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企业级云原生白皮书项目实战》——3.3.1 入方向

本文涉及的产品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带你读《企业级云原生白皮书项目实战》——3.3.1 入方向

3.3 访问链路


3.3.1 入方向


集群内访问


对于集群内应用给客户端提供服务, 根据访问客户端的location,可以分为集群内和集群外,这两种访问链路下,整个svc 的网络链路是不一样的。对于集群内访问svc:

•我们首先推荐集群使用svc 的 clusterip,此模式下,访问svc 的clusterip的转发模式取决于svc的internalTraffiffifficPolicy配置,默认是cluster。 所以访问ClusterIP会被iptables/ipvs 规则默认转发到svc 后端的所有endpoint

image.png

•某些客户场景是通过lb类型暴露svc服务到集群外部, 同时配置lb的域名解析到lb的ip。而这个lb是提供给集群外和集群内访问。这种情况下,对于集群外部访问,lb可以均匀的转发到集群内后端的ep。但是对于集群内的pod访问svc的lb IP, 流量转发取决于externalTraffiffifficPolicy的设置,一般情况下,ACK为Local模式,此时,客户端pod和lb后端的某个ep在同一个节点上时,流量才会被iptables/ipvs规则转发该节点上的后端ep上,而不会转发到其他节点上的ep。 这时候就产生了疑问,如何实现在集群内访问lb ip呢?可以给svc配置host(通过service.beta.kubernetes.io/alibaba-cloud-loadbalancer-hostname:"${your_service_hostname}"), 不过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配置7层监听,如果是4层监听,可能存在访问回环的问题。

•有时不需要或不想要负载均衡,以及单独的 Service IP。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指定 Cluster IP(spec.clusterIP)的值为 "None" 来创建 Headless Service。可以使用一个无头 Service 与其他服务发现机制进行接口,而不必与 Kubernetes 的实现捆绑在一起。对于无头 Services 并不会分配 Cluster IP,kube-proxy 不会处理它们, 而且平台也不会为它们进行负载均衡和路由。 DNS 如何实现自动配置,依赖于 Service 是否定义了选择算符。

集群外访问

•ingress controller的本质是多一层nginx7层代理

•ingress controller本质是多一层nginx7层代理,默认情况下ingress controller svc使用的lb为4层 tcp监听,tls需要通过ingress配置来支持。对于七层节点来说,服务端如果需要采集客户端真实IP地址,需要采集XFF的header来确定客户端的地址需要采集XFF的header来确定客户端的地址

•ingress的后端或者证书更新的时候,svc的ep更新后,ingress也会重新reload backend,这之间是需要一个时间差的,这个差值一般在几秒以内,不会对业务产生影响。所以存在pod已经被从svc 的ep中移除,但是还为从ingress controller的backend移除,依然会存在请求打到老pod,所以建议在pod中设置prestop来进行优雅的关闭连接。

•Loadblance 类型的svc

•依赖slb的负载均衡算法 健康检查,白名单等功能,可以通过SLB的ACL名单, 来控制SLB的访问规则。

•slb支持7层监听,可以将证书放到slb上来完成https的握手,但是slb与后端pod使用http协议通讯。 这时候如果集群内访问SLB IP其实链路是不经过SLB的,会被iptables规则直接转发到目的pod,无法建立http是连接

•默认添加的后端服务器是nodeport类型,Terway模式,优选eni类型,这样SLB会直接转发到目的pod所在的ECS的附属ENI上,避免了后端ECS上的多次转发

•NodePort类型的svc

•依赖节点本身具备公网ip,这种用法会比较消耗eip,需要每个ECS配置EIP来提供被公网访问的能力

•不同的pod所在节点公网能力有所不同,会增加运维成本,建议使用SLB的方式提供对外服务的能力

相关实践学习
SLB负载均衡实践
本场景通过使用阿里云负载均衡 SLB 以及对负载均衡 SLB 后端服务器 ECS 的权重进行修改,快速解决服务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负载均衡入门与产品使用指南
负载均衡(Server Load Balancer)是对多台云服务器进行流量分发的负载均衡服务,可以通过流量分发扩展应用系统对外的服务能力,通过消除单点故障提升应用系统的可用性。 本课程主要介绍负载均衡的相关技术以及阿里云负载均衡产品的使用方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虚拟化
一文吃透云原生 Docker 容器,建议收藏!
本文深入解析云原生Docker容器技术,涵盖容器与Docker的概念、优势、架构设计及应用场景等,建议收藏。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一文吃透云原生 Docker 容器,建议收藏!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微服务
探索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之旅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现代软件系统。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探讨如何在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微服务,以及如何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来自动化这一过程。文章旨在为开发者和技术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云原生时代中更好地设计、部署和维护应用。
|
3月前
|
运维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技术:容器化与微服务架构的完美结合
【10月更文挑战第37天】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技术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企业的新宠。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包括容器化技术和微服务架构,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现代应用的发展。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Kubernetes集群上部署一个简单的微服务,揭示云原生技术的强大能力和未来潜力。
|
2月前
|
存储 Kubernetes 开发者
容器化时代的领航者:Docker 和 Kubernetes 云原生时代的黄金搭档
Docker 是一种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允许开发者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成可移植的镜像,并在任何支持 Docker 的平台上运行。其核心概念包括镜像、容器和仓库。镜像是只读的文件系统,容器是镜像的运行实例,仓库用于存储和分发镜像。Kubernetes(k8s)则是容器集群管理系统,提供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维护等功能,支持服务发现、负载均衡、自动伸缩等特性。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容器化应用管理和运维。Docker 主要用于单主机上的容器管理,而 Kubernetes 则专注于跨多主机的容器编排与调度。尽管 k8s 逐渐减少了对 Docker 作为容器运行时的支持,但 Doc
154 5
容器化时代的领航者:Docker 和 Kubernetes 云原生时代的黄金搭档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调度
容器服务:智算时代云原生操作系统及月之暗面Kimi、深势科技实践分享
容器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向下高效调度多样化异构算力,向上提供统一编程接口,支持多样化工作负载。阿里云容器服务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云上支持,实现了子弹时间特效等创新应用。此外,容器技术还带来了弹性、普惠的计算能力升级,如每分钟创建1万Pod和秒级CPU资源热变配,以及针对大数据与AI应用的弹性临时盘和跨可用区云盘等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智能运维方面,推出了即时弹性节点池、智能应用弹性策略和可信赖集群托管运维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集群管理和优化了资源利用率。
|
29天前
|
监控 安全 Cloud Native
阿里云容器服务&云安全中心团队荣获信通院“云原生安全标杆案例”奖
2024年12月24日,阿里云容器服务团队与云安全中心团队获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原生安全标杆案例」奖。
|
2月前
|
供应链 安全 Cloud Native
阿里云容器服务助力企业构建云原生软件供应链安全
本文基于2024云栖大会演讲,探讨了软件供应链攻击的快速增长趋势及对企业安全的挑战。文中介绍了如何利用阿里云容器服务ACK、ACR和ASM构建云原生软件供应链安全,涵盖容器镜像的可信生产、管理和分发,以及服务网格ASM实现应用无感的零信任安全,确保企业在软件开发和部署过程中的安全性。
|
2月前
|
人工智能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阿里云容器服务,智算时代云原生操作系统
2024云栖大会,阿里巴巴研究员易立分享了阿里云容器服务的最新进展。容器技术已成为云原生操作系统的基石,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AI训练等。阿里云容器服务覆盖公共云、边缘云、IDC,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今年,阿里云在弹性计算、网络优化、存储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重要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
|
2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之旅:从容器化到微服务
本文将带领读者踏上云原生的旅程,深入探讨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的概念、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推动现代软件的发展。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Kubernetes集群上部署一个简单的微服务应用,并解释相关的配置和操作。无论你是云原生新手还是希望深化理解,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操指南。
|
3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Docker
云原生之旅:从传统架构到容器化服务的演变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已经从简单的虚拟化服务演进到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云原生时代。本文将带你了解云原生的概念、优势以及如何通过容器化技术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和扩展。我们将以一个简单的Python Web应用为例,展示如何利用Docker容器进行打包和部署,进而探索Kubernetes如何管理这些容器,确保服务的高可用性和弹性伸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