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场景
采购协议商定,供应商送货过程中的途损由企业方承担。比如向供应商采购100吨物资,实际到货只有99吨,在运输过程中有1吨的损失,那么这1吨物资也由企业方承担。
二、业务要求
针对途损的1吨物资要计入到存货成本。
三、处理方式
方式1:到货时,先进行实际称重,修改订单采购订单数量,将100吨,修改为99吨,同时修改单价。按照实际到货的99吨进行入库。
这种处理方式满足了按照100吨金额计入成本的要求,但是采购单价和合同约定不一致,并且还得修改采购订单(如果采购订单是经过审批的,修改会更加麻烦);也会影响价格的管控(比如,启用了采购信息记录又不允许修改单价的情况,是无法修改单价的)。
方式2:按照100吨入库,入库后将多余的1吨物资进行处理。可通过报废、虚拟投料、盘亏、使用免费收货-冲销这4种方式处理多余的1吨。但结果是不一样的。(1)报废,无法计入存货成本;(2)虚拟投料,与计入到存货成本最终结果殊途同归,但如果计入到存货成本,是可以长时间来分摊这部分成本,虚拟投料是由一个订单或指定的多个订单承担;(3)盘亏,计入到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会经财务调整后计入损益科目,与要求计入存货成本不一致;(4)免费收货-冲销,可以在确保总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库存数量。与要求最为一致。具体采用哪种方式,需要财务和仓储部门参与讨论确定。
方式3:按照实际到货99吨进行入库,最终与供应商确认开票信息时,供应商肯定是要按照100吨的金额开具发票。企业在进行发票校验时,按照发票金额、实际到货数量进行入账。发票金额与到货金额的差异会计入到存货成本或存货差异。该方式与实际处理要求最为吻合,既满足了仓储部门按实际到货的记账,也满足了途损成本计入成本的需求。只是发票入账的时间相对会滞后,途损的成本并不一定由当期承担。还有,这种方式会导致财务发票校验时,差异肯定是大于一般情况下的尾差,需要给财务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撑,并得到财务的认可。
无论哪种方式,在实际执行时都需要做好信息传递和部门之间协调。
另外,如果启用了QM和WM模块,更需要考虑到QM和WM的影响。方式1和方式3对这两个模块的业务没有额外影响。方式2对QM和WM在业务流程上也会有一定影响,需要配合处理途损的1吨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