好,我是 V 哥。JSqlParser 是一个用于解析 SQL 语句的 Java 库,可将 SQL 解析为 Java 对象树,支持多种 SQL 类型(如 `SELECT`、`INSERT` 等)。它适用于 SQL 分析、修改、生成和验证等场景。通过 Maven 或 Gradle 安装后,可以方便地在 Java 代码中使用。
94 11
|
11天前
|
Java C++
【C++数据结构——树】二叉树的基本运算(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本关任务: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基本运算。​ 相关知识 创建二叉树 销毁二叉树 查找结点 求二叉树的高度 输出二叉树 //二叉树节点结构体定义 structTreeNode{ intval; TreeNode*left; TreeNode*right; TreeNode(intx):val(x),left(NULL),right(NULL){} }; 创建二叉树 //创建二叉树函数(简单示例,手动构建) TreeNode*create
36 12
|
11天前
|
C++
【C++数据结构——树】二叉树的性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习题)【合集】
本文档介绍了如何根据二叉树的括号表示串创建二叉树,并计算其结点个数、叶子结点个数、某结点的层次和二叉树的宽度。主要内容包括: 1. **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体**:定义了包含节点值、左子节点指针和右子节点指针的结构体。 2. **实现构建二叉树的函数**:通过解析括号表示串,递归地构建二叉树的各个节点及其子树。 3. **使用示例**:展示了如何调用 `buildTree` 函数构建二叉树并进行简单验证。 4. **计算二叉树属性**: - 计算二叉树节点个数。 - 计算二叉树叶子节点个数。 - 计算某节点的层次。 - 计算二叉树的宽度。 最后,提供了测试说明及通关代
36 10
|
10天前
|
JSON Java 数据挖掘
利用 Java 代码获取淘宝关键字 API 接口
在数字化商业时代,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与消费者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海量数据中蕴含丰富的商业洞察。本文介绍如何通过Java代码高效、合规地获取淘宝关键字API接口数据,帮助商家优化产品布局、制定营销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 **淘宝关键字API的价值**:洞察用户需求、优化产品标题与详情、制定营销策略。 2. **获取API接口的步骤**:注册账号、申请权限、搭建Java开发环境、编写调用代码、解析响应数据。 3. **注意事项**:遵守法律法规与平台规则,处理API调用限制。 通过这些步骤,商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11天前
|
存储 算法 测试技术
【C++数据结构——树】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头歌教学实验平台习题) 【合集】
本任务旨在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首先介绍了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定义,并通过C++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定义二叉树节点及构建二叉树。接着详细讲解了四种遍历方法的递归实现逻辑,以及层次遍历中队列的应用。最后提供了测试用例和预期输出,确保代码正确性。通过这些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二叉树遍历的核心思想与实现技巧。
34 2
|
27天前
|
安全 Java 编译器
深入理解Java中synchronized三种使用方式:助您写出线程安全的代码
`synchronized` 是 Java 中的关键字,用于实现线程同步,确保多个线程互斥访问共享资源。它通过内置的监视器锁机制,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被 `synchronized` 修饰的方法或代码块。`synchronized` 可以修饰非静态方法、静态方法和代码块,分别锁定实例对象、类对象或指定的对象。其底层原理基于 JVM 的指令和对象的监视器,JDK 1.6 后引入了偏向锁、轻量级锁等优化措施,提高了性能。
54 3
|
1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 测试技术
java日常开发中如何写出优雅的好维护的代码
代码可读性太差,实际是给团队后续开发中埋坑,优化在平时,没有那个团队会说我专门给你一个月来优化之前的代码,所以在日常开发中就要多注意可读性问题,不要写出几天之后自己都看不懂的代码。
66 2
|
2月前
|
C语言
【数据结构】栈和队列(c语言实现)(附源码)
本文介绍了栈和队列两种数据结构。栈是一种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遵循“先进后出”原则;队列则在一端插入、另一端删除,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文章详细讲解了栈和队列的结构定义、方法声明及实现,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栈和队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如二叉树的层序遍历和快速排序的非递归实现等。
283 9
|
2月前
|
存储 算法
非递归实现后序遍历时,如何避免栈溢出?
后序遍历的递归实现和非递归实现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需求、二叉树的特点以及性能和空间的限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
44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